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611章 切后路

顽贼 第611章 切后路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611章 切后路

归化城的大庙。

大殿佛堂,银佛像下。

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焚香膜拜,万分虔诚。

土默特台俄木布头顶宝珠大帽,手捻佛珠,在殿内往来踱步,神情焦躁不安。

而云中镇的粆图台吉……这个家伙跟别人画风不一样。

他披挂整齐的北元风格布面甲,将镶有万字符的钵胄放在一旁,正坐在交椅上支着炭火,用元帅府军用小锅涮羊肉,就着酥油茶,大快朵颐,引得额璘臣身边的萨囊台吉频频侧目。

看也没用。

粆图台吉刚从东边的集宁前线退下来,天大地大,没有他填饱肚子大。

萨囊台吉并不是责怪他对佛祖不敬,中原僧人茹素,源于南梁武帝,他们这边没有那样的戒律,何况这年头他们这些领兵贵族谁不杀生?

他只是好奇发生在粆图台吉身上的变化。

他过去就认识粆图,知道这是个非常乐观且闲适的北元王爷,他不知道林丹可汗的青海之旅究竟发生了什么,让粆图台吉变成如今这样,认真、严肃且不苟言笑的模样。

粆图台吉并非严肃,他只是在等杨麒,同时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跟后金见仗了!

他兄长林丹汗半辈子跟后金炸刺儿,就是没正经交过手,而粆图台吉这次作为雁门镇总兵,真真正正跟后金军交了手。

虽然只是几场斥候、探马、塘兵之间的小规模遭遇战,满打满算,两边阵亡、负伤、失踪、被俘的兵员加一起都不到三百。

但这对粆图台吉来说,是难以言喻的巨大的进步。

即便已经脱离战场一天,他依然难掩心中激动。

硬生生板着个脸,只是为了避免自己傻笑罢了。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准噶尔侍卫古怪的腔调由远及近地交替传报:“漠南都督到!”

随后紧凑的铠甲碰撞之音有节奏地自长廊传来,杨麒在王承恩、胡三槐、白文选等人的簇拥下,鱼贯而入进了佛殿。

“你接着吃。”

杨麒一进大殿,扫视众人一眼,先给粆图台吉说了一句,随后才在额璘臣、俄木布、萨囊等人的行礼中走到银佛之下,转身对众人道:“三个消息。”

“第一,雁门镇六万户、四十七千户已携部众尽数撤入云中,进一步撤往鄂尔多斯。”

“黄河以北八万户、九十四千户,正携部众有序撤入渡过黄河,两日后进入鄂尔多斯,萨囊万户。”

杨麒看向萨囊台吉:“鄂尔多斯暂为其规划驻地,将各万户、千户编入千人队,如万不得已展开会战,要尽快集结开赴战场。”

萨囊抚胸顿首,接下命令,随后看了额璘臣一眼,目光中带有喜意。

显然杨麒是把鄂尔多斯作为漠南此次遇袭的后方来打算,大量人口、牲畜与财富短时间涌入鄂尔多斯,虽然难免会对部落造成纷乱影响,但同样对他们的领地也有很大好处。

毕竟这不是一群穷鬼,而是劫掠到盆满钵满战利品的得胜之师。

额璘臣也行礼道:“都督,我回去就颁布律令,以免众多部落出乱子。”

“就在这发,有事让萨囊回去办,我需要第一时间就能找到你。”

杨麒摆手后,直接道:“第二个消息,东边情况不对,雁门镇粆图总兵早前与后金军先锋探马交锋数次,朔方镇贺总兵现已接管大青山防务,同样交锋数次,太克制了。”

“我军想要探明敌军兵势情报,据俘虏招供,敌军大帅为后金国吏部尚书多尔衮,统军五万出征,我不信。”

“但塘兵在集宁交锋十余次,除粆图台吉曾突破封锁看见其偏师万余,而后始终不能再探出清楚情报,只知集宁有敌军驻扎一营军队。”

“不过多尔衮昨日差人送来战书,说他有大军三万,邀我四日后在集宁会战。”

杨麒说罢,目光扫过额璘臣、俄木布等人,问道:“你们过去跟后金见仗,有过这种下战书的情况吗?”

额璘臣跟俄木布面面相觑,一脸懵逼。

前者寻思,我没跟后金见过仗。

后者心说,我见过后金的降书,那算战书吗?

一看他们的表情,杨麒也就明白了,摇头道:“萨尔浒大战时,杨经略以大军兵分四路,瞒不过沿途女直村庄,便下发战书声名三月十五出兵四十七万分八路进剿。”

“目的是二月底出兵四路,以迷惑敌军。”

“此时我军需要时间准备,金军远道而来师老兵疲粮草不济,常理而言,多尔衮正应急切进军,不该给下战书,予我修缮营垒的喘息之机。”

说到这儿,杨麒说出结论:“我以为,接到战书之日,多尔衮就已经不在集宁了。”

“不在集宁?”

