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
新朝十二年十月,为迎新朝第一场恩科,圣上派人建造保和殿迎天下士子,长三百余丈,足以容纳上千人众,新朝十四年,王朝考生三百人到保和参加殿试,适逢天气寒冷无比,皇帝特地谕令宫内的总管在考场里多摆放火炉,保证殿内温暖。
大殿之上,众学子横排三十人竖列二十人,又分两侧,左侧皆腰带白玉,锦帽貂裘,皮肤白皙,举手投足之间多显优雅之色,而右侧学子穿着较为朴素。
今年殿试,是前两年未有的隆重,王朝左右两位宰辅端坐在店中,满脸凝重,居高临下的看着众学子,殿内监考官员又有三四十余,殿外侍卫已经将大殿围圆,一点风吹草动都跑不进来。
今朝科举,现在开始!随着宣旨官员的一声吼,正阳门外又擂鼓三声,响如惊雷,随后依次打不试纸试题,两位宰辅彼此知会完后,同时说出“今朝科恩,正式开始!”这一声过后便是殿试真正开始!
考生随即动笔,屋内静的可怕,只能听到些许呼吸声,与学生蘸墨的声音,巡逻的监考官脚步轻盈,绝不会发出任何一丝异响惊动这群学子,出了声响,就是追责免官的罪名。
“一、北陈结金以图五丘,后凉助正阳以反制。
二、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后凉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法、财物、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四、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五、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六,何谓“新”。简单六题,三个时辰内做完即可,前面五题出于应天书院,而最后一道乃圣上亲题。
前五道都是小少爷从小看到大的东西,对于姜少卿没什么新奇,只用了四柱香的时辰就做完了,看到最后一题却没了思绪。
此时殿外天气突然转阴,少时阴云蔽日,不见光明,于是殿内考官便有序的点灯燃烛,殿内光照依旧。
姜少卿闭目沉思,无数思绪从脑中闪过,“,要是我辈入朝为了官,定要维护新政,推举贤良,诛杀恶臣...尚书仆射柳成泽,天下谁人不知他奸佞,天下权贵枉法不就是从他那开始的吗...若是朝局阴暗,有志之士就应倾身入局,若是天道不公,我便只身入道,改这天下,即使飞蛾扑火,即使九死无生,那又如何,如若不挥身入局,就永无法改这天下...少卿啊,你长大了!何谓“新?”又该如何行“新”?
剩下一众学子也都在冥思苦想,大多数也都是卡在了这最后一题上,就连范士举平日里嘻哈的人,到了这题前脸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
半柱香后,姜少卿睁眼提笔,不过半个时辰就做完交卷离去,此时天上随然仍旧是阴云密布,但不见九天之上,已有些许光亮。
临近结场只剩一炷香的时间,考生都陆陆续续的交卷退出,最后只剩下范士举一个人孤零零坐在殿中,也不提笔,只盯着那试题上三字深思,桌上烛火就快燃尽,光照也暗淡了许多,此时一人手拿烛台,走到范士举身旁,为他悄声换下,范士举此时已然有了思绪,抬头提笔,正好对向为自己换烛台那人,二人相视一笑,大约一刻钟,就交卷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