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骨鬼牌 > 第三百二十三章 水有多深?【两百八十八】

第三百二十三章 水有多深?【两百八十八】

《西游记>阴谋论>极品傻蛋>五人小组B》

唐僧的事情说完了,本应该立刻写孙悟空,对吗?

可我却想说另外一件事。

也许接下来的事情,才是让你真正大吃一惊的故事。

我知道你无法理解,也无法相信。

你看《西游记》对吧?讲的是唐朝一个和尚唐僧和徒弟三人,外加一匹白龙马,对吧?或者如来想把大乘佛教传给东土大唐,然后和神仙老大玉皇大帝先说好了,再让二弟子金蝉转世到了大唐,然后整个故事的框架就搭好了。

真的是这样吗?

故事是没错,可是故事几乎都是胡编的。

但是下面我要说的是《西游记》写唐朝,却参照了另外一本名著《水浒传》。

你肯定会说:别逗了,《西游记》和《水浒》风马牛不相干,完全是两码事。怎么扯到一起去了?一个唐朝和尚的求学或者取经故事,另外一个是梁山好汉也好,山匪强盗也罢对抗朝廷的事情,或者叫劫富济贫,杀富济贫都可以。

客官莫急,且听某慢慢道来。

第一点,先说一下,我们不管别人怎么争论,怎么没有定论,我还是以大体的时间点为基础。

施耐庵(原名彦端,1296年-1370年),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祖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吴承恩(约1500-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杰出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四大名著《西游记》作者。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其代表作《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创作时间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书中描绘的人神怪的形象十分鲜明,各具特色,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深刻的寓意。

也就是施耐庵早于吴承恩,一个明朝初年,一个嘉靖年间。

所以《西游记》参照了《水浒传》,没毛病。

第二点,《水浒传》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在小说里被写成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正好是一百零八的数字。而《西游记》里反复提到天罡地煞,记得吗?孙悟空学的就是贪多,七十二地煞;而牛魔王,二郎神无一不学的少的三十六天罡。

天罡克地煞,天克地。所以不是多就是好的。

第三点,《西游记》里的唐僧,你觉得是谁?我来告诉你他是参照及时雨宋江的。是不是蒙圈了?怎么可能呢?要说宋江,你是不是觉得是孙悟空,那种哥们义气,一呼百应,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不,宋江不喜欢打打杀杀,更愿意做一个小吏,结交朋友。这点和《西游记》里的唐僧很像,待人和善,友善,不喜欢杀生,不愿意看到杀生。不过最像的一点是宋江要完成大业。宋江的大业就是投靠朝廷,让兄弟们都不再做贼,改邪归正,报效国家。这就是唐僧的善,十世好人。那我为什么不说是晁盖,不说是卢俊义呢?因为他们所有人,没有一个想投靠朝廷的。只有宋江是最矛盾的一个人。你看当初又想当朝廷官员,又结交江湖绿林人士。结交也就算了,还扯上了梁山的人。兵和贼,只能二选一,那宋江倒好,竟然两样都要。

第四点,宋江和唐僧都有相同的特点,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唐僧的善是好的,可是有的时候,明明可以避开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但是却似乎是主动陷入旋涡。比如小雷音寺,对吧?都经历了那么多了磨难了,多少会有点预感是不是有问题的吧?比如凤仙郡,这可是天庭的事情,又在那里白白耽搁。比如藤精树怪那一段,都是些不入流的妖怪还自称仙,就因为文绉绉会吟诗答对,并且显然其中有一个女妖想要和唐僧成就百年好合,对吧?但是,我却要说另外一个问题,另外一个又被大家忽略的问题。注意:对金蝉子怎么介绍的来着?如来的二弟子,对吧?注意哦,如来是佛,那法力无边的佛祖。那二弟子金蝉子不说是达到文殊,普贤,地藏,观音的级别的菩萨,至少要比罗汉高级的级别吧?要不然不会说他是仙人吧,对吧?那既然是仙人,怎么成了唐僧,一点仙人的味道都,没有呢?一点法术不会,难道被如来剥夺了去?或者另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阴谋论,反正那些劫难就是装装样子的,反正我都死过九世了,这一世说什么如来都不会让我有事。所以啊,从来都不低调。每一次都自报家门,恨不得别人不知道他是金蝉子,快来抓我啊笨蛋,快来吃我啊笨蛋。那宋江也是这种性格。你看阎婆惜的问题上,既然不想娶她纳她为妾,那完全可以拒绝。可是宋江呢,又同意了。那阎婆惜跟人相好也就罢了。不过问题是宋江这二货,那是跟梁山贼人交往,为什么会那么大意把书信带去阎婆惜那里。这阎婆惜也太不是东西,敲诈点银子,然后跟情郎远走高飞也就算了,还威胁要报官。这是忘恩负义,白眼狼,竟然要害死自己的大恩人。还有宋江被发配了,明明是一个犯人,一点不守犯人的规矩,还大摇大摆跑去酒楼喝酒,更加提了一首反诗。也许你认为一首诗能证明什么?你不是在搞文字狱吗?但是人在社会当中的,一切都要准寻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律法。过于出格,只会给自己惹来杀身大祸。

不要说《水浒》里很多人命运对他们不公,他们自身也有很多坏毛病,也是导致他们命运悲剧的源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