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 第106章 变数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106章 变数

作者:仗剑至天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30 22:06:10

第106章 变数

第106章 变数

“环京城的冶炼产业,必须要加快进程。”

东暖阁内,朱由校坐在宝座上,神情严肃道:“兵仗局所辖的军工产业,是由王徵他们负责了,但是这并不代表兵仗局就没事做了,针对不同的需求,保障不同品质的生熟铁料生产,是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还有朕先前提的坩埚炼钢法,眼下琢磨出门道没有?

内帑银子不是卡着不出,冶炼产业的分种类筹建,招募冶匠铁匠,招收学徒,整合京畿皇属煤铁矿区这些事情,兵仗局要操心,司礼监也要操心,为何在前些时日朕没有看到相应奏疏?”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兵仗局掌印太监金良辅,心惊胆战的跪在地上,对天子突然问询冶炼诸事,二人都有些猝不及防。

在整顿兵仗局之际,朱由校就提出加大冶炼建设,必要时可在临近京城的诸皇庄,择寻合适的地域,筹建起对应的冶炼工坊,以确保后续军工产业整合好,保障各类军械、火铳、火炮等需求。

对待这件事情,王体乾和金良辅都很重视,特别是担任兵仗局掌印太监的金良辅,一直都在积极筹谋此事。

单单是在京畿一带所募逃窜冶匠铁匠,规模就多达千余众之多,可在朱由校的眼里,这太小家子气了。

冶炼领域的技术迭代,需要能产出相应的规模,通过对外分销、加大科研、细化产业、完善体系,去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没有一定体量的规模化,就注定不可能发展起来。

“从今日起,给朕加快房山、良乡、西山等地诸工坊建设,既要增加产量,也要确保品质。”

朱由校收敛心神,看向王体乾、金良辅二人,“另外新设的那几家铁器厂,要加快锻造御寒所需煤炉,这天是愈发冷了,靠柴木取暖成效太差,既然西山的煤业起来了,那就要发挥好煤的取暖成效。

过去那种煤饼煤石取暖,持续供暖的成效太差,把朕说的蜂窝煤,尽快多募集些人手赶制,到时配合锻造的煤炉,一起在京城先铺开售卖。”

“喏。”

二人当即作揖应道。

西山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这在朱由校眼里就是一座宝库,地理位置优越,紧挨着京城这座超级大城,每至隆冬到来之际,对煤炭的需求成倍增加,但恰恰也是这样,也造成眼下西山煤事的复杂性。

在京城一带的达官显贵、皇亲国戚、士绅商贾等,或多或少在西山地区皆有煤窑,或干脆侵占民田私挖,每至隆冬降临之际,京城对煤炭需求激增,使得煤价顺势涨幅,关键是这些煤吧,朝廷没有征税,这在朱由校看来简直无法理喻。

嗯。

万历朝时期不是没收过,谴派矿监征收矿税嘛,结果呢,就是出现一批聚众闹事的,控诉矿监横征暴敛,最后裁撤掉才算作罢。

这也导致西山地区的私煤盛行,煤价涨幅出现波动时,京城治下用煤者都会被盘剥,利全叫那帮家伙占了,骂名全叫朝廷背了。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由专业的人来办。”

朱由校双眼微眯,心里暗暗思量起来,“不管是冶炼产业,亦或是西山煤事,特别是煤税,光靠内廷这帮太监不行,他们能做的就是监督,至于别的具体实务,则交由别的群体来办,形成上督下做的格局。

西山煤事要能整合好,明确煤税新制,确保煤价波动,这不仅能增加一笔税收,还能造福于百姓,好处,不能叫那帮特权群体都贪了!

更别提冶炼产业规模增加,对于煤炭需求会与日俱增,这等相辅相成的产业发展,不把税制逐步明确下来,那亏损的银子太多了!!”

稳步推动大明税改,这是朱由校必须要做的事情,不过真要动税,那就是动既得利益群体的命根子,这必将引起连锁反应。

所以朱由校要玩点新手段,既能把新税制试行下去,也能确保秩序安稳,今后的北直隶境,将会变成税制试验田。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大明治下积攒的太多弊政,不是在朝夕间形成的,所以想要逐一剪除掉,也需要分步骤的进行,步子迈大了,就不止是扯到蛋那么简单。

考虑到这些的朱由校,眼下也只能一步步来,先等孙国桢他们,将北直隶境的皇庄田亩详细统计出来,后续的一些部署,才能审时度势的逐步落实。

“来人啊,召国舅进宫。”

“奴婢遵旨。”

当朱由校在东暖阁,开始为一些事情谋势时,彼时的内阁,气氛却显得很压抑。

“怎么都不说话了?”

方从哲倚着官帽椅,看向刘一燝、韩爌、朱国祚三人,神情凝重道:“吏部尚书周嘉谟,户部尚书李汝华都要呈递请辞奏疏,此事御前还不知晓,此事到底该如何处置?”

刘一燝、韩爌、朱国祚流露出各异的神情,都没有急着表态。

见到眼前这一幕,方从哲双眼微眯起来,对于李汝华来找自己言明此事,他多少是能理解的,毕竟李汝华上了岁数,担任的还是户部尚书,就这等繁重差事,即便是年富力强之辈,在这位置上待个一年半载,那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但是周嘉谟请辞,这反叫方从哲起了警觉。

味儿不对啊。

尤其是瞧见刘一燝、韩爌的神态,方从哲就愈发坚定这种想法,尽管方从哲把话提到这份上,可依旧没见二人表态。

“朱阁老,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方从哲沉吟刹那,看向沉默的朱国祚说道。

“元辅…此事牵连重大,本辅觉得应早呈御前。”朱国祚知晓此事躲不过,皱眉沉吟刹那,对方从哲说道:“毕竟吏部和户部皆乃朝中要职,倘若出现任何差池,对国朝的影响太大了。”

就眼前这等朝局,有太多叫人琢磨不透之处,特别是天子乾纲独断,其实对位居高位的朝臣来讲,其中需要审视的地方太多,一场风波也在无形中酝酿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