粆图台吉一开始确实没往这个方向想,这会杨麒一说,他便皱眉思索,片刻后问道:“都督,会不会我看见的,就是后金军主力?”

早前的交锋中,粆图台吉的雁门营曾经短暂突破了后金军的探马防线,不过那更像后金军的诱敌。

因为在小规模战斗中,粆图台吉的蒙古骑兵,要比后金兵马更有优势。

但这是战术决定的,蒙古骑兵交锋冲阵,习惯以精锐在前,老弱居后,短时间接触中有强大的突防能力,而一旦首攻遇挫,就只能另寻战机。

后金军则习惯以旗奴、罪兵等老弱在前,精锐在后,有更强的持续进攻能力。

所以粆图台吉一直以为那场战斗是他突破了敌军防线,才看见敌军偏师。

但更有可能的是,他被敌军诱饵拖住,敌军大部队正在向他快速行进,准备包抄合围将他吃掉。

好在他打得快,发现敌军大队行进,转头就撤回了大青山,这才捡回条命。

想到这儿,粆图台吉的脸色难看起来。

真相总是一把快刀。

对于粆图台吉的猜想,杨麒说不准。

就他自己而言,敌军兵力,只能往多了算,不可往少了猜。

因此他道:“他们是万余军兵来侵、三万之众邀战、亦或正是五万大军薄来,我等只当他们放了个屁,不论真假,我都不会应下多尔衮的邀战。”

“所以贺总兵仍固守大青山防线,就不必来参与此次军议了,至于诸位,各有使命。”

“雁门总兵粆图,自今日起,带兵巡行武川;俄木布台吉,发土默特骑兵巡行丰州滩,前出百里探索敌军动向。”

“五原总兵王承恩,带兵于阴山设立烽火墩台,两手准备,防范山北、准备支援山南。”

“诸部如若遇敌,以探明敌军兵力、位置为重,倍于敌军方可交战,一拥而上,速战速决,假使兵力不济就速报后方,退至安全地带。”

向几名总兵官下达军令,杨麒这才对众人道:“此战重点,不在歼敌,保住蒙军世侯东征哈剌慎所得人口牲畜,我等便立于不败之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几年间多次身份变化,深刻地改变了杨麒的思考方式。

不再是大明的总兵,军事行动的意义也不再是听命行事,去防守一块信地或追击几股贼寇。

怎么说呢。

总兵官本身需要脑子,但崇祯年间的总兵官,不需要。

驻扎在边墙或内地信地,只要北虏、东虏、流贼来了,就得能点起多少人马就点起多少人马,上去就拦、就拼、就堵、就追、就截。

不然转眼就要带着兵败丧师的耻辱和百姓被摧残的愧疚沦为阶下囚。

而现在的他,没有上级掣肘,更是受到刘承宗的‘国战’思想影响,能认真地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比如:战争目的,以及战争意义。

从这个角度上,杨麒更容易理解此时的局势。

元帅府和后金,就像两个肆意在疆域上挥洒力量的巨人。

但他们之间的距离太远,即使扯歪了身子、伸直了手臂,也不过是在归化城用两根指头打架。

谁在这里都是强弩之末。

割据西北的刘承宗,在漠南的影响力不过是留下一群孤儿乞丐,吃饭都成问题。

威震东北的黄台吉,也只能每年趁着辽河解冻,搞个漠南夏令营,春天出发,秋天就得回沈阳。

谁能在这里长久存在,谁才是当之无愧的马背王者。

所以对杨麒来说,杀敌不重要、阴山防线不重要、归化城不重要、黄河沿线也不重要。

漠南都督府,就没有需要不计代价的必争之地。

有意义的东西只有一个:归附的、抢来的蒙古人口、牲畜、口粮和财富。

胜利的底线很低,让后金军无功而返,对他来说就是伟大胜利。

只不过杨麒却想不到,随着他的命令,土默特台吉俄木布的脸色变了又变。

最终,他面色难看地对杨麒问道:“都督的意思是……弃城?”

元帅府的漠南只有一座城,归化城。

而土默特部的象征,就是这座俺答汗修建的归化城。

俄木布听明白了,杨麒并不打算与后金军决一死战,而是想要财富、人口、牲畜全部迁至鄂尔多斯,期待后金军自己退走。

杨麒的面色平淡,仿佛归化城是很容易舍弃的东西,点头道:“如果有必要,该弃城就弃城。”

他看向俄木布的眼神甚至还带着点儿戏谑和惊异。

心想,我个汉人大都督都不在乎城池,你个孛儿只斤怎么还珍惜上瓶瓶罐罐了?

