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测字天师 > 第六百五十八章 辞官退朝

大明测字天师 第六百五十八章 辞官退朝

作者:万里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25:42

第六百五十八章 辞官退朝

萧风的目光从始至终就没看过徐,他一直在看着嘉靖,嘴里却在和徐说话。

这让徐觉得十分糟糕,一点都找不到胜利的快感,甚至还有被侮辱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像自己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次胜利女神的垂青,结果自己拼命努力,女神嘴里叫的却是别人的名字……

所以徐不得不提高声调,以图唤醒萧风的注意力,让他能看着自己说上两句话。

“萧大人,这不是你逞英雄的时候,打了败仗,谁该承担什么责任,朝廷自有制度,不是你说承担就能承担的!”

萧风的目光仍然看着嘉靖,嘉靖努力的阅读着萧风的眼神,却只能看见平静,毫无波澜的平静,这平静搞得嘉靖心里很不平静。

“徐舍郎,既然谁该承担什么责任,朝廷自有制度,那你还在这里指手画脚,费什么口舌呢?

你是担心各位大人忘记了朝廷的制度,所以你要站出来提醒一下,免得朝廷不按制度行事吗?”

徐差点咬了舌头,觉得萧风这话虽然难听,但却很难反驳,他努力的组织语言,准备展开反击。

就在这时,被萧风盯了半天的嘉靖终于开口了,语气平静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满意。

“不必争论了。此事你二人所说都有道理。萧风对于进攻日本过于急切了,应再谨慎一些,谋定而后动。

朝廷下令让水师出发,自然也是有集体责任的。至于胡宗宪及以下将官,虽是听命行事,但也难说无过。

本来江南大胜倭寇,众人均有大功,本该升官封爵,如此就功过相抵,不赏不罚吧。”

这就是嘉靖的第一层目的,这一次国运之战,若是论功行赏,别说萧风得封公爵,胡宗宪及下面的将官们,也都得官升三级。

胡宗宪已经是江南总督了,他再升,只能是当尚书,入内阁,加爵位。

戚继光和俞大猷,就得升到总兵级别,手下的兵马至少要再扩充一倍以上。

倒不是说嘉靖舍不得这些赏赐,问题是这些人同时升官,壮大实力,则萧风的势力一下就变得不可控制了。

但有功不赏,也是不行的。若是远征日本胜利了,嘉靖也想过应对之策了。他会让戚继光和俞大猷来当文官,官是大了,但手里就没兵权了。

或是将他们派到大明联邦去驻扎换防,爵位给得高高的,既表示了对联邦的重视,也让他们手里的兵变少了。

如今嘉靖得到惨败的消息,震惊悲痛之余,第一时间就想好了如何丧事喜办,变废为宝,达到自己的目的。

大家不升不降,维持原样,不但没人有怨言,还会显得嘉靖宽宏大量,体恤军队的不易。

徐拱手道:“万岁,胡总督等人如此处置,自然是极好的,万岁宽仁之心,古今罕有。

然萧大人的功劳,之前已经用来换取免除老道的凌迟之罪了。此番萧大人之责,却是无功可抵了呀。”

张居正皱眉道:“夏言已经平反,老道的凌迟之罪,其实也该免了,萧大人也无需抵功了吧。”

徐摇头道:“不然,虽然夏言如今平反,但老道之罪,不在其中。老道被判凌迟并非因为是夏言弟弟的缘故。

他的罪过是伙同严效忠,伪造申冤诗,欺君罔上,妄图挑起万岁和萧大人之间的争斗,罪大恶极。

就算他不是夏言的弟弟,这等大罪,判凌迟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萧大人的功,确实已经抵过罪了。”

嘉靖皱了皱眉:“徐舍郎,此事不必再说了,萧风的功劳本就不是老道的事儿能折抵的。

你这般斤斤计较,针对萧风,难道是因为过去之事,对萧风心有嫌隙?这却不好!”

