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恐怖灵异 > 玉帛金鼎 > 第一章 序曲:释名

玉帛金鼎 第一章 序曲:释名

作者:南华山17 分类:恐怖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27 12:47:10

第一章 序曲:释名

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五月一日。江西吉安。

这天,无官无职的文天祥正在家中闲坐,看着门外阴沉的天气,想着比天气还阴沉的天下形势,心中郁闷无比,然又无可奈何。

文天祥长长叹了口气,站起身倒背手,懒懒地踱着步子走出大厅,打算往玉帛山一游。刚到大门口,见几个家丁正络绎不绝地往厨房搬食物,且多为鸡鸭鱼肉,心里觉得奇怪,平常家中虽则不缺吃穿,但远远没有那么奢侈。

文天祥招手叫过一个家丁,指着厨房门口问:“家中来了重要客人吗?我怎么不知道?”

家丁答:“没有客人。老爷您忘啦?明天就是您的生日。夫人见你整天愁眉不展,打算为您搞个家庭生日会,借此调节一下心情。因此吩咐下人们提前准备准备。”

文天祥这才想起,自己连日来情绪阴郁,把生日这档事给忘了。不过,他心中所愁,事涉家国,一个家庭生日会,恐怕并不能起到让他愁眉舒展的效果。但既是妻子的主张,他也不能拂了她的好意,只好随他们去。于是掉头要走,打算继续自己的玉帛山之游。

走过几步,文天祥忽然想起一事,再次招手示意那位家丁近前。

家丁:“老爷有何吩咐?”

文天祥:“明天既是我的生日。朋友们送了什么礼物没有?”

家丁:“没有。往年生日,老爷一概拒收礼物。您那些朋友都知你的秉性,今年也肯定不会坏了规矩。”

文天祥忽然古怪地笑了笑:“不行,今年必须得让他们送礼物。”

家丁愣在当场。

文天祥转身回书房,展纸提笔写下四句诗,仔细折好,走出来交给家丁。

文天祥:“你立即快马去一趟永新城,把这张纸交给萧敬夫。他看了之后,明天自然会纠集所有朋友,来给我送礼祝贺生日。”

家丁还是愣在当场。

文天祥略为不满:“赶紧去呀,傻站着干嘛?”

家丁依旧不动,嘴里甚至低声嗫嚅:“老爷,不是小的多嘴。过生日给朋友写信催要礼物,这种事闻所未闻,实在于人情不合;况且,您生日就在明天,人家即便真有心要送点什么,也来不及准备呀。您看这……”

文天祥哈哈大笑。笑完,拍拍家丁的肩膀:

“你放心,这份礼物虽然奇诡脱俗,但他们都不需要准备。你尽管去吧,及时把信送到萧敬夫手上就行。”

家丁满脸狐疑地走了。

当天黄昏,吉安府永新县的萧敬夫,正在书房读闲书,下人送进来一份文天祥手写的信笺,他当场展开一看,上面写了四句诗:

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橘里枰。

一任苍松栽十里,他年犹见伏苓生。

读完嘿嘿笑了起来。笑罢,发现下人没走,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萧敬夫问:“还有什么事吗?”

下人:“文大人的家丁一再暗示小的,明天就是文大人的生日,此信是催要礼物的。老爷您看,时间比较紧急,需要我去准备点什么吗?吉安文大人家,离此处少说半天脚程,此事若拖到明天,恐怕来不及了。”

萧敬夫哈哈大笑:“文大人确实是来索要礼物的,不过,这份礼物并不需要准备。下去吧,没你什么事。”

下人一脸懵逼地走了。

第二天清早,萧敬夫与弟弟萧焘夫一同牵马,上路。刚出大门,管家上气不接下气地追了上来,并且一个箭步拦在马前。萧氏兄弟都很奇怪,这位管家一向行事稳重,条理清楚,几乎没干过什么莽撞之事;如此着急忙慌的场面,更是闻所未闻。

管家问:“两位老爷是去参加文大人的生日会吧?”

萧敬夫:“没错。家中锁事,你就看着办。”

管家不满:“家中之事,我自会料理。可两位老爷既是去给文大人庆祝生日,怎么能两手空空?大份礼物来不及准备,带几只活鸡活鸭或一坛酒什么的,也算是一份心意呀。”

萧敬夫笑了笑,从怀中掏出文天祥的四句诗,递给管家:“我记得你认识不少字,看看文大人指明的礼物是什么?”

管家歪头看了良久,最后摇摇头:“文大人明言不要‘笼中羽’,也就是不能带鸡鸭鱼肉;可这‘橘里枰’是文大人的最爱呀。只不过,这个季节,上哪儿弄橘子去?文大人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

萧敬夫笑得更大声了:“看来你读书只是个半桶水,根本不求甚解。‘橘里枰’是个典故,并非实指橘子,而是下象棋的意思。文大人生平最爱下象棋,所以他诗里言明,只需我去跟他手谈一局,便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懂了没?”

