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测字天师 > 第六百零五章 刁民闹事

大明测字天师 第六百零五章 刁民闹事

作者:万里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25:42

第六百零五章 刁民闹事

大明测字天师第六百零五章刁民闹事萧风回到萧府时,天已大亮,张云清和巧巧正在院子里练功,见到萧风,一起跑上前来。

萧风扬了扬手里的包子:「巧巧,巧巧包子铺送给你的早餐,我吃了一个,油比原来小了点,更好吃了。」

巧巧眉开眼笑地接过包子,转身就往厨房跑。张云清在后面追着喊:「慢点跑!先把手洗了才准吃!」

萧风走进堂屋,刘雪儿和常安正在跟巧娘学织布。巧娘笑着看俩人轮番操作,就像驾校老司机看两个新手女司机一样。

实话实说,刘雪儿还好一点,虽然织出的东西也是四不像,但至少动作是像模像样的。

常安则比较惨,本来就手忙脚乱的,这机器又比较复杂,她咬牙切齿的正摆弄着,忽然看见萧风走了进来。

常安又想好好表现一下,结果反而更忙乱了,几条丝线纵横来去,把她的两只手都给缠住了,头发也被绞进去一绺,急得大叫起来。

巧娘和刘雪儿赶紧把她解救出来,常安气得踢了那织机一脚,然后疼得坐在凳子上,抱着脚眼泪汪汪的。

萧风哈哈大笑,巧娘抿着嘴笑道:「老爷,这不怪常安。我那台老织机,常安学得挺好的。

这台织机太大了,常安不熟练,所以才这样的。不过这台织机是真快,我试了一下,比原来快一倍都不止。」

常安抬起头,一副「你看吧你看吧,不是我笨吧」的表情,萧风摸了摸她的头,以示安慰。

「这织机是我出的主意,国坊的技术官员研究出来的。我让他们送过来一台,就是让巧娘试试看的。

巧娘在纺织一道上天赋极高,你给提提意见,看哪里需要修改的,写下来我去交给国坊。

再修改一遍,就可以大批量地制作,除了入世观和国坊要用外,也要推广到民间去,让百姓都用上。」

巧娘眼睛发亮,她没想到萧风如此看重自己的意见,摸着织机憧憬地说道。

「若是天下织女都能用上这台织机,那女子靠双手就能养活家里人了,到时只怕丝麻都不够用了呢。」

萧风淡淡一笑:「不用担心,当年江南一行,适合改稻为桑的地方,我都已经选定了。

大明如今不缺粮食了,这些事就可以开始推进了。」

常安一愣:「改稻为桑不是严世藩的阴谋吗?不是以此为借口,想让你顶罪,顺便把我带去江南的吗?

他们父子俩想出来的主意,难道还能是个什么好主意不成?」

萧风坐到椅子上,淡淡的说:「主意就是主意,跟谁出的没关系。就像刀一样,没有好刀和坏刀。

只看拿在谁的手里,指着的又是谁。改稻为桑,在当时就是个馊主意,但现在就是个好主意了。

什么事儿都不是死的,我不准你们从外面直接买吃食,只从可靠的菜摊买菜回来做,就是以防万一。

但我却肯从巧巧包子铺拿包子回来给巧巧吃,一是我有办法检验包子是否有毒,二是那包子铺本就是锦衣卫的暗桩。」

众人都吃了一惊,巧巧包子铺虽然是最近才改的名字,但这个包子铺的历史可不短了,至少可以追溯到萧万年死之前。

常安苦笑道:「这些锦衣卫还真是什么都干啊,连包子铺都开得起来!巧巧还分给我吃过呢,手艺还很不错!」

萧风点点头:「锦衣卫并不像你们看到的那样,都是飞鱼服,绣春刀,威风八面的。

他们之中,有太多的人,都是潜伏在普通百姓之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干着五花八门各行各业。

