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中龙庭传 > 第十三章 抬棺西征

蜀中龙庭传 第十三章 抬棺西征

作者:徐远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7 13:00:47

第十三章 抬棺西征

一身玄甲白袍的徐扶苏同北梁王徐芝豹等人出了京城,南下大屿山宝莲寺。

宝莲寺主持释了和尚圆寂的消息,除去宝莲寺中的和尚和北梁王府中掌权的几人得知外,北梁还尚未有消息流传而出。北梁王下令命陈清之率领白马义从锁住大屿山,香客,游僧,皆不能登山。

临近山门,徐扶苏拉住缰绳,示意雪白头停下,雪白头也温顺地遵从。他立即翻身下马,其余人也相继下马登山。

高僧圆寂,按照佛门礼仪,则是全寺僧人诵读经文一百天,更是要由新主持在天坛大佛佛座下方的龙兴钟,每隔半柱香敲一次,百日期间每日敲打一百零八次,寓意消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佛教在北梁兴传鼎盛,离不开北梁王徐芝豹的照拂,这也是为何释了和尚愿意将其的金刚不灭之身赠于徐扶苏,助其登顶世间武夫第一金刚境。世子徐扶苏在武当山以太极无极将体内中的紫海与镇符冰川相融,成阴阳两极图,一跃筑基直登金刚巅峰。后又在太湖与武夫韦氺问拳,巩固了自身的武道之基。再由释了和尚以人间金刚不坏身的体魄赠与徐扶苏,世间金刚已是无敌。

于情于理,这一趟都是有必要的。

徐扶苏独自登上天坛大佛,站在山脚下,他极目远眺了位于宝莲寺左前方山峰,山体形似僧人敲击木鱼,而山顶高耸处,一尊青铜所制的释迦牟尼大佛佛像,宝像庄严,慈眉善目,莲眼低垂,一手施无畏印,佛心朝北,另一手与愿印轻放于腹前,静坐莲台。

徐扶苏闭目,松弛身心,一股浩渺虔诚的佛息在周围奔涌,点点滴滴汇入到青铜大佛里。“信仰业力么?”徐扶苏心里低语,当他念头欲想深入大佛其中一探究竟,冥冥中一抹带有警告韵味的气机射来,他收回念头,眼神闪过一丝遗憾,转而看向那位站在大佛底座下一位灰衣布衫的年轻和尚,甚是陌生。

徐扶苏拾阶而上,来到那位灰衣布衫的年轻和尚身边。

“以前为何从未见过你?”

这位灰布长衫的年轻和尚朝他行礼,“世子殿下,贫僧一直在寺内行的是扫地这些粗活,很少露面,就算偶有碰面,世子也不会注意。”

徐扶苏略有歉意的向灰衣和尚道歉:“扶苏无意冒犯天坛大佛,唐突了。”

灰衣和尚神色平和,并没有追究徐扶苏责任的意思,轻声道:“佛,不怪罪向善之人。”

徐扶苏听完灰衣和尚颇有禅机的一段话,习惯问和尚法号的他饶有兴趣问道:“主持法号是谓何?”

灰衣和尚摇头轻笑,回答道:“贫僧,禅剑。”

“禅剑和尚?”

“正是。”

禅剑和尚合掌佛语道:“世子不必介怀了,缘去缘空,释了和尚此生与你有缘,了解这段因果,方才所谓大自在。释了释了,万物皆空。”

年轻和尚轻轻道“阿弥陀佛”,说完背离徐扶苏,拿起扫把静静的清理天坛大佛座下的积雪和几片落叶。年轻和尚身上有一股似有似无佛息,尽显其祥和浅淡。

“修佛修心,是修到家了。”徐扶苏称赞道,灰衣的年轻和尚颔首致意,谦逊自然。

得到了宝莲寺新主持禅剑和尚的开解,徐扶苏心中最后的一丝芥蒂也荡然无存。

下山之后,众人才一同上山。

宋如言身穿北梁骑军铁甲,勉强跟上徐扶苏一行人,众人之中,就属宋如言没有修行,因而登山也更为吃力。

徐扶苏调侃道:“如言,要是上不了山,就待在山脚下等我们便是了。”

宋如言摇头如拨浪鼓,使劲地不愿意,“男子汉,大丈夫,床上床下都没有说自己不行的道理。”,硬生生地凭借耐力走到了宝莲寺。

徐芝豹和陈清之都先行登上大屿山,宋如言和齐咏春两人则是等待徐扶苏。

慢了些来到英灵殿的徐扶苏,踏过殿门,殿中唯有两人,一位是白袍将军陈清之,另一位则是梁王徐芝豹。

陈清之和徐扶苏分别位于梁王两侧,恭敬上香。而作为北梁骑军的一员,宋如言和齐咏春则是位于三人之后,依次上香。齐咏春捧了杯从山上带来的黄酒一饮而尽。宋如言则是神情诚恳地敬香,口中依稀说着些祈求平安之类的话语

徐扶苏紧握别在腰间的易水寒,神情肃穆,拱手一拜再拜。“扶苏定不会辜负诸位!”

