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614章 针对

顽贼 第614章 针对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614章 针对

崇祯八年的夏季,漠南是一片绝望之地。

在这片土地上最绝望的男人,无疑是后金国的多尔衮。

多尔衮其实是个敏感且自卑的人,只不过这份自卑在他身上,已经转变为好强,极度的好强。

这种性格其实本不该出现在多尔衮的身上,他是努尔哈赤的儿子。

在多尔衮出生的第二年,努尔哈赤就已征服、吞并、灭亡、摧毁哈达、辉发、乌拉等部,只剩叶赫部尚能在明廷的干涉下苟延残喘。

实际上哪怕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前,他的儿子也不至于产生自卑心理,尽管当时他曾多年于李成梁帐下做事,但那是李成梁。

整个辽东都在其军事管制之下的李成梁。

这就好像拿戚继光给张居正投名刺,上书门下走狗小子戚某来形容明朝武官地位低一样。

那是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的帝师摄政张居正,满朝文武全是门下走狗。

多尔衮的自卑,并非来源于他的社会地位,而是因为他的身体。

他的父亲是努尔哈赤,母亲是阿巴亥,同胞兄弟为阿济格、多铎。

阿济格的名字意为小家伙,长大却成了身量极高、腰腹极大的金国巨人。

他打小就跟着老爹努尔哈赤骑马与砍杀,挺过天花留下张麻子脸,身材魁梧眼神吓人,如同粗鲁野人,是作战风格强悍、思考问题简单的超级大莽夫。

在这方面,比阿济格小九岁的多铎也差不多,崇祯元年十四岁的多铎初次出征,就在战后拿下了‘额尔克楚呼尔’的称号,意为勇敢的将军。

同时多铎也格外率真,因为母亲在父亲死时被逼殉葬,所以仇视黄台吉,黄台吉赏识谁,他就攻击谁,基本上就是个小号阿济格。

惟独多尔衮,像发生了基因突变,跟他的兄弟一点儿都不像。

他是个真正的‘阿济格’,只不过出生时胖胖的,被起了个狗獾的名字。

但很快他就不胖了,不仅瘦,还体弱多病,在建州的努尔哈赤时代,他这种孩子跟残疾人没什么区别。

多尔衮有财富、有牛录,完全是因为努尔哈赤对他生母阿巴亥的爱屋及乌。

但是努尔哈赤在世时,多尔衮这个金国宗室的地位非常尴尬。

从建立金国的天命元年,到天命十一年之间每年正月初一的朝贺典礼,岁数更小的多铎都能作为亲自朝拜努尔哈赤的宗室显贵,而体弱多病的多尔衮直接被藏起来,根本没有露脸的机会。

直到努尔哈赤死去,黄台吉继承汗位,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才因为掌握兵权,成为黄台吉用来牵制宗亲的工具。

到了崇祯元年,多尔衮和多铎随黄台吉首次出征,岁数更小的多铎拿下勇敢将军的称号,多尔衮则得了个‘墨尔根岱青’,意为聪明的将军。

那是个努尔哈赤刚落幕的时代,社会风气还没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在东北老爱家得到‘聪明’这个称号,在多尔衮的大多数兄弟看来,跟骂人区别不大。

基本上等同于不敢亲自上阵的怂逼。

并不是多尔衮不敢上阵,实际上他从小就想上阵,拼命学习弓马技艺,但他体热伤风,又出生在东北,从小就连年染上风寒,以至于体格虚弱,根本没有冲阵作战的能力。

但在黄台吉的角度上,他确实是在夸多尔衮,他爱极了这个弱不禁风、又黑又瘦的弟弟。

因为他太想骂别的兄弟愚蠢了,但又不能骂,而夸多尔衮,就等于骂其他人蠢,完美地达成了目的。

多尔衮对黄台吉来说,好就好在不是像阿济格、多铎那样充满英雄气质的模样,对他的汗位一点儿威胁都没有,聪明、果断、自卑、好强。

整天一副卯着劲闷头干票大的,想要一雪前耻的模样。

打击多尔衮,多尔衮逆来顺受惯了;夸赞多尔衮,又能达成打击别人的目的。

不高兴了也好办,只要给他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他就会攥住这根救命稻草,死不松手。

是最好的工具人。

所以黄台吉不仅不像别人那样,因多尔衮是个病秧子就瞧不起他,甚至每当多尔衮想证明自己也能战斗的时候,他会刻意塑造多尔衮这种病秧子的形象。

就比如大凌河之战,多尔衮率军拥众冲阵,事后黄台吉愤怒斥责多尔衮的部下,说:我弟弟也冲锋入阵,倘有疏失,必将你等处以严刑,断不宽容!

