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1644英雄志 > 第二十七章 考验

1644英雄志 第二十七章 考验

作者:韭菜东南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48

第二十七章 考验

1644英雄志正文卷第二十七章考验……

听尤振武讲完,李承芳和刘廷杰相互一看,眼睛中都是佩服,尤总镇少年有为,不但会带兵,而且口舌便利,鼓动人心也是一把好手啊,短短几句话,就令不少降兵脸有愧色,又借助鬼神报应之力,约束降兵复叛之心,虽然不能百分百的成功,但应该能压下不少降兵的二心。

“嘎嘎嘎~~”

城门开了,瓮城中的降兵,鱼贯而出,张旺朱喜贵等几个百总守在城门口,一人一个,将走出的降兵依次分队,最后将七百人分成了七个百人队,尤振武翟文刘廷杰等人下了城楼,来到这七个百人队面前,尤振武往来巡视一圈,高声问道:“有曾经为大明边兵的,站出来!”

降兵相互看,最后有十几个人犹犹豫豫的站了出来。

都是老卒,年纪最大的怕已经有四十了。

尤振武一一问他们的姓名,过往的经历,仔细审视他们。

十几个人都小心翼翼的回答。

这其中,竟然有三个人曾经是榆林镇的边兵,都是崇祯九年之后,随着秦军剿贼,战败后,被闯军收拢的。

身为榆林兵,面对榆林总兵,三人都低着头。

尤振武转了一圈,又和李承芳翟文刘廷杰侯拱极商议,最后点了十个老卒为暂代旗长,剩下的为副旗长,因为不了解,所以只能是以眼鉴人、以貌取人。

“你们曾经是大明边兵,自然知道我大明边兵的军纪,我不管你们这些年跟着闯贼都做了什么,但只要遵守我榆林军纪,奋勇杀敌,则既往不咎,否则两罪并罚。你们一为正,一为副,共领七十人,如果有功,我自然会将你们头上的代字去掉,正式任命你们为旗长,如果有过,则立刻罢免。”

“你们可于七十人中,选五人为队长,选好了,报上来。”

十几人诺诺听令。

这中间,马大志来报:“总镇,战场清理完毕,共收拢战马八百余匹,甲胄棉衣帐篷粮草若干,按你的命令,各项物资都已经装车。”

尤振武点头:“好,全军即刻撤退!”

-虽然有大雪的掩护,但米脂依然不是久留之地,须尽快离开。

就在这时,脚步声急促,中军张禄奔了进来,到尤振武面前报道:“总镇,我们在米脂牢房里发现一人,他竟然是杨知县。”

尤振武呆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不止是他,其他人也都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你说是谁?”李承芳问。

“渭南知县杨暄杨大人!”张禄清楚回答。

众人都是惊讶。

尤振武则是惊喜,问道:“是杨县尊,你没有搞错吧?”

张禄道:“卑职已经将他带来了。”

众人向他身后看去,只见两个军士正搀扶着一人,缓缓向城门走来。

那人头发披散,穿着粗布衣衫,走路一瘸一拐的,远远看,远不是杨暄清逸凛然的模样。

尤振武快步迎上去,离着还有十几步,看清来人容貌之后,他眼睛的喜悦就已经是藏不住了,甚至有激动不已的感觉。

没错,来的正是杨暄,那本应该湮没于历史的忠良,却出现在面前,只是已经瘦得不成人样了。

想不到杨暄竟然从渭南逃出来了,而不是如历史记载,战死在了渭南,尤振武心中的喜悦无法形容,不止是因为老天开眼,存活了一位忠良,更因为历史终究是改变了,或许大势还在继续,但个人的命运,却因为他的努力,而发生了变化。

