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590章 支离

顽贼 第590章 支离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590章 支离

张应昌、曹变蛟、贺人龙还沉浸在友军取胜的兴奋中。

突然收到军兵报告,杨彦昌从耀州城里跑出来,一声不吭让部下拔营往南跑了的消息,面面相觑。

直到杨彦昌跑路被人发现,三名将军都不知道任权儿已经跑了,曹变蛟甚至说出:“快让任将军去追杨彦昌!”

因为任权儿移营到城南,是跟他们商议之后的结果。

他先跟曹变蛟商量,说这五营联军几个人都迷迷糊糊的,就咱俩清醒,你驻城西、我驻城南,万一出事还有个照应。

小曹本来就觉得跟任将军志趣相投,何况这又是一位五省总督陈奇瑜眼前的大红人,考虑了这样部署确实对军事有利,当即答应下来。

然后任权儿就拔营往南走了。

但这会儿杨彦昌也拔营往南走,就让人感到疑惑了。

贺人龙皱眉道:“他俩会不会,通贼了?”

张应昌和曹变蛟异口同声:“不可能!”

张应昌说得斩钉截铁:“那任权儿与杨彦昌向来不对付,他俩怎么会走到一起去?”

早前驻军陇西的时候张应昌就想过,若有朝一日杨彦昌毒发身亡或遭遇刺杀,肯定是任权儿干的。

反过来也是一样,任权儿哪天被人乱刀砍死,或战场上被己方铳手放死,也肯定是杨彦昌下的令。

而曹变蛟呢,语气倒是没那么笃定,只是听见贺人龙的自言自语,脑海中就浮现出任权儿那张嫉恶如仇的脸来。

任将军那么正派的人,怎么会投贼呢?

反倒是贺人龙,回忆起当时每当延安营劫了自己的财货,任权儿就会来给贺勇送个小红包,让贺勇给自己说好话。

搞得贺人龙陷入深深的疑惑之中,难道是自己的记忆出了差错?

还是说咱压根儿就没有识人之明?

贺人龙确实长久以来都在怀疑自己的眼光。

毕竟放饥军放出个刘承宗这样的狠角色,不管搁谁身上,都得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这话他刚说出口,脑海中就浮现出任权儿将军那张嫉恶如仇的脸来,旋即摇头道:“会不会是杨彦昌跑了,任将军在追他?”

三名将领陷入沉默。

打破巨大沉默的人,是蜂尾针从城内派来的士兵,一路畅通无阻地进了营地,在中军问道:“诸位将军,我家将领问,怎么两营军兵向南走了,反正的事怎么办?”

“若是遇袭,我军也可为诸位掩护侧翼。”

曹变蛟的眼珠子都快瞥到脑子里了,让你们给掩护侧翼?本来没事也该有事了。

张应昌又是一通车轱辘话,把蜂尾针的使者安抚回去,看向耀州城叹出口气,这才跟曹变蛟、贺人龙面面相觑:“这城,怎么办啊?”

就算他们反应再慢,也已经意识到,杨彦昌和任权儿那俩营是出了大问题。

这种时候,曹变蛟和贺人龙都派不上用场。

曹变蛟是个坚定的游击将军,贺人龙则是经验丰富的参将,他俩在战阵上本事很好,但统率本部都费劲,对大局无济于事。

张应昌丢出这个问题,就是要名正言顺地取得北路明军的指挥权。

其实说实话他不想要指挥权,因为指挥权得担责。

只不过他心里对刘承宗目前所处的位置有所猜测,西安失陷的恐惧大过了担责的压力。

他做出的第一个决断,是告诉贺人龙和曹变蛟:“我等三营人马,不可追其两营南走。”

