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690章 长矛

顽贼 第690章 长矛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690章 长矛

枪炮轰鸣,响彻原野。

不打不知道,两军的枪炮手初一交手,相希尹就意识到问题大了。

明军历来以枪炮见长,枪炮又以大量速射小炮、火枪为重。

这种偏重速射的火器配置非常科学,能够多层次地有效阻敌,对付游牧骑兵有极强的拒止作用。

他们的火器杀伤梯次,最密集的距离恰恰是游牧弓骑最大射程的三五十步。

在这个距离,打放不停的佛朗机炮、轻型灭虏涌珠等小炮、鸟铳和弓箭三眼铳都能造成有效杀伤和巨大威胁。

这意味着单兵素质,明军未必比蒙古兵强大到哪里去,但是只要结阵,在蒙古兵能弯弓骑射的距离,就会遭遇明军数倍于己的密集火力。

这也是明军对蒙古军形成降维打击的原因。

可是这套火力配备在对付同样以火器见长的元帅军时,局面就显得尴尬。

佛朗机炮开火的时候,虽然不能对战车造成实质伤害,确实能完全压制元帅军,为明军接近带来优势。

可是等到他们接近百步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相希尹的枪炮部队刚近敌百步,就见元帅军阵线有一人出列,持弓拉满以大角度向前方抛射羽箭。

