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测字天师 > 第七百六十八章 国库充实

大明测字天师 第七百六十八章 国库充实

作者:万里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25:42

第七百六十八章 国库充实

一句话懵逼了三个人,徐阶目瞪口呆,黄锦面露苦笑,嘉靖若有所思。

过了许久之后,徐阶才张口结舌地说道:“这……这岂能相提并论?我们读书人,岂能和太监相提并论?”

萧风悠然道:“你自己刚才说的啊,谁对皇帝最忠心,谁就该掌控朝廷,压制百家,何以忽然就不认账了呢?”

徐阶气得真的结巴了:“这……这不是针对黄公公啊,但太监之学问能力,如何能与儒家相比?”

萧风严肃的说道:“你刚才斩钉截铁,气吞山河,说能力强弱不重要,学问大小不重要,一切以忠君之心为标准。

那时候你以为儒家是忠君之心最强的,所以你就这么说。现在忽然想起太监们比儒家更忠君,就要反悔了?

难道你平时所定的一切标准,都是先射箭后画鸟吗?符合你儒家利益的就是规矩,不符合你儒家利益的就废掉?

还是说你心里压根就没拿太监当人,觉得他们不但不配和你们儒家相提并论,甚至连和诸子百家都不能相比?”

徐阶脑子里的小齿轮咔咔作响,这个逻辑陷阱是他在萧风的引导下自己一步步挖的,而且还生怕不够深,挖得很努力。

徐阶再不要脸,也不能说出儒家比太监还要忠君的话来。因为他就是无耻地说了,嘉靖也压根不会信。

虽然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实际上就算换了天子,大臣也换不了几个,无非是权利大小重新分配罢了。

可太监就不一样了,天子换了,太监几乎都会跟着换一茬,哪个皇帝还没有从小跟到大的太监呢?

所以从某个皇帝的个人角度来说,太监几乎是最亲近,也最忠诚的人,没有之一。

那么从整个群体的角度来看呢?那就更不用看了。王朝的更替之时,读书人都是可以选择一下的。

想青史留名的,可以以身殉国;有点气节但不多的,可以隐居山林;愿意继续当官的,基本都可以做到。

但太监就不行了,你听说过清朝的皇帝用明朝的读书人当官,可你听说过清朝的皇帝用明朝的太监吗……

所以不管从单个皇帝,还是整个王朝来说,太监都是最忠君的群体,其忠心程度碾压一切人,包括读书人。

徐阶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把这个他压根没当成人的群体放在他的理论体系之外,导致现在整套的理论都崩塌了。

嘉靖虽然知道萧风是有意挖的坑,但也明白了萧风的意思:自己刚才被徐阶给绕进去了,儒家单靠忠君这一点就要当百家的老大,是说不通的。

徐阶此时就像站在自己挖的深坑里,抬头往上看着站在坑边儿上的萧风,知道自己只要往上爬,萧风就会一脚踹下来。

所以他干脆以退为进,在坑底躺平:“那以萧大人之见,儒家应该在大明处于什么位置,又如何择其善者而用之呢?”

嘉靖也默默地看着萧风,表示同问。萧风在他心里撬开了一条缝儿,但多年来的习惯,让他对于失去儒家主导地位的局面,心里还是很发虚的。

萧风淡然道:“儒家对教化育人,提高整个民间的道德水平,是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

只要对其中的不当之处稍作剔除修改,则儒家仍然应该是大明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主要根基。”

徐阶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萧风会这么说,嘉靖微微点头,表示心里也稍微有底了一些。

“但大明的科举取士体系,不能再完全以儒家教育为主了。这一点,其实之前已经有了共识。

例如技科科举,武科科举,都已经蓬勃发展起来了,成了大明官员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阶心想你无耻,并没有人和你达成共识,完全是你自说自话,然后在你师兄的默许下搞出来的!

“可目前为止,朝廷取士的比例中,儒家仍然占据八成,而技科和武科加起来只有两成。

这是不行的,技科的比例要继续上升,要逐渐成为主力。让更多技科进士,从国坊走进朝堂。”

徐阶忍不住反驳道:“萧大人,技科都是手艺人,他们管理工匠,管理国坊尚可,如何能管理天下?