他们装医生,是真的会看病;装木匠,是真的会造房;装商人,不但会经商,还会哄抬物价呢。」

松江府,一片平整的土地上,一群农民正在劳作。一个商人模样的胖子,带着个随从,四下打量着土地。

趁一个农民耕种到地头时,商人凑上前去,拿出一些蜜饯点心,又拿些烟草出来,热情邀请农民歇一歇。

农民只当商人是要问路,也没客气,自己装了一袋烟,抽了一口,惬意地点点头。

「这位老板,你要问什么,尽管问,这方圆百里,没有我不知道的地方。我年轻时也走街串巷当过货郎的。」

商人笑道:「我倒不是问路的。我是看这一片地甚好,心中喜欢。老哥你不知道,我也曾是农户的。

后来年轻不懂事儿,贪图省下几个税钱,将土地投靠给了当地的举人老爷家。

谁知道那举人老爷不当人子,被他串通官府,又派人抢走了卖田不卖佃的契约,谋夺了我的田地。

无奈之下,这才出去给人当了学徒,学习经商。半生辛苦之下,总算积攒了一些家私,说起来都是眼泪呀!」

那农民心中一颤,皱着眉头抽了两口烟,才缓缓地摇摇头。

「那你还真是倒霉呀。这种老爷确实也是有的,所以还是得看准人才行,而且还得约上一群人一起投靠。

这样人多势众,彼此有个帮衬,老爷们也不敢轻易搞鬼耍赖,他能赖一个人的,却赖不得一群人的。」

商人擦擦眼角的泪花:「老哥所言,虽然有理,可人心隔肚皮啊。而且人也是会变的。

那个举人老爷,他爹还是远近有名的善人呢。他年轻时看着也还好啊,可谁知道后来变成那样了呢?

再说我那群乡亲,平时倒是胸脯拍得山响,说什么有难同当。可真等我有难的时候,都他妈的靠边站了!

举人老爷只说是我无赖闹事,若各位乡亲不闹事,当年可以少收些投靠银子,就把他们都摆平了!」

那农民的眉头皱得更厉害了,赶紧又抽了几口烟压压惊,然后才给自己找回点信心。

「这……我这里应该还不会吧,不会的吧……我们这里老爷的人品还是很好的……」

商人露出了吃惊的神色:「老哥,你也把地投靠出去了?不会是徐家吧?

他家老爷是当朝首辅,自然是好的。只是现在当家主事儿的这位,听说……唉……」

这一唉把农民唉得更加心慌了,他手忙脚乱地又续上烟叶,猛抽了几口。

「老板,你是经商的,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难道我们这位徐家大爷还有啥事儿不成?」

商人左右看看无人,压低声音说道:「这里是徐家的地头,我哪敢瞎说啊。

只是徐家大爷明明中了进士,又没能做官,谁知道朝廷是咋想的呀。他要是好人,那朝廷能不让他做官吗?」

农民心慌意乱,闷闷不乐,那商人拱拱手,带着仆从转身要走,农民一把拉住他。

「你到我们这里,是做什么生意来了。我也当过货郎的,若是有能差遣之事,只管说话,给点小钱就行。」

商人笑了笑:「我做生意跑了半辈子,有心买些田产安定下来,当个小地主的。

不过既然你们这边的土地都已经投靠了徐老爷,我也不敢招惹,告辞了。

对了,老哥,若是徐老爷忽然找你们,要出钱把田地都真正的买下来,你可千万别答应啊。」

农民一愣:「这投靠之事,徐家又不需要出钱,又得租子,他们还肯出钱买地?不会吧。」

商人叹了口气:「我也只是瞎猜。听京城做生意的朋友说,朝廷之前的改稻为桑要真的开始了。

那国坊做出了新织机,纺织速度比原来

快多了。而且现在新建了很多织坊,女子们也纷纷出门上工了。

丝麻棉花都不够用了,市场上都在抢购。尤其是蚕丝,麻和棉花还能扩大种植,这蚕丝却是要靠蚕来吐的!

没有桑树,怎么养蚕,不能养蚕,怎么吐丝啊?听说其中一个改稻为桑的地方,就是松江府这一片啊!

