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650章 悬金募死士

顽贼 第650章 悬金募死士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650章 悬金募死士

第650章 悬金募死士

洛阳城西南十里,周山。

松树参天,金黄银杏叶落了满地。

张一川收起刘承宗的书信,端起望远镜看向不远处巍峨的洛阳建筑群。

在他身旁,参将宋江兴冲冲地问道:“大帅,咱河南五营给大元帅长脸,大元帅的封赏得劲不?”

“封赏?”

张一川看了宋江一眼,微微抿着嘴,脸上的表情复杂,嘴角向下耷拉着,还硬要勉强扯出笑脸。

封赏,封赏个屁!

张一川的文化程度不高,不过是开过蒙。

但他不傻。

刘承宗以兵衙、礼衙、帅府中军三个衙门,次第传来两封文书一封私信。

先让兵衙当众嘉奖他领兵攻陷永宁城的功勋,让他在河南五营面前邀足了面子。

又以礼衙约定规制,将来捕获宗王不得擅加杀戮,申明全军。

有这两份公文在前,河南五营的将校军兵,自然都认为刘承宗给张一川的私信,必然是夸奖他的。

但最后的私信显然不是这回事。

刘承宗就差指着鼻子骂他愚蠢了。

不过对张一川来说,问题不大……至少刘承宗在信中的称呼还是兄长,没管他叫张总兵或是张将军。

说实话,这种正常到极点的称呼,在不正常的元帅府,或者说对控制着一群非正常人士的刘承宗来说,工作的时候称职务,脏话程度要远超破口大骂。

不过被训一顿,谁的心情都好不了,这事对张一川来说更是无妄之灾。

作为叛军,杀了个大明的王爷,大明的皇上还没着急,居然被叛军大元帅先吵了一顿。

这上哪儿说理去?

关键最让张一川没脾气的是,他觉得吧,大元帅说得对。

但凡在洛阳城外的攻势顺利,他都得吹胡子瞪眼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但现在的情况是,洛阳的城防跟他意识中不一样。

他确实像势如骑虎,被架住了。

这个时候刘承宗送信过来,马后炮一样说了一堆话,其实都不重要,对张一川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元帅府给他留了一条退路。

让张天琳在潼关以东打开通道,做好了接应他的准备。

有这个举动在,就算刘承宗在信里臭骂他一顿,都不怕。

因为在此之前,张一川对洛阳有足够认识,早在两年前,他带兵途经渑池,就向人打听了洛阳的城池大小、大致方位,甚至还得到了一条洛阳城防弱点的重要情报。

洛阳城的城周八里,周围有四水环绕,东临瀍水,南有洛河、西有涧河、北有谷水。

城外则引瀍水绕城一周,挖出了三丈宽的护城河,城墙于洪武六年就包了青砖,城上修建敌台三十九座,是易守难攻的坚城。

张一川所恃洛阳弱点,就在于这条四丈宽的护城河。

三丈宽,与其说它是护城河,倒不如说是护城壕。

放在一般城池还凑合,但是对河流纵横引水便利的府城洛阳而言,很窄。

但它也有情可原。

这毕竟是座包砖于洪武六年的古城,包砖能极大加强城池的防御力,也会给扩建带来难度。

扩建要钱的嘛,实际上很多城池的扩建,并不是主政官员认为该扩建了,就去扩建。

实际上天底下小到县州府,大到朝廷六部,走到哪儿都一样,方方面面要花钱,财政永远不够用。

不到万不得已,谁闲着没事修城墙?