嘉靖的话很重,但语气却不重,不像是斥责,倒像是指点,徐心中暗喜,赶紧低头认错,表示不敢。

徐知道,自己今天的表现很好,万岁很满意。他最后没事找事儿这一下,其实也就是这个目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就算萧风把罪责全揽下来,嘉靖也不会真的惩罚萧风的,打压也是要有技巧的。

就像按摩一样,有技巧的技师绝不会直接按重点,而是一定会旁敲侧击,逐步靠近,迂回环绕,轻重缓急。

比如嘉靖这样的老技师,打压都是迂回的,绝不会犯操之过急的错误,让萧风一怒而狂喷。

徐负责打萧风一巴掌,而他则负责给师弟一个甜枣。

不料萧风一歪头就将嘉靖的甜枣吐一边儿去了,他拱手道。

“师兄,徐舍郎言之有理。我的功劳已经抵过老道的罪了,众所周知。

此次既然我为惨败担责,就不能没有表示,免得让人说师兄偏袒于我,有损师兄圣明。

萧风恳请朝廷,免去我一切官职,只留官身即可,昭告天下,以示朝廷公正之意。”

群臣都惊呆了,嘉靖也一下睁大了眼睛。张居正、潘璜、丁汝夔等人更是目瞪口呆,立刻大声道。

“万岁,萧大人虽有担责之心,但罪不至此啊!”

嘉靖也皱起了眉头,半天才叹了口气:“师弟,不必如此。若是你真觉得不过意,罚俸就是了。”

谁都知道,对萧风罚俸,其惩罚效果还不如罚酒,嘉靖明显是觉得萧风真生气了,所以才赌气,自己这时必须大度。

本来萧风已经坚持过了,嘉靖也已经否决了,这事儿按道理就该结束了,萧风再辞官的话,就未免有些不知好歹了。

其实朝中几个老狐狸都能看出来,徐忽然当上中书舍人这件事的针对性。

就算看不到徐阶的第三层高度,但像徐一样看到前两层也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他们能理解萧风的不爽心情,也能理解萧风跟嘉靖耍一下脾气。谁让人家是师弟呢,别人可不敢这么耍。

但耍脾气也是要有限度的,大家讲究一个看破不说破,你耍一下,让嘉靖知道你知道了他的意思,也就行了。

所以大家都认为萧风辞官这事儿就到此为止了,萧风也沉吟起来,他也知道,这时候再坚持辞官不太好,可能得另找机会。

就在此时,外面的小太监飞奔上殿:“万岁,西苑转来江南总督胡宗宪火急军情,附请罪折子!”

一般的奏折都是先发到内阁的,但胡宗宪是江南总督,他有和嘉靖私聊的权利,所以可以直接把紧急的事儿直送西苑。

嘉靖心说我们都知道了,不过毕竟都是小道儿消息,朝堂议事还是要以正式的消息为准,显得更加规矩。

于是嘉靖点点头,示意黄锦接过来,当众诵读,算是为今日的朝会画上句号。

黄锦接过奏折打开,朗声诵读道:“吾皇万岁,罪臣胡宗宪跪奏:大明水师出征日本,途中遭遇百年不遇之狂风暴雨。

惊涛骇浪之中,大明将士上下一心,高呼万岁,竭尽全力,九死一生。为保存实力,先行退兵,绕鸡笼回大明。

海难之中,大明将士死伤过半,联邦船只十不存一,所幸两艘大明宝船尚存,汪直、徐海船队中的大船也有保留。

且江南船坞已经完全成熟,工匠完备,臣正加紧督造新的宝船战斗群,大明水师恢复元气指日可待。

此事虽属天灾,但臣身为江南总督,不能免责,只能厚颜期盼圣恩,让臣戴罪立功,不破倭巢终不还。

另附此次殉国将士名录,望朝廷予以抚恤为盼:

巡海将军……徐海沉船殉国,其妻王翠翘蹈海殉夫……”

黄锦停住了,众人也都愣住了。萧风大步上前,一把抓住了那份奏折,黄锦咧咧嘴,赶紧看向嘉靖。

嘉靖点点头,黄锦这才松开奏折,小声劝道:“萧大人,仔细些,不可失礼呀。”

