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逆变1589 > 第六十六章 两件大事(一)

逆变1589 第六十六章 两件大事(一)

作者:大茫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7 12:48:10

第六十六章 两件大事(一)

钟南不去兵部办公室上班,不代表他不过问政事。除了徐万州的军情室,会帮他收集朝野上下的各种消息外,他自己平时也会留意相关的政情。

最近这段时间,朝廷发生了两件与钟南有关的事情,而且都不是小事。

第一件事,乃是五月初一早朝的“后遗症”——当朝内阁首辅大人申时行被迫下台了。

具体的经过也是很有戏剧性。

首辅大人本就年事已高,参加钟南开府晚宴之时,又被白莲教的匪徒给绑架了一把,尽管最后安然返回家中,可是身子骨却经受不住。

申时行休息了几日后,重新回到内阁上班,只是在五月初五突感身体不适,经御医诊断,当是感染了风寒,加上他上了年纪,抵抗力不如从前,于是才犯了病。皇帝见此情形,便又给了申时行数天假期,并明言最好是身子好利索了再回来。

申时行一回了家,内阁的工作量就大了许多,许国、王家屏、赵志皋三人忙得不可开交。正在这个时候,工部主事张有德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上疏恳求皇帝,不要让卢洪春的血白流了,应当马上册封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更为致命的是,张有德的奏本上除了有他自己的名字外,居然还盖有申时行的印章。

皇帝见了这封奏本后,大发雷霆。他在五月初一的早朝上,本就已经妥协,可是张有德却非要在此时继续上奏。朱翊钧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藐视,不仅革了张有德的职,还将申时行叫进宫去,大骂了一顿。

申时行觉得自己很冤枉,张有德上疏的那两天,他在家里静养,根本没有出过大门。他给皇帝解释了半天,并且还表示,在立太子一事上,他其实并不想给皇帝压力,一切由皇帝自己做主即可。至于张有德等人的奏本,皇帝不用太过理会,过段时间自然就会不了了之。

按理说,申时行这一次的“和稀泥”行为,是应该只有朱翊钧和他两人,以及当值的极少数太监知晓的,可不知道是哪个人放出了风声,把这一切公之于众了。

这下可就捅了马蜂窝,满朝文武都指责首辅大人首鼠两端。

先是给事中罗大肱上疏,弹劾申时行表面上赞同群臣立朱常洛为皇储的建议,背地里却迎合皇上的心意,拖延册立一事,以邀皇恩。

接着,内阁中书黄正宾上疏,弹劾申时行排挤、陷害同僚。

朱翊钧看到两人的奏则后,不但没有治申时行的罪,反而将罗大肱、黄正宾两人罢了官。

群臣的情绪更加愤怒,他们觉得皇帝在保申时行,因为申时行在立太子一事上,实际上是站在朱翊钧一方的。于是,更多的人加入了弹劾首辅大人的行列当中,其中不乏一些重量级人物,比如言官首脑曹为英。

眼见这把火越烧越旺,并且没有停歇的架势,申时行便主动向皇帝递交了辞呈,以免落得个悲惨下场。朱翊钧也深知,此时只能由了对方,才能平息朝野上下的怒火,于是他稍作挽留后,就准许了申时行告老还乡。

雪上加霜的是,次辅许国见到申时行的结局,也上疏辞职。原本人手就不够的内阁,一下子就只剩下了王家屏和赵志皋两人,申时行的礼部尚书和许国的户部尚书职位也空了出来,大大影响了朝廷的运转。

当钟南了解完事件的来龙去脉后,陷入了久久不语的沉思当中。在他看来,申时行的作用远比此时满朝文武认为的要重要得多。

怎么说呢,万历皇帝刚从张居正的阴影里走到台前执掌大权,势必会利用各种事情来树立皇权的威严,这个时候若是一味地和朱翊钧对着干,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让国家陷入动荡之中。只有像申时行这样,“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如发动机里的润滑剂一般,才不会让机器抛锚。

虽然后世有人抨击申时行毫无能力,只知道“和稀泥”,但是真的与其共事后,钟南才发现了对方的高明之处。

申时行能在近三百人的进士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取状元,然后又被张居正加以重用,他自身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他的个人道德也是经得起考验的,至少没有明显的人品瑕疵。