梁王徐芝豹不言不语,默默地上香敬香,半辈子送走了不少兄弟的徐芝豹已经漠然,各有命数罢了,半点不由人。可他内心的悲伤又何尝少过徐扶苏。

徐芝豹先起身离开,徐扶苏想要落于最后关门,可陈清之朝他摇头:“扶苏,让你陈叔来吧。”,徐扶苏深深地看了眼这位白袍将军,颔首点头。

徐芝豹的声音淡淡传来:“儿子,爹下山了,年纪大了看着这些故友兄弟,总是想哭,又不能哭。”,“真他娘的”,徐芝豹破天荒地大骂出口,直接朝山下走去。

徐扶苏笑容苦涩,不知是喜还是该忧。

伴随那一声木门吱呀声,徐扶苏驻立于前,凝视着缓缓掩上的木门,心中波澜万千。

陈清之走到他身边,说起一段陈年往事:“那年陈叔送你南下长安,老徐说过给我带坛好酒。”他嗤笑一声:“好酒没等到,倒是等到了几座坟头。”

“这北梁王府,一下子冷清了很多,这北梁少了几分乐趣咯。 ”,说完不忘叮嘱徐扶苏:“世子,好好接下这份家业。”

“自然。”

陈清之满意地点点头,提剑离开,率军前往他所驻守的幽州。

等到四下少人,齐咏春忽然记起一事,这位不穿战甲依旧是件黑衣长袍的武夫从怀中掏出一封信。

望着齐咏春手中信封,方才记起和那位庐江郡女子的书信约定。只不过是徐扶苏到了蜀中后,没有收到来信,这一拖便是一年之久。

徐扶苏没有忘记这茬事,接过齐咏春递给的信。书信精致,隐约可以闻到深闺秀中的女子体香和笔上墨香。徐扶苏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信中内容很多,除了芊芊记下他离开襄阳后的生活琐事,还有一些嘱托北梁天寒,注意添衣加物的关切之言。

见偶尔女子在信中调皮捣蛋的言语,徐扶苏不自觉的轻笑,还提到了面馆老头发现昏倒在寒风大雪中山雀“凤凰”,差点没气血攻心,两腿一蹬嗝屁西去。那段时间,老翁愣是天天做好吃的给那只山雀,看到这里徐扶苏莫名觉得心慌,甚是尴尬。少女又说道,面馆的掌柜老翁因人有故不得不离开庐阳,她一个人留在了面馆。

短短几页书信,少女深情蕴含于一字一句中,少女于信末尾提到阳春三月,庐阳花开。

“陌上花开,待君归矣。”

徐扶苏收信浅笑,遥望中原,哪里有两位女子,值得他一生所爱。

北梁王及其徐扶苏等人浩浩荡荡上山,不动声众下山。

徐芝豹扭头看向身后翻身上马的徐扶苏,“去蓟州接应左宗棠的十万步卒,共赴漠北。”说完,提起缰绳,驾马而去。

蓟州,西河城将军府。

披挂乌金甲,仪表堂堂左宗棠坐在大堂桌椅之上,闭目养神。双手磨搓着腰间悬挂两条雕刻精致的白玉,玉佩相碰珑璁作响。玉分阴阳,阴玉上刻有有“苟利国家生死以“,阳玉则刻有“岂因福祸避趋之“。来到北梁已有五年,不知家在长安的媳妇如今安好?他未出门前,家妻就怀有身孕。现在想来,他的孩子也有一米多高了。

思虑至此,左宗棠嘴角轻笑,轻轻摩挲掌中玉佩,阴阳两玉正面刻字外,背面另刻有“平安““喜乐“。

平安,喜乐。左宗棠缓缓睁开眼眸,一缕寒光闪过,紧握腰间佩剑,起身走出将军府。

望向府外街道上,放置于马车上的木棺。副将脸色恭敬地走上前,朝他禀报:“将军,你负责让我订制的木棺已拿来了。”

左宗棠颔首,伸手拍了拍副将肩膀,“走,去练兵营。”

两人上马,一路风尘前往西河城城外练兵营。

寒风萧瑟,军旗飞舞。

左宗棠龙行虎步,抗着棺材,走上高台。

台下众多骊阳步卒面面相觑,都看不出这位征西将军要做什么。

左宗棠横刀立马,扛棺在肩,目光扫视过台下众多士卒。朗声喝道:“今日,我们兵发西域,我左宗棠今日扛棺,就已将生死置身在外,我若死在西域,就由弟兄们将宗棠的尸首放入棺材之中,送回长安!苟利国家生死以,我左宗棠岂能因福祸避趋之?”

“宁可!”他沉声高喝:“宁可血染沙场,也绝不战败而归。”

“这一战,我们是和冠绝天下的北梁兵卒一同抗击西域,莫要让他人小看了我们左家军。”

“战死沙场!凯旋而归!”左宗棠抽出佩刀,高喊。

永嘉九年末,左宗棠抗棺西征,与北梁合兵二十万,兵发西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