萧风刚才确实热血上涌,此时也冷静了下来,他抓过奏折,从上往下看。

除了徐海之外,他担心的人都不在名单上。可胡宗宪的飞鸽传书上,并没有给他写徐海和王翠翘的事。

或许在胡宗宪的心里,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很重,毕竟徐海只是一个降将,而且和萧风的关系并不亲近。

可胡宗宪想错了,他不明白,萧风觉得徐海是被自己害死的。

因为是萧风拼命的要求立刻出征扫平倭寇,可在最后关头,他却缺阵了,不管是什么理由。

如果我在,也许徐海就不会死,也许那些大明的士兵,大明联邦的士兵,都不会死。

我知道日本可能有这种异人,我也为此做了准备,可我却没能跟他们一起去,帮他们一把。

如果当初我能再强硬一点,如果我能带着他们出海,等灭了日本之后再跟师兄解释。

如果我能预料到朝廷会让他们立刻出发,我或许可以阻止他们,让他们等着我一起。

萧风从来都不是圣母,他也明白自己当时做的选择,其实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可他仍然无法原谅自己。

他招降了徐海,而且手段并不算光彩,但他一直相信自己这样做,不但对大明好,也是对徐海好。

他答应过徐海,让他堂堂正正成为大明的将军,他答应过王翠翘,让她安稳富贵的生活,他答应过的……

可现在这两个人都死了,徐海死得很窝囊,不但没有功劳,按之前徐的建议,作为将军还要被责罚。

原本以为自己一身担责,可以让自己对死去将士们的愧疚有所减轻,可徐海和王翠翘的死,直接击碎了他心里脆弱的安慰。

萧风苦笑一声,他要辞官,其实并不是为了赌气,而是有其他的目的。

本来嘉靖阻止了,他得给嘉靖面子,另找机会再提。

可现在,徐海和王翠翘给了他机会,他们夫妻俩,死后还帮了萧风最后一次。

“万岁,臣萧风,恳请辞去所有官职,承担此次天灾之责。

徐海殉国,有功无罪,王氏殉夫,情感天地。一切罪皆臣之罪,万不可因臣之罪过,掩人之功勋。

我曾答应过徐海,要帮他摆脱降将的名声,堂堂正正地做大明的将军,让王翠翘当诰命夫人。

臣恳请陛下,追封徐海,追诰王氏,以安亡者之魂,以彰朝廷之公,以表万岁之情。”

萧风极少在朝堂上以臣自称,而且说话也总是云淡风轻的,符合修道之人的形象。

可今天他的语气和用词,前所未有的凝重,让很多在兵部干过的官员感同身受,纷纷低头唏嘘。

嘉靖此时确实有些为难了,他并没有打算让萧风彻底退出朝堂,打压而已,又不是想打扁,还得用啊!

所以他出面阻止辞官时已经筹划好了,萧风再敢提这事儿,自己就生个气,拂袖而去,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想不到此次海难中竟然死了徐海,王翠翘还殉夫了,萧风眼睛都红了。自己还怎么生气,还怎么拂袖?那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徐阶显然看出了嘉靖的为难,他忽然开口道:“萧大人,天灾之事,本就非人力可抗,大家心里都清楚。

你想要为徐海夫妻求追封,此时尽可商讨,不必以你辞官为代价的。朝廷岂是那般不近人情的?”

嘉靖松了口气,连连点头:“师弟,若是你真的过意不去,不妨将官降一点,嗯,把次辅变成第三位就行了。”

高拱心里一动,赶紧低下头,掩饰自己一瞬间的得意,但紧接着他就听见了萧风的声音,那声音里充满了痛苦。

“不,师兄,修道之人,最怕道心破碎。我此时心里充满了负罪感,道心根基已经动摇了。

若是不让我为这些死去的大明将士做些什么,我迟早也会道心破碎,修为尽失……”

嘉靖吓得差点跳了起来:“你先辞,你先辞,朕同意了。你回家好好修行,不可过于苛责自己。”

萧风红着眼睛:“那徐海和王翠翘的事儿……若是不成,我心里的负罪感也很难减轻……”

嘉靖连连点头:“萧风所请,合情合理。徐海招安以来,忠心耿耿,屡立战功,朝廷也曾多次表彰过的。

按理也是可以再升官的。此次不幸殉国,朕意,可追封二品将军,赐伯爵,王氏追封二品诰命!”