但这恰恰正是问题所在。

相较于杨麒这几年跟着刘承宗游荡西北、更是跑到漠南扎根,其实土默特的俄木布台吉更像是个定居者。

俄木布一辈子,都像个定居统治者一样,没有离开过土默特部的范围,人生中有限指挥了几场战斗,也都是围绕着归化城展开。

而离开归化城,就一次。

那是林丹汗西征的时候,俄木布不能力敌,只好带兵跑到外面,直到后金军占领归化城,才把他从草原上揪出来。

那次惨痛的失败,让土默特部元气大伤,仅剩的部众人口不足以支撑博硕克图汗的威名,失去问鼎漠南的显赫地位。

俄木布不想再接受那样的失败。

实际上他也很清楚,作为归降后金又倒向元帅府的蒙古贵族,如果再被后金捉住,绝对不会再留他一条性命。

反过来,失去归化城和土默特部……俄木布觉得自己对刘承宗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因此他起身在众人之间走过,直到面对面看着杨麒,这才行礼道:“杨都督,如果有决战的可能,归化城万万不可放弃,若要在丰州滩作战,我土默特部愿以三千骑为先锋,集结大军与其一战。”

俄木布说得慷慨,却不料身边不合时宜地传出一声嗤笑。

是粆图台吉。

“没事,你是先锋,我认可!”

粆图台吉对俄木布一向没啥好脸。

因为林丹汗西征路上,曾被反叛大汗的土默特诸部联合袭击。

粆图台吉本来就对俄木布瞧不上眼,这会又听他在这儿慷慨陈词,说什么要做先锋,简直又气又笑。

好气的自然是,第一个跟后金交兵的分明是自己的雁门镇府兵,你这先锋算什么东西。

而好笑的则是……眼下只剩三千多个壮丁的土默特部,确实也拿不出啥像样的精兵,真打起来,恐怕他们够戗能打过三十个漠南千户。

就连额璘臣看向俄木布的眼神,都带着几分同情。

说实话他很理解俄木布。

俄木布是土默特的没落可汗,难居人下,又自视甚高。

在短暂归降后金的时间里,土默特的军队几乎都在隶于八旗之下的蒙古将领管辖之下,后金国对归化城的监督可谓严防死守。

经历了被后金贵族严加看管的艰难时期,身边没多少可信之人,即使如今倒向元帅府,也依然有强烈的不安感,想牢牢攥住归化城和部众。

额璘臣的身份跟他相似,如果不是身边有个精通历史的萨囊台吉,他恐怕自己这会儿跟俄木布一样,着急的上窜下跳。

但实际上,额璘臣很清楚,刘承宗这个汉人汗,远比黄台吉那个天聪汗,对他们这些北元王室有更多的容人之量。

因为刘承宗别说不像黄台吉那样忌惮他们了,额璘臣觉得刘承宗甚至不在乎他们。

元帅府看待他们这些孛儿只斤,几乎和看待普通军官、部众没啥差别。

归根结底,即使是济农额璘臣也不得不承认,刘承宗是真正的游牧之主,也是天下最受人拥戴的可汗。

向刘承宗效忠的蒙古贵族太多,为其而战的蒙古士兵太多,在其治下游牧的蒙古人口也太多。

北有元帅府的卫拉特,南有元帅府的火落赤,单是这两股强有力的支撑,就能让刘承宗稳坐蒙古之主的汗位。

这种威望,足够让刘承宗指鹿为马,随便封个人做土默特首领。

更何况,单说土默特,刘承宗手上就有足够的候选人。

元帅府本来就有很多正牌儿的土默特台吉效忠。

就比如在藏地称王称霸的火落赤三兄弟,他们是达延汗第四子阿尔苏博罗特的重孙,下辖部落原名叫多伦土默特,是达延汗封出六万户之一的土默特万户部下辖鄂托克。

那仨帅府爵爷随便薅个儿子下山,在丰州滩上重建土默特万户部,都符合传统。

刘承宗根本不需要猜忌他们,事实上偌大一个元帅府,除了刘承宗,没有谁不可替代。

很快,随着杨麒的命令,整个丰州滩上战旗招展,成百上千的马队在阴山南北奔走巡视,只花了仅仅两日,就找到了后金军行进的蛛丝马迹。

杨麒的猜测是正确的,就在他收到多尔衮邀战集宁的书信时,多尔衮已经率领大军自北面绕了大圈,向阴山与狼山之间的垭口急行。

粆图台吉麾下的察哈尔骑兵,在武川以北,找到了大队人马行进后的踪迹。

而那踪迹一路向西,纷乱的蹄印重重敲击在漠南都督府每个将领心头。

因为杨麒算到了多尔衮不在集宁,而多尔衮则算到了杨麒的后勤运输线。

后金的目标呼之欲出……鄂尔多斯!

漠南都督府囤积全部粮草、牲畜、财富和人口的鄂尔多斯!(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