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千年诅咒困大秦 >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三祖庙的首座大巫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三祖庙的首座大巫

另外,那个时候姒戒澎也还没有去世,子南辰傲的身份不过是首座大巫而已,自然不可能知道他的“白泽”身份。所以,沈皓宗决定将轩辕宗“白泽”身份继续隐藏,没有必要透露给尊笙首座大巫。

“首座大巫洞若观火,本君佩服!”沈皓宗拱手说道。

“商君言重了!” 尊笙首座大巫说道:“商君与咸阳宫的渊源只怕还会延续,但是本巫劝告商君,切莫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否则悔之晚矣。”

沈皓宗虽然心里明白,但还是一副不解的表情,问道:“首座大巫此言何意啊?还望首座大巫明示。”

“商君有所不知。先宗曾告知本巫,如果商君再来克鲁塞斯,必要多行方便。如此,商君应与先宗主也颇有渊源,但是商君却只字未提。”

沈皓宗此刻确确实实心里打了个寒颤。他没有想到克鲁塞斯三祖庙居然也向姒戒澎了解了他的信息,而姒戒澎希望三祖庙为他多行方便,这里面到底隐藏这什么?姒戒澎会不会将他“白泽” 的身份一并和盘托出了呢?应该不会,他的“白泽”身份可以说只有宗主才能知晓,应该不会透漏给三祖庙。

想到这里,沈皓宗拱手说道:“本君确与先宗有过一面之缘。那是三世秦王身有微恙,本君曾奉命前往蓬莱区轩辕坛恭迎先宗,赴咸阳宫为王上治病。先宗主当时身体欠安,所以委派子南宗主代劳的。”

“商君不必在意本巫刚才所说之言,先宗的托付,本巫自当竭尽全力完成。商君此次有缘再登克鲁塞斯,也是本巫与商君的缘分。”

“如此本君谢过首座大巫。如有冒犯之处,还请首座大巫原谅!”

“商君多礼了!请商君用茶!”尊笙首座大巫端起茶杯,示意沈皓宗品茶。沈皓宗于是也端起茶杯,象征性的放在唇边,好似小抿一口,但却并未喝下一滴。沈皓宗放下茶杯,问道:“本君对克鲁赛斯有些不解之处,不知能否请教首座大巫?”

“商君不仅与克鲁塞斯和本巫是有缘之人,先宗也曾托付多行方便,所以商君尽管问吧,本巫当择情回答。”

“本君再次感谢首座大巫!请问首座大巫,克鲁塞斯人是何时从九州群岛移居至此的呢?”沈皓宗提出了他的第一个问题。

尊笙首座大巫略微整理了衣襟,回道:“这个说起来就是很久远的事情了,至今已逾千年。据记载,克鲁塞斯的先民是在九州群岛晋亡秦立的时候,为了保存本源巫教,迫不得已效仿昭王东渡,漂洋过海才来到了克鲁塞斯。”

“晋亡秦立?至今确已将近千年。”

“正是!不过克鲁塞斯人的东渡却历经千辛万苦,前后延续了几十年,才在这座荒岛上勉强生存了下来。”

“首座大巫的意思是说九州群岛的巫教信众先后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全部的东渡,在克鲁塞斯岛生存下来的,对吗?”尊笙首座大巫默默点头,陷入了久远的回忆和沉思之中。

沈皓宗心里沉甸甸的。如果不是再次来到克鲁塞斯,他是绝对想不到巫教信众会在尚赢继位之后,历经数十年,漂洋数万里,只为了一个信仰,冒死来到这个荒蛮之地。“那么当时东渡的巫教信众有多少人呢?”沈皓宗继续问道。

“东渡的信众到底有多少,已经无证可考了,不过最终在克鲁塞斯岛生活的信众将近万人。”

沈皓宗一边听着,一边在脑海里搜索着。他在秦国的时候,从未听说过千年之前,有上万巫教信众逃离九州群岛,这段历史早已湮没在尘世中,或许是被人故意擦去的。

“首座大巫,本君至此更加糊涂了。千年之前东渡到达克鲁塞斯的巫教信众便有近万人,可是经过千年的繁衍生息,如今的克鲁塞斯却不过几千人。这是怎么回事啊?”

尊笙首座大巫长叹一声,目光悲戚的说道:“克鲁塞斯人的多灾多难,岂是一两句话便可以形容的。远的不说,只说四五十年前的那场海啸,克鲁塞斯人便九死一生。九死一生啊!”

