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623章 到此为止

顽贼 第623章 到此为止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623章 到此为止

瘟疫像一个响亮巴掌,把魏迁儿抽得晕头转向。

数日之内,借着追击溃军的机会,魏迁儿在西安以东转战临潼、渭南、华州、华阴诸地,直到追着溃军进了凤凰岭,撞上潼关卫的旗军。

战斗过程非常简单,潼关卫的迎击旗军仅有三百出头,虽然训练有素,但到底没经历过太多战斗,撞上魏迁儿的营兵都是一触即溃。

全靠潼关一带复杂地形地势且战且退,才没遭遇太大杀伤。

魏迁儿也没想着依靠自己一个大营就把潼关攻下来,因此在遭遇战中接触几次,便缓缓向西退出战场,在华阴县找了有利地形,布防设寨,打算为元帅军镇守东大门。

可是就在修营的时候,魏迁儿的大营出现患病士兵。

出兵打仗,士兵染上点疾病再正常不过,对营中军官来说也司空见惯。

三个千总部,十几名军兵染病,魏迁儿看伤兵的时候,也只是多问了一嘴。

他营内的军医官名叫张景孝,家学渊源、经验丰富,祖上七代都是韩王府良医所的医士。

原本像他这种出身王府良医的医师,在元帅府都是宝贝,压根就不会出现在军营里,而是应该在新城教学。

但元帅府的新城书院是个神奇的地方,尤其对外科来说。

那边既有精通正骨的蒙古大夫,也有精于外科的吐蕃大夫,让张景孝这种精通内科的王府大夫大开眼界。

此次张景孝从征,就为战场上观察尸首,更正古代医书的错误,清源正本的同时,也精进自身外科功力。

而营中这十几个染病的军兵,情况对精通方脉针灸的张景孝来说,简直是手到擒来:“将军不必担心,兴许是前几日追得急了些,士兵着急上火,症状很明显,都是风热烦肺的脉象。”

张景孝跟魏迁儿汇报完,便在营地外布了几顶军帐,安置患病军兵,煎制汤药、妥善照顾。

谁也没把这当回事。

到当天夜里,张景孝就察觉出不对了。

不是军兵的症状有问题,症状就是高热畏寒,风热烦肺的迹象。

但是染病的军兵数量激增,一整晚每隔半个时辰,就有发烧的兵往军医营来,忙得他都没好好睡,等早上一清点,患兵居然已经翻倍。

他赶紧找到魏迁儿报告:“将军,这病不对劲,军队不能动了,得就地隔离!”

魏迁儿狐疑道:“医师能确定?”

张景孝摇摇头:“属下只是觉得很像。”

这种机敏,并不出自张景孝的职业敏感,完全是因为他们都经历过元帅府针对天花的防疫培训,甚至还都亲身经历过河湟的天花小范围爆发。

眼下发生的情况跟当时很像,谁也承担不起瘟疫爆发泛滥起来的结果。

张景孝的反应很快,魏迁儿也从善如流。

但是,没有用。

他们划出隔离营,军帐往那边搬,旧的患兵还没过去,新的患兵又来了。

从第一批十余名军兵发烧算起,短短三日,五千人的大营,就因高烧倒下上百人,几乎每个军帐都有发高烧送进隔离营的士兵。

直到第三日,张景孝开始怀疑自己的医术,重新为患病军兵检查,在部份染病士兵脱去衣物后发现颈部、腋窝等处都肿起了大疙瘩,终于确定这不是什么风邪犯肺,是瘟疫。

疙瘩瘟。

人们对疙瘩瘟的了解谈不上一无所知,却也非常有限。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魏迁儿百思不得其解:老子的兵……到底咋染上的病?