实际上就在黄台吉斥责多尔衮的部下之前,他自己就领了二百巴牙喇在小凌河冲了一波。

幼弟多铎更是欲哭无泪,亲自率军追击,追到锦州附近都坠马了,战马跑到明军阵里,靠夺手下军校的坐骑才跑回去。

都是兄弟,哥哥怎么不心疼心疼我?

这种区别对待,完全就是人和人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黄台吉把多尔衮当半个残疾人。

但实际上,多尔衮的身体情况也跟残疾人差不多。

普天之下的统帅,能不能进行大范围机动,考验的都是军队的综合实力。

唯独多尔衮,他和别人不一样,急行军,首先要遭受考验的,是他自己的身体。

但细腻自卑的人发起狠来,往往要比其他人更加决绝。

多尔衮不需要别人看得起。

自卑的底色从来都不是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

恰恰相反,是不能平静接受自己不如人。

他不仅要做到其他兄弟都能做到的事,还要比他们做得更好。

此时此刻,率军开进鄂尔多斯高原的多尔衮,正在为这份信念付出代价。

接连八日,超过日行百里的急行军,让多尔衮在身体和意志方面遭受双重考验。

这是多尔衮初次统帅大军独当一面。

他的军队在行军面临漠南蒙古没完没了的袭扰和围追堵截,各部军兵反复掉队、失踪甚至成建制失联,又在搜寻下重新归拢、整编。

当他真正抵达黄河北岸,原本就只有一百二十来斤的多尔衮,在八日中暴瘦十三斤,整个人看上去分外憔悴,显而易见地瘦脱相了。

但眼看黄河上已经搭好浮桥,鄂尔多斯高原近在咫尺,多尔衮却犯了难。

因为负责先一步进入高原的固鲁思齐布回报:“九贝勒,鄂尔多斯部的几个鄂托克已经南遁,他们在黄河沿岸的驻牧地什么都没剩下,多半是逃到大明边墙附近。”

之所以固鲁思齐布的用词是‘多半’,则是他的兵力向鄂尔多斯深入有限。

过了黄河南岸的驻牧地,向南走不了多远,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毛乌素海。

实际上这份情报是次要的。

让多尔衮举棋不定的,则是隶属于正黄旗的参将洛哩回报:“九贝勒,归化城方向的敌军,按兵不动。”

“杨麒还留在归化城?”

看见多尔衮皱着眉头,洛哩小心地答道:“是,青城到狼山,其军只见跃往山北,或自山北回还,未见南下渡过黄河,但侦骑观其出动兵力,有四五营,兵马万余。”

现在的局面让多尔衮有点……有点犹豫。

他已经很果断了,可杨麒显然也没犹豫,直接卷起家当全扔进了大沙漠。

多尔衮估计,他的军队此时离漠南的牲畜人口也就两日行军的距离,只要那些人稍稍放松警惕,他的兵马就追上。

只不过恐怕是要在毛乌素海里追上,漠南府军携带牲畜,又非全员军队,在沙漠中的行军速度会被拖累。

但他们也一样。

科尔沁草原在历史上的金代时期一度成为科尔沁沙地,但经过明元两代的休养生息,已经又恢复到宜牧的优良草牧场。

所以沙漠这个地形……后金军陌生的很,也令多尔衮望而生畏。

而另一方面,杨麒把家当扔进沙漠,自己却带兵留守归化城,同样不禁令多尔衮感到疑惑。

在他的预想中,杨麒应该被战书拖住几日,然后反应过来,带兵奔赴狼山与阴山的隘口。

反应得快,就在这里堵住他;反应得慢,就在这里向渡过黄河的他展开追击。

他就能在追击中给杨麒织个大口袋。

但现在杨麒的举动……反应也他妈太慢了吧?

这无疑给多尔衮的思考上了难度,是继续追击突进鄂尔多斯高原?

还是东征归化城,袭击缩在城里的杨麒?