这太好了。

“杨知县!”尤振武上前。

“尤总镇,想不到还能再见到你……”杨暄支撑着站住,推开两个军士的搀扶,向尤振武拱手行礼,一个句没有说话,就已经是潸然泪下。

“你怎么会在这里?”尤振武扶住他。

“一言难尽。”杨暄用衣袖抹了一把泪,压住澎湃的心情,简单说了经过。

原来当日回到渭南县后,杨暄就决意死守,一边准备城防,一边遵照尤振武的叮嘱,派人暗地里盯住了城中举人王命浩的家,不久果然发现王命浩和闯营暗中有联系,并且他们双方已经约定,闯军一到,王明浩就会打开城门,献出渭南,杨暄大怒,立刻拿下王命浩,斩首示众,并将王命浩的家产分给城中勇士,因为这番激励,加上去了内贼,渭南虽然是一座小城,但在杨暄的指挥下,竟然也是挡住了闯营大军连续两天两夜的猛攻,第三日,闯军同时攻陷了渭南的东门和南门,杨暄退入城中,带领残兵继续巷战,不想大火燃起,一堵倒塌的墙壁忽然压住了他,众人都已经他必死,他自己也这么认为,不想半夜却幽幽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地窖中,虽然头上有伤口,但周身并无大碍,原来是城中的一位郎中救了他。

最开始,听闻渭南已经落入贼手,杨暄愤而欲死,但在郎中的苦劝之下,他才渐渐改变了主意,决定再往西安,以助守城。

于是第二日他混出渭南,一路往西安,不想刚走到了临潼,就听闻西安已经陷于贼手,愕然之后,他忽然想起了

当日尤振武在歇鞍村对他所说的那些话。原本,他对尤振武的话十分愤怒,认为尤振武只为自保,而不顾大势,非臣子所为,但死了一次,又经过西安的迅速失守之后,死生之间,多了些冷静和清明,再回想尤振武当日所说的那些话,杨暄的想法,隐隐有些动摇了,又环顾四周,在西安失守之后,他已经无处可去,于是决定前往榆林别的地方可能会不战而降,但他相信尤振武绝对不会,尤振武一定会坚守榆林到底,所以他要到榆林。

从临潼到榆林,千里之途,最初的时候,杨暄怀里还有些碎银子,到后来就是乞讨,即便如此,他依然以一天步行七十里的毅力,向榆林艰难跋涉,不想昨日经过米脂,正遇上了巡查的闯军,见他行迹可疑,闯军就将他抓了起来,投到了牢中。

幸亏今日凌晨,榆林军奇袭米脂,将他从牢狱中解救了出来,不然他不被拷死,也要被冻死在牢中了。

听杨暄说完,尤振武无比的感佩-率众死守渭南,死里逃生之后,又孤身一人从临潼步行到米脂,杨暄的忠贞和毅力,非一般人可比。

杨暄简单说完,终于是支撑不住,摇摇欲坠的要倒,尤振武扶紧了他,令张禄速去找马车。

“尤总镇,牢中还有一人,名叫丁三,乃是一个说书先生,其对我颇为照顾,请一并救之。”杨暄道。

“好。”尤振武答应,令张禄去请丁三。

这中间,马大志武尚忠都向杨暄见礼,杨暄拱手还礼,又落泪道:“不要叫知县了,我丢了渭南,愧对朝廷,愧对渭南百姓啊。”

……

“撤!”

一切收拾停当,榆林军迅速从米脂撤退。

这一战,榆林军轻骑突袭,以1500人的兵马,晓伏夜行,两天的时间,忽然出现在米脂城下,杀了闯军一个措手不及,闯军左营右果毅将军刘汝魁被斩首,城中两千五百守军,战死一千,投降七百余,轻重伤四百余,逃走的,不过王进才带领的一百余人,而榆林军的伤和亡,不到两百,实乃是暗夜奇袭的经典战例。

此外,榆林军在米脂缴获颇多,最大的收获就是战马,零零总总,从战马到驮马,将近有八百匹,甲胄兵器棉衣帐篷等,亦有相当数量,唯一不足的钱粮,不过这也在预料中,刘汝魁的前锋队,本就缺少钱粮,不然也不会停在米脂不前。

当天下午,闯军从绥德派出的援兵来到米脂。

他们看到的,不止是一座空城,更是半城废墟。

因为是冬日,又连日有雪,所以今日凌晨的突袭,没有在城中引起大火,但榆林军在临走前,还是放了一把大火,将刚刚修好的四座城门,又烧成了灰烬。

“尤振武!”

望着燃烧的城门。为首的闯将咬牙切齿。

不是别人,正是闯军左营制将军刘芳亮。

……

从米脂离开后,榆林军一路急急撤退,刘廷杰为前锋,尤振武领着中军,翟文保护辎重车马,马大志领着骑兵断后。

至于七百个降兵,则是在队伍的中部,没有武器,没有甲胄,跟着尤振武的中军营,步行疾进。

虽然没有负重,身上也没有甲胄,但人腿毕竟是跑不过马腿,很快的,在榆林军的急急行军中,就有降兵跟不上了。

“跟上,快跟上!”

