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骨鬼牌 > 第七百四十二章 水有多深?【八百零六】

第七百四十二章 水有多深?【八百零六】

我下面要说的,你们可能接受不了,理解不了。

因为跟你们,其实也包括我,被很多人教育的,听说的,听别人所谓的讲解,看别人曾经写过的东西,内容的,根本就不是真实历史。

至少,你看,诸子百家,我们接受的信息是什么?

文化的荟萃,顶尖,精英,顶级名流,名人,思想博大精深,或许可以用无与伦比来形容那个特殊时期的这些特殊人物,杰出代表等等,对吧?

但是他们却没有告诉我们,这些名流,名人,当然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都没有错。

而是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实。

那就是那是一个多事之秋,一个原本以为有比如外族的入侵犬戎什么的造成的,然后西周结束了。其实是周朝自己人的内讧,导致了周朝的分裂,西周的提前结束。再由贵族内部退出一个东周。

但是,就单单这个点上,实际就已经有一个大漏洞了。

引述百度: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国人怨声四起;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幽王废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於戏。前771年,西周覆亡。

周幽王被杀后,申、曾等诸侯见目的达到,而此时郑、卫、晋等诸侯率领的勤王之师也已经赶到,于是申侯与缯侯与外面的郑、卫、晋等诸侯里应外合,大败犬戎,犬戎退走。申、缯、卫、晋、郑等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王室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与此同时,虢公翰等王朝大臣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携王”,这样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但是列国中绝大多数只承认周平王,而不承认周携王。周平王21年(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杀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从以上历史,你们看出什么来了吗?

没有?

第一,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於戏。并不是犬戎造反。这本来就是一个阴谋陷阱,用犬戎的没有心机,或者就是匹夫之勇,完成杀周幽王的大事。

第二,其实更可怕。周幽王被杀后,申、曾等诸侯见目的达到,而此时郑、卫、晋等诸侯率领的勤王之师也已经赶到,于是申侯与缯侯与外面的郑、卫、晋等诸侯里应外合,大败犬戎,犬戎退走。难道没有人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吗?说明犬戎当时占领了镐京。申、曾并不在镐京。或许也在。但是郑、卫、晋等诸侯率领的勤王之师也已经赶到,要杀犬戎之前,难道犬戎就不说出真相,说出是申、曾阴谋叛L,勾结自己的吗?狗急会跳墙,临死会拉点背的。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郑、卫、晋等诸侯也不是什么好鸟。或许是和申、曾事先攻守同盟,或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然后犬戎这个棋子用完了,就得除掉。说明郑、卫、晋等诸侯也想周幽王死,这个可能性非常大。那这个罪名,当然是犬戎背黑锅了。

第三,所以,周朝的命运可以说从犬戎杀死周幽王,就注定了已经终结了。什么意思呢?就是周王,诸侯听命于周王朝的历史,已经结束。那就是说诸侯时代,已经萌芽了。

这才是历史真相。

所以,申、缯、卫、晋、郑等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王室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与此同时,虢公翰等王朝大臣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携王”,这样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你看,周朝,或者诸侯们已经意见不合。

当然这个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

而是东周,历史学家,没有人,没有一个人来说,其实就是一个没有对诸侯们控制Q,没有绝对领导Q的空壳子而已。

所以,历史把东周几乎是忽略掉的。

因为很快诸侯们不安分的心就躁动起来,就有了春秋。也就是诸侯火拼时代,春秋五霸开始了。

那个时候,东周的王在哪里?

在苟延残喘罢了,根本无力制止这一切。诸侯根本就拿东周当一个傀儡,不,连傀儡都不是。根本就不尿周王。

你们实力强,五霸。那么这五个诸侯打完了,消耗得很厉害。元气大伤。就得暂时修整。

所以春秋很快就过去了。

别的诸侯,早就蠢蠢欲动了。

他们怎么可能甘心被你们五个诸侯当中谁最后胜了,你你们来当一个新的王呢?

我前面就说,西周一灭,周朝已死。而不是周朝一共活了八百年。

每一个诸侯心里都清楚得很。

因为,这个,就是历史。就是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你周朝再牛逼,再胡编L造,篡改历史。诸侯们不是傻子。当然知道历史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就是统领,首领,王等争夺上位的历史。

而有一个明显的标记,就是王朝国都,或者早期,就是指挥部,统帅部都被人摧毁了。那么这个时代,这个王,首领,统领的时代就结束了。

夏朝如此,商朝如此,周朝同样如此。

一个连自己的国都都守不住的王,诸侯们,贵族们等等,怎么可能能认你当王,听命于你呢?

所以就是西周一灭,周朝名存实亡。

那就是下面诸侯们的时代来临了。

而诸子百家不是应运而生,其实是他们所有人,都在找未来的王,或者希望兜售自己的理念,最终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天下安危,百姓安居乐业,可能你们接受不了。

他们各个,其实都是为了自己,希望能找到一个未来的王,然后他们光宗耀祖,一步登天,位列三公,出仕王家,皇家。

这才是历史真相。

就好像大家以为的孔子,一生清贫,热心办学,一门心思做学问等等,对吧?或者向诸侯推销儒学,君子之道,对吧?

这些的确是他做过的事情。

下期再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