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 第273章 袁世振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273章 袁世振

作者:仗剑至天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30 22:06:10

第273章 袁世振

第273章 袁世振

当官这件事,穷人当不了,也做不了,填饱肚子都是问题,哪怕是再有才华,也终将会泯灭于世间。

这世上从不缺有才之辈,高手在民间嘛,那缺的是什么?缺个好爹,缺个好家世,想要干成一些事,首先要没有后顾之忧,否则就很难办成。

出身底层的年轻一代,为何拼出来的那么少?真就是没有上进心?没有进取心?没有斗志?没有骄傲?

那是错不起啊!

没有试错成本。

错了一次,可能这辈子就完蛋了,终其一生浑浑噩噩,曾经的朝气蓬勃,曾经的豪情万丈,都在失败的时候死掉。

所以当官,穷人当不了,也做不了,恰恰是有些倚仗,有些念想,反倒是最想当官,也最有机会当成的。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的前面,还有着很多有家底,有人脉,有底蕴的,凭什么你寒窗苦读十余载,就要赶超我几代积累?

天底下可没有这个道理!

这便是阶级。

这便是门第。

这便是现实!

对朱由校这位大明皇帝而言,别的他不管,现实本就残酷,人是讲究些时运的,但只要做了官,那就要清清白白做官,守好朝廷定下的规矩,想要靠做官发财,最好别做,不然你这辈子,就时刻祈祷别被逮到,只要逮到,砍头是必然,身败名裂是必然,家破人亡是必然,因为你贪,伱敛,你夺,就代表数不清的人,因为你一念间而败!!

追责问责制,想要在大明官场上推行,朱由校知道有多难,就不说背后的算计和掣肘,但是阳奉阴违的糊弄,才是最难办的,毕竟在官场上,讲究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嘛,做官没必要喊打喊杀。

但就算是再难,朱由校也要做。

朱由校就要给大明的官吏,头上全都戴一道紧箍。

真想要体面,那就别贪,多做官该做的事,而非披着一身官皮,去干龌龊勾当!

不搞这一套,整顿吏治就是笑话。

吏治不清,贪污**,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藐视律法等现状,就会横行于大明上下。

朱由校也知道贪是杀不尽,除不绝的,这玩意儿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毕竟人性就是这样。

除非没有权力,否则就根除不了。

可真要没权力,那天下还是天下吗?

所以朱由校能做的事情,就是一边梳理弊政毒瘤,一边推动维新改革,将以他为主体的执政理念,逐步从中枢延伸到地方,辽东的危局暂缓,朝中的争斗暂缓,围绕发展建设北直隶这一主脉络,朱由校要稳步推进地方主官更迭,换上他信赖的人,起到纾解地方困局的积极作用。

“事难做啊,也永远做不完。”

会见完崔呈秀,讲明自己的主张,朱由校便回到东暖阁理政,处理了一批政务,在看到一封密奏时,朱由校有些感慨。

“皇爷,喝些茶歇歇吧。”

见天子倚着软垫,讲出这等感慨之言,一直沉默的刘若愚,此刻捧着茶盏递上道:“您这一个多时辰,都在处理政务。”

“魏伴伴率领厂卫离京,已有几个月了吧?”

朱由校丢下所持密奏,接过刘若愚递来的茶盏,随口讲了一句。

“是。”

刘若愚低首道:“魏太监在奉诏离京期间,司礼监先后收到不少弹劾奏疏,尤其是山西有司,急递进京的奏疏不少。”

在御前服侍这么久,刘若愚很清楚天子脾性怎样,天子讲任何一句话,都是有深意的,必须要回到位才行。

“他们还有脸弹劾。”

朱由校喝了口茶,冷哼一声道:“当初朕没有追究他们,就算好的了,治下出现背叛大明的奸佞,真真是可恶至极。”

“让司礼监派出人手,离京赴紫荆关所迎迎,魏伴伴已从山西归京了,快赶到紫荆关所了。”

“奴婢遵旨。”

刘若愚忙作揖拜道。

“拟道中旨,加急发派辽东。”

朱由校搁下茶盏,神情严肃道:“从快解决军属勋田,加快扫清辽东弊政,确保辽东整体安稳,两个月,奉诏援辽主力必须归京,辽局辽事断不可拖延,战死沙场的健儿之血不能白流,涉及军功诸事定要登记造册,不可遗漏一人。”

“奴婢这就去办。”