榆林骑兵往来呵斥,不许一人掉队。

很多掉队的降兵都被鞭子抽打,最后不得不忍痛狂奔,跟上前行的队伍。

终于,尤振武下令歇息。

已经急行军一个时辰了,人得喘口气,马也得缓缓脚。

不同于刚才行军时的严厉,休息之时,榆林军对降兵的看管却十分的松懈,既没有监视,更没有鞭策,于是几个胆大的降兵借着解手的借口,离开队伍,然后就再没有回来。

带队的旗长发觉不对,急忙报告,但尤振武却并没有在意,也没有派人去追捕,只简单见过两句,就继续前进了。

剩下的降兵相互一看,隐隐的,很多人都动了心思。

路过碎金镇时,尤振武派人去劝降,但镇子里面的闯军不应,武尚忠提议攻打,以清除镇子里面的三百闯军,但尤振武拒绝了,现在是白天,闯军凭着镇子坚守,榆林军没有攻坚武器,一时未必能拿下,时间长了,必然付出损失,因此,他下令不要管镇子里面的闯军,快速通过即可。

榆林军大摇大摆的从镇子前面的官道上经过。

三百闯军龟缩在镇子里,一个鬼也不敢露面。

过了碎金镇,第二次休息的时候,又有一些降兵悄悄的溜了。

尤振武还是没有理。

晚间,榆林军在鱼河堡附近安营。

为防敌人夜袭,各应采用三分之一值夜法,即,三分之一的人轮流值夜,保证任何时候,都有五百人的兵马可以应对突发情况。

但降兵不必,他们全部可以休息,而且他们的营地,是在榆林军的最外圈。

于是这一夜,又有不少的降兵悄悄逃走。

次日凌晨,榆林军拔营,张禄向尤振武报告,说昨夜逃了一两百降兵,其中甚至有两个旗长,尤振武不生气,只点头说知道了。

榆林军绕过银州关,急急行军,返回榆林。

下午申时,到了归德堡,这里距离榆林只有二十五里了,尤振武下令全军休息,然后将降兵们召集了起来,

比起出发时七百,此时剩下的降兵,已经不到四百人。

足足逃了三百多人。

降兵们都非常紧张,尤其是几个带队的旗长和副旗长,身为刚刚投降的长官,他们手下的军士却跑了这么多,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他们都逃脱不了责任。

“四十六!”

“三十八!”

“十!”

各旗先清点人数。

七十人一个旗,最少的一个旗跑了二十几个,最多的跑了一大半,连旗长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副旗长带着九个兵。

尤振武来到那个副旗长面前,看他身后的九个兵,又目光灼灼的看他的脸,问道:“你们旗跑了一多半,连旗长都跑了,你们十个人为什么不跑?”

副旗长沉默了一下,说道:“到哪都是混口饭,何必跑?”

尤振武严肃:“你说的倒是直接,只为一口饭。就没有其他吗?”

副旗长低头道:“小的曾经是大同兵,跟着大曹将军。”

大曹将军就是曹文诏,曹变蛟的叔父。

尤振武立刻肃然,然后再一次仔细的看副旗长三十多岁,一张古铜色的脸,八字胡须,个子不高,瘦瘦的,双手粗糙。因为投降,他身上的棉甲被剥去,现在只穿着一件粗布厚衣,别人都冻得瑟瑟,他却不显。

“你叫谭所志,是吗?”昨日问过名字,尤振武记性极好,稍一回想,就想起来了。

“是。”

“你刚才说,你是大同兵,那怎么会到闯营?”

“大曹将军战死后,我被左大帅收编,成了他的兵,去年在朱仙镇,左帅溃败,扔下了我们,我最后没有能顶住……”谭所志道。

尤振武明白了,知道谭所志投降并非本意,趁着这个机会,他自然是要反正,不过就他内心来说,他对官啊贼啊的,好像也并不是太在意,所以他才会说是为了一口饭。

说的直接,但尤振武却喜欢,如果谭所志一开口就是家国大义,他反倒是要怀疑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