说罢,他在中军的营帐中展开舆图,以耀州西南的乾州为中心,划了一条自西向东的线,抓着刀鞘指着这条线南边沉吟片刻。

张应昌猜出了刘承宗的大概位置。

原因在祖宽身上,祖宽渡过渭河即分别东西劫掠,导致刘承宗为了搜寻关宁军,曾短暂地将塘骑收缩,挥洒向西南方向。

乾州以北几乎看不见元帅军塘骑活动的迹象。

只有零零散散的蒙古骑兵在荒郊野地饮马吃草,不过那些达兵怕人,只需要一个骑兵就能撵走他们一个小队。

但即便撵走了,他们来也不过是换个地方吃草。

旱灾与蝗灾同时侵袭下的关中荒凉衰败,地方又太大,对达兵来说没有什么地方是不能吃草的。

更犯不上为了几口草,把性命搭上,既然明军喜欢这里的草,那我们换个地方吃就是了。

所以哪怕乾州正在被张献忠围攻,张应昌也能确定刘承宗不在那边。

不在乾州,那必然就在南方。

因为自从五营率军南下,跟西安府的联系就断了。

算算时间,他派往西安,向练国事征求张振反正建议的传令兵应该早就到了,回信也应该在今早就送回来。

但这个消息像石沉大海一般,不见半点回应。

张应昌正是基于这些情报,在舆图的西安府城、渭河南北的鄠、盩厔诸县画了个大圈,判断道:“刘贼应在此处。”

贺人龙瞪着个大眼盯在舆图上,寻思您张老爷这个圈,一家伙圈住了整个舆图的三分之二啊。

这和我冲着舆图放屁有啥区别:刘贼就在这张图上!

傻子都知道啊!

对贺人龙和曹变蛟来说,判断出刘承宗的位置不难。

难的是分析出他下一步行动方向。

张应昌想说的也是这个,他的手在舆图上比划着:“杨、任两营南走,很快就会与刘贼碰面,我军三营尾随在后,如遇不测,恐怕难以拨马回走。”

“当下刘贼率军会有四方移动,围西安府城、击南路官军、迎战西路官军,或北上击我。”

张应昌说完,对二将问道:“两位将军以为,他会干什么?”

“击南路官军。”

曹变蛟说得言之凿凿,对二人抱拳道:“现在就想明白了,任、杨二将只要有一个有问题,就能说通张振在城里待我军南下的动作。”

“必是有人提前走露消息,将我军兵力、装备告知其人,这才让他们做了伪降的计策。”

说罢,曹变蛟又补了一句:“我觉得是杨彦昌,不如他怎么敢进……”

曹变蛟还是不愿相信任权儿有问题,不过他还没说完就被张应昌打断了:“他俩的事先不说,现在是我们三营,必须立即撤围西走。”

曹变蛟道:“将军的意思是,刘贼大部会北上?”

贺人龙则要敏感得多,他心里有鬼,先点头同意了张应昌的建议,随后赶紧顺着转移话题,抬手指向耀州城的方向,道:“城里六千,杨任两营七千,这就已经比我们三营人多。”

“南边再随便来点人,恐怕得把我们围死在这。”

最关键的是他们三营对拥有城墙的张振,已经无法形成绝对优势。

贺人龙说着,就已经意识到当下的严峻形势,道:“我们是进西安,还是往西走?”

张应昌斩钉截铁,指向舆图上乾州北方:“向西,进邠州。”

邠州在乾州北部的山地,曹变蛟和贺人龙都能轻易看出进驻邠州的优势。

一来是那边有山有水,不利于大军摆开,好守;二来是临近关中平原,好出。

最关键的是他们三人都知道邠州尚在朝廷掌握之中。

早前西边得胜的情报,就是传令兵通过邠州走山路,本来要往庆阳送,得知他们进军耀州,这才送到耀州去。

这意味着那边还是一条相对安全的通道。

如今想在关中平原上找到一条安全通道可不容易,乾州、耀州、陇州、凤翔府、西安府,到处都是刘承宗的军队。

见二人都没异议,张应昌这才松了口气,直接以主将的身份下令,命三营检查军械牲畜、清点兵员,立刻拔营向西。

虽说谁都知道,战争进程通常跟计划有很大出入。

但这次还没开打友军就闷不吭声溜了,这事谁都想不到。

好在张应昌、曹变蛟、贺人龙三人虽说互不统属,但官职各有高低,没了不能自己的杨彦昌和任权儿这拱火小能手儿,反而让张总兵支棱起来了。

张应昌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勉强取得这三营军队万余人马的指挥,满心想的都是因祸得福。

