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骨鬼牌 > 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有多深?【七百零八】

第六百四十四章 水有多深?【七百零八】

今天先来,或者回过来,再来说说东周列国诸子百家当中的小说家的事情。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据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百度词条:稗官,汉语词汇,拼音bài ɡuān,解释为小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请特别留意这些点。

有没有看懂?

小说家到底是干嘛的?

为什么街谈巷语。呈报上级等为主???

从这点上,可以总结,概括为几点。

第一点,那说明什么?注意哦,并不是收集民情,民怨,看看是不是有官员怎么不好,老百姓有什么不满的意思哦。恰恰想法,那就是监视老百姓的一言一行。而这个点,西周都已经没落了,王,真正的王还没有出现,如果想成为王,难道不是减租减赋,改革弊端,开通言路,或者叫笼络民心的大好时机吗?显然这个记录,还呈报上级,那就是封建**。其实,也是各个朝代,压迫百姓,导致王朝命运衰竭的一个表现,一个因素。

但是我要说不是这个。

第二点,小说家可不仅仅做这种事情哦。还有更深次的含义在里面,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以后,这就是野史的先驱。那是扯淡。

那我就顺便说一下,野史是怎么来的吧。

野史,可不是像正史那样,有史官,当然也有可能其中是有水分的。毕竟史官虽然可以记录,但是帝王可以随时操控史官的命。你要真记录了很多帝王不好的地方,那小命就说没就没了。

连史官都是这样。

野史的编造者,记录者,敢随便写吗?

当然不敢,当然不敢当朝的人写当朝的野史。

其实野史,首先来自帝王。就是帝王,或者争夺帝王的时候,或者之前,就派人造谣,制造各种不好的消息,新闻,就是为了对付有王位继承Q的人,或者有可能当帝王的人。

这是一种情况。

第二种类情况,那就是来自周武王,是他开创了这个先河。先例。捏造,编造,伪造了很多关于商朝,纣王帝辛的事情。所以后面的人都学坏了。这就是后朝代说前朝代的坏话,并且还说自己绝不会像前朝代那样不好。事实证明,那都是扯淡。即使第一个王,或者到第二代,第三代王,越往后,越不像话。所以,这都是有典故的。

第三种情况,那就是争夺帝王失败了,咽不下这口气,然后编造上位者不实的言论,事情等等。这多了去了,比如刘邦的野史,比如曹操的野史建立盗墓军队,摸金校尉等等。比如六国没有当上王,编造了嬴z的很多事情。

其实还有第四种情况,那就是出自,东周列国诸子百家的小说家。

这是一个重点。

也就是为什么小说家能名列,不能说前茅吧?能跻身其中,排名不低的真实原因在哪里?

那就是他们的身份,稗官,小官吗?

这本身就令人怀疑。

他们,用过于的语言,那就是朝廷的探子,犬牙,走狗当然一开始不是。用后期语言,那就是奸细,间谍。正因为特殊的身份,收集民间的各种事情,故事,当然包括民间传说等等。

其实,这都是一种掩护,掩饰身份,是便于他们不仅仅行走在自己本国,还去其它诸侯国。

目的有几个。

第一个,很重要,刺探诸侯国的军力,民情,风土人情,风俗,种地农业,收成等等。当然还有更主要的就是诸侯国上层,内部矛盾,人际关系。那才是真正的重点。军队多,并不一定有用。君臣关系,臣子之间,文武之间,只要有裂痕,有不和。那必然是可以别L用的。这是为其他使节也好,外交人员也好,做前期准备。他们就是刺探,探子。

第二个,很重要,通过这种方式,编造故事,塑造自己国不强大,不会对你国有2威胁,或者兵力不强壮等等当然是看人下菜单。对于强的,就要收敛起自己的爪子。对于弱的,就是展示自己的爪子,牙齿,警告对方不要动歪脑筋。

第三个,更加重要,远比第一第二更加重要,想办法,挑动这个国跟别的国之间的矛盾。正是L用他们特殊的身份,到处到诸侯国走动。我听说,我亲眼看到有军队朝你们这边来了,或者他们嘲笑你们等等,任何可以刺激的语言,夸张的语言都会使用。反正小说家的对象可不是诸侯国的国君,有Q力的,那都是平民,同样是小官的官,商人等等等等。

同样,小说家,都是风尘仆仆,或许还跟着难民当中。毕竟各诸侯国,哪有那么安分,老实啊?早就蠢蠢欲动,试探对方的实力,底线了。

这个恐怕在春秋五霸之前就开始了。

所以啊,小说家,才能被排在诸子百家当中,还是非常靠前的排名。

他们是诸侯国君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头,五官。每一件可都是杀人不见血的兵器,L器啊。

他们的威力一点不亚于军队,谋士啊。

他们同样可以制造诸侯国的臣子,尤其是重要的臣子,能对本国造成威胁的臣子的谣言,造成君臣不合。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你不要以为都是奸臣要害忠臣。其实还有一些隐形之手,对方的探子,使节等等使用卑鄙,狡诈的手段,兵不血刃就干掉了对方的忠臣,重臣。

但是重点不在这里,而是这么为王拼命的人,最后,各个都没有被王在成功之后,重用。

这只能是上位之前用。

真要坐镇天下了,留着这种人,对自己就太不L;了。

所以,这些人,通常又都不会有好下场。

至少,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

当大官,拜相封侯?

做梦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