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我在大宋斩神魔 > 第219章 龙虎山的秘密

我在大宋斩神魔 第219章 龙虎山的秘密

作者:清墨游龙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1:44

第219章 龙虎山的秘密

第219章 龙虎山的秘密

王玄甫听了何仙姑的话,沉默片刻,缓缓站起身来。

他的身影在昏黄的烛火映照下显得格外清癯高挺,却透出一股深深的孤寂,仿佛背负着人间界所有的沉重。

“到目前为止,一直有一股极为隐秘的力量,在暗中破坏两界壁垒。每一次裂隙扩大,都会在人间界撕开一道新的伤口。

“这种破坏导致上界的神明之力已经开始渗透人间,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将不得不面对真正的半神,甚至从神降临人间,带来不可逆转的毁灭性灾难。

“和他们相比,我们之前见过的那些妖尊魔君,不过只是开胃小菜而已。”

王玄甫说着,目光变得愈加深沉,带着一丝愤然和无奈。

烛光在他瘦削的脸庞上跳跃,映出他眼底隐忍的愤恨和疲惫。

“我已经多次向上界请求支援,然而玉虚宫却一再推辞不肯相救,声称他们有更重要的战事在进行,只肯派哪吒大神的一尊投影助阵,甚至并非本尊降临。”

说着,他眼神深邃,像是穿透了无尽岁月,看到了遥远未来的阴云。

何仙姑闻言,脸色愈加凝重,嘴角冷冷一抿,沉声道:

“玉虚宫不肯相救,那其他上界神明呢?难道他们也都袖手旁观,坐视人间界被灭绝?”

王玄甫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已经以秘法向各大势力发出求援信函,但至今还没得到任何回应。

“倘若玉虚宫尚且不愿援手,那么可想而知,兜率宫、武神殿、大雷音寺这些地方,恐怕也不会有太多不同的态度。

“如今看来,如今看来,人间界在他们眼中,不过是棋盘上的一隅,并非关键的战场,更不值一提。”

也许是在熟悉的朋友面前,他并没有完全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坦诚地流露出一丝无力之感,有些意兴阑珊地说道:

“我的七道分身,加上本体,分散在人间界各处战场之中,日夜奔波,以维系各方势力的平衡,将人间界的力量勉力凝聚在一起,心力早已憔悴不堪。

“若是再等不到上界救援,老朽索性豁出这张老脸,亲自去天庭讨个说法……”

何仙姑看着他颓然的神情,心中不由泛起一丝悲凉。

王玄甫的前身,虽然是高高在上的东华帝君,但如今转世重生,身份地位早已大不如前,在面对如此巨大的劫难时,也不过是人间界众多修士中的一员,独力难支。

但他肩上背负的,不仅是自身的生死,更是整个天地间无数修者凡人的命运。

王玄甫说到此处,忽而摇了摇头,仿佛不愿再多谈这些心力交瘁的烦事。

他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柔声道:

“……算了,暂时不说这些烦心事,仙姑身上有伤,还是先去静养一段时间,等恢复好了再从长计议。”

何仙姑点了点头,没有多言。

两人之间相交数百年,自有默契,她深知此刻的东华帝君肩上担子极重,心中又有满腔愤懑,自己想要帮忙,也是有心无力,此时多说无益。

她轻轻叹息一声,向他拱手道别,带着李青云走出天海观。

出了道观,李青云正准备向何仙姑辞行,回返龙虎山时,忽然眼前一花,云雾之间,隐约现出一道瘦小而飘逸的身影。

他明眸皓齿,绿鬓朱颜,虽年纪不显,却气度超凡脱俗,仿若不染一丝尘埃的仙人,整个人如同浮在云雾中一般,不带一丝烟火气。

李青云一眼便认出,来人正是当代龙虎天师,虚靖先生张继先。

他连忙恭恭敬敬地抱拳行礼:

“弟子高仁安,见过太师祖!”

