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580章 消失的辽东军

顽贼 第580章 消失的辽东军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580章 消失的辽东军

旌旗阵阵,援剿总兵官祖宽站在渭河南岸,望向对岸春风得意。

祖宽的面相并不像个运筹帷幄的将军,更像是田间地头忙活的农夫,他的面庞在风吹日晒下显得黝黑,被棉甲顿项裹着,甚至闷到发紫,脸上却透着说不出的轻松愉快。

他是祖大寿的家人出身,在这个年代,父母妻儿一般被称作家眷、家小,而家人不是家人,是家里的奴仆下人。

早年间靠着跟随祖大寿打仗,祖宽屡立战功,官职也越来越高。

其实按照他这样的地位出身,凭好勇斗狠、兵法韬略,把脑袋拴腰带上能搏出个实授千总、坐营都司、卫指挥佥事,凭本事就已经是人中之龙了。

多少人拼杀一辈子,活着是个百总,死了是个死百总,再难寸进。

但祖宽出色就出色在,他不光个人能力突出,老领导也青眼相加代为活动、祖坟烧上了天然气,再加上辽人守辽土的帝国政策,四方合力,才让他当上了驻防宁远的宁前道参将。

也就是俗称的宁远参将。

事情发展到这里,哪怕是祖宽自己,也觉得此生运气应该用光了。

尤其在宁前道的辖区,那是一条狭长且无险可守的走廊,后金军从沈阳调兵到锦州才四百里地,这只和山海关到锦州的距离相等,可是再往东却有葫芦岛、小凌河、大凌河、辽泽辽河,步步天险。

宁前参将是个非常危险的职位,正常情况下,祖宽在这个职位上呆不到两年,就会死在一场预料之中的军事冲突里。

万万没想到,吴桥兵变了,本该来援辽的山东军反倒成了心腹大患,让朝廷调驻守在辽东的他,领军入关平叛。

诶,舒服!

对辽军来说,入关平叛,那就跟放假一样。

不是说关内的战争不会死人,在哪儿打仗都会死,但是在关外,他们在战争过程中很难见到援军,最常见的是后金的援军。

毕竟辽泽封冻的窗口期就那几个月,朝廷从收到消息、准备粮草、集结人马,兵出山海关……前线的仗已经打完了。

关内的战斗就不一样了,他们带兵走来走去,看见的都是自家援军,即使对阵李九成失利,撤退途中也能与援军靳国臣、张丰晋相遇,再回头进攻李九成,就这样一场败仗成了胜仗,最后甚至把李九成围在登州城里,直到次年围困至死。

李九成是当时山东叛军的首领,也是叛军的都元帅,有他在孔有德等人只能当个副元帅,这几乎是平定吴桥兵变的首功,祖宽也因此升任副总兵。

换句话说,祖宽到这个时候,已经是天下武职最高的几十人之一。

这才短短两年,卢象升去年上奏调辽兵入关平叛,祖宽今年前脚抵达郧阳,后脚邓玘就死了,只打了两股上千人规模的小流贼,朝廷新的调令送到祖宽手上,命他率军进入陕西。

同时,原属于邓玘的援剿总兵官,也落到了他头上。

捡来的官职。

这事儿搁谁身上,能沉得住气,不露出春风得意之色呢?

军鼓震荡,最先渡过渭河的是湖广副总兵杨正芳麾下的镇筸营兵。

靠着几条张天琳没来得及带走的小船,一个个赤脚单衣扎着发髻的少年苗兵不待小船靠岸便争先恐后跃至浅滩,在岸边自行结伍,组成一个个持鸟铳、大竹弩、短矛的小阵,向岸边铺开搜索警戒。

他们并非没有盔甲,来自湖广的镇筸兵是一支天下劲旅。

镇筸是个地名,其实就是湘西凤凰,不过这个时代还只有凤凰山和山上的凤凰营,没有凤凰城。

在宣德、成化、嘉靖年间,苗疆大小起义此起彼伏,朝廷发现五溪之内的动乱起点就是镇溪和筸子坪,因此就在保靖附近设立了五寨司城,也就是凤凰城的前身。

随后又立营哨十二座,筑墙七十里防堵,加上镇溪千户所,一共十三营,每营募兵四五百,总兵力六千余,并将五寨司城更名镇筸城,兵自然也就城了镇筸兵。

镇筸兵设立之初就是为了平叛,所以嘉靖以后全国范围的平叛战争,都有镇筸兵的身影。

此时来自镇筸的苗兵后生不穿铠甲渡河,只是为了在对岸遇袭能泅水回来,他们在苗疆五溪之间长大,跋山涉水都不在话下,尤其擅长步兵对战,平哱拜时他们甚至在北疆借助长城和车营的围堵,靠步战把蒙古马队砍得人仰马翻。