更多的情况,是没包砖的土城墙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未历战事,被雨雪侵蚀、被老百姓刨土盖房子,该塌的塌、该陷的陷。

早就失去了原有的防御能力,即便如此,人们也对此眼不见心不烦。

直到轮着个想大干一场的官员履新上任,看着城墙着实碍眼,才召集士绅商议再修一道墙。

这样不用拆墙,工程量比较小,花费也不高,各方人员都更容易接受。

而城墙包砖之后,再想扩建,就不太容易了。

土谁挖走了就是谁的,老百姓你刨一车、我刨一车,城墙几年下来就不像样子了。

各县没包砖的夯土墙,能维持墙的模样,靠的都是劳改犯。

罪犯修城墙劳改也是老传统了,秦汉时期叫城旦。

但城砖跟夯土不一样,青条石的不好偷,坏了又很显眼,更何况洛阳还是府县附郭,知府和知县哪个上任,都愿意把城墙修一修、补一补,更好看一点。

所以洛阳城的城建,有明一代,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到崇祯年,这座城依然是洪武年修出来的样子。

这也就意味着,这座城过时了,而且过时很严重。

它的防御假想敌,是洪武年间的敌人。

护城壕窄一点,够用。

但是在洪武年间的二百多年以后,火枪火炮的射程已经很远,这座城窄窄的护城壕,不够看。

除此之外,洛阳还是一座大都市,在周长八里有余的城墙之外、数丈宽的河壕之外,四关厢的郊外,全是鳞次栉比的民居、宅舍、院落、亭台、庙宇。

城外二三里地的村庄建筑都连成片了,繁华且拥挤。

这是张一川敢带兵来洛阳,势在必得的最大底气。

明军很难在洛阳完成坚壁清野,那些建筑物就是他填平壕沟最大的助力。

既能作为掩体防御炮子枪子,又能便捷地拆除,用做填平护城壕的砖瓦木石。

只要填平城壕,两万农民军借助城外民居围起来打,城墙上的守军也没多少优势,城池陷落就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

张一川过来以后才发现,他找不着那座洛阳城了。

或者说洛阳城还在那个位置,只是被一些东西挡住了。

具体来说,是洛阳城外多了一道城墙,张一川派遣骑兵沿墙探路,饭都吃完了,骑兵还没回来。

最后足足等了将近一个时辰,骑兵才紧赶慢赶地回来报告,洛阳……扩建了外城。

人们在原本周长八里多府城之外,加筑了一道长达三十余里的夯土墙,把整个洛阳外围的村庄、园林、庙观统统囊括其中,保护起来。

现在的洛阳外城,外面不是窄窄的护城壕,而是将洛阳东南西北的四条河当成了护城河。

这他妈咋打?

张一川心说:妈的上次来这鬼地方,不是这样子的呀!

其实这是他的错觉,洛阳城的扩建,始于崇祯四年。

只是张一川上次过境河南府,这道高墙还有部分未修建完成,他们也没攻打洛阳,所以并未意识到这座庞大的城防工程。

从崇祯四年起,陕西、山西蜂起的农民军,就让河南府的官员察觉到了危机感。

毕竟洛阳城的护城壕确实窄得如同玩具,区区三四丈宽的壕沟,随便来一支农民军都能轻易填平。

二则是因为河南本地遍布的堡寨相互攻伐,三则是因为两次洪灾产生的灾民,成为地方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河南府的地方官员鉴于福王在崇祯朝做为皇叔的重要性,也为了解决河南的实际问题,便规划了以工代赈。

官员们便借此时机在洛阳周围,几乎是沿着洛阳城墙上火炮最大射程范围,修了一道长达三十三里的土墙,作为洛阳外城。

这是一道令人生畏的长墙。

但张一川攻城略地、杀戮名王,兵力、军势、经验都有了巨大增长,斗志高昂正处在最好的状态。

如果只是这到高墙,张一川没什么好怕的。

这个时候别说面前只有一道高墙,就算把左良玉放在城墙上,他也不怕。

真正让他意识到刘承宗信中推测有道理的,是洛阳守军的斗志不对劲。

既然洛阳多了一道高墙,他就得想办法攻破高墙,要攻高墙,则必先在河上架设浮桥。

这也是张一川将营寨立于周山的原因,他得先伐木,取得搭设浮桥的材料。

万万没想到,他还没对洛阳发起进攻,洛阳的守军就先奔出来杀他了。

三百人,甲械精良。

一连两日,出击三次,不走吊桥,从城墙缒下,背负甲械泅渡过河,过了河见人张弓就射、拔刀就砍。

那斗志比左良玉的兵都猛,把他在涧河西岸围城的两个新编民军营打得抱头满地窜。

就连山上的张一川得到消息,一开始都以为部下在跟他开玩笑。

没听说洛阳城里有什么名将啊,这帮洛阳兵怎么这么猛!