谁都不知道。

魏迁儿本想在华阴县征集棉麻,毕竟早前青海闹天花的时候,刘承宗就让人做过麻衣、口罩,说这些东西能减少传染的机会。

可他又不敢,既怕军兵没病,瘟疫是从华阴县来的;也怕华阴县没病,但他的士兵染病。

最后没办法,只能从军队的常用装备里想方设法赶制了一批面巾、棉布大氅,让士兵裹着自己,同时还让军兵在营地附近操练枪炮,把周围打得乌烟瘴气。

为了找到感染的源头,魏迁儿让塘兵披棉氅戴面巾连夜挖坟,把早前数次交战掩埋的敌军从地底下挖出来,终于在阵亡的潼关旗军身上发现跟己方士兵身上同样的疙瘩。

魏迁儿与张景孝坐在营帐里,看着回来报信的塘兵久久不语。

张景孝看着塘兵没有更换的面巾与棉氅,胸腔里的心肝都在颤动。

“将,将军,若疙瘩瘟的源头是潼关守军,距当初交战到我军第一名军兵发热是三日,昏厥起肿为五日。”

“不算追击游斗,与潼关守军格斗、接触的军兵一共二百余,眼下病倒了百余人……属下尚不知这疙瘩瘟该如何应对,但其毒性甚烈,而营中接触到患病军兵之人,又是数百。”

张景孝说话都带着颤音,思路却很清晰:“为今之计,当严束军兵不得离营、脱伍,将患病军兵与接触过他们的所有人尽数隔离,同时我们需要药材、面巾、棉氅,还要有更多兵粮,务必将此处情况告知大帅。”

不过魏迁儿没有回应,只是紧紧攥着交椅扶手上的拳头,两眼发直地望着帐外。

直到张景孝第二次出言提醒:“将军?”

魏迁儿如梦初醒:“嗯?”

当张景孝再次重复刚才的话,魏迁儿这才低头小声骂骂咧咧嘟囔了一句,随后深吸口气,神色如常道:“走神了。”

他终于想通,那支潼关旗军为何敢出关作战,又是为何看上去训练有素,交战中却多次一触即溃。

他们病了。

魏迁儿的心很乱。

既感到有负刘承宗将精锐兵团托付于他的愧疚,也有即将患上未知瘟疫的恐惧。

而更多的,是无奈、无力又无助的苍白怒火。

魏迁儿转过头,看着张景孝一字一句:“医师,恐怕……”

他快速地摇头,语速也跟着变快:“魏某很难约束军队了。”

这种约束,跟出兵打仗不一样,把人圈在营里很快军心就散了。

很快,魏迁儿行动起来。

首先是一封求援急信,通过从未接触过潼关守军的塘兵送往咸阳的刘承宗处。

他在信中措辞严肃,将非常紧张的情形告知刘承宗,毕竟大多数结果都可以预见,一个处理不好,这场瘟疫就有可能在西安府甚至整个陕西蔓延。

陕西很大,但如今西安府、延安府、榆林三个地方就等于整个陕西——别的地方人口可以忽略不计。

随后,魏迁儿召集部下百总以上军官出营,在野外寻了空旷之处,通报他们面临的情况与处境,商议约束军兵的方法。

“时至此刻,我营包括前部左司把总杜备,其司下百总方七郎、魏成,管队万龄、火里滚在内一百六十六人负伤、染病,其中三等骁骑小灯笼、二等虎贲杨保两人不治。”

魏迁儿沉着脸,将情况说罢,扫视麾下军校,道:“患兵的症状是发热、腋下脖颈起大疙瘩,我派人刨坟,在潼关阵亡旗军身上也发现了疙瘩,所以……我等染了兵疫。”

此言一出,将校哗然。

没人能对近几日营中军兵接连不断患病的情况熟视无睹。

但起初都以为是风寒,没人往瘟疫上想。

只是此时魏迁儿开口把事挑明,所有人都傻了眼,因为每个人都清楚魏迁儿这话意味着什么。

他们总共只有二百多人跟潼关旗军近身交手,此时病倒百余,这天行时疫是个什么毒性?

有人道:“可是将军,火里滚没跟潼关兵交手啊!”

