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测字天师 > 第二百六十四章 云在青天

大明测字天师 第二百六十四章 云在青天

作者:万里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25:42

第二百六十四章 云在青天

大明测字天师第二百六十四章云在青天如果是原来的萧风,这话绝对是属于吹牛逼的行为。

贡士好考?多少秀才考一辈子考不上举人,多少举人考一辈子考不上贡士。

会试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功率,谁敢说自己的文章一定就比其他百分之九十的人强?

但对此时的萧风,还真算不上吹牛。

原主的书呆子属性,让他对四书五经滚瓜烂熟,而后世的知识和经历,让他的思维兼具跳跃性和严谨性,这两点在科举文章中是十分重要的。

萧风曾看过明清时期的一些状元考卷,其思想性在当时看来,都是有些超越时代的,把四书五经的老调,弹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新曲。

但以后世人的眼界看,其实还是谈新仁的名言——格局小了。

如果有一个人,能熟练地运用四书五经,又有超越几百年的思维格局,中贡士难吗?

事实证明,不难,贡士三百名,直到张榜公布名次时,才把卷纸上封着的名字扣开,一一录到榜上。

严世藩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会员”,这事里,要说没有舞弊,谁也不信。

就算严世藩才高八斗,但那么多考生里,不乏天才。而且得第一名这事确实是要看命的,哪有说得就能得的?

当然张居正也不是老好人,他虽然没打算帮萧风运作什么第一名,但也做好了万一萧风落榜,让老师拉兄弟一把。

好在萧风虽然没进前几名,但也排在第十几位,顺利的进入贡士之列,没拖累张居正冒险搞什么小动作。

严世藩这个名字当然如雷贯耳了,但萧风的名字也引起了人们的一些关注。当然大家一直认为这是哪个地方的举子,跟刚去时的大明天师重名了。

毕竟萧风这个名字并不独特,重名实在是太正常了,比如后世某网站里,十本里至少八本的主角都姓萧。

因为兵灾的原因,这次春闱的时间是推迟了的。因此平时会试和殿试之间的一个月间隔就被取消了。

嘉靖也希望能尽快搞定春闱这件事儿,好重新过上潜心修道的生活。所有朝政,嘉靖都可以不露面,但殿试不行啊。

天下读书人都是奔着皇帝来的,你不出面主持考试,钦点三甲,你这皇帝是看不起天下读书人吗?

除了秦始皇之外,看不起天下读书人的皇帝都当不牢靠,所以嘉靖也必须做出表态:朕很重视你们!

殿试开始,三百名贡士在皇极殿里都穿着贡士长袍,等待着皇帝的提问。这里的考试氛围虽然比会试轻松了许多,但大家还都是憋着劲的,毕竟谁不想当状元呢。

殿试的标准文体是策问,也就是皇帝提个问题,让贡士们回答,谁答得好,名次就高。策问的过程,有的用笔试,也有的干脆现场口答,看皇帝的意思了。

嘉靖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口答这种更快捷更省劲的方式,他脑子里一直在盘算的其实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状元到底给不给严世藩。

因此他没精力搞什么笔试,还得看卷子。带着还没拿定的主意,嘉靖出现在文华殿,立刻引来贡士们的一片“万岁”之声。

策论的题目是皇帝定的,一般都是皇帝有感而发,题目也比较灵活,带着当朝皇帝浓重的个人色彩。其主要目的就是看看这些书呆子们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

毕竟将来都是要当官的,这些能力越强,自然工作能力也应该越强,就可以放到更高更重要的岗位上去。

主考官请嘉靖赐下题目的时候,嘉靖略想了想,居然出了两句诗。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主考官摸不着头脑,有心问清楚嘉靖,嘉靖却已经半闭上眼睛,端坐在大殿的前面,高深莫测地看着下面的三百名贡士。

主考官只好将这两句诗作为策问题目挂了出来,贡士们都傻眼了,这,这怎么答啊?

嘉靖淡淡地说了一句:“你等都是大明英才,难分高下,今日殿试,只看缘分深浅,气运高低。

对上这两句诗即可,谁想好了,谁就说吧。”

这首诗虽然有些冷僻,但殿中贡士哪个不是饱读诗书之人?这么简单的题目,万一被别人抢先了怎么办?

