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骨鬼牌 > 第一百七十六章 水有多深?【一百零二】

第一百七十六章 水有多深?【一百零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都听说过的吧?

尺寸是一个缩略语。

现在人知道的尺子,大概就学生用的,绘图用的,还有卷尺等等吧。

七零后家里一般,但是又要说西部,西北地区等除外,长江以南,尤其沿海地区,家里一般都有一把竹尺,木尺。那种尺子,分上下两种刻度,既有尺,也有寸。

当然我不是要说尺寸是什么关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种引申比喻。尺要比寸长是一般共识,对吧?但是要分怎么看。比如说一个一尺长的东西,你就不测量,大致目测,然后就用尺子一对比,就得出结果了。可是一尺多一点,甚至是一点点,那怎么来测算呢?尤其是需要精确测算,或者需要折算成银子,那种换算呢?

这还是简单的,其实就是以小见大,可以引申到很大的地方。

这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司其职,量力而行,量才而用等等。

就简单的,你适合干体力劳动活的人,非要去干脑力劳动活,那不闹笑话才怪,真要是重大责任给你承担,那就要出大事的。武将就要干武将的事情,保卫皇帝,保卫江山社稷,打仗,平定叛军,对吧?那文官就是处理案件,治理一番,负责征收赋税,上报灾情等等。这还只是很大的方面,细小的方面多着呢。

一起打下江山,当然要论功行赏,给相应的官位。那大家是知根知底,了解的比较多的,什么样的人适合干武将,还是文官,基本都是清楚的。那是第一代的人。可是等第二代,后代出来,是不是原本武将的儿子就适合干武将,不适合当文官?或者文官的儿子只能干文官,不能当武将?

这又是历史给我们的错觉。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是一句民间流传的话。

这就是一种宿命论,也是一种戏谑。

其实这根本就不符合真实的历史。

如果真的是这样,人类就不可能进入第一个朝代,或者永远会停留在第一个朝代,永远下去。

因为皇帝的儿子,永远是皇帝,女儿永远是公主。第一个皇帝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一直传下去呗。那怎么可能呢?帝王史,朝代更迭史就是因为第一个朝代对禅让制度的否定,或者破坏,就等于抢走了原本应该属于别人的位子,把别人的东西变成了自己的了。

那跟你一块抢的人,心里会怎么想?凭什么你可以抢,还把抢过来的东西,说是老天爷的认定你是继承者呢?你会玩,你可以玩,那凭什么我,我们不能玩呢?

就是因为这种破坏,所以大家都可以不遵守规矩,都可以说成是上天的安排和意思。

第一任,或许大家不怎么敢动手,可是帝王,皇帝要是能平衡大臣还好说,要是帝王,皇帝开始不思进取了,贪图享受了,喜欢阿谀奉承,溢美之词了,那就要危险了。

老子都这样,儿子会比老子好吗?会改变,变好吗?不会,只会更坏,更喜欢阿谀奉承,更加喜欢安逸,享乐。那加上对忠臣的惩罚,不信任,对老百姓只知道征收沉重的赋税,加上灾荒,疾病等等,那老百姓不起来反抗,不出现山大王,不出现叛军才怪呢?

皇帝不行仁政,不思江山社稷来之不易,对百姓死活不闻不问;皇帝的帝王术,不能驾驭群臣,平衡和笼络群臣,那臣子必反。这是历史血的教训。

那无论什么样的帝王,皇帝,哪怕是第一个朝代的王,总有自己的人,跟随者,还有前面的人,不愿意跟随的人吧?

那就要说到缴枪不杀,其实并不是近现代的词语。因为古代就有招安,招降,安抚等等之说。杀掉一个两个,或者杀掉老百姓容易。可是能辅佐大王的人,可以替大王分担管理这个国家,朝代的人才可不是到大街上一拉一大把的。

所以就有了,招安前朝,前臣的先例,从第一个朝代,甚至更早就有了。

绝对的忠臣有没有?肯定有。甚至宁死不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如文天祥宁可抱着小王子投了那伶仃洋,也不可能投降元朝。但是真实历史是文天祥被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说归降无果,是被杀的。

当然并不是要纠结文天祥怎么死的。文天祥很忠烈。

可是问题又要说回来,那宋朝的官员有没有被劝降,或者主动投靠元朝的呢?尤其是文天祥的部下,同僚什么的?不可能都英勇就义,宁死不屈的。

而且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是都说自己这个朝代是上天的意思,自己是爱民的,前朝怎么怎么不好,好像我就是替天行道才来坐这把龙椅的,好像还是勉为其难的,我是解救天下苍生百姓才这么做的。

其实那都是骗人的鬼话,糊弄老百姓的。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个皇帝和那个皇帝,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这个皇帝收这么多的税收,那个皇帝也不会少收。这个皇帝要百姓交税服兵役服徭役做苦力,修宫殿,修这修那,那个皇帝不也是一样吗?只不过姓氏不同而已,不是同一个人而已。

老百姓需要的是安稳,稳定的生活,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商人不希望打仗,每天开门迎客。

如是等等。

这前朝投降,招安过来的,那就和一起打天下的臣子是不是就不一样呢?你看啊,就文天祥的例子。忽必烈给他的位子很高很高的,那要是仅仅是假设,没有别的意思文天祥投降了,被招安了,当上那么大的官,那跟忽必烈一起打天下的人是不是就会心里不服气?凭什么一个降将坐的位子比我还高,比我官位还高,还得我听他的吗?是不是就会不服?

这就是每一个替换前一个朝代都会碰到的事情。

而且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对于国家,朝代,帝王,皇帝来说?

下面的臣子,那都是鼠目寸光,只盯着自己眼前的那点位子,官位,皇帝的恩宠有加,还言听计从的,说是金玉良言,都是为了皇帝江山社稷好,最好自己这边的位子能多一点,其他人那边少一点,把自己的亲戚朋友,乡里乡亲能扶上位。

朝里有人好做官,就是从这个上面来的。

那皇帝要考虑的事情多了,国家这么大,还有前朝的旧臣,旧部等等,我不可能把这么大个国家,就我身边这点一起打拼的人能安排,照顾的过来。也不可能就谁的功劳大,谁谁谁有功劳,所以他就推荐他的部下,他介绍什么人来当官,哪怕是一个地方官。

显然每一个皇帝都知道要终结前朝是怎么倒台失败的,那跟下面的臣子不合,整天勾心斗角,朝堂之上的君臣都不能一心,齐心协力,还都想自己人这边多占点位子,都说是为了皇帝好。

那是前朝和替换的朝代。

替换后呢?

第一个皇帝都第二皇帝,那第一个皇帝的臣子就变成了老人,新的皇帝是不是会听取父亲以及自己身边智囊的意见,你们以为自己是忠臣,都是在为皇帝好,可是你们就没有私心,扶植自己的人,也不管自己人的能力是否真的适合那个位子。这就是问题。老人就好像前朝的臣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