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坚壁清野

顽贼 第一百八十八章 坚壁清野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一百八十八章 坚壁清野

狮子湾的伤兵围在黄胜宵旁边,看他把茶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怎么样黄勇,好喝吗,啥味的?”

黄胜宵的表情古怪,头回喝这金贵东西,味道腥还古怪,但他又不愿表现出来,便点着头道:“还行,活血了。”

其实酒的作用比较大,顺便补点钙。

但它对这个时代的人确实有效,因为寻常军兵百姓的食谱决定了,他们普遍缺少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简单来说,几百年后的人喝点河里的水,可能会结石。

但在这个大灾之年,可能会造成补钙的效果。

他们的身体啥都缺。

辎重哨的哨长承运是老抠门儿,尽管任权儿送来的东西量挺大,但那是照着刘二爷一个人用的量。

如果把那些东西分摊到所有伤兵乃至整个狮子营,东西并不多。

承运还想留着以备不时之需呢,何况这么金贵稀罕的东西。

所以他并没有让医匠把东西都分配下去,而且在伤兵营里选出几个人,依照功勋,有资格尝尝。

其他人就没这福气了。

这事承运也跟刘狮子说了,刘承宗觉得老弟角度非常独特,把这些东西搞成了有象征意义的荣誉福利。

刘承宗觉得以后这些抢来的东西也有用处了。

可惜每个久居之地,否则还能修个库房,专门存放赏赐功臣的东西。

不过……功臣?

刘承宗总觉得现在提这个词,好像有点不对。

宋守真写文章的水平一言难尽,反正能看出来,确实是个乐户。

不过这无非也就是个识字的稿子,刘承宗并不需要照着读,只需要给伤兵把事情讲清楚就行了。

他在伤病营上课那天,营地里哭声一片。

即使成了朝廷的反贼,这些曾经的边军们依然满腹委屈,有人哭着问他:“朝廷为啥要挪用我们的军饷?”

其实谁都知道答案,刘承宗的答案也只是比东事糜烂更深一点而已。

得益于刘老爷做过税官,他花了将近半个时辰,给军士们把朝廷在陕西收上的夏税秋粮,用途一一说明。

不过他也只是选择性地说,毕竟出发点是输出仇恨,将敌意直指朝廷上下其手的官吏与宗室,连带着还有最终敌人东虏。

实际上现在朝廷的亏空,已经不是宗室这份钱所能弥补的了。

就算崇祯现在把宗室都杀了,把王庄田地全部拿回来,而且在这过程中都没有贪腐,都还是平不了账。

不过这样的解释,对狮子营伤兵来说已经足够了。

他们并不在乎崇祯皇帝的朝廷有多少需要花钱的地方,皇帝缺的是几百万两的大钱。

朝廷没这笔钱,朝廷还在。

只想知道皇帝为啥要放任朝廷挪用他们每月五钱的小钱。

他们没这点钱,家破人亡。

刘承宗告诉他们了:“因为我们没用啊,给我一两我能给朝廷戍边,给我五钱我还能戍边。”

“终于他们一钱都不给我了,我还能为那点口粮给朝廷戍边呢,那朝廷还为啥给我钱啊?”

刘狮子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后来我想明白了,朝廷就算没那么多钱,也一定要把所有钱往辽镇堆,为啥?谁知道为啥?”

众伤兵鸦雀无声,有个胆大的宁夏兵道:“辽镇离北京近!”

刘承宗对这个宁夏兵有印象,这是个保定人,从前是贺虎臣的伙兵,他抬手一脸赞赏道:“说得对,辽镇离北京近,但不全面,不然为啥朝廷敢欠蓟镇饷呢?”

“我告诉你们。”

刘承宗的笑容里透着狠意:“因为你朱家皇帝敢欠辽军仨月饷,第四个月他们就敢去拜东兵的大汗。”

伤兵们在发笑,被刘承宗打断:“这不好笑啊!辽民,他们跟榆林宣大的百姓有啥不一样?那打了二十多年仗了,前线一退再退,家乡早落于敌手。”

“现在还在前线给朝廷打仗的那帮人,三旬往上的老兵老将,多少人都生在沈阳啊,他们家呢?家人被敌人俘虏豢养,自己在前线打仗,就这都不投降。”

“都是汉人但凡有条活路走,哪个愿意拜大汗?”