说完兄弟两扬长而去。管家在原地徘徊老半天,还是没想通,不断摸着后脑勺自言自语:

“哪有以下棋当生日礼物的?自古以来恐怕闻所未闻。真是一群怪人。”

五月二日这一天,天气晴朗。萧家兄弟分头奔波,约齐了吉安乡里所有来往较密的弈友,包括周子善、刘澄、刘沫以及前辈朱涣等十数人,于当天下午,大集玉帛山之溪,以弈棋为乐,共祝文天祥生日。

起初,溪边摆了十几副棋具,各自轮流捉对厮杀。后来太阳偏西,天气渐热,大家不胜酷暑,纷纷离开棋盘,脱衣下溪。文天祥弈兴极高,忽然灵机一动,向友人们建议:

“下棋人生至乐,可惜岸上酷暑难当,严重影响思路。不如就在水面以意为枰,继续行弈决胜负。大家觉得如何?”

众人纷纷叫好。于是所有人抛弃棋具,全部下到溪水里,开始下盲棋。

这是中国象棋史上最早的盲棋记载。而文天祥,就是象棋史上盲棋的发明者。

当天深夜,友人退去,文天祥仍然弈兴不衰,遂展开笔墨纸砚,凭记忆录下自己及友人们的精彩对局谱。

几天以后,他又灵感勃发,总结友人们的对局特征,绘制了一副“炮马胜车”的残局图,因其灵感始于玉帛山,便将该局命名为《玉帛金鼎》。

据传,文天祥也是象棋史上第一个创制残局的人。

此后文天祥一发不可收拾,稍得空闲,哪怕是在戎马倥偬之际,即静心创制、或遴选精彩残局编入《玉帛金鼎》之后。至1283年文天祥英勇就义之前,《玉帛金鼎》已成完整的残局书谱,合计四十局,全部冠以四字成语,以最初的“玉帛金鼎”始,而以“单骑见虏”终。

单骑见虏,明显源自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记载的出使蒙元之事。以政治军事融入象棋残局,也是始自文天祥。

当时和后来的人们很难想象,弈棋在爱国志士文天祥的生命里,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

众所周知,早在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文天祥官江西提刑,平反陈银匠冤案之后,被台臣黄万石以“不职”论罢,将其逐出官场。

文天祥回到江西吉安老家,打算在玉帛山上修建一座别墅,以诗酒弈棋为乐,不久便开始动工。此后日日来往山中,朝往夕返。

然而,文天祥注定是个不能过闲散日子的人,此后近二十年间,他在官场上几进几出,直到1283年英勇就义,这座理想中的别墅,始终没有修建完成。

但是,他却惮心竭虑完成了一部、很可能是中国象棋史上第一部残局谱。做这么一件看似与家国之难无益之事,难道真的是因为他的游戏心态在作祟?

很显然不是。怎么都无法让人相信,文天祥在与蒙元作战之际,或单骑逃亡的日子里,甚至身陷牢狱之中,还有心情去创制什么棋谱。除非,它根本就不是棋谱。

是的,《玉帛金鼎》不是一般的棋谱,后来有很多人认为,其间埋藏着一桩事涉家国的重大机密。而这桩不得不融入棋谱中的机密之事,除了江西弈派的灵魂人物文天祥,当世没有第二个人能完成它。且就当时而言,能够从棋谱中索解、还原机密之事的,除了文天祥自己,不超过五个人。

在文天祥遇难近三百年之后,有一个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文天祥最初写《玉帛金鼎》所使用的那方砚台。此人指着砚台背后的铭文,对友人慨叹,假如文天祥不是身陷囹圄,假如能够索解《玉帛金鼎》的五个人没有过早身死,那么,宋元之际的历史,很可能会改写。

得到砚台的这个人,就是袁枚。你肯定听过他的名字。因为他建造过一座别墅叫“随园”,写过一部书叫《随园诗话》。

但从种种迹象看来,袁枚仅仅得到一方砚台,并没有见过《玉帛金鼎》原本,他的慨叹,仅仅出于对棋局效用的猜测,而且这个猜测一般人还难以置信。

事实上,文天祥就义之后不久,《玉帛金鼎》便消失不见,只留下一个名称,在江湖上口耳相传。

有人说,《玉帛金鼎》全本被文天祥的一个家丁埋藏一个秘密地方,那地方无人能找得到,即便找到了也进不去;还有人说,《玉帛金鼎》被拆成了许多页,夹在文天祥生前的诸多藏书里,化整为零,散入民间。

另外还有一则传说。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曾暗中派人到文天祥的家乡吉安,查访《玉帛金鼎》的下落,无果。此事正史并无记载,只在文天祥乡曲中口耳流传。据说忽必烈所派之人,不但没见到《玉帛金鼎》的影子,连文天祥生前花了十数年却一直没建成的别野遗址都没找到。

文天祥就义整整六百六十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943年,有人在福州一个旧书摊上,见到某本旧书烂页中,夹有《文丞相玉帛金鼎图》。仅一页,上面绘有一幅残局,没有注明具体着法。真假难辨,而且只有一局,数量上与传说中的四十局相去甚远。

此事并没有引起轰动,也注定成不了佳话。只不过是象棋史上一段小小的八卦逸事。

《玉帛金鼎》残页再次重见天日,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叶。有幸见到这些残页、并最终走通这些棋局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逃学少年,他叫汤山。地点是在文天祥家乡——吉安辖下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

汤山并不知道这些残页意味着什么,但他的命运,却因这些残页上记载的残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生之路,拐了一个大弯,不可阻挡地滑向另一个方向。简单而言,他目睹了几桩因棋局而起的凶杀案,被黑白两道的人物连环追击,最后,他还无意中开启了一扇时空之门。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个普通的小人物汤山说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