几支尾羽还在摇晃的利箭扎在地上,分别标识出二三十步、五六十步、**十步的距离。

明军赶忙提着长牌拒马加快步伐。

依照他们的想法,五六十步就是最危险的地方,各式火器都会在那个距离大发神威。

结果刚加速快走两步,元帅军的枪炮就抢先开火了。

听见枪炮声在阵前响起,相希尹开始是心头一喜。

这种未达预定距离抢先开火的举动,在他这种经验丰富的老将看来,完全是枪炮手缺乏训练的表现。

但那喜悦刚从心头升起,就被更大的疑惑压了下去。

因为抢先开火,一般都要有零星几声枪响,才会带起其他枪炮手紧张点火。

而元帅军阵前的枪炮声……有点整齐了。

相希尹急忙向那边看去,就见那些安置长枪的战车上,齐刷刷的火枪硝烟将车顶遮住,可战车下面倒能让人看得真切。

再看他自己的军阵,相希尹的位置倒是看不清楚,只是凭感觉,觉得自己的步兵好像少了一层。

而且后方迂回的四百余马队,明明即将与兵力劣势的三百余骑敌军接近,眼看着要进入骑兵冲锋的距离,带队把总却勒马了。

他们好像看上去有些动摇和惧怕,竟然调头转向,被已经发起冲锋的元帅军骑兵捻着,朝战场西北跑了。

这个骑兵把总叫马宁,宁夏人。

战场中间发生了什么,再没有人比他看得更清楚了。

他眼睁睁看着,元帅军的火枪手被佛朗机压制在马车后面,直至明军接近百步,他们才纷纷鱼贯而出,于车垒前列队。

一时间双轮车上的小红夷炮、火枪以及马车上的加长大枪,齐齐射击。

势如雷霆。

阵前还在加速前进的明军火枪、步兵就像割麦子一般,齐刷刷倒下去一层。

就连有长牌重甲遮身的步兵也不例外,前排士兵在排枪之后鲜有能站立的。

这一阵枪炮,直将马宁吓得心神不宁,这是他妈什么枪炮啊,这种射程和密集程度,就算让他把元帅军骑兵逐出战场,也不敢硬冲步阵。

更别说另一边蒙古马队都开始强冲明军阵了。

蒙古马队硬冲阵,这事边军见多了,但往往都是打到最后打急眼了才集中精锐往阵上撞,这才刚动手就硬创军阵的蒙古马队,给谁喊来也没见过。

就算卖命,也得洪承畴买啊,赊账可不行。

另一边的相希尹也傻眼了,不为元帅军的火器,他根本顾不上那边,就为那些批重甲挺长杆的蒙古骑兵。

佛朗机炮只得放出两个子铳,那帮鞑子兵不顾畏惧,一行仅十余骑,分散各处,各个藏身镫里斜刺着挺矛冲锋,远处更有没凑上来的骑兵向炮兵抛洒箭雨。

随即冲进火枪射程,三眼铳轮打的枪子如霰,弓弩飞射,却不能阻止其冲阵势头分毫。

起初还有鞑子落下马去,不是自己被击中,就是坐骑被打伤,但落马只管爬起来抽刀给马屁股来一刀,驱驰战马往阵里闯。

头一波十余骑仅得三骑撞在阵上,一人扒拒马栅被贴脸放了一铳仰面躺倒,余下两骑撞在阵上,引得一片阵线打乱,军兵忙以骨朵、腰刀跟他俩互砍。

紧跟着另一波骑兵便冲撞过来,为首骑兵勒着缰绳,坐骑扬着蹄子就践入阵中。

其后骑兵一个个挺着长矛就从缺口往两侧撞。

眼看明军阵线已经动摇,再来两拨人就能把阵型破了,相希尹拔刀率家丁冲上缺口血战,这才遏住溃势,其后的蒙古兵见冲不开军阵,这才缓缓退去。

相希尹是正经松了口气,他心想,这蒙古鞑子的士气倒是旺盛,但杀他们一阵,应该就不敢冲了。

扭头一看家丁跟正兵把尸首和马尸拖进阵里,因为抢夺首级闹了起来,不禁气不打一处来。

他哪里知道,这些游兵营蒙古千总部的骑兵冲阵,并不是因为士气高昂。

而是因为冲阵的骑兵都来自卫拉特,而且一大部分是和硕特部的人。

卫拉特骑兵的一大战术特点,就是惯用长矛冲阵。

漠南漠北蒙古诸部、俄国人、哈萨克、诺盖,甚至克里木汗国和波兰立陶宛,都被他们冲过,而且一个个在战场上全被冲翻了。

就凭一杆长矛,在十七世纪的前八十年,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轻装枪骑兵。

枪骑兵哪儿都有,卫拉特绝非作战技艺的佼佼者,可问题是在这个时代,比他们骑兵多的势力往往流行弓骑轮射,比他们精通挟矛冲锋的,又往往比他们的骑兵少得多。单单一个迁到西边的土尔扈特部,就能随时在任何战场集结超过两千名每人三根长矛的轻装骑兵,呼啸之间把任何对手冲个稀巴烂。

不过受限于体量,他们能做的也仅此而已,最多不过是让东欧诸国骑兵在十七世纪被迫进行战术改良,把其战术精髓学走。

甚至就连他们的新主人刘承宗,过去也被他们的骑兵持矛冲过。

这就是卫拉特的作战习惯。

不过也确实是相希尹想的那样,只要弓箭、长矛、马刀三种兵器破不开阵,一次冲不动,卫拉特的指挥官就要想其他办法了。

这是游牧军队的通病,哪怕离成功只差一点,他们也必须放弃,因为封建的游牧贵族能承受的伤亡与损失,虽然下限高,但上限比较低。

可他们现在不是游牧军队了。

正当前方失利的兵马撤出射程,明军重新整队的时候,第二旅游兵营的蒙古千总部,也在阵前重整兵势,千总温良改正在训话。

温良改就是秃八,出身乌梁海,早前是和硕特部隶属于六台吉多尔济的一名宰桑。

宰桑这官职是可大可小的管事官,取决于追随的主人是谁,林丹汗的宰桑是北元汗国的宰相,而国师汗的宰桑就只是和硕特部的大臣,而多尔济的宰桑,充其量就是个乡镇官儿。

但这个官职,已经是平民出身的温良改,所能爬到最高的位置。

因为他只能管理自己家乡的小牧群,再往上,就算他的天资再聪颖,出身和经历就已经把人限制死了。

他不认识其他部落的贵族,跟其他部落的宰桑也没有人情往来,离开生存的环境,地理、牧场诸事一无所知,小台吉的小宰桑,就是他人生的尽头。

但卫拉特的远征改变了这一切。

大元帅用人,不拘泥于血统。

他一介平民出身的宰桑,成了和硕特营参将多尔济标下的千总,在对决杨嘉谟的高台攻城战中负伤,并凭借这份功勋进入虎贲营,并在关中成为大元帅野战第二旅的千总。

官职没变,依然是千总。

可是宰桑出身的温良改最清楚,都是宰桑,在不同的贵族手下效力,权力和尊贵程度天差地别。

而他,此时就在天下最尊贵的大汗的手下效力!