张天师笑眯眯地看着李青云和何仙姑,稚嫩的脸庞上带着极不协调的沧桑感,缓缓说道:

“仁安,东海战事吃紧,我脱不开身,有些事情要交代给田师弟。你既然要回龙虎山,麻烦顺道给他带一封信。”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了一块泛着微光的玉牌,递了过去,“这封密信上面有禁制,只能观阅一次,因此你务必亲手交给田师弟。”

李青云微微一怔,接过玉牌,双手触到那枚冰凉的玉石时,不由得心生疑窦。

堂堂虚靖天师,身为龙虎山之主,若真有要紧事,不可能没有别的传信手段。何必特意将这等机密交托给自己,还设下禁制,只能观阅一次,仿佛担心会被旁人偷看似的。

看来这信件内容,十有**与自己有关。

是被识破了身份么?

李青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倒也没太放在心上。

此刻以他的本事,加上万妖宫内两大妖尊相助,就算虚靖先生亲自出手,也不见得便能轻易留下他。

更何况,张天师言语间平和从容,并无半分敌意,李青云便也将这疑虑暂时压下,朗声道:

“谨遵太师祖法旨。”

张天师微微颔首,随即从袖中掏出一柄小巧的银色飞剑,剑身闪烁着微光,缠绕着精妙的金线符箓。他将飞剑递到李青云手中,笑道:

“初次见面,你既然叫我一声太师祖,那贫道也不能亏待了你,这柄‘逐星’飞剑,虽然算不得什么顶尖法宝,但作为飞行法器,速度还可以,正好你要赶回龙虎山,那就送给你做个见面礼罢。”

李青云拜谢一番,便跟何仙姑告别,乘上“逐星”,化作一道银光,朝着龙虎山飞去。

眼见李青云走远,何仙姑离开,虚靖天师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收敛,露出一抹深沉而意味不明的神情。

云雾间便缓缓显现出两个身影——东华帝君王玄甫与希夷老祖陈抟,皆默然不语地望着李青云消失的方向。

半晌,王玄甫才轻轻叹道:

“虚靖先生,你一向擅长命格之术,不知怎么看这位新晋后辈?”

虚靖先生张继先摇了摇孩童般的小脑袋,说道:

“他的命格完美无瑕,通透如明镜,毫无一丝遮掩伪装之意。但也正因为如此,反倒显得有些不真实。试问,这世间怎会有人的命运如此干净利落,毫无半点瑕疵?”

陈抟老祖在他身旁,似笑非笑地说道:

“既然张天师还有怀疑,为何还要将龙虎山那千年传承的秘密,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托付给他呢?”虚靖天师抚掌微笑,带着几分狡黠,仿佛一个孩童得了心爱玩具般轻松自在:

“怀疑归怀疑,但依我看,这孩子要么确实是天赋异禀,福泽深厚,要么就是有大人物在背后遮掩天机,不论是哪种情况,他都是完成这项计划的最佳人选。

“现在世间风云诡谲,妖魔横行,危机四伏,与其在此忐忑不安,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王玄甫沉思片刻,眉头微皱:

“天师说得有理,只是这孩子尚未修成阳神,还没有达到不死不灭的陆地神仙境界,贸然将这个担子交给他,会不会太危险了?”

张天师闻言,叹息一声,眼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决然:

“事急从权,我们等不到他突破阳神的那一刻了,而今大敌当前,早已没有其他选择。何况他是龙虎山未来道子,这秘密迟早也得让他知道。或许,历代天师未竟之功,他能替我们达成也未可知。

“就算失败了,对他而言也只不过是一次历练而已,最多大病一场,修养两三年,还不至于有性命之虞。”

