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劝说
仅仅在大婚之后的第三天,傲长风就带领十万将士离开汴京城,动身前往真定大营了。临行时,宋徽宗赵佶携同大批朝廷官员出城相送,而数十万京城百姓也纷纷赶到城门前,将自家的鸡鸭鱼肉、瓜果蔬鲜等赠予西征士兵。
此次出征西夏,傲长风可以说是势在必得,他不仅调集了真定、太原、河间、庆州四地的共计四十万大军,而且还从兵部领取了新式强弩两千张、新式连弩五千张、青铜火炮四门。另外,随傲长风一起出征的重要人员除了有原先的北伐将领外,他的五位妻子以及两个新徒弟也都和大军同行。
虽然按照以往惯例,手握重兵的出征将领必需将家眷留在京城,但傲长风何许人也,又怎会在新婚燕尔之际与五位妻子分离?对此,赵佶和满朝文武都知趣地选择了沉默,就连刘世安这个顽固派老头也只能怒不敢言。
......
就在大宋调兵遣将、积极备战之时,远在西北的西夏朝廷也开始了战争动员。由于傲长风并没有对西征的消息进行保密,所以早有党项族的探子将飞鸽传书送到了西夏皇帝李乾顺手中。
李乾顺,即夏崇宗,三岁时便已即位,乃西夏第四任皇帝。他自幼雄才大略,十六岁时废除母党专政,之后又整顿吏治、新修水利,使西夏逐渐走向富强。
西夏都城兴庆府的皇宫中,李乾顺端坐于皇位之上,面容冷峻地向面前的众位大臣道:“诸位爱卿,朕今日收到密报,宋廷已集结大军四十万,欲侵扰我大夏......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哪位将军愿意领兵拒敌啊?”
“这......”
李乾顺问完,数十位大臣都面面相觑。他们交头接耳地讨论了好一阵子,但还是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
“哼!”
又等了片刻,李乾顺已经对大臣们的态度非常不满。他重重地哼了一声,然后便大骂道:“尔等鼠辈!你们平日里一个个高谈阔论、自命不凡,怎么到了今日,都变了哑巴不成?”
“陛下息怒,先请听臣一言!”
这时,终于有一位虎背熊腰的中年将领站了出来。此人名叫察哥,乃西夏有名的大将,最近几年,他因为数次领军击败大宋,所以被李乾顺封为西夏晋王。
见说话之人是察哥,李乾顺立刻语气好转道:“晋王有何高见,请但讲无妨!”
“多谢陛下!”
察哥躬身行了一礼,接着便朗声道:“启禀陛下,宋军此次来势汹汹,我大夏万万不可力敌!所以末将以为......陛下应该立即遣使入宋,商议和谈。”
“你说什么!!!”
察哥话音刚落,李乾顺便大怒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只见他双眼死死盯着察哥,用一种不可置信的语调大吼道:“察哥!你......你身为统兵大将,曾数度击败宋军,为何此次宋军西进,你却如此畏战?难道你当上了晋王,便变得怕死了吗?”
“末将不怕死,更不会贪恋富贵,末将只是为大夏社稷着想!”
面对暴怒的李乾顺,察哥面不改色,仍旧淡然地道:“末将过去虽然多次击败宋军,但是今时已经不同往日......自景宗立国以来,宋庭数十年间一直对我大夏用兵,尽管我大夏将士奋勇杀敌、负少胜多,可每次大战皆有大辽相助啊!如今的大辽日落西山,天祚皇帝更是百般讨好大宋,所以此次拒敌,我大夏唯有孤军应战也!而且,由于没有大辽的牵制,大宋此次出兵共计四十余万,乃是历年来的数倍之多,而我大夏举国之兵不过五十万,可战者最多也就二十万余,如此悬殊实力,又怎能有一丝胜机?”
“这......晋王说的不无道理,可是......”
听察哥说完,李乾顺终于平息了怒气。不过,他似乎还是心有不甘,又接着道:“可是自古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之战数不胜数,我大夏难道就不能放手一搏吗?”
“万万不能!”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察哥就连一句安慰的话也不肯说给李乾顺听。只见他双膝下跪,朝李乾顺磕头道:“陛下切勿心存侥幸,此战事关社稷存亡,我大夏只有向大宋俯首称臣,才能获取喘息之机......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陛下只要励精图治,将来定有一雪前耻之期!”
“你......你......你要朕俯首称臣?”
也许是自尊心太过强烈,李乾顺再次被察哥的言语激怒。他一甩袖袍,用严厉的口吻向察哥呵斥道:“察哥,你久经沙场、百战百胜,朕知道你不是怕死之人!可猎犬终须山上死,将军难免阵上亡,你既然身为大夏勇士,就应该与宋军决一死战,而绝非劝朕投降!况且,两军尚未交战,你又怎知四十万宋军不是乌合之众乎?”
“陛下!末将就是知道宋军厉害,所以才苦劝陛下呀!”
此时,察哥已将自己的额头磕出了鲜血,但他还是坚定地劝说道:“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此次宋军西征,领兵之人乃是大宋护国天师傲长风!此人年纪不过二十,但已是宋、辽两国的驸马,就连宗泽、种师道等大宋名将,也都通通听命于他。而且据密报所言,他还是大金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知己,四太子完颜宗弼的师傅......从这些身份来看,他必定是有经天纬地之才,若是我大夏与他交战,万万难以匹敌!再者,即便我大夏能战而胜之,但宋、辽、金三国都将视我大夏为眼中之钉,得不偿失也!”
“这......这......”
“一派胡言!简直是一派胡言!”
就在李乾顺快要被说服之时,一个老迈而又阴沉的声音却突然响起。众位大臣心头一惊,马上便对出声之人恭敬拜道:“我等拜见国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