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逆变1589 > 第八十六章 顺利解决

逆变1589 第八十六章 顺利解决

作者:大茫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7 12:48:10

第八十六章 顺利解决

看着楼栋神秘兮兮的模样,钟南一头雾水,“帮我解什么围?”

“大人可是在为银子发愁?”楼栋微笑着问道。

“是啊,你是自己人,我就不瞒你了。”钟南苦笑着。

“大人,其实这笔钱,我们可以帮朝廷出了。”楼栋语出惊人。

“什么?”钟南差点跳了起来。他定眼看了看楼栋,发现对方并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你知道银子的缺口有多大吗?至少四十万两,咱们上哪儿去找这么多银子?”钟南将楼栋拉到一边,小声质问着对方。

“大人,难道您忘了那天我说的话了吗?我不是告诉过您,去年半年,咱们就有二百万两银子的利润吗?因为是第一年,所以打点各方的费用,要稍微多一点,算下来,最后到咱们手上的有近一百万两银子。”

楼栋的话让钟南看到了希望,他喜出望外地问道:“那咱们手上,能拿出这四十万两银子来吗?”

“给我半个月的时间,凑出四十万两银子,问题不大。要不是咱们的生意,必须得有一定的流动资金,就是再多一些,也是能拿得出来的!”楼栋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不过这个时候,钟南却是怎么看,怎么也觉得顺眼。

“楼掌柜,你赚这钱也不容易,要不是因为我的缘故,估计你是不会作此打算的吧?”

“大人,这可不光是我的钱,是咱们一起的钱,您可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楼栋乐呵呵地说道,“只要大人舍得,我有什么舍不得的!”

“楼掌柜,啥也不说,钟某人在这里谢过你了!”钟南郑重地鞠了一躬。

“大人,您不用给我客气,我可是有条件的。”楼栋补充到。

“对,是应该有条件,不能让你白出这么大一笔银子。”钟南反应过来。

“是啊,咱们挣钱也不容易,得向朝廷要点好处才行。”楼栋露出了狐狸般的笑容。

对于楼栋的表现,钟南不但不反感,反倒是很认同——在商言商,就算是父子兄弟,也应该好好计较一番。

“算起来,是咱们帮朝廷解了围,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上面应该不会反对的。”钟南回应到。

“是这样的……”

随后楼栋说出了他的要求。

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作为交换,楼栋希望朝廷能设置一个海商名录,名录里面的商行,不但享有朝廷的各种政策优惠,还有各种优先权利。换言之,名录里面的商行,是朝廷扶持的对象,他们会越做越大,逐渐挤垮那些小商行。

对于楼栋的要求,钟南的分析是朝廷肯定会同意。其实政商一体,在古代是太正常不过的情况,楼栋只是把这一切明朗化而已。

“楼掌柜,到时候我会给上面建议,给你做一个捐赠仪式,这样可以提高你在京师商人圈里的名望,对之后商行的发展也是大有帮助的。”钟南想起了后世的那些慈善晚会,做公益的同时,也让商家做了广告,出了名,不妨借鉴一二。

“那就太好了!”楼栋没料到,钟南会给他争取这样一个福利。那时候的商人地位不高,所以他们对名声更加渴望,钟南的这个做法,无疑是挠到了楼栋的心尖儿上,顿时就让他兴奋不已。

事不宜迟,第二天一早,钟南安排好了蓟州这边的事情,就和楼栋一起返回了京师。

楼栋的商行叫做“鸿运商行”,总部设在京师,福建和山东各有一家分行。此次帮朝廷出银子,给蓟州将士发放部分饷银,就是以商行的名义进行的。

钟南找到内阁首辅赵志皋,先是通报了蓟州军营的最新动态,然后再告诉了对方一个好消息:京师的“鸿运商行”,得知蓟州将士生活困难,愿意捐赠白银四十万两,帮助他们改善改善。不过,商行那边,希望朝廷能够拟出一份海商名录,并将“鸿运商行”纳入名录。凡名录里的商行,将享受优待。

另外,钟南提议:应当给“鸿运商行”的掌柜楼栋,举办一个捐赠仪式。此举不但可以教化其他商人,也算是给商行做了广告,算是表达对商行的感谢之情。

赵志皋略微思考了一番,就同意了这个方案。

半个月后,楼栋将四十万两银子凑齐,捐赠给了朝廷。朝廷也投桃报李,整理出了一份海商名录,名录里面仅有十家商行,“鸿运商行”也在其列。并规定:凡名录里面的商行,可以优先参与朝廷的部分招标采购,可以在港口优先通关,可以优先收到朝廷水师的保护……