……

李青云脚踏飞剑,在漫天云海之中横渡而行,身周白云缭绕,似仙似幻。

阳光穿透层层云雾,折射出七彩光辉,将他的身影映衬得如梦似幻。

他衣袍猎猎作响,长发在风中飞扬,整个人宛若飘然世外的谪仙。

虚靖先生所赐的“逐星”飞剑不仅速度极快,行驶之间更是平稳无比,如履平地。

然而,李青云此时目光微凝,远眺东海,内心的思绪却没有因这美景而平静下来。

就在这波澜壮阔的海天一线之间,一道道漆黑的空间裂隙若隐若现,如同触目惊心的伤口,散发出阴冷诡异的气息,仿佛在吞噬着世间的一切生机。

他心头一沉,深知人间界即将面临的劫难绝非寻常妖魔能比。

面对这未知的强敌,哪怕他已得神明眷顾,修炼进境飞速,仍感到自己远未达到足以自保的境地。

想到此处,李青云缓缓盘膝而坐,手掌抚过怀中的天书石板,眼中掠过一丝坚定。

他闭目凝神,将心神沉入体内的“不周神山”之中。

霎时间,他的眉心浮现出一道古老繁复的符文,金光闪烁,那天书石板竟缓缓化作一道流光,悄然融入了他的眉心之中。

就在那一瞬,李青云只觉脑海之中骤然间掀起惊涛骇浪,一片无垠的星海在他识海中爆发开来,澎湃而浩瀚的力量涌入他的意识,拓展了他的神识之海,将他的视野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片澄明无垢的神识之海中,他能够清晰地看见万里之外的山河湖泊,感受到天地间每一丝灵气的脉动,甚至连云层中的水滴都历历在目。

而随着天书之力的融入,不周神山竟似受到某种刺激,微微震动起来,如同一头沉眠万年的巨兽正在缓缓苏醒。

那座古朴荒凉的巨山,此刻宛如苏醒的神祇般散发出无穷无尽的紫气,滚滚如潮,顺着李青云的经脉奔涌而过,洗练着他的四肢百骸。

随着这股磅礴的紫气流转,李青云的意识之中浮现出一卷宏大的功法,字字如金,句句如玉,浩然天成,蕴藏着天地初开的秘密。

“《太上混元功》,不周山传承之法,修成者可冲破武道混元之境,成就太乙散仙,与四海同寿,不尘不垢。”

这是不周神山赠予的第六境功法,包罗阴阳五行、内外兼修,修炼至极致,便可成就武道第六境“混元”之境。

李青云凝神细读,心中不禁暗暗惊叹此功法的玄妙博大。

然而,他并没有急于修炼,而是心念一动,催动神秘宫殿中的“演法”神通,结合天书所赐的“太上混元功”与自身的《九转元功》、《大自在天仙诀》,开始推演出一部适合自己的无上功法。

随着大量气血献祭,识海中的《太上混元功》化为流光溢彩的符文,飞旋在神秘宫殿中万古不变的灰雾之中,与天书的道纹相互交织,形成一幅玄奥的图卷。

片刻之后,那图卷竟渐渐凝成一卷崭新的功法,散发出苍莽古朴的气息,如同来自太古洪荒。

“鸿蒙初始,万物化生,混元无极,包罗万象。此法可名《鸿蒙道经》!”

剩余气血:十四万五千七百魄……

这一部《鸿蒙道经》,乃是仙之途径中第六境“金仙境”的法门,目前只有上半卷,等到融合了道门阳神之法后,方能阐述完整,以“道”为根,以“神”为本,融合武道与道家内功,将混元体魄与阳神之道合而为一,最终成就一种不可思议的圆满之境。

李青云凝神静气,仔细阅读功法之中的每一个字句,隐隐之间便感受到了上古洪荒的气息在他心头涌动。

他深深地感到这《鸿蒙道经》上卷的玄奥之处,远非寻常修炼功法所能比拟。

这不仅仅是一门修炼肉身和真气的功法,更是一种天地至理的具象化体现。

若能修成,便可通晓天地本源,洞悉自然的无穷奥妙,达至“混元”之境——此境界并非仅仅将自身气血真气与天地灵气融合,而是能以己身为中心,将周遭一切元气、灵气乃至阴阳五行之力融汇如一,真正做到“无所不包”。

“《鸿蒙道经》,果然不凡……”

李青云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开始献祭气血,运转“演法”神通,将《鸿蒙道经》融入自身的武道修为中,开始一字一句地逐步修炼。

这部功法微言大义,每一个字都如同山岳般沉重,似乎蕴含着无数种变化;每一句法诀都仿佛带有无穷的灵性,不断与他体内的经脉气血共鸣,让他时而如置身云端,时而如沉入深渊。

仅仅是参悟功法,就耗费了大量气血。

剩余气血:十三万一千五百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