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超凡脱俗
“啪啪!”
“噼里啪!”
看着窗外不断升起的烟花,姜曦不自觉的泯起了嘴角。
有些出乎意料,姜曦从老道士处回到卫国公府的时候本以为等待自己的将是族规的惩罚。
但直到回到自己的房间,才恍然发现,原来李嬷嬷受伤被抬走之后,自己竟然渺小到被彻底忽视的程度。
“真是可笑,枉我还准备了不少手段,结果却是做了无用之功,真不知道被人彻底无视的我,是该高兴,还是该感到可悲呢……”
外面的烟花与唱戏热闹声与姜曦房间内的清冷,此时显得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这时姜曦才想起,原来今天竟是姜家辈分最大,亦是最大的靠山的佘老太君的寿日。
因此今日的姜族全族众人,齐齐上门,为老太君贺寿。
也因此身为族长的姜善是忙的昏天暗地,早就彻底把姜曦的事情给忘到了脑后。
前院十二个时辰轮转不休的戏班子,更是吸引了全府的注意,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姜善身为卫国公的承爵人,虽然论品级才是个武官三品。
但姜家门第毕竟摆在那,虽然老国公故去,但佘老太君的一品诰命夫人以及手持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龙头拐杖,也让国公府的门楣依旧光鲜。
朝堂上下也无人敢有半分小视,因此一大早黑油的大门前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上至王公亲贵下至老国公的门生故旧,都差人持了名帖送寿礼来。
如果不是姜家实在找不出一个可以撑起门楣的存在,或者姜善能更争气些,凭借老国公曾经军方第一人的人脉、福泽,这些人甚至会亲自前来。
哪怕如此,在如今大明中能弄出如此阵势,又不担心惹圣上生疑的也就仅此一家了。
毕竟卫国公姜尚既是开国功勋之后又是太上皇在位时期重新册立新派勋贵一员的身份,哪怕老国公去世多年,掌控大明兵权的各级将官们依然与国公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现在姜家后辈无一人才,无人在军中领军,只有老太君一人维持门楣的情况,才敢这样操办。
但奇怪的是,在军中派系中视同水火的开国功臣一脉,与新贵功臣一脉竟然没有避闲,一同出现在了姜府的门前。
据姜曦所知,这两派系除了新旧更替间的天然矛盾外,不睦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新贵一脉虽然都是太上皇册封,但带领他们建功立业、封公拜后的却是前太子朱载浩。
大明朝堂上最高战力的武圣修为,军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神策略,身为太子的身份,朱载浩完全就是皇位的不二人选。
军中新贵一脉,当然紧跟其后,同声共气。
何以因为一场意外,竟让他亲手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皇位,选择封门隐居。
哪怕太上皇亲自劝说,也无法让他回心转意。
后来才轮的到当今圣上登基,并扶持早已没落的开国功臣一脉,平衡军中新贵一脉的军中势力。
两脉关系,在当今圣上的控制下,早已成为了势同水火的存在。
平常根本不可能同时出现,哪怕在朝会也会选择一前一后,彼此不顺眼的双方今日竟齐齐同时现身。
更奇怪的是,这次的碰面,双方竟都选择了无视了对方,十分的平和。
************
卫国公府,贾氏宗祠。
汉白玉的地砖,两侧皆是苍松翠柏。
殿内礼乐阵阵,香烟缭绕。
只见姜家族人在一位白发老太的带领下祭拜族内先贤,以求英灵在阴府庇佑家族后裔。
在这个场景下,哪怕是姜善身为族长也只能成为陪祭。
在场观看此场景的诸位大富大贵的贵人中,一麻衣素服,脸上总是一副笑眯眯模样的中年太监,竟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但满殿贵人,却无人敢轻视此人。
尤其是开国功臣一脉隐隐视他为这次的首领。
原来这太监是当今圣上隆庆的大内总管孟冲。
今天在此据说是奉了圣上的旨意,代替皇上为老太君祝寿来的。
随着老太君带领姜族族人祭拜完毕,猛冲代表皇上上前,祭拜英灵。
整座大殿内,肃穆庄重,猛冲充沛的内力使他的声音十分洪亮:
“九伐中原悲壮歌,几度生死两茫茫。
忠肝沥胆赴战场,铸江山如金汤。
肝脑涂地报师恩,功名贯古永流传。
……”
随着孟冲一字一句诉颂着姜家第一代族长姜维的千古勋功,恍若将众人带回三国那金戈铁马岁月峥嵘的岁月。
姜家众人,无不面露激动自豪之色。
就是前来观礼,不少身份还在姜家之上的人,面对姜家这自三国时期就流传下来的千年世家感到钦佩。
唯有姜曦,很难代入这种感觉。
首先地球上的记忆在他的意志里还占据着主导,在看待问题上与这个世界上的人,与众不同。
其次,虽然孟冲虽然说是冲着佘老太君来到,但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第六感告诉他,孟冲此来绝对与自己有关。
否则,怎么解释之前老太君八十大寿的时候都没皇上都没这般张罗过,这次这是平常的一次寿诞怎会如此重视?
这场仪式足足进行了一个多时辰。
当代表祖宗英灵的万年灯芯火光爆闪,象征着已经受到后辈的祭拜之后,才正式进入到了拜寿的程序。
之后的程序差不多与姜曦所知道的差不多。
先是众人送礼祝寿,之后大家依次坐在一起吃吃喝喝,一起高乐一番。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在孟冲代皇上给老太君送完寿礼之后,姜曦总感觉他的目光正在盯着自己。
本来身为大内总管的孟冲,在送完礼之后就应该回转皇宫,反而与佘老太君拉起了家常。
佘老太君今天是红光满面、神采奕奕,毕竟皇上能记得自己的寿日并派大内总管亲自送礼,真是让她脸上生光。
孟冲聊了几句,突然话锋一转,对着老太君问道:
“听闻贵府近来有人做出了一篇了不起的文章,还引起了圣上的注意,但不知道是贵府的何人所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