刘若愚再拜道。

对于魏忠贤在山西的选择,朱由校没有生出不满,口外走私盛行至今,中枢朝堂竟然毫不知情,这绝非八大晋商能够办到的,问题的关键出在山西本身,地方有司,各地驻军,甚至士绅权贵,乃至晋地宗藩都牵扯进来。

哪怕没有以范家为首的八大晋商,还会有李家,赵家,张家,钱家等等,根儿不给他彻底解决,那问题就无法根除。

所以就魏忠贤带的那点人手不够。

厂卫去的再多,有屁用。

顶用的,是秦民屏所统千余众白杆兵。

想要彻底解决此事,没有数万大军不行,毕竟真搞起来,山西边镇要确保好,甚至陕西边镇也要兼顾,唯有笼子扎牢了,打扫起来才容易。

故而朱由校暂时装作不知,待到拱卫京城京畿的卫戍体系,包括三大营,都悉数整顿一遍后,换上自己信任的将校,围绕口外走私的铁血打击,必将以雷霆之势展开,到时山西官场就该变天了。

不过想做好这些,围绕辽左大捷的犒赏,就必须要全力确保好,断不能再寒了将士们的心。

还好,魏忠贤率领的厂卫,将查抄八大晋商的钱财都运抵归京,这让朱由校没了后顾之忧。

大明的中枢财政缺钱,可内部蛀虫不缺啊。

只要将能打仗、敢打仗的军队聚拢好,将北直隶真正发展建设好,今后哪怕有人想要撂挑子,公然去反对自己,朱由校也浑然不惧,抓住了枪杆子,握住了钱袋子,捎带着笔杆子,他这位大明皇帝就是最强的!

当然反腐倡廉也要加紧,特别是亲抓的这些领域,断然不能贪腐横行,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风一吹就垮掉了。

“也不知现在的河政巡察进行的如何。”

想完这些的朱由校,想起了河政之事,眉头再度微蹙起来,御极登基初期的困难期,涉及朝堂,涉及辽事,涉及走私,算是初步得到安稳,不过还有不少困难摆在那里,不去解决吧,迟早是要爆雷的。

就像在先前那场辽左战事下,李鸿基、张献忠这些人都立有战功,今后在得到相应的赏赐,就正式跻身大明军界,可要是大明底层群体的困境,依旧没有得到纾解,减轻底层群体的负担,必然还会有赵鸿基,陈鸿基……

但凡是起义造反,想推翻皇帝老子的统治,那都是被逼到了绝境,没有任何活路了,不然也不会做此等杀头之事。

“皇爷~”

而就在朱由校思虑之际,韩赞周低首走进,朝御前作揖禀道:“原疏理两淮盐法道、山东按察司副使袁世振抵京求见,今在乾清门外……”

“快宣!”

韩赞周话还没说完,朱由校伸手打断道:“叫袁世振即刻来见朕。”

“喏。”

韩赞周忙作揖道,旋即便转身离去,去乾清门传召袁世振。

到底是来了。

朱由校坐在宝座上,嘴角微微上翘,对于这位盐政大才,朱由校已经等很久了,其先前所书《盐法十议》、《纲盐法》,他都认真的看过,对待人才,朱由校的态度很明确,你能做事,想要做事,那就无条件支持你,别怕得罪人,有朕在背后给你撑腰,谁都不能把你怎样。

袁世振奉诏赴京,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户部尚书毕自严是有好处的,至少减轻不少压力和负担。

盐政是大事。

盐税更重要。

可偏偏在盐这一块,大明出现的问题很多,毕自严想搞好中枢财政,什么事他都具体管着的话,那最后可能什么都做不好。

所以当初在毕自严举荐袁世振时,朱由校就想到一个法子,将盐政一块单独拎出来,盐政能解决好,那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钱法,这两个大头搞定了,财源稳定住,中枢财政就能得到改善。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臣…袁世振拜见陛下!”

“卿家无需多礼。”

看着赶来的袁世振,从宝座上起来的朱由校,笑着朝袁世振走来,对于这位大才,他是很看重的。

也恰恰是这样,也让朱由校的心底,对毕自严有赞许,要不是毕自严举荐,自己险些把这位大才给遗忘。

“卿家这一路舟车劳顿,真是辛苦了。”

朱由校走到袁世振跟前,保持笑意道:“来人,给袁卿赐座斟茶,吃过饭没?若是没有,朕叫尚膳监的人给袁卿准备。”

“臣~”

见天子这般关心自己,袁世振反倒有些不适应,不知该讲些什么,天子太热情了,这难道有什么事吗?

经历过那样的事,对袁世振而言也算一种经历,只是在袁世振的心里,对待官场已经生出失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