他们渡河时,张天琳的大营已经往北撤了十五里地,寻处修营造寨,依着水渠掘出两道重壕,只在岸边留了个百总和塘兵盯着。

张天琳想立营的时候,刘承宗的回信还没传过来,不过让他伺机溃退诱敌的命令传回来之后,他依然命令麾下军士在渭河北岸修筑营地。

经过河湟、青海、甘肃这一系列战役,包括刘承宗在内的元帅府将领都得到了丰富的战争经验。

张天琳这种经常率军驰骋在外线作战的人也不例外,甚至因为总要面临孤立无援的棘手环境,他的成长比别人大的多。

到如今,他已经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野战方法,他给留守在岸边的百总就一道命令:看看来的人是不是郧阳军和辽兵。

留守岸边的百总叫王怀忠,过去是甘肃军的把总,甘州之战被张天琳麾下百总映山红捉去当长官,战后给了大营实职百总,虽然职位低了些,但部下士兵挺尊敬他,家眷又都在元帅府手上,也就捏着鼻子接受了这份待遇。

最重要的是张天琳待他不错,虽然只有百总的职位,但统率的是一个把总司的选锋大队,手下有最好的战马、兵甲器械,还专门从隶属中军的护兵大队给他调了个护兵。

王怀忠私下里算过,他手下这个选锋大队,按军器、粮草补给的价值计算,倒是跟过去甘肃边军的一个把总司差不多。

这会王怀忠带兵散布在河岸,麾下十什马兵跟塘兵拉开战线,就像一张充满弹性的大网,登岸的镇筸兵往前进一点,他们就往后退一点,远远观望着这支陌生的军队渡河。

他身边的护兵越看越不解:“长官,这帮苗子不穿鞋也不戴甲,咱过去踩死他们吧。”

“这都是哨子,你驱马践踏他们容易,到时候后边大队不渡河。”王怀忠看了一眼护兵,笑道:“将军在北边的营寨不就白修了吗?”

说实话,张天琳给他拨的护兵,明面上是供他使唤、护他周全的家丁,但王怀忠可不敢使唤,甚至还要当个祖宗供起来。

元帅府三个大营都设置有护兵大队,其他两个大营王怀忠不知道,但他们这个大营的护兵,有一半都被张天琳分给营下降将出身的军官了。

像开战前被张天琳要到营里做副将的原肃州参将赵之瑞,那家伙身边直接被塞了十个护兵,王怀忠甚至怀疑赵之瑞拉屎的时候,不小心嘀咕出一句纸反了,就会被自己的护兵砍成肉酱。

至于张天琳在北边修的营寨,王怀忠知道,那营寨不是给他们修的,而是给南边正在渡河的这支官军修的。

张天琳的兵装备好,这是元帅府谁都知道的事儿。

他们在甘肃战役里赚的盆满钵满,单是用火箭两炸白广恩,就弄到不少好装备,白广恩的营兵被洪承畴武装了全新装备,一水儿的乌笠盔、铜钉棉甲,光是油味没散的擎电铳就让他缴获了一千多杆。

虽然战后因为抢夺友军察哈尔营军械,被刘承宗罚了三千匹马和一千五百人的装备,但这样的处罚根本伤不到张天琳的元气。

他在甘肃之役抢到战利可太多了,挑挑拣拣些不太好的东西上缴,最后好东西都留下了。

所以张天琳现在肥得流油,再加上手上的老兵和火箭,他根本不惧跟任何军队对垒,只怕对手跑得太快。

此次刘承宗的命令传到南边,张天琳很好的领会了刘承宗的意图,就是要尽量、尽快把南边来的明军歼灭,好驰援北面,也就是说这次需要速胜。

张天琳最怕速胜了,毕竟这不是一个营对一个营的战斗,显然是几个营对付几个营的会战,他有火箭车这种大杀器不假,但别人也就能站着不动挨一次炸,然后所有人都会在关中平原上跑得遍地都是。