一直到今天早上,张一川让参将克天虎亲自上阵,督着他标下一营精兵,把那三百人团团围住,用炮轰用枪打,就这都没能劝降。

最后一个营两千多人全部压上,用箭射、用刀砍,近身格斗,花了整整一上午,才把那三百人彻底歼灭,俘虏、收降不过七人。

斗志把张一川都吓住了,这什么大明天兵天将。

城里头要是有一万这玩意,别说他张一川打不下洛阳城,就是刘承宗亲至,也打不下来。

最后审问俘虏才知道,这帮人不是啥天兵精锐,甚至根本就不是官兵,反而是洛阳城里被释放的重刑犯和民间勇士。

他们的募主,是福王朱常洵。

朱常洵,是大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不可忽视的人。

或者说,在万历以后,他是天下地位最尊贵的人,皇帝也要排在后面。

因为他是万历最宠爱的儿子,甚至一度要为他废长立幼,想要将其立为太子。

围绕着这件事,大明爆发了持续十五年的国本之争。

在那十五年里,万历逼退首辅四名、六部堂官十余,涉及京官与地方官员三百余人,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

最后万历输了,依然将长子朱常洛封为太子,朱常洵则被封了福王,作为报复,万历从此开始怠政。

但是朱常洵没有输。

朝臣除了不能让万历废长立幼,几乎在其他所有方面退让妥协,塑造出地位超然的福藩亲王。

他依然在紫禁城里住了整整十三年,直到万历四十二年才就藩洛阳。

他虽然没能继承皇位,但却得到了天下的一部分权柄,在某种程度上,这甚至超过了皇帝。

藩国,普遍靠的是宗室禄米和地产,而宗室禄米又会因为地方财政问题,总给不够,所以藩国大多会在地产方面,对民间横征暴敛。

而福藩不同。

朱常洵最大的财产进项,是大明的国税。

福王就藩前,万历把扬州、镇江、南京应天、太平府,四府的沿江各类杂税,四川盐井的一部分收益封给了福藩。

也就是说,这些原属于大明的国税,在万历之后就和朝廷没关系了,成了福王的私产,也使得福藩权势的触角伸到了南直隶。

在这一点上,朱常洵虽然没有拿到皇位,却比拿到皇位的朱常洛拥有更多私人财产。

万安王的死讯,极大地刺激了福王。

促使他在得知永宁被攻陷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去朝廷、去开封求援,同时在王城召开宴会,宴请洛阳城内的文武官员。

当晚画出一张‘守住洛阳,福藩出白银十万两劳军,并奏报朝廷,保证诸位加官进爵’的大饼。

不过他依然没有捐资助饷,而是在与巡抚陈必谦商议之后,释放了城中留有家眷的囚犯,还从城内高价招募了一批勇士,组成一支敢死队,出城袭击张一川。

意在杀杀张一川的锐气,为洛阳守军鼓舞士气。

那些囚犯和民壮在城外死战,绝大多数选择宁死不降,也没其他复杂原因,就是福王把钱给够了。

出战,赏银五十两,给家眷;战死,再赐五十两,也给家眷。

出钱就是买命的。

本来面对明军敢死的疯狂攻势,张一川被打得有点害怕,生出了撤退的心思。

但是在从俘虏那弄明白,这是福王重金招募的死士之后,他反倒放心了。

一万五千两,就出来打了三场,回去人死光了,依照约定福王老爷还得再出一万五千两。

张一川是想不明白福王老爷的脑壳子咋长的,如果是他,肯定要求杀一个敌人赏银五十两,而不是出来死条命赏银一百两。

现在好了,三万两的攻势被他一上午瓦解,福王还能接着招募到敢死之士吗?

张一川不知道,但他知道,如果享有海内巨富的福王只有这点本事,那这洛阳城他是打定了,他能打到福王破产!

早上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