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第92章 死定了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第92章 死定了

作者:木屋城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16:27

第92章 死定了

第92章 死定了

当太子急匆匆而来,拦住丞相时,朱买臣便察觉到不妙,等两人久久未出车舆时,朱买臣叹了口气。

随即径直入了未央宫……

箭在弦上,即使丞相不去,朱买臣也要将弹劾张汤的奏疏递上去!他有他的坚持。

替举主——庄助报仇!元狩元年,中散大夫庄助与淮南王之女刘陵交好,参与刺杀太子案,被当时的廷尉张汤,上疏处死。

然而。

涉及到宗室内斗,属于宫廷丑闻,此事内情并未向外公布,外人得知的信息,唯有当初张汤在朝会上的请奏:“中散大夫庄助,身为近臣,出入宫廷,然私交诸侯,收受财货,意图不轨,应弃市!”

从此处看。

无法得知庄助参与了刺杀太子,只能看出,庄助结交诸侯。

那时节还没有附益法,张汤坚持将庄助处死,在外人看来,手段过于酷烈。

而在朱买臣看来。

庄助原本能活,但因为张汤这个酷吏,死了!仇恨的种子便自此埋下,直到今天生根发芽,破土而出……

先不说朱买臣入了未央宫,能不能得偿所愿,他这一去,庄青翟可就坐蜡了。

朱买臣是丞相长史。

庄青翟是丞相,自己的属官去弹劾自己的政敌,外人难免会有联想,可一旦联想上,半只脚就踏进了鬼门关……

车舆里。

刘据拿过庄青翟手中的供状,快速扫完,“朱买臣敢独自进宫,他手里难道也有这份罪证?”

“多半如此。”

庄青翟阴着一张脸,“张汤与商贾勾结,就是朱买臣呈报给我,他应该有所保留!”

听罢。

刘据摇摇头,不再去看那份真假难辨的供状,心思百转,“当务之急,是从此事中摘出来,绝对沾不得!”

庄青翟同样知晓这个道理,脸色阴沉似水,心中急思着破解之法。

忽然间。

太子与丞相一同抬头,目光对视。

刘据说:“少傅,要不……来一棋盘?”

庄青翟说:“不用,我自己来。”

是日。

丞相庄青翟乘坐车驾外出,临下车舆时,却不慎摔倒在地,年近六旬的老丞相,当场昏迷不醒……

就在丞相被紧急抬回家中救治、朝臣们不知所措时。

另一件大事紧随而来。

丞相长史朱买臣入未央宫,状告御史大夫,言说:“张汤提前泄露天子诏令于商贾,借机谋取私利!”

泄露天子诏令?

嚯!此事可大可小,当日皇帝陛下便召张汤前来问对,皇帝说:“朕的诏令还没告知臣子,商人们却先知晓。”

“恐怕有人泄露了朕的想法!”

张汤没有承认自己干过,也没有反驳自己没干过,沉默一阵,表态道:“陛下圣明,想必确有其事。”

从宫内传出的消息,就以上寥寥几句,之后皇帝又与御史大夫谈过什么,无人知晓。

外人只知道。

同一日,张汤门客田信,下狱!朱买臣的控告奏疏,皇帝留中不发……

这个处置,很微妙。

张汤入仕多年,素来以严苛峻法行事,处死的人很多,得罪的人很多,以前不是没有人控告他。

但是。

控告张汤的案件,以前都被皇帝交给张汤自己审理!

这玩意儿……

既当被告、又当审判官,你猜猜原告是个什么下场?可今天,出了一个例外,皇帝没有将朱买臣交给张汤处置,还把此事留中不发!一直坚定维护的臣子,突然有一天却不维护了?

为何?

局势微妙起来。

以往被压制的一些敌意、藏在水下的敌意,就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快速扑上来!

打头阵的,是腰杆硬、胆子大的诸侯王,赵王刘彭祖上疏:“张汤属官鲁谒居患病,张汤前去探望。”

“竟然亲自为其按摩双足!”

“堂堂三公,却如此作态,寡人观之,张汤疑有淮阴侯之志,大奸!”

是捕风捉影吗?

确实是!但管用,赵王刘彭祖就是靠着这一手,将朝廷派来,原本监视他的国相,拿捏得死死的!给赵王当国相,没有一个能任满两年,要么被下狱,要么被处死,原因便是赵王玩了一手好诬告……

现如今。

他诬告的对象换成了张汤。

张汤不缺仇人,正如他自己所说,遍天下,所以当赵王的请奏也被皇帝留中不发时,局势骤然恶化。

弹劾御史大夫的奏疏,雪花一样飘进未央宫。

一开始是地方官吏,之后是长安大臣,短短数天时间,九卿也加入了其中,哪位九卿?少府卿,赵禹!