捐赠当天,朝廷特意举办了一场仪式。户部左侍郎陈升雁和兵部右侍郎钟南等朝廷高官,参加了捐赠仪式,并且给“鸿运商行”颁发了一块牌匾,上面是内阁首辅赵志皋手书的商行名称。至此,“鸿运商行”在京师,乃至全国名声大噪。

之后,四十万两银子,分两次下发到了蓟州将士的手中。钟南全程兼管,保证了所有银两全部发放到位,没有被人克扣一丝一毫。

当然,也有人拿“鸿运商行”和钟南的关系说事儿的。毕竟,楼栋和钟南的关系,在京师的上层圈子里,并不是什么秘事。

只是这一次,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没人理睬这种“捕风捉影”的抨击,相反,大家都一致称赞侍郎大人的高尚情操。

御书房里,朱翊钧和钟南相对而坐。

“钟南,这一次的事情,你办得不错,算是给我长了脸。当初我力排众议,让你坐上兵部右侍郎的位置,还有不少人说三道四的,如今个个都交口称赞,说我慧眼识珠。哈哈……”朱翊钧甚是得意。

“我也只是为皇上分忧而已。”钟南并不居功。

“真的是为我分了忧啊!你也知道,现在朝廷上下,到处都缺银子,连我夏季的冰块和冬季的木炭,都减少了不少。朝廷真的是一时半会儿拿不出来那么多钱,所以才拖欠了蓟州将士的饷银,我也很无奈呀!”朱翊钧感叹着。

“皇上,其实我倒是觉得,朝廷的税制方面,还有一些改进的余地。”钟南斟酌着说到。

“哦,你对这些事务也有研究?”朱翊钧觉得很意外。他原本以为钟南只会带兵打仗,哪成想对方还“多才多艺”。

“略知一二吧,再加上户部有位官员,给了我不少的启发。根据我的分析,要是改制得当,肯定能给朝廷增加不少的税银。”钟南诱惑着朱翊钧。

“当真?”朱翊钧果然很感兴趣。不过他也有顾虑,“改税制哪里有那么容易,先缓缓再说吧。”

钟南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想说服皇帝,并不容易。他没有继续改税制的话题,而是附和着对方,“确实是不容易。”

“改税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只能慢慢来。平日里,你可以先做做方案,待时机成熟了再说。”

朱翊钧给钟南的提议定了调:可以先行调研做方案,至于其他的,暂时先缓缓。

“还是皇上想得周全。我会和那位户部官员,多沟通沟通的。”钟南答到。

“对了,是哪位户部官员啊,看来,他还有些才干,能够得到你的认可。”朱翊钧突然问起了这个问题。

“是户部员外郎靳士程。”对于下属,钟南从来都是抓住机会,帮他们不断进步。他当着朱翊钧的面,说了不少靳士程的好话。

“既然如此,一个员外郎也太委屈他了。刚好,户部这边,尚书的职位一直空着,陈升雁和柳成远就各自提上一级;你说的那个靳士程,先做一段时间的郎中,要是表现不错,过个一年半载的,就可以升任右侍郎了。”朱翊钧一锤定音。

“多谢皇上!”钟南没想到皇帝如此大方。

“你现在的力量还比较弱小,我不帮你提拔几个人,怎么斗得过那帮老头子呢。”朱翊钧笑道。

“皇上,我们定不负你所望。”钟南上前叩谢。

离开皇宫后,钟南找到靳士程,向他提前通报了好消息。靳士程知道自己能够得以升迁,全仗着侍郎大人的保荐,一向谨小慎微的他,当即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愿。

之前,靳士程投靠在钟南麾下,更多的是申时行和许国的意愿,他本人对钟南并不是很看好。在他看来,钟南虽然深受皇帝器重,可是根基很浅,跟着侍郎大人,并不会有多大的发展。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钟南的势力不断壮大,也渐渐有了主动来投的官员。特别是打垮汪仲华的那一次,让靳士程看到了钟南的厉害之处,从那时候开始,他才算是真的心甘情愿为钟南效力。

结果,没过多久,钟南又给了靳士程一个惊喜——在户部做了五年多员外郎的他,终于再进一步,坐上了郎中之位;更让靳士程兴奋的是,搞不好再过一段时间,他可能会升到右侍郎的高位,那是他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职位啊!

看来,正如许国离京后,给靳士程的信中写的那样:只要紧跟着钟南,他的官途肯定会更加顺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