跟陕西三边的兵说后金,他们没啥感触,可要说大汗,他们脑子里想到的都是北虏,一下子国仇家恨就涌上脑子。

刘承宗也被情绪左右了。

他本来是想非常理智的跟伤兵们分析,可说着说着就越说越气。

因为哪怕他明白,明白大规模欠饷是怎么发生的,来龙去脉都很清楚。

其实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万历年三场耗费颇多的大仗开始,那会军饷就有点跟不上,但问题不大。

后来财政也没变好,反而越来越坏,到了天启年修了三大殿,反正九边老革也不闹腾,就再拿一点过去。

赶上东事渐繁要修堡子,就再挪点过去。

一点一点,边军们就像锅里的青蛙,一开始觉得没事不想跳出来,等到想跳的时候发现他妈的锅盖焊死了。

刘承宗很清楚这些事是怎么发生的,但他依然有困惑。

他自问自答:“是谁给这朝廷如此大的胆量,敢不给军队发饷?是我们,我们这些朝生夕死的边军人人有份,是我们这些军人自己给的!”

“以后这样的事情不会有了,因为有我,有你们,你们能把性命搁在跟北虏血战的战场上,能不能用性命让他们知道拖欠军饷的下场?”

“能!”

伤兵们群情激愤鼓掌高呼,一根根拐杖与拳头举向天空,人们的怒火在河湾谷底中回荡。

吼声吓得刘老爷和杨先生从山上急匆匆赶回,他们还以为狮子营的伤兵要出军打仗了。

韩家兄弟怒发冲冠,樊三郎紧攥赏功牌眼含热泪跳得最欢,她在为死去的樊三郎鸣不平。

宋守真被情绪感染,也跟着高呼,喊了几句却发现旁边任权儿对此无动于衷,端坐营地边角,堪称人间大清醒。

他问道:“任将军,你也是军人,咋没反应呢?”

任权儿也不知道,他挠挠脸也很疑惑。

索性就不去想,只说:“该有个画师,把这画下来,就叫将军,将和军。”

等刘承宗从伤病营走出,任权儿才跟上去,跟了半天才扭扭捏捏道:“长官,你,哎呀,怎么说呢……你给我发份饷呗?”

刘承宗也没多想,以为任权儿是没钱花了,便笑道:“咋了,千户俸禄不够你花?你想要多少?”

“不是,我有钱,就是,唉。”

任权儿顿了顿,思索着组织了好一会语言,才道:“就是看别人都那样,我也想知道领军饷是啥感觉。”

刘承宗愣住,片刻后明白了。

任权儿跟边军不一样,边军是被欠饷,任权儿是压根就没领过军饷。

他就没有过军饷,军户过得有好有坏,家里人多的、打仗立功的、世袭军官,都过得不错。

但是像任权儿这种家里没人,吃穿用度都靠军屯田,根本不知道被欠饷是啥感觉。

和他的出身经历比较起来,就连被欠饷都是一种幸福。

“对了长官,杨将军派人回来了一趟,没找到你,就找上我,然后回去复命了。”

任权儿说罢,刘承宗问道:“杨指挥使?”

“对。”

刘承宗笑问:“他在北京过得怎么样?我上个月看邸报,说他立功领了皇帝二十两银子。”

“确实立功了,不过去向还不知道,他想回陕西,但吴总兵建议山海关把他留下。”

任权儿说着肃容道:“朝廷让他招募民夫,别人都招三五百人,王自用给他招了两万人。”

两万人?

刘承宗充满感慨啊。

这就是给朝廷干活的好处,可惜他摊上个干啥啥不行的倒霉朝廷。

但凡朝廷运转正常、人心也正常,正经做事的人能得到升迁,多舒服?

什么叫幸福?

招募两万人,不需要考虑兵粮就叫幸福!

刘承宗心想,我要是有够两万人吃一年的粮,啥事都不用干,今天,今天就起兵去榆林。

“他这么大本事,还用回陕西?陕西哪儿能搁得下他?”