他决意进驻邠州,主要目的还是避免在接触友军前,就被元帅军包围歼灭。

只要这一万出头的军队进入邠州城,兵力对防守城墙来说足够,在城内粮草被吃完前,基本上没有被攻破的可能。

至少在张应昌看来,这是自己以一己之力,扭转了一场危机。

接下来他要看的,就是刘承宗的战略意图和兵力部署方向了。

张应昌心里也有几道预案,如果元帅军主攻西安,那他们就联系左良玉、艾万年、曹文诏、龙在田等友军。

配合他们全力进攻凤翔府的元帅军和农民军。

如果刘承宗北上,那也无所谓,他们西边的友军声势浩大,自己把刘承宗拖在邠州,足够守到凤翔光复。

若刘承宗直接向西……张应昌觉得这种可能性非常低,但就算向西也不怕,他们这支驻扎在邠州的军队也能在后方给元帅军捣乱。

三营军队很快拔营而起,仍以贺人龙先锋、张应昌居中、曹变蛟殿后的布置,走山路向西边的邠州快速进军。

耀州城上的张振和米剌印、丁国栋都看迷糊了。

他们是真不知道发生了啥,从杨彦昌出城开始,就看见先是南边的任权儿率军跑了,杨彦昌紧随其后,俩营像赛跑一样,卷着尘土嗖地一下就在关中平原上消失了。

在寺沟塬上剩下乱糟糟的三个营,一会儿烧水一会儿做饭,突然间这仨营也拔营而起,从另外一条也嗖地一下没影儿了。

让城里头仨人别提多迷糊了。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张振。

他扶着城垛挠挠发巾:“想不明白就不想了,派人告诉大帅围城军队四散而走,三营向西、两营向南。”

“再给乾州的张部堂说一声,让他小心别被山里钻出来的贼人掳去。”

刘承宗的主力军队其实就像张应昌想的那样,此时已渡泾河抵达三原县郊外,离耀州非常接近。

张应昌只要再晚撤走两个时辰,到时候就想走都走不掉了。

行军中的刘承宗见到了任权儿和紧随其后的杨彦昌,不过行军路上也没机会多说,将两营暂编中军之下,便下令继续进军,想着赶到耀州再一叙多年别离之情。

此时收到张振的消息,听说另外三个营也拔腿就跑,在马背上持缰笑道:“他们倒还挺聪明,知道跑。”

实际上他的大军行进,在西走山路的明军探子眼中一览无余。

大股兵马带着秃鹫向北进军的情报,报告到曹变蛟等人处,三名将领各个心惊,都从心中生出逃出生天之感。

尤其是张应昌,看着黄昏下的山路,简直是心有余悸。

只不过他不知道,这只是开始。

当天夜里,三营驻扎在石门巡检司,到的仓促只是露宿山塬野外。

第二天早上起来,曹变蛟一个满编营,就剩下半个营的士兵,这帮人睡醒了还神情复杂满脸懊悔。

一宿五拨巡夜士兵,全没了。

小曹将军一脸迷糊,百思不得其解。

反倒是张应昌和贺人龙那俩营一点儿事都没有。

张应昌看还剩一半的平凉营,听着侦骑报告,说按照足迹,那些逃兵应该是往耀州方向跑了。

他说:“算了,赶路要紧,先到邠州再就地募兵补充人马。”

随即拔营,走了没半个时辰,,曹变蛟就又骑马撵上来了:“将军,不行了,让贺将军殿后吧。”

张应昌寻思不应该啊。

杨彦昌都走了,我们这个军队除了贺人龙,就不该再出诡异的问题了。

如今人家贺人龙带着延绥军在前边,走得好着的,一点儿意外都没有。

怎么就你事儿多呢?

曹变蛟也不想啊,可是这殿后殿的,兵快跑没了。

就翻个山梁子的功夫,一转眼又五个百总没有,回头去找,那辽兵出身的把总被捆树上吊着呢。

兵都走了,说投奔大帅去了。

现在他那个营,还剩一千人手,但几个关宁军出身的军官是人人自危。

还殿军?

再殿下去他们就没了。

张应昌只好让曹变蛟率领一千军士当先锋,把贺人龙叫回来,让他殿后。

贺人龙又是那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死样子,老大不情愿,但听说了曹变蛟的惨样子,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还真别说,贺人龙这次殿后,让张应昌对他的看法大为改观,沿途走得非常安稳,甚至还经常派人到中军帮忙安置营地、烧火做饭。

除了士兵有小偷小摸的习惯之外,极为可靠!

直到渡过泾河,那河西就是邠州城了。

张应昌一回头,贺人龙正在泾河东岸给他拱手呢。

这孙子没渡河,带兵往东走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