到那时候速胜显然是不可能的。

偏偏,张天琳看别人当旅帅已经眼馋很久了。

如今在不影响刘承宗全盘战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战术取得能够升任旅帅的大功,才是张天琳考虑战术的要点。

就为这事,张天琳专门把麾下百总以上将领齐聚,展开各种讨论。

还真别说,对张天琳这个大营来说,让张天琳在这场战役里立下大功,属于全军共同愿望。

毕竟从河湟大战的时候,将校军士们就已经有所明悟,升官越来越难了,受限于军队规模,很多该提拔的人都没能得到提拔。

这也是刘承宗设立虎贲营的初衷,立个名目,用学习的借口,拉长立功士兵、军官的升官时间。

因为很长时间里,他们的地盘承载能力,确实养不起更多军队了,把那些该晋升的军官放在书院、虎贲营里学习、交流本身,比他们学到多少才能更重要。

但如今虎贲营都不够用了。

光是张天琳这个营,立功了变成大营,参将还是参将;千总立功了,来了个平调,到小营干的是架空降军参将的实权千总,虽然手上权力大了,但没上去,多少心里有点不舒服。

所以这场关中战役,是他们的机会。

显而易见打完这场仗,输了回青海,能空出好多位置;赢了进关中,能扩编很多军队,要想让张天琳上去当旅帅,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而张天琳当旅帅了,别的不说,至少能给元帅府再添俩参将吧?就算都按标准营算,那也能多出六个千总、十二个把总、六十个百总。

至少王怀忠就决定,这里面至少应该有他一个把总的位子。

人们集思广益,最后还真琢磨出一个看起来两全其美的战术,既能发挥火箭的威力,又能确保敌军大部队不会在看见火箭之后四散而逃。

他们的计划是:‘帮明军修营地,让明军乖乖住进去’。

片刻,镇筸军大队渡河,佩短刀的苗兵武士在岸边戴上没有护颈的铁盔、披挂沉重的全铁甲,依然赤脚持矛弩沿河结阵,更多人则开始在河上用有限的船只搭建浮桥。

旋即祖宽标下牵雄健战马的辽兵跟毛兵因为谁第一个渡过浮桥发生拥堵争执,好半天才有序地一个大队一个大队渡过渭河,在岸边结成上万人的庞大军阵。

三支来自不同地域的军队结出泾渭分明的军阵,让王怀忠身边这些元帅府士兵严阵以待。

王怀忠已经不往后退了,只是让散开的军兵、塘骑向他收缩过来,同时派人给张天琳报信,明军已经有半数军队渡过河流,并辽东马队分为两部,似乎有两翼包抄的打算。

不过在规模上,令人疑惑。

王怀忠就寻思,自己这点儿人,似乎不值得让辽东军一个营给自己打一场包抄。

迷糊归迷糊,自身安全很重要,王怀忠一个甘肃镇的军官,也不知道辽东军作战是啥风格,万一跟他们大帅一样喜欢狮子搏兔,他们就完蛋了。

王怀忠率军一路往后撤,结果发现敌军并没有追上来,不但没追,甚至分散左右翼的辽东骑兵还从视野里消失了。

这个疑惑直到他们快退到跟张天琳本部汇合,才发现辽东军确实没追他们。

张天琳也对这事儿产生了巨大的迷糊,眼睁睁看着视野范围内的敌军消失了,这是在过去战争中从未有过的情况。

消息甚至直接通过塘兵传报至茂陵的刘承宗处,随后又通过中军的传令兵,快马奔报给凤翔府的王文秀、乾州城下的甘肃三小营,可以说整个元帅府在关中平原上的军队,都因为一个营的辽东军消失于战场而措手不及。

不过很快,张天琳就传来消息:“大帅,虚惊一场,卑职找到那支辽东军了。”

刘承宗看着张天琳送来的塘报久久不语,整个人陷入了一种怀疑人生的状态。

塘报上说,那支辽东军消失之后不久,塘骑在渭河北岸的兴平东郊、咸阳西郊发现黑烟,随即前往探查,最终得到确切情报:辽东军散开了在郊外打粮。

换句话说,他们抵达战场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是抢劫。(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