留给多尔衮思考的时间还算充足。

他的大军在黄河北岸缓缓集结,并依照计划利用浮桥,一部部有序渡过黄河。

反正别管要进攻哪个方向,都得先填饱肚子。

而在填饱肚子这方面,哈剌慎部的固鲁思齐布,给他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

鄂尔多斯这地方还真不错,因为历来人少地方大,野生的兔子、野鸡非常充裕,而且不知道为啥,似乎杨麒和额璘臣的人都没有使劲儿围猎。

固鲁思齐布提前到了三天,分兵渡河就围猎,光他自己第一天就射了八十一只兔子、二十三只野鸡,第二天打了九十三只兔子、二十只野鸡。

今天固鲁思齐布没打。

不是因为多尔衮率大军抵达,而是因为固鲁思齐布射箭射得手肿了。

他们捕猎的方式是围猎,并不是四百军队都有这样的收获,实际上大部分军兵负责的是围。

主要是军队形成包围圈,有方向地驱赶猎物,把一片大范围的猎物都驱赶到一处,由最大的贵族首先射猎,再依身份高低依次射猎,最后才是士兵一拥而上,进行最后的捕猎。

整个过程和军事行动很像,收获虽然非常惊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固鲁思齐布那么多收获。

即便如此,单是这些肉食,也能给军队续两天。

多尔衮准备在南边先展开一场更大的围猎,让大军混着干粮吃两天好的,顺便借此时机补充行军所携的水囊,再考虑进攻的事儿。

反正人已经到鄂尔多斯,漠南诸部的牲畜再跑也跑不到哪儿去。

但多尔衮的大军刚刚全数渡河,杨麒的信就来了。

其实后金军渡河的整个过程,都在杨麒的监视之下。

最开始只是土默特部的探子,在乌拉山上看他们,但后来得知后金军似乎连后续部队都渡过黄河,留在东边的监视兵马都撤了,杨麒就跑了过来。

杨麒知道鄂尔多斯有兔子。

实际上鄂尔多斯北边的兔子算少的,往南过了毛乌素海,靠近边墙一侧的兔子更多,都泛滥成灾了。

鄂尔多斯部向榆林镇出口的最大宗货物,就是兔子,当然不是部落集体行为,而是牧民牧兵跟边民边兵隔着边墙的私下交易。

因为边地特殊区位造成的物价,一只兔子只能换两三文钱,这些铜钱转手又会换成牧民急需的生活物资。

杨麒和额璘臣并不是放着兔子不打,只是还没到秋天,没来得及打。

而鄂尔多斯北部的兔子和野鸡,就算后金军打光了,也只够军队几日口粮,混了行军干粮——如果有的话,倒是能多撑十天半个月。

这也是杨麒的目的,多给后金军一个选择。

而此时此刻,杨麒这封信能直接把年轻的多尔衮气出高血压。

他直接明牌,告诉多尔衮:你现在有三个选择。

毛乌素海北边的野牲,能勉强打出带队回老家的口粮,虽然不够吃,路上还能再想想别的办法。

但打了野牲,你就追不上我南逃的部众,他们已经抵达鄂尔多斯南部,与榆林镇仅一墙之隔。

只要看见你们从毛乌素海出来,他们就会就赶着牲畜进入明境,大不了把牲畜都送给边军,你走了我也能再抢回来,你追不上他们了。

我在归化城仍留有军队,留下的口粮还够用两个半月,你不如靠打到的野牲维持军队,来进攻我的归化城。

如欲战,杨某就在归化城等着。

黄河以南的多尔衮捏着书信,脸上阴晴不定。

他知道杨麒为何信心十足地告诉他归化城的军队仅有两个多月的粮草。

因为他的军队没携重炮,同样也没有攻城器械,如果杨麒铆足了劲儿要当缩头乌龟,守住归化城俩月并不难。

最关键的问题并不是攻城,实际上多尔衮清楚,杨麒在这封信上最重要的措辞,是时间。

两个半月之后,是十月,辽河封冻的日子。

多尔衮不敢保证两个半月能拿下归化城,更不敢保证,这支军队没有回到辽东,并且为明军所知,会给锦州到沈阳一线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而向南杀进榆林,更是个离谱的想法。

“杨麒……去过辽东!”

多尔衮将掌中书信攥成一团废纸。

他算看出来了,刘承宗是真想统治漠南,同时也是真把金国视为头号大敌,甚至超过了大明,把去过辽东的杨麒搁在漠南,就是专门针对他们金国的!(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