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末路王朝 > 第247章,先经济

末路王朝 第247章,先经济

作者:弘隐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7 12:50:14

第247章,先经济

北荒,五十里寨

应叔笙每五十里立一寨,按照距离云城远近,分别叫做五十里寨、百里寨、百五十里寨。

而应叔笙所在的位置,就是这五十里寨。

“找到没有?”应叔笙问道。

“十万人都散开了,没找到郑将军他们,反倒找到一堆大小部落。”向汉说道。

“大小部落?有没有人见过郑灏他啊?”应叔笙问道。

“没有人见过十万大军路过,也没有人见几个人回来过。”向汉说道。

“这里没人见过,那代表没有走过这条路。嗯,继续前进到前面,再继续散开,寻找部落。”应叔笙说道。

“是,王爷。”向汉领命而去。

“这将军当的,真惬意啊!”应叔笙舒展了一下身体。

他在钟吾当王爷,处处受视听卫和当地太守监视。到了这里,监视虽然还有,但是自己想做点事还是很简单的,比在钟吾受制于人,遭受白眼好的多。

韬晦殿

“列位,不好意思,昨日未能起来,让大家白等一趟了。”应仲良笑眯眯的说道。

“陛下大婚,没事,没事。”刘俾笑道。

他们可不敢说自己昨天压根没来,毕竟应仲良不知道这个事。

“嗯,话说,朕都忘记册封她们两人,今日就封了。封邵诗音为淑妃,文绢为德妃。”应仲良说道。

“谢陛下。”邵文中和文貅代她们两人谢恩。

“朕,有一事想询问诸位。国家太平了,什么为施政之本呢?”应仲良问道。

“外有强敌,则以军马为先;若无,则以民生为先。民生又以衣食住行为先,衣冠正,百姓直,礼仪昌盛。食可果腹,则初平;食可盈余,则太平;食可肉糜,则富贵。居陋室,则民生凋敝;居平屋,则民生平平;居广厦,则国强之。行无阻碍,达至各地,则不惧任何意外,是昌明盛世焉。”唐单说出了自己的理念。

“唐参政所言不错,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下承平,但是也不可忘记各种威胁。所以,发展军力也应当同步进行。我们发展军力不一定要多少部队,而在于武器的创新,。所以,臣觉得应该设立武器研究所,研发各种新式武器。”魏珲说道。

“我们不是有武器研究所么?”应仲良问道。

这个武器研究所是万弘新政的一部分,仗打完了之后,户部就再也没给这个武器研究所拨款,导致解散。

“因为没有资金,已经解散了。”魏珲说道。

“户部,怎么回事啊?”应仲良问道。

“禀陛下,天下太平之后,武器研究已属多余,再加上需要修建运河,直道,还有仓库,所以就停止拨款了。这多出来的钱,全部用于以上事情。”李钊说道。

“陛下,给研究所拨钱,不如拨钱给太学,让太学多招募一些学子。毕竟学子多了,整体文化提高,到时候选拔人才也更容易。”刘俾说道。

“嗯,教育确实是需要。”应仲良点点头。

“陛下,商贾贸易,是富民之本,理应支持。”魏鸾说道。

“等等,这,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啊!竟然有这么多需要发展的。现在,朕很为难。你们说说哪个比较重要,我们就先发展哪个。”应仲良说道。

“应当先发展经济,经济是国家之本,民富国强是也。”魏鸾说道。

“应当先研究武器,安内必先制敌于外,毕竟代国还未亡。”司马隽说道。

“百姓无知,则政令难行!应当大力发展教育,让老百姓多学知识,上则为国效力,下则济世安民。”刘俾说道。

“有没有其他意见的?”应仲良问道。

“无外乎就是发展军事、经济和文化了。这三点都很重要,但是发展军事和文化,首先需要钱,没钱什么都干不了,臣建议先行发展经济,然后文化,最后军事。”郑会棋说道。

“为什么军事要放在最后?”司马隽不满。

“没有这方面人才,怎么能去研究好新武器,制定新的作战计划?”郑会棋说道。

“那发展经济,不也需要人才么?干嘛不先弄好教育?”刘俾说道。

“我国经济实属不错,没必要进行投入,可以先行把钱投入教育。而经济那边,只消下几个好政策就行了,还可以让各地建立贸易场所,以后只许在贸易所交易、买卖,谁建谁有权使用,而我们只需要向他们征用土地使用的费用就可以了。”郑会棋说道。

“郑参政此举不错,好的很。”应仲良点点头。

不花钱,还能拿到钱,付出的只是掌握在手里的土地,这是最好不过了。

“那群唯利是图的商人会信这种好事?”刘俾不相信。

“第一,这对商人有好处,精明的商人能想到这里面巨大的利润;第二,国师的父亲,可是帝丘最大的商家,可以让他先出面建造,起领头作用。”郑会棋说道。

国师,即漆雕殇;其父漆雕德文,帝丘最大商人。

“漆雕家已经那么有钱了,会在乎这个?”刘俾说道。

“可是漆雕德文一直想当官,我们可以应这个打动他,就看陛下舍不舍得这一二官职了。”郑会棋说道。

“于国有利,为何不可?”应仲良说道。

“陛下,此,不就相当于卖官鬻爵么?”刘俾说道。

“是啊,这与卖官何异啊!”众人纷纷反对。

“嗯,这倒是。”应仲良想想也是。

“陛下,于国有功,是不是即使他是一个平民,也应该奖赏?”郑会棋问道。

“不错。”应仲良说道。

“漆雕德文之前助大燧北伐,一统天下,此功如何?”郑会棋再问道。

“甚大。”应仲良点头说道。

“陛下未曾封赏漆雕德文一官一职,现今封赏,有何不可?再说,漆雕德文乃是国师之父,封个一官半职,又有谁能嚼舌头?”郑会棋说道。

“嗯,郑爱卿有理。”应仲良又点头。

“陛下,开此先河,怕是遭人笑话。”刘俾反对。

他是个文人,又是士家大族,特别瞧不起商人,所以反对漆雕德文当官。

“还请陛下决断。”郑会棋可不管刘俾的态度,就看应仲良怎么选择了。

“按郑爱卿说的做,国家为重。”应仲良说道。

“陛下圣明!”郑会棋笑道。

于是,燧国确立了先经济,后文化教育,最后军事研究的方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