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张献忠传奇 > 283 造新兵器,练新战法

张献忠传奇 283 造新兵器,练新战法

作者:笑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9:13

283 造新兵器,练新战法

自从走出陕北以来,每年过大年以后,为了趁着正月十五以前行动,都是初几头就开始行动了,还没有让将士们好好地休息到元宵以后过。

在金寨过的这个大年,除了年三十中午的全军团年酒宴备得异常丰盛外,在周密安排了远哨近哨和封锁消息的轮流人员的前提下,张献忠通知全军,正月十五以前,全军之内,有啥绝活把戏的,都可以拿出来表演表演,让将士们和当地百姓看看把戏,乐和乐和。因而,这一个大年,王家军过得很是放松,很是开心。

十五以后,张献忠还没心思去考虑当前的行动。他和景大山、吴刚、肖锋,还特意请了汪兆麟、温一霸、温三虎、梁大奎、梁二魁、严锡命、王国麟等七个开国老将,又特意邀请了第八大营的谭青杨、申老镖头和萧望南四人,更把当年一道从王威军中投奔义军的王尚礼、王定国、冯双礼、马元利、张化龙、刘进忠六人请来,又叫他的四个义子也参加,开了一个非正式茶话会,他要先与最核心的手下商量商量一下他的想法,然后再召开正式会议商讨。

人到齐后,张献忠说:“众位兄长,你们都看到了的,到场的都是些谁哈,我们这是拉拉家常,不是开会,所以,兄长们看哈,小弟把自己的义子都叫来凑凑趣儿了。小弟要拉的这个家常,是这样的,兄长们都看到了,闯军那个军师李岩,一介书生,肚子里是有点儿小九九,但为了在闯王面前显摆才能,展示他特别会用兵,去年的这段时间,前前后后把河南中部闹了个底朝天,他小子的能耐倒是展现出来了,但却过早地引起了朝廷的注意,遭到了官军的合击,合击一下本来也没什么,可是,义军从此就暴露在官军眼皮子底下了,我们义军还没有更多地摧毁朱明政权的根基,自己也还不够壮大,就算两军加起来,再算上各地的小股义军,也还不足于和朝廷大军对抗,但现在已经暴露了,那么,依小弟估计,义军推翻朱明王朝的难度就加大了,少说也要多花上三五年时间。具体记不清了,但估计,单是我们王家军,至少摧毁了一百把个府县了吧?有的还清剿了第二轮,要是两军都按当年阳城遇伏后定下的策略,等到把朝廷的基石接近掏空了,再进行大行动,那么,再有三四年,推翻崇祯不是问题。可是,现在再继续那个策略,可就随时都有暴露于官军面前的可能,所以,我们王家军,日后把致力于摧毁朱明基层政权这一目标,不能作为主要目标了,还得为了我们的另一个目标而多关心关心。今天我们拉的家常,纯粹是我们王家军的家务事。小弟想,先和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最早的家庭成员扯一扯议一议,再来召开一个所有大营将领参加的讨论会,比较好些。”

听到这里,汪兆麟、温一霸等开国老将说:“八大王老弟,说个内心话,长话就不啰嗦了,一句话,王将军把军旗叫给你,没看错人!我们绝对服你!老弟不妨先把你的想法说一说,我们兄弟伙来裁判裁判就成了!”

第八大营的人,更是态度鲜明,谭青杨还说:“老弟,依愚兄看,这么多年来,老弟你就没有搞错过事情,不如凡事你直接下命令就得了!”

张献忠说:“那可使不得!王家军是众兄弟共同的军队嘛,王家军的事业,也是为众兄弟谋求有个好未来的嘛,小事自然是小弟做主了,大事那可得大家都要拿主意呢!小弟是这样想的,从现在起,我们王家军要进一步避实就虚,原来的战略策略还要不要呢?一天没推翻朱明王朝,一天都需要,但不能再作为主要方面了,我们需要更多的灵活性,官军已经盯上义军了,特别是朱家祖坟被挖了,朝廷必然要像防关外的外敌那样来防义军了,我们呢,就要尽量避免和官军正面作战,以后的行动,更需要射一箭就换个地方,尽量让官军摸不着头脑,我们还要尽可能要在声东击西、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状态下,灵活消灭官军,所以,今后的战略策略,就是两个大类了,一是仍然要伺机摧毁朱明基层政权,二是要在灵活作战中逐渐减少朝廷的军事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两种力量的此消彼长,把改朝换代的时间尽量提前!”