尊笙首座大巫重复了一遍九死一生,沈皓宗这才明白,所谓九死一生,表示智利大地震引发的海啸,致使克鲁塞斯每十个人里仅幸存一两个人而已。这样的人口锐减,真是太可怕了!

但是,人口锐减并不能阻挡宗教的延续,克鲁塞斯人在一片废墟之上,重建三祖庙,重修安身之所,恢复生产。由此可见,大自然虽然可怕,但是人类改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更加厉害。

沈皓宗和尊笙首座大巫不约而同的沉默了,这是为逝者的哀悼,也是为生者的祈福。良久,沈皓宗才继续提出他的第二个问题:“首座大巫,本君还有一个疑问,听说克鲁塞斯人世世代代守护着金龙,确有此事吗?”

尊笙首座大巫闻听眉头一皱,但还是不紧不慢的说道:“看来商君与克鲁塞斯的渊源还是颇深的!克鲁塞斯人世代守护金龙一事,在克鲁塞斯人之间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外人却很难探听到。既然商君已知金龙之事,那么本巫请问商君,你相信金龙的存在吗?”

沈皓宗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不瞒首座大巫,本君以前也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但是子南宗主却让本君深刻认识到鬼神确实存在。所以,对于金龙,本君也是将信将疑,宁信其有吧!”

“那么商君是否听说过泰皇乘龙飞天?” 沈皓宗知道尊笙首座大巫所说的泰皇是指黄帝,因为在轩辕宗的三皇殿里,供奉的是君皇少典有熊氏、农皇炎帝神农氏和泰皇黄帝轩辕氏。

沈皓宗茫然的摇头,只听尊笙首座大巫说道:“泰皇晚年的时候,开采出许多铜,便铸就了第一个鼎。当鼎铸造完成准备祭祀的时候,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金龙。那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好似万匹金缎,笼罩天空。泰皇和臣子们都大吃一惊,金龙却慢慢靠近泰皇,开口对泰皇说天帝派遣我来带你升天觐见。泰皇点头,跨上龙背,对群臣说天帝召见,再会了。大臣们一拥而上,希望爬上龙背。但是金龙扭动身躯,把那些人都摔了下来,驮着泰皇快速飞上天空,顷刻便消失在云雾中。”

沈皓宗听罢若有所思,问道:“泰皇乘龙飞天的金龙,与克鲁塞斯人世代守护的金龙有何联系呢?”

尊笙首座大巫淡然一笑,说道:“此金龙非彼金龙,但都是泰皇的金龙,天机不可泄,商君切莫追问!”

沈皓宗至此也不便再说什么,与尊笙首座大巫又聊了几句,话题不知怎的,居然聊到了巫教和轩辕宗的教义方面。尊笙首座大巫说道:“克鲁塞斯巫教与九州群岛轩辕宗一脉相承,先有巫教而后有轩辕宗,所以轩辕宗的教义是巫教的延续。巫教基本教义一共有三个,分别是《黄帝阴符经》、《黄帝四经》和《黄帝内经》,合并称为‘轩辕三经’。这些你应该是知道的”。

尊笙首座大巫继续解释说,《黄帝阴符经》相传为黄帝所撰,字字珠玑,深含至理。真髓为“盗”字,明白此字真义,全经妙义迎刃而解。此“盗”字,乃为“反夺”之义,即把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夺取回来。全文如下: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黄帝四经》是华夏民族的源头性经典,是圣哲们修身武安、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黄帝四经》并非黄帝所著,其成书大约在西土战国中期。《黄帝四经》分为《经法》、《十六经》、《称》和《道原》四篇。《经法》主要是讲治国必须依靠法制;《十六经》是关于政治、军事斗争的策略问题;《称》讲施政、行法必须权衡度量,区分轻重缓急;《道原》则主要讲宇宙观。其建立学术的出发点是教导君主如何用“道法”统治百姓。

《黄帝四经》是君主统治术的经验总结,因此其思想以致治术为中心,倡导文武并用,刑德兼行的道法、法术思想,最突出表现在《经法》一篇中,而其余三篇,是进一步发挥这种思想。如《十六经》认为德与刑之间,“先德后刑,顺于天,即从天道出发,宣扬德刑统一,以德为主的刑罚观。《黄帝四经》倡导虚柔无为之道,《经法》所谓“执道者之观天下也,无执也,无处也,无为也,无私也”,则是把无为与法术相结合,如此无为,实为有为,所以《十六经》曰:“欲知得失,请必审名察形(刑),形(刑)恒自定,是我愈静;事恒自施,是我无为。”又曰:“卑约主柔。”即以无为而达到无不为,以卑弱守雌以实现以柔克刚之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