赵禹虽然主管少府,却不意味着他是专业的经济人才,他能担任此职,仅仅因为皇帝信任。

直说吧。

赵禹,也是一位酷吏!而且与张汤不是一个路数,有一山不容二虎的味道,赵禹起家,靠得是先帝时期的条侯周亚夫……

少府卿的弹劾,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

皇帝似乎迫于压力,无法再压制汹涌的民意,无奈之下,派遣使臣,以八项罪名去责问张汤。

张汤……

他不认,坚决不认!

而且强硬回应,都是诬告!比如赵王刘彭祖那一条,赵国靠冶炼营利,朝廷设立铁官,赵王数次指控铁官,全被张汤压下。

一来二去。赵王便记恨上张汤,遂有诬告之举。

可这些都是张汤的一面之词,对,一面之词……

……

太子宫。

“殿下,救救我父亲吧!”张贺双膝跪地,面容急切,苦苦哀求道:“朝中竟说我父之言都是一面之词!”

“陛下若再遣使臣责问,我父便只能自尽!”

“殿下!”

张贺双眼含泪,大礼拜倒。

实际上,第一次使臣入府时,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确,没曾想张汤不仅没自尽,反而态度强硬。

但皇帝的意思,旁人读懂了。

随后。

便有了眼下太子宫的一幕……

“这是作甚,快快请起!”刘据连忙去搀扶,不料张贺跪的瓷实,动都不动。

“唉!”

刘据长叹一声,“并非是孤不想救,实在难呐!”

太子叹息不已,甩袖转身,一旁的魏小公公神情动了动,立即上前去拉张贺,情真意切的劝道:

“殿下也有苦衷!”

“朝堂上其势汹汹,此刻殿下如何相助?你父仇家众多,如何堵住悠悠众口?”

“你得体谅体谅殿下的难处呀!”

听到这话。

张贺悲戚欲绝的神色有了变化,不再磕头如捣蒜,但双膝依旧长跪不起,朝太子泣道:“臣知晓不宜,可为今之计,只有殿下能救一救!“我父同样有门生故吏,只要殿下出面,他们定然相随,不求再居高位,只求活命!”

“殿下!”

说到急切处,两行热泪从这汉子的脸颊淌下,再次磕头不止,“还请殿下救救我父亲!”

“臣此生做牛做马,必为殿下效死!”

话到这个份上。

魏小公公也没法再敲边鼓,只能拿眼去看太子。

“唉。”

只见刘据摇摇头,脸色为难至极,双手去扶张贺,“莫要如此作态了,伱救父心切,孤也不忍,便走一趟吧。”

闻听此言。

张贺面色狂喜,正欲抱拳……

“诶。”刘据这时又道:“不过孤也不能保证救下你父,只能尽力而为。”

“是是是!”

张贺眼神希翼,连忙接道:“臣知晓难处,尽力而为即可,再不敢多求!”

“好。”

刘据点点头,“你先回府,孤一会儿便入宫为你父求情,无论事情能不能成,都会尽快给你答复。”

张贺感激莫名。

在地上连磕三个响头,方才仓促离去。

等他走后,魏小公公凑上前,“殿下,奴婢现在就去给您备马车?”

“不急。”

刘据看着殿外方向,面色平静,语气幽幽,“急也没用,张汤死定了。”

额……

魏小公公眨了眨眼,“那殿下刚才……”话到一半,小太监便自行闭嘴,意识到太子刚才的原意是:

说救,但没说一定救活!张汤真死定了。

谁求情都不好使,因为想让他死的人,是皇帝。

只有张汤死,他以前做的种种事情,才会盖棺定论,永远扣在他这个大酷吏身上。

一个六百石、一千石的小酷吏,还有可能安然退下去,可张汤已经位居三公,太显眼。

他无路可退。

如果有,退下来的那一天,也将会是他死亡的那天……

刘据不可能像救庄青翟一样救张汤,前者,有师徒情分在,但后者,除了一个刚刚投过来的张贺,并无其他牵连。

更无谈情分。

让刘据仅凭一个宾客,就冒着巨大风险、掏心掏肺的帮,那不可能……

只是。

人救不活,但救一救的‘动作’,可以有,收服一个宾客的忠心是其一,其二呢……

……

太阳西斜。

未央宫,北宫门。

一队使臣正从宫内行出,巧了,太子的身影刚好出现在宫门外,正欲入未央。

真巧,真的巧吗?嗐。

天下哪有那么多巧合,无非是皇帝的使臣一泼接一波,张贺刚走不久,下一波使臣又来,刘据便直接堵门了呗。

“见过太子殿下。”

迎面撞上,领头手持一卷诏令的文士作揖一礼,身后随从纷纷拱手。

刘据点点头,“这是去张汤府上?”

领头文士斟酌片刻,应道:“回殿下,正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