他们从小到大学习的学问中,都是如何把东西做好,可没有如何管理百姓,升堂问案,写文书奏折啊。”

萧风微笑道:“所以我说儒家仍然是基础教育的主要根基啊,国家要加大儒家教育力度。

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让儒家弟子遍布天下!怎么样,徐首辅,惊喜吧?”

徐阶一愣,狐疑地看着萧风,一点惊喜的感觉都没有,因为他深知话分两头儿听的道理。

这就像你听到有人要帮你子孙昌盛一样,你可以乐观地认为对方是要帮你找小三,也可以悲观地认为对方是要绿了你。

徐阶此时就觉得以萧风的为人,和对儒家的一贯态度,大概率不会是要帮儒家纳妾……

“全国广建公学,让孩童皆可入学学习。以儒学为主业,教育孩子们从小有忠君爱国之心。

但同时公学中也要有技科和武学为辅,这一阶段,以国家财政助学,不受学费,称之为义务教育阶段。”

嘉靖皱了皱眉头,徐阶立刻捕捉到了嘉靖的痛点,赶紧抓住机会反驳道。

“萧大人,之前你再苗疆搞助学,在草原上搞助学,在关外搞助学,已经花掉了朝廷大量的银两!

如今你竟然还想在全国搞助学,你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国库里能有多少钱,能经得起你这般挥霍?”

萧风笑了笑:“师兄,可召户部询问,如果我没算错时间,这两天应该已经有银子到户部了。”

嘉靖挑了挑眉毛,点点头,黄锦立刻派人去户部摇人了。徐阶从坑里爬起来,阴险地开口道。

“萧大人,我身为首辅,尚不知户部有什么大的进项,你不在中枢,却消息灵通,看来当真是朝中有人啊。”

萧风淡然一笑:“徐首辅不必多心,我只是根据回程的时间算的而已,也未必就准了。

至于说道朝中有人无人,师兄是了解我的,我这人一向朋友多,不过都是守规矩的朋友。”

嘉靖对于暗示萧风是权臣的小报告,此时多少已经有点脱敏了,所以也不参与他俩的互怼。

嘉靖做了一辈子斗蛐蛐的高手,如果他面前没有两个重臣互怼,他睡觉都会有些不踏实。

片刻之后,潘璜带着刘彤进西苑来了。这就是潘璜的高明之处,虽然口谕只宣他觐见,但他还是拉着刘彤一起。

表面上看是让刘彤帮忙抱着一堆账册,其实是因为知道萧风也在西苑,向萧风表态自己对刘彤的重视。

嘉靖一见潘璜和刘彤两脸的喜气洋洋,就知道萧风八成是说对了,淡淡一笑,示意潘璜可以汇报了。

潘璜行礼道:“万岁大喜,户部充入两笔银两,此皆非常规进项,故此户部之前也不知道能有多少,未能从宽为裕王大婚考虑,臣有罪。”

嘉靖心说裕王大婚的事儿师弟都出了钱了,你们这马后炮也没啥用。不过既然想到师弟出钱帮自己儿子结婚,心里忍不住又是一暖。

潘璜见嘉靖表情,心里就知道自己这个提醒到位了,只希望萧风能领情就好,也不敢过多暗示,继续说道。

“此两宗银两,一宗是当年萧大人在江南改稻为桑时画下的地皮,如今随着丝绸贸易的兴盛,地价翻了几十倍了!

其中一部分交易完成,大笔的税金纳入当地官府,在廉政院的督促之下,已经全部押解到京,纳入国库。”

嘉靖一愣,改稻为桑这事儿,自从严党倾覆之后,几乎没人再提了,随着几场延绵数年的大战,嘉靖自己都淡忘了这件事儿。

现在这个,怎么忽然变成钱来了呢?嘉靖表面波澜不惊,表示自己智珠在握,因为他知道一定有人更着急问。

果然徐阶撑不住了:“潘璜,这是怎么回事儿?改稻为桑的地怎么了?卖了多少钱,为啥进了国库?”