在大元帅的军中,那些贵族比平民子弟所拥有更多的,不过是在战场上携带一面旗帜的权力罢了。

“他们挡不住几次,怕什么,不要吝惜战马,拉开拒马冲进去,拿下首功,大汗再从天山给你们配好马!”

很快,蒙古千总部的骑兵在温良改的呼声中再度蚁聚,一面面象征各部、各家族乃至各大队的旗帜统统都被卷起,于明军阵势外围分合环伺。

事实上,尚未发动冲撞的骑兵,比闷头撞击,更让明军忌惮。

因为只是一次冲撞的间歇,分出前后两阵的明军,前阵步兵就快被打散架了。

刘承宗的新编旅,本身就是一次军事改革,尽管将各部军兵分散重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兵将的配合能力,却也将东征西讨的元帅军重新整合一处。

各部在战场上强势有效的战法,也随着虎贲营军官履职,被传播到两个野战旅的每一支部队。

就比如原先仅存在于高应登大营的重铳,要拆卸炮用霰弹药包,使用一大三小四颗铅弹的射击窍门,眼下已经成为元帅军重铳的制式射击方式。

这个在游兵营负责枪炮火力的汉兵千总部,员额仅有千余,千斤野战炮仅携带一门、二百斤狮子炮携带十门,却在编制上装备有五百余杆火枪。

其中有一百辆抬枪车,以及纸面上四百四十杆重火枪。

不过由于装备补齐需要时间,元帅军各旅的重铳都不够用,实际上只能先调拨一部分,余下的则由驻防当地用缴获鸟铳补齐,并以每个千总部每月十余杆的速度补充。

即便如此,在一百步这个距离,他们依然爆发出可怕的杀伤力。

在极短的瞬间,千斤炮向敌军大旗轰出实心弹,十门狮子炮打放散子筒,一百辆抬枪车以二两铅弹专照长牌重兵射击,百余杆鸟铳打放排枪,二百余杆重铳更是以一铳四弹的密集火力,向敌军阵前喷出上千颗弹丸。

这玩意的火力能顶上二十门狮子炮。

铺天盖地的弹雨,就像阎王爷端起割麦子的镰刀,将明军阵型齐刷刷刈掉一片。

以至于明军士兵都没反应过来,后方的军官也只盯着没被千斤炮集中的大旗,人们还在扯布般的声音里依惯性朝前走。

走出几步,有人低头,看见身上布面铁甲渗出几点晕染的血红,摸摸脸上流淌的鲜血,眨眨眼睛,略显惊慌地左顾右盼,体内的力量快速流失,甚至都顾不上应该哪里先疼,就脚下一软垂头扑倒。

这算运气好的。

持长牌的重甲兵就没这么幸运了。

二两重的抬枪用铅弹携无匹威势打在长牌上,铅弹变形碎裂,让它看起来更像是在小洞上炸开了,碎片穿破长牌的过程中再度被长牌断口切割,碎成几个细小铅块,凿在其后的士兵身上。

打在谁的身上、什么位置,都没准。

只是一次齐射,就让明军成片倒下,有人在恐慌中六神无主地继续前进,也有人在两翼伺机逃窜,跑出几步才发现自己已经中弹了,扑倒在地。

就连后面的军官都有人打马转向。

因为长官死了。

明军的阵型,历来是低级军官的正官在阵前、副官在阵后、主官在中间。

眼看敌军前队变后队,一队队跑回本阵,马科却不心急:“传李逢吉,追击不急,火兵装弹,稳步压上去,他们跑不了!”

当然跑不了。

温良改在后面看着呢,麾下骑兵早就聚出了二次冲阵的准备,眼看明军前阵逃回,当即大声鼓舞士气,高举长矛驰过阵前,命部下将各色军旗、家旗展开。

军旗招展,低沉悲咽的筚篥声里,驰骋的骑兵再度挺矛,兜出巨大圈子,借助前阵溃兵的掩护,重新向军阵斜刺着冲撞上去。

中午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