国坊现在给出的收购地价是五十两银子一亩啊,谁手里有的,那可一下就发财了呀!」

商人带着随从离开了,农民在地头呆立了很久,然后转身就往家里走。

相邻田地里的熟人看见了,奇怪地问:「张老哥,这个时候怎么就回家了,地里活计都干完了?」

那农民含糊了一句家里有事儿,就直奔家中而去。到了家里,他老娘正准备做饭,也奇怪地问他。

「每天你都干到天色擦黑回来,怎么今天这么早?媳妇也都没下工呢呀?」

农民心里有事儿,一边儿帮着老娘干活儿,一边儿问老娘。

「娘,你还记得你跟我说,前两天有人到村子里来问有没有卖地的,给到二十两银子一亩的事儿?」

老娘点点头:「是个年轻后生,一看就是替别人跑腿的,大热天的,进屋要了口水喝,说跑了好几个村子了。」.Ь.

农民闷声道:「咱们这一片儿的地,二十两银子,算是不错的价格了。不过大家都守家在地的,不会有谁想卖的。」

正说着话,他娘子进了家门,边走边摘着身上的线头,见了丈夫和婆婆,一边帮忙做饭,一边说道。

「我们织坊里从国坊新买了两台织机,真是比原来好用多了。管家娘子说***活利索,让我用一台新机呢!」

农民心里一跳:「你们织坊里人多,可有什么别的消息没有?」

娘子想了想:「管家娘子说,徐家找过他们家,他家开着织坊,自家的八十亩地都是佃给别人种的。

徐家问他要不要投靠过去,租子只要官府的两成,甚至说,就是一成都可以商量。」

农民大吃一惊:「咱们投靠徐家时,可是约定了四成啊!当时还觉得划算呢,其他地方的老爷都要五成。想不到对她家竟然如此大方!」

娘子也叹口气:「这就是有钱人之间的事儿呗。咱家就那几亩地,而且不投靠徐家,交给官府不更多?

我们东家开着织坊,城里还有生意呢,不差那点地租子。而且人家也觉得投靠毕竟名声不好听啊。

你像咱家,为了投靠徐家,连卖身契都签了,全家都算是徐家的奴才。虽说是假的,名声也不好不是。」

农民咬咬牙,对娘子小声说道:「我告诉你一件事儿,这事儿只对你兄弟家说一声,绝不可外传!」

当天晚上,娘子的兄弟小声对着自己的娘子说道:「这件事只能对你家兄弟说,绝不可外传!」

兄弟的娘子对着自己的妹妹说道:「这件事只能对你男人说,告诉他绝不可以外传!」

几天后,徐璠郁闷地看着眼前的账目,侍妾婷儿站在他身后,帮他捏着肩。

「婷儿,怎么回事儿?为何这几日来投靠的人忽然减少了许多?」

婷儿摇头道:「不止如此,一些投靠的人家也上门来,想要重立契约。说原本的官府四成租子太高了。」

徐璠哼了一声:「其他地方的老爷,收的投靠租子没有少于五成的!我四成他们还嫌多!」

婷儿娇声道:「还不是爷你太心急了,那些个大户的地不愿意投靠,爷就让把租子降到三成两成的。

想来是那些大户的嘴不严,风声走漏了出去,那些佃户们自然就不肯了的。」

徐璠叹气

道:「时不我待啊,眼看这港口越建越快,国坊的货也越出越多。那些商船都跑到海边收货了!

现在大明和日本、佛朗机人,在海上各国都在开战,那些商船冒着风险跑来跑去的,可知这里的利益有多大!

而且应天府这段时间传来消息,朝廷改稻为桑的旨意要继续推进了,但朝廷不愿意零敲碎打的征收土地,那样太慢了!

朝廷是想选个土地最多的大户,一次性弄完,免得麻烦。听说这次征收土地,国坊是要出大价钱的!

