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骨鬼牌 > 第七百四十四章 水有多深?【八百零八】

第七百四十四章 水有多深?【八百零八】

有关诸子百家,其实,有很多是被历史抬高了。

或者该叫夸大了。

我前面说了,诸子百家,他们是不可能超越时代,不可能超越时代大背景的。他们是名家,没错。但是他们,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家,并不是后人以及近现代人的那种理解。

那些说法,是被神话了。

也就是诸子百家,没有一家,会真为了人民,百姓,奴隶,地位低下的人,低等级的人,贫苦的人着想的。他们不会反对王的统治。他们不会跟王,诸侯,贵族,奴隶主等等级制度,剥削制度对抗,甚至改变。

因为,他们所有人,所有 每一家,实际都是为了他们自己能被王赏识,提拔,甚至位列三公。

这才是他们提出各种主张,想法的真实目的,而不是要改变人民,百姓,奴隶,低等级人,贫民跟诸侯,贵族,奴隶主等等之间的不平等。

所以,历史对诸子百家的评价,被夸大了,被神话了。

哪怕是诸子百家杰出代表人物:孔子,老子这样的大家。

那么我们先来说孔子。

首先,没有别的意思,孔子的学问等等的确是名家,名人。我绝不是要诋毁孔子。

其次,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孔子的身份。包含了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引述百度: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你看,宋国贵族,那就意味着这是周朝的诸侯国,还是贵族。商汤就是商朝的第一位王。那不说好坏,就是历史角度,那就是贵族,特Q阶层,属于高等阶身份,对吧?也就是孔子的祖上,先祖都不是普通人,奴隶,低等级的平民,对吧?

第二个部分,引述百度: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亲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今商丘夏邑),后来在宫廷内L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备注:鲁国颜氏,并非叔梁纥的妾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后面一个词语不引用了。重点是叔梁纥难道和颜徵在没有举行婚礼大典?属于非法同居,然后生下孔子?显然不太可能吧?鲁国颜氏也不可能答应。这又不是贫穷,卖女儿。所以为什么是两人为婚于礼不合?这里面肯定有别的典故。鲁国颜氏出自姬姓,起源于春秋时鲁国公族,是周公旦伯禽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公的长子鲁侯伯禽被封于鲁。伯禽的子孙有人被封在颜邑,遂以封邑为姓,称颜姓。孔子的母亲徵在就是鲁国颜氏之女。对于这段,看了半天, 没明白。到底哪里于礼不合?都是贵族。难道鲁国颜氏被贬为庶民了?得罪Q贵,得罪天子了,所以不再是贵族了?所以身为贵族的叔梁纥就不能和平民通婚?还是陬邑大夫的等级低于鲁国颜氏她们贵族身份?显然没有一个合理的交代。或者叔梁纥娶颜徵在,一个没有经过正妻施氏的同意?一个没有带回自己家,而是躲在尼山居住生下孔子的原因,所以于礼不合?

第三个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正是由于历史解说,叔梁纥颜徵在两人为婚于礼不合,那么他们俩的结合,在当时来说,不合乎周礼,也就是不合法。且孔子不属于正出,也就是孔子不属于叔梁纥的正妻施氏所生,同时也不是小妾所生。这里就要补充一点。那就是周礼对王,对贵族,对三公,对三公一下的官员,按照等级,是不是跟婚姻有关的,是有一个严格限制的地方?比如像叔梁纥,身份只是大夫,所以,可能只能有一个正妻 一个小妾?不能再娶第三个女人了?如果不是这样,实在想不出叔梁纥颜徵成婚于礼不合在哪里。另外一个部分,那,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也就是刘邦建立汉朝后,到底是他自己编造的,还是有人给他创造,编造了神话。他明明是凡人的孩子,有父有母。他愣是说自己的母亲被一条野龙看上,然后发生XXXX,然后就有了他。所以即使是野龙,那刘邦也是龙种。这个以前看,当笑话。现在看,那分明就是把孔子的出生加以神话套在了他自己的头上,来掩饰他家不是贵族,就是普通人的事情。

而正是这个,可以说于礼不合,可以说孔子不是正出,这是这个最大的原因,所以,孔子的仕途不会顺L。那三皇五帝到周朝,其实都是非常森严的等级制度,泾渭分明的等级制度。

当然是由于这些,对于孔子,看似不公,好歹,他也是半个贵族。当然这不是重点。而是正是由于这个,所以他日后的思想,才偏向于儒,仁等等。而不是孔子就是一个对社会不公提出质疑,想进行改革。

假如,当然历史无法重来,也无法假如。就算是假如,如果孔子是叔梁纥的正妻施氏所生,那么孔子的仕途可能完全就不一样了。也就是他就成了真正的贵族,可能年纪轻轻就当了大夫,甚至爬到更高的地位。

那么他还会提出儒,仁等学说吗?

答案是未必。

因为孔子,不是周公。

而周公,我又要说了,这又是历史的误会,夸大的部分。

那是三皇五帝到周朝的套路,先武后文,先杀戮后安抚,这是帝王本质。在没有得到天下时,帝王不会停止杀戮,也不会停止争夺。当得到了天下,他就需要安抚人心,论功行赏,做一些姿态,调整,显示自己虚伪的仁慈。

而周朝尤盛。

这个就是我反复说的周朝废除奴隶制是虚伪,是假的。废除祭司,是废掉那些特Q基层。建立神文化,让祭司成了官职,是打压祭司特Q。用礼加刑罚加重了对人民,百姓,诸侯,奴隶主等等的统治,然后周公才提出了儒的思想。

那并不是真心的,而是出于统治的考虑和虚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