“这正是我要说的。”魏迁儿点头道:“火里滚没赶上同敌军交手,但战后看望伤兵,染上瘟疫。”

火里滚作为管队,是军官。

早在狮子营时期,他们遵循的规矩就是士兵负伤,由直属军官敷药;士兵患病,同样由直属军官照顾。

当下参加议事的军官,就有三分之一变了脸。

他们有些人是职责所在,有些则是尽乡党情谊,总之……都跟患病军士有所接触。

“诸位兄弟都知道,魏某出身驿卒,在延安追随大帅鞍前马后,蒙大元帅赏识,叫我独领一营,营中将校军兵也多出身驿卒、铺司兵。”

“魏某与在座诸位一样,都他妈粗鄙之人,不过对待瘟疫,我们比潼关那边的明军懂得多。”

魏迁儿说着,笑出一声:“他们以为,让我等染上瘟疫就没法子了?不,西北的明军都说我们的大帅是瘟元帅,他们说的不对,但我们确实有办法对付瘟疫。”

一众军官听到魏迁儿这么说,才缓缓将紧锁的眉头放松。

确实是这样,他们是天底下最了解瘟疫的人,也是天底下唯一有能力对付瘟疫而且是天花那种烈性瘟疫的人。

这个时代瘟疫的归纳非常笼统。

流感就是一种瘟疫,更多时候人们会把瘟疫称作兵疫。

因为军队是一种人员密集、到处移动的组织,战争也会削弱地方对旱涝灾害的抵抗能力,再加上水攻火攻这些破坏环境的战法,造成尸横遍野、细菌致病的情况,很多时候军队本身就是瘟疫的传染源。

所以会有大兵之后有大疫的说法。

而致死率较高、传染性极强的天花,无疑是最令人恐惧的瘟疫之一。

而元帅府在刘承宗的率领下战胜了天花。

他们依靠这个时代的医学,借由军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近百万人口的河湟一带,消灭了天花。

所以尽管魏迁儿一营的军官对大头瘟缺少了解,军医的姜糖饮、麻黄散这些祛病良方也收效甚微,人们依然愿意相信,他们有能力对付这种瘟疫。

“此疫传染极快,短则三日、长则五日,接触过患病之人便会染上,发病且急且烈,我们唯一有用的办法是隔离。”

魏迁儿看向众将,道:“将所有患病军兵和接触过他们的人都隔离在营地,先是百余患病军兵,然后是近几日接触过他们的人,大概是八百余人,当然还有找看过他们的各级军官,然后留下足够食物,将营寨锁死。”

“在外面再修个小营,如军中再有感染军士,便再来一次。”

“如此往复三五次,我估计,我们能干掉这个疙瘩瘟。”

魏迁儿的话再次令军官哗然。

“将军,往复三五次,咱这个营就没人了嘛!”

魏迁儿对此倒是神态自若:“现在潼关以西,只有我们染病,我们会付出很大代价,包括我在内,半个营甚至更多人。”

言外之意,干掉自己,也等于干掉瘟疫。

他静静看着军官们交头接耳,一言不发,直到人们的吵闹声渐渐变小,这才叹了口气,摇头自言自语:“果然做不到。”

人们激动的神情,已经把意思表达的很明显,谁都不愿接受自己的归宿,居然是稀里糊涂病死在荒郊野地。

魏迁儿自己就不能接受。

他缓缓抬起一只手,制止了人们的吵闹声,这才高声道:“我叫诸位过来,就是对此尚有疑虑,第一,我不能保证,整个大营没有人会逃跑,我知道军兵都是好汉,面对敌人不会逃跑,可是留在这……与等死无异。”

“第二,即使没人脱伍,也没他妈啥意义,我们控制不住潼关旗军,那些染了病的王八蛋还会再从关里杀出来,我们的乡党袍泽再受一遍罪。”

“所以我想,我等既已逃不脱染上这病,左右不过一死而已,留患病军兵在营中等死,有违帅府上下死生相托吉凶相救之誓,与其等死,不如诸位随我奋死一搏,挥师向东,能否活命,全看天意。”

魏迁儿抬手抱拳:“五日之内,攻破潼关,教瘟疫到此为止。”

当日午后,屯驻华阴县东郊山脚的大营如同营啸。

营地内外是而传出哭声,时而怒骂喧闹,足足乱了半个时辰。

直到军鼓声在营中响起,赤色军旗在辕门招展而开。

此起彼伏的军鼓声中,号炮轰然炸响,披挂袒肩战袍的魏迁儿策马扬刀,指向东方。

“向潼关,进军!”(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