申时行有了张居正的前车之鉴,自然不敢再像张那般行事,而且他也认识到:像张居正这样的通天人物,尚且改变不了大明王朝的弊端,那如他这种既无背景,又无身家的人何以能做到呢?何况,此时的帝国已经再也经不起他的折腾了,促进文官之间的互相信赖与和谐才是正道。

首辅大人离京之日,钟南特意前去送行。只见脱下了朝服的申时行,此时和普通的老人并无多大区别,一样的垂垂老矣。

钟南觉得有点心酸,“申阁老,对不住了,我……”。钟南其实是想说他没有去支持申时行,有点愧疚,哪知说着说着就哽咽起来。

申时行知道今天能来送行的,绝对算是他的莫逆之交,只是之前并没有想到钟南会来。而且看此时钟南的表现,情真意切,并不是在演戏,他也动了情。

“子初啊,这不怪你,天意如此啊!”

“申阁老,他们不懂你,我是能理解你的。咱们大明的里子已经烂得很严重了,要是不能平衡好皇上和诸位大臣,那肯定会让国家乱起来的啊!”钟南也敞开了天窗,打算言无不尽。

“哈哈……真没想到,子初你居然能体会到老夫的良苦用心,也不枉我们同朝为臣呐!”

今日前来送行的人不多,除了意料之外的钟南,剩下的多是申时行的故旧门生。许国因为也一起辞了职,加上都是同乡,所以约好了一起还乡。

“钟侍郎,我们算是过命的交情吧?”许国在一旁打趣道。

“那是自然。其实真要说起来,两位阁老这次被迫离京,与那次绑架多少还有些关联,要不是让绑匪们给申阁老的身体留下了病根,很可能就不会有之后的那些事情了!”钟南很是内疚。

“子初啊,真的和你没有一丝关系,你也不必太自责。”申时行也看开了,“想我一生,上无愧于天地,下无愧于皇上和百姓,即使如今黯然离场,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只是我和许阁老走了之后,子初你要是信得过老夫的话,还希望能帮忙照看他们一二。”

申时行指了指前来送行的那些官员,他们大多都是五六品的中低阶官职,钟南并不熟悉,不过出于对申时行的信任和尊重,他还是郑重地答应了,“只要诸位同仁不觉得我资历尚浅,我自当和大家共进退。”

“好好好!”申时行开怀大笑,“从绑匪手里被救出来后,我还和许阁老说过,子初绝非池中之鱼,最终的成就,也绝不是我这种庸碌之辈可以比拟的。现在看来,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啊!”

“申阁老谬赞了,我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钟南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好啦好啦,天还下着雨,我和许阁老就早点启程,你们也无需再送了,全都回去吧。”申时行下了送客令。

钟南和那四个官员没能拗过申、许两人,只得目送两人坐上驿站的马车,逐渐远去。

待到已看不清人影之时,钟南才回过头来,招呼着申时行的四个嫡系。

“诸位要是有空的话,我想请大家一起坐下来认识认识,不知可否?”

四人喜出望外,之前还在担心侍郎大人是不是为了照顾申时行的面子,才同意收留他们,这下看来,对方确实是真心实意的。

钟南找了一个上档次的茶楼,等伙计忙完后,便让胡焕山等在包房门口,屋里只留下了他们五人。

经过一番简单介绍,钟南才对这四人有了些基本的了解。四人中有三人是在六部任职,包括礼部郎中唐乐平、吏部郎中朱伟以及户部员外郎靳士程,还有一人是翰林院侍读叶向高,都是些五六品的官员。

由于之前从未打过交道,钟南对四人没有丝毫的了解,还需要多加观察。今天在茶楼的一番交谈,勉强算是一个初步接触,至于更深的了解,则还需要时日。

喝完了茶,钟南亲自送走了四人,随后才另行返回钟府。路上,他对四人作了一个简单的点评:唐乐平是老派的文人官僚,朱伟有些小心机,靳士程则是谨慎有加;至于叶向高,钟南对其印象最好,因为叶向高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为人爽快耿直,很对他的脾气。

这四人的个人品性,钟南是不怀疑的。一是因为,他相信申时行的看人本领不会太差,二是因为之前喝茶时,他不动声色地做了几个小测试——都是后世的hr面试时用的小招数,用来观察初次见面之人的品德,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在这些悄无声息的测试当中,四人的表现不错,均顺利过关。

Ps:明日开始VIP章节,希望各位读者继续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