张献忠说到这里,参会者都连连点头,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个孩子,则似懂非懂,瞪着眼看着他们的义父等着听下文。

张献忠接着说:“从闯军两进四川都没能拿下成都来看,这是闯军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和川军相抗衡,这就说明,连一个省的官军都还胜不了,就跑到中原搞大闹腾,就有点儿‘生怕朝廷不知道有义军了’的味道,闯军的过早大行动虽然改变了之前的有利局面,但也说明一个问题,这就是四川兵没有被闯军占领,我们最早的四川梦,还可以做下去,直到梦想成真!因而小弟想,眼前已经过了大年了不是?咱们现在粮草充足,在朝廷已经随时睁着眼睛看着义军的情况下,咱王家军就应该暂不行动,就在金寨多躲些时间,再出奇不意地行动。当然,咱们可不是躲在这里干等时机,干耗时间,一方面,我们不能当聋子瞎子,我们要派出化妆探子,到各地打探闯军和官军的动向,另方面,咱王家军要想图谋四川,就必须要胜过秦良玉那老女人,就必须胜过白杆兵,所以,躲在金寨的这个期间,我们要多打制双头叉,加强训练破解白杆兵的战法,当然了,双头叉这东西,不单单是防白杆兵,对官军的腰刀兵和长枪兵,都是很好的攻防利器,和所有官军对阵,双头叉都是个好兵器。兄长们,你们看看,小弟这些想法,能不能成立?”

大家交头接耳了一阵,最后都说:“这么说,虽然较长时间内不行动,难免手痒,但从全局和长远看,还是很必要的,自古道,磨刀不误砍柴时,八大王老弟这个想法十分可行!”

既然最核心层都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张献忠就召开全军所有大营将领会议,商讨王家军的战略转变,开了两天会,大家都畅所欲言,结果是,除了对一时间不能打仗,有点儿遗憾外,都赞同先躲起来练兵强军和四出打探外面局势,谋定而后动。

大家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众人的意见统一了,也就没有了不快,也没有了被动执行的消极,更没有了对上意的猜疑,所以各种职位的人,执行起来都是自愿和主动的。看来,张献忠这种让大家都说话的做法,反而很容易统一思想。

于是,匠灶桩的工匠,一过正月十五,就开始加紧打制双头叉了。因已经打过几批了,越往后面打,就越熟练,打制起来就越快。

军队装备这边,也是匠灶桩每交一批货,军队就装备一批,每多装备一批,训练的军士就更多一批,而且还能老带新,熟带生。

过了正月十五这个期间,只有匠灶桩最忙,为了加快打制双头叉,每天是全天打制。训练这边,还是每天训练半天,但有的大队,兴趣上来了,下午也在训练。

全军都在操练培训的这个期间里,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这四个孩子,在征得了他们义父的同意后,每天都上各操练场去看军士操练,听将领们讲授,他们感觉很是受益,就天天都泡在训练培训场地。

这四个孩子看得久了,有一天,他们去把军士手中的双头叉借过来,四个人用佛光剑法的招数,即兴舞动了一番,立即获得了万人叫好,四个孩子被叫得脸红红的,把双头叉还给军士,学着大人,抱拳致意一番,一趟就跑到一旁去了。

过了一会儿,艾能奇说:“跟用宝剑相比,用这玩意儿,好像别有一番享受呢!”

孙可望和李定国都说:“要是用于实战,特别是用于一个人与多个人作战,会不会比宝剑更管用?”

艾能奇又说:“用这玩意儿来叉对手的兵器,实在方便,管他对手是用的长枪还是大刀,一准给他叉住!用于克制对手的短兵器,又会让对手够不着,还真好玩呢!”

刘文秀这时突发奇想,说:“嘿,我们去给义父说,给我四人也一个配备一柄双头叉,我们四个,就是腰挂宝剑,手持双叉了,一旦真打起来,哪样好用就用哪样,你们说好吗?”

李定国说:“好是好,你不觉得,士兵们用的这种双头叉,太飘了吗?太不称手了,真打起仗来,感觉就跟是用空手在和人打似的。”

孙可望说:“还真是,好玩是好玩,就是太不称手了!”

艾能奇说:“那这样,我们去请义父安排匠灶桩给我们一人打制一柄重的,两头的叉,都可以在长些、宽些、厚些,要想重,叉柄打成实心钢柄,这样,哪怕对手就挨一下叉柄,他也受不住呢!”

刘文秀说:“我觉得,总长度虽然不能搞得长枪大刀那么长,还是应该稍稍比军士用的双头叉长一点点,我等舞动起来,才更称手。”

李定国用手指揸了揸,说:“再长五六寸就够了,你们说呢?”

几人都用手指揸了揸,都说:“嗯,差不多,是还应该再长五六寸,我等用起来,就能虎虎生风了。”

于是,四个孩子就跑回去给张献忠说了他们的想法,张献忠一听,心想,自己除了用剑,有时也需要用用大刀呢,这四个家伙,还真会打鬼主意,他们这个想法还很不错呢,就问:“孩儿们,你们想要多重的呢?”

四个孩子不知道究竟多重为好,就叽叽喳喳地说:“总之,军士们用的那个太轻了,就像拿了匹羽毛,是飘的,不称手,我们也不知道多重合适,就请义父帮孩儿们拿个主意吧?”

张献忠说:“那好啊