礼部左侍郎立刻在自己的手板上写起字来,以示自己已经记下来了,马上就加急办证儿!

萧风深吸一口气,冲嘉靖行了个大礼,然后转头向百官拱手转了一圈,脚步沉重的下殿而去。

这个结局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大明朝最牛叉的斜杠青年,堂堂大明次辅,说辞官就辞官了,斜杠全没了!

徐更是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自己今天不但赢了,而且还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碾压式大胜!

他本来是想狠狠的打萧风的脸,想不到一巴掌下去,把萧风的脑袋都打掉了!我也太牛逼了吧!

嘉靖的心情也五味杂陈,又是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又是担心萧风真的影响了道心和修行,那朕就损失大了。

他摆摆手,黄锦立刻喊了退朝,嘉靖转身离开大殿,走出几步后,就听见安静的大殿里轰然一声,炸锅了。

大明朝的文臣斗殴是有传统的,书生们讲起理来,甚至比武将们还要激烈。

但自从嘉靖朝以来,这还是第一次,群臣分成了两派,在嘉靖下朝后,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互殴。

嘉靖其实还没有走远呢,但他的脚步只是顿了一下,就继续往前走,脚步甚至还有几分轻快。

陆炳追了上来:“万岁,臣是否让锦衣卫们维持一下……”

嘉靖摇摇头:“这股子郁结之气,总是发泄要出来的。打了败仗,萧风辞官,他们心里有气也正常。

他们若是敢当着朕的面动手,朕绝不容忍。可他们是等朕走了才打起来的,就当朕不知道吧。

陆炳叫几个锦衣卫,如果有人敢动用武器的,一律拿下。赤手空拳的注意点看着,别太过分。

黄伴去说一声,让太医们都到大殿外待命,万一有哪位大臣受了伤的,好及时诊治。”

此时大殿上已经打成了一团,萧党和徐党是场上的两组主要选手儿,而少数几个中立派的假装拉架,趁机给平时关系不好的家伙下个绊子。

正如嘉靖所说,双方的这口气由来已久,今天萧风的辞官,犹如一颗火星子,引燃了这股怨气。

严党一家独大的时候,除了少数铮臣,大多数官员早已被压制得没了火气,所以不会有这种事儿发生。

只有势均力敌的两派,才会出现这种场面。而反过来看,这也在侧面证明了嘉靖的平衡之术成功了,所以他并不生气。

读书人斗殴还是比较有规矩的,场上的选手们自动分成了老年组、中年组和青年组。

老年组主打一个君子动口不动手,一边怒斥对方先动手,一边呼吁对方冷静下来,一边给自己的选手加油鼓劲。

青年组主打一个莽,拳来脚往,彼此硬刚。看似打得鼻青脸肿,火花四溅,其实都是皮肉伤,陆炳都懒得看他们。

陆炳紧盯着的是中年组,这帮读书人才是真正斗殴的高手。他们出手隐蔽,动作幅度不大,但极其阴狠。

所用招式大部分离不开五官七窍以及下三路,深谙踢人用脚尖,打人用拳尖,手肘膝盖为王的道理。

还有人悄悄将牙板握在手中,用袍袖掩盖起来,只在手中露出一个小头来,抽冷子在肋巴骨上顶一下,效果奇佳。

真正拉架的其实只有两个人,一个徐阶,一个张居正。徐阶是因为身为首辅,不管这场架谁输谁赢,他都是最大责任者。

而张居正则是萧党和徐党公认的分割线,他的立场决定了他是最天然的拉架者。

徐阶自然不肯冒险卷入混战中,否则万一被谁暗中阴一下,那将颜面扫地。

他只能站在外围,大声指挥年轻力壮的张居正四处救火。

“东边东边!把文侍郎救出来!他快被压死了!”

“西边西边!拉开丁尚书和陈都御史!陈大人不是丁尚书的对手啊!”

“徐,小畜生,你给我住手!海瑞比你大不少呢,你怎可对他动手?

海大人,你手下留情,来人啊,锦衣卫,海瑞动板儿了!快来人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