现在纵观各地,松江府绝对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所以我要抓紧把土地攥在手里,这样就可以拖慢国坊的脚步。

就算最后实在拖不过去了,我也可以狠狠地宰上国坊一笔。现在到处打仗,银子花得像流水一样。

我就不信萧风还能拿出多少钱来支持国坊。只要国坊慢下来,这海边的贸易,还不是掌控在我徐家手里!」

婷儿附身贴在徐璠的后背上,柔软q弹的感觉让徐璠十分舒服,他惬意地伸手掐了婷儿的大腿一把。

「爷,听说锦衣卫指挥使,陆炳被打了?这也是爷的计策吗?」

徐璠笑道:「你替我在外面管事儿,果然消息灵通。不错,陆炳是被打了,倒是怪可惜的。

万岁不让追查那封信了,陆炳还不死心,暗中追查。

这本来是挺好的事儿,能逼得剩下那些严党官员也投靠父亲门下。

可惜呀,行事不密,被东厂给拆了台。不过这对咱们也不全是坏事。」

婷儿的脸在徐璠耳边摩擦着,疑惑地问:「为何对咱们不全是坏事呢,陆炳不查了,其他严党官员就不怕了呀?」

徐璠笑道:「凡事过犹不及。现在严党官员已经有八成投入我父亲门下了。剩下的两成,有了也好,没有也无所谓。

何况陆炳不是蠢人,在查下去,始终查不到其他的书信,难免会有所怀疑,此事到此为止,也不算坏事。」

正说着话,二管家匆匆跑来,婷儿直起身子,但胸前仍贴在徐璠后背上,二管家垂着头,当没看见。

「少爷,婷姑娘,好多农户找上门来了,想要重签契约。」

徐璠皱皱眉头:「答应他们降到三成租子,契约就不必重新签了,那么多人,太麻烦了。」

二管家摇头道:「少爷,不是啊,他们不但要求降租子,还要求去除仆从身份。」

徐璠一愣:「这是为何?按大明律法,若不是为奴仆者,就不能跟着主人免税和徭役呀。他们这是不想投靠了吗?」

二管家掏出一张告示来:「这是江南总督府下发的告示,刚刚到咱们松江府的。」

徐璠拿起来看了一眼,告示上写着:土地,国之根本。士子,国之栋梁。

然各地少数刁民,借国家荣养士子之策,假意卖身投靠,实则图免赋税,此等行径实为国之蠹虫。

故自下令之日起,令各地卖身为奴者各与其主确定契约,若为造假者当清理消除。

以十日为期,过期后则为奴者身份确认,官府不再受理此类纠纷。

若有士子欺瞒国家,阻拦归还土地者,亦应受罚。」

徐璠想了想:「既如此,那就把卖身契还给他们好了。反正土地在徐家名下,依旧是免租税的。他们不过是不免徭役了而已。」

二管家苦着脸道:「他们一分钱的租金都不肯交了,还要求徐家倒过来给他们租金,说否则就要去告少爷!」

徐璠一下子跳了起来:「什么?岂有此理!他们投靠我家,只交官税的几成,占了多大便宜!

不但不知恩图报,还想讹诈我徐家不成?他们好大

的狗胆!把领头的叫进来!」

领头的进来了,是那个织坊的老板,带着姓张的农户,冲徐璠打躬作揖。

「徐大爷,不是我们忘恩负义,实在是这天大的好处,总不能一个人得了吧。」

徐璠眨眨眼睛:「什么天大的好处?你在胡说什么呢?」

织坊的老板笑道:「国坊要收咱们松江府的土地,改稻为桑,整个省城都听说了!

这土地现在都在你名下呢,到时发财的是你家啊。要么你把大家的土地契约都废掉,归还给大家。琇書蛧

徐大爷要是还想留着土地,那么就重签契约,从现在开始,倒给每户租金。

这样等到土地被征收时,我们只要每亩地五十两银子,以上的部分都归徐大爷所有,我们就图个省心,如何?」

徐璠气得眼前发黑:「你们这帮刁民,听风就是雨!当我徐家是好欺负的吗?

你们说投靠就投靠,说不投靠就不投靠了?我告诉你们,奴籍可以免,土地既然投靠了,我一口价,给你们降到一成。

我现在多少大事要做,没空跟你们折腾,谁敢不同意的,以后也别想在这松江府混了!都给我滚!」

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