潘璜大声道:“当初萧大人让在江南让人报名画地,作为改稻为桑的资格地。

因为报名时朝廷还要收报名费,当时众人以为荒谬,所以几乎无人报名。

尤其是地主们,都觉得朝廷这般态度,肯定是压根就不想改稻为桑,所以地价稳中有降。

萧大人这几年让入世观和国坊一直在收购特定区域的土地,低价租给贫苦百姓耕种。

当初徐首辅……嗯徐舍人牵涉的投靠为奴之案后,地主官宦们释放出了不少土地,也都被朝廷收了。

如今港口建成开放,各国商船络绎不绝,瓷器、丝绸、人造水晶等物都大受欢迎,丝绸尤其畅销。

所以如今江南之地适合种桑树的土地,几乎是一天一个价,入世观和国坊将一部分土地卖出,净得白银几百万两。”

嘉靖心中震撼,同时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老朋友,说起来,这个主意还是他出的呢。当然当初估计是为了整治萧风,想不到今天歪打正着了。

徐阶咬牙道:“如此虽好,只是也不过是一次性的收益,难以为继罢了。”

潘璜摇头道:“徐大人,由于朝廷卖地,引起了当地地主的眼红,纷纷想要下场卖地竞争。

可惜当年他们没有舍得花那点报名费,现在没有资格将土地改稻为桑,于是纷纷找到朝廷审批。

萧大人当年定的价格,错过了那一轮后,再想审批,买卖,每个环节,朝廷都要收税,甚至交易后的蚕丝产出,也要缴税。”

徐阶眼睛一亮:“萧大人,你不是最反对与民争利的吗?你这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吗?”

萧风笑了笑:“我反对的是与平民争利,反对的是从穷人嘴里抢饭。改稻为桑,利润巨大,但规模要控制。

所以对这种有重利的商业征税,对地主乡绅征税,我从来没有反对过。何况他们做善事可以抵税啊!”

嘉靖连连点头:“你说有两宗银子,另一宗银子是什么呢?”

潘璜看了刘彤一眼,示意我今天表现得可以了,该到你了。刘彤吭哧两声,才开了口。

“那个……这个……万岁,沿海港口开放,迎来了几类商船,按不同价格收取保证金。

当年参加过与营救琉球,与倭寇大海战的第一批尊贵会员,享受了免缴保证金,船位费半价的待遇。

他们都欢呼雀跃,说大明说话算数,什么时候再有海战,他们一定再次参与,争取把船位费也省了。

接下来是大明藩属国,因为数次随同大明作战,享受半价保证金,半价船位费的待遇,也都十分满意。

然后是与大明关系中立的海外各国,享受全价保证金,全价船位费的待遇,他们也都没啥说的。

最后是刚和大明打过仗,最新加入大明统一商圈wto的欧罗巴诸国,交双倍保证金,双倍船位费。

他们本来不太高兴,但听说可以对他们进行贸易保护,不让其他商船去他们国家竞争后,也都交了钱。”

徐阶想了想:“这些保证金和船位费,能有多少银两?想来那些人都是生意人,自然是精明的……”

刘彤拿出簿子来翻了翻:“截止目前为止,已经缴纳了上千万两白银……”

嘉靖再也不淡定了,他一下子站了起来。嘉靖年间,白银还是很稀缺的,正常情况下,全年岁入也就是几百万两。

最近几年虽然日子好过了些,但生意还没开始做,就收了这么多银子,实在是让人太震撼了。

“我大明国运昌盛,很好,很好!众卿都留下,今晚朕要赐宴,君臣尽欢,一醉方休!”

萧风微微一笑,他在后世做生意也是一样,公司赚了钱,那是一定要请骨干员工们一条龙的。

“徐首辅,现在我去打日本,国库可还空虚吗?”

徐阶静静的看着萧风,忽然道:“萧大人心中有数,知道会有大批银两进入国库。

为何在朝堂论辩时不提此事,反而要冒险立军令状呢?”

萧风笑了笑:“我不立军令状,怎么让你立呢?你若没立军令状,也不会这么着急的组织万柳书院的高台论道吧?”

徐阶顿时气得说不出话来,如果是别的场合,他肯定就拂袖而去了。可现在老板要请吃饭,他也不敢破坏这个气氛。

就在此时,外面报中书舍人徐璠求见。嘉靖笑道:“如此人就更齐了,叫进来吧。”

徐璠急匆匆的走进精舍里,对嘉靖行礼后,意味深长的看着萧风。

“启禀万岁,日本国派使臣来递交国书,对大明俯首称臣,愿永为藩属之国,且已将国书抄送大明各属国周知。”

「同志们又有票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