当下一个贡士抢先出列,大声道:“万岁,此诗出自唐朝节度使李翱的《赠药山高僧惟俨》,确实是一首极有仙气的诗作。”

说完来历后,那贡生生怕嘉靖认为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干脆曼声吟诵,充满了感情。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吟诵之后,谦虚地低下头,等着嘉靖的表扬,心想就算不得状元,至少也能搞个前三名吧。

严世藩心中暗自冷笑,蠢货,在座各位不都是垃圾,谁还没背过几首诗呢?若是出题这么简单,他也就不是嘉靖了。

果然,嘉靖淡淡地说了句:“鹦鹉学舌,东施效颦,寻章摘句,徒增笑耳。”

那贡士身子一晃,险些摔倒,冷汗湿透了贡士袍,恨不得给自己两个大耳刮子——你咋就那么积极呢?

人家别人都没说话,就你能耐?这下好了,皇帝这一句评语,直接得干到最后一名去。

接下来是一小段沉默,贡士们都意识到了这个题目的陷阱——你不能用原诗去对,得有自己的见解。

可问题在于,这些贡士可以就这两句诗洋洋洒洒地写上几万字的议论文,可要用对诗来表达观点,还真是有点力不从心。

这个题目缺德之处就在于,他是从一首很完整甚至很完美的诗里摘出来的,你要对诗,还能对得比原诗意境更好吗?

我给你出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你能给我对出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牛叉的诗来吗?

就算是你对出来的确实更牛叉,可人们已经习惯了原诗啊,自然就觉得原诗好啊,这根本是不公平的比赛啊!

但读书人的功名之心,永远是超过避险心理的,很快一个新的冒险者就跳出来了。

“万岁,学生唐汝楫不才,愿冒险一试!”

嘉靖看看唐汝楫,倒也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微微点头,不置可否。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莫道书生身无甲,胸中自有百万兵。”

贡士们发出一片嗡嗡声,不少人暗自点头,这句诗对的算是很不错了。

上半句是修道,下半句是家国,既有对比,又有豪情。在这殿试的场合,还有对皇帝表忠心的意思,可谓面面俱到。

嘉靖淡淡一笑:“虽有些意思,终究功利心太重,难与上句匹敌。且书生意气,纸上谈兵而已。”

唐汝楫连忙谢恩,感谢万岁的指点,表示自己格局小了,万分惭愧,但心里却自有一份喜悦。

万岁说我“有些意思”,就冲这句话,肯定是在二甲之列,不会像第一个倒霉鬼那样,直接掉到三甲去。

有了倒霉鬼的教训,和幸存者的经验,后面的贡士们就好办多了,当下陆续站出来,展示自己的才艺。

因为路数对了,因此像第一个倒霉鬼那样被嘉靖直接鄙视的自然也就少了,但大家对来对去,嘉靖最多是说“有些意思”,没有给任何人点过赞。

看大家绞尽脑汁地说了半天了,场面也渐渐冷下来了,严世藩心中冷笑。

说呀,怎么不说了?都差不多了吧?接下来该到我了!

天空一声巨响,老子闪亮登场!

“万岁,学生严世藩,愿为万岁对此诗!”

嘉靖点点头,他也在等着严世藩出来,他出这个题目,也有给自己个台阶的意思。

如果严世藩确实才华出众,无人不服,那自己点他为状元,心里也好过点。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三花聚散仙人顶,尘缘尽处大道行。”

嘉靖微睁的眼睛缓缓张开,直视着严世藩,严世藩谦虚地低着头,像其他贡生一样,不看皇帝的脸。

严世藩对的这句诗单拿出来看,并不算出色,但是在这两句的后面,就显得意味深长,犹如人登高楼,步步高升。

更关键的是,沿着前面那句诗的意境,宛如一体,浑然天成,既说出了嘉靖对修道难以言说的无力感,又指明了嘉靖修道的光明前景。

其他贡士一大半是觉得确实技不如人,一小半是心中刚有诗,但也不敢公然抢严世藩的风头了,只能默默无言。

嘉靖叹了口气,举起手来,指向严世藩,严世藩虽然低着头,但从周围人的唏嘘声中感觉到了,忍不住心中狂喜。

老子天下第一才子,老子是状元,谁不服?出来走两步!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