“长官,他这其实算不上立功。”任权儿的表情复杂:“我问了问,他给朝廷招了两万人,设立八个营,有漕工罗教子弟、有信黄天道的、还有闻香教的。”

刘承宗一听就瞪眼了,这都啥啊?

罗教和白莲教,都不是正宗佛门,但它们是世间影响力最大的教派。

罗教比较温和,很多佛教徒也把罗教当作佛门教派,如今影响到最大的漕工子弟,属于是民间互助社团,后来其中一支形成了青帮。

白莲教因为是大明官方定下的邪教,所以其分支众多,黄天道和闻香教,都是它的分支。

这黄天道和三国时的黄巾起义没关系,刘承宗对这个比较清楚,因为黄天道是嘉靖时期万全都司的边兵创立的。

那边兵名叫李宾,从军后驻守野狐狸,战争中被射瞎一只眼,退伍后信过无为教,也就是罗教,‘真空家乡、无生父母’就是无为教的八字真诀。

后来李宾创立了黄天道,因为伤了眼睛,号虎眼禅师。

因为嘉靖有道君皇帝,所以地方上各种教派繁多,虎眼禅师创立的黄天道也是外佛内道,还兼容了儒家的一些东西。

至于闻香教,教派不重要、信仰也不重要,以引导术躲避朝廷对邪教的追查,一般不高聚会传道,聚会就是专业的扯旗造反。

所以杨彦昌要是敢给他招来这种人物,他能直接让任权儿把杨彦昌软禁到死。

任权儿道:“吴自勉看出他不对劲,不想让他回陕西,但他让人送来个很重要的消息,朝廷好像有意调关宁军入关平叛。”

别的消息对他们都不重要,但这个消息就很有影响了。

“关宁军入关平叛?”

这和刘承宗想的不一样,他一直以为自己要应付的将会是两省联兵讨伐,没想到朝廷会准备把驻防关外的关宁军调进来。

刘承宗抬手在发巾上动了动:“关宁啊……这消息很重要,我得找找手下的关宁军了。”

狮子营有关宁老兵。

其实要不是刘狮子生得晚、投军晚,他也能去关宁防线浪一波。

最早在天启年间,孙承宗就调了九边及腹里各地善战之军充实关宁防线。

其中包括山西宣大两镇,陕西延绥、固原、宁夏三镇,总兵以下游击以上,各级将官的家丁选锋。

西军五镇出兵过万,填进关宁防线。

除了他们,还有川军湖广的土司军、浙兵及京营。

相当于上万人的军官团,在京师以东招募新兵,组建成军。

李卑就是那会去的关宁。

所以狮子营对关宁军谈不上绝对陌生。

正因为并不陌生,刘承宗才更为慎重,调入关内的部队一定是跟东虏见仗还打得不错,才会被调回来。

倘若是在东边屡战屡败的部队,那也不用往西边折腾了。

这么想着刘承宗突然乐了。

任权儿很慎重地问道:“长官为何发笑?”

“我在想啊,这王自用,他要是跟关宁军一起调回陕西,会是啥光景?”

得到白莲教加成的关宁军战斗力能更上一层么?

说笑归说笑,刘承宗内心依然非常忌惮,对任权儿道:“走,去找承运。”

陕西山西的官军,刘承宗并不怕,只担心被包围、夹击、合围这种,被官军以众击寡的情况。

但关宁军,是更强大的敌人。

兵器甲胄军事战术,没啥差别,但那帮人月饷一两四钱,这就很不好对付了。

承运正在辎重营检查物资储备,见刘承宗直着朝他过来,便放下手里的活,问道:“哥,咋了?”

“杨指挥使派人送了个信,说朝廷打算调关宁军来平叛,我估计会先进山西再进陕西。”

“调东边的部队来西边平叛,不必顾忌乡土之情。”承运对关宁军没啥了解,直接就找到了问题的重点,道:“哥你说吧,我该干点啥?”

“派人在延安府活动活动,从延川到南边,有余粮愿意动动的百姓,都拉到狮子湾来开垦,不愿意动的,就让他们知道客军平叛的影响,争取……”

刘承宗抬起一只手:“争取让官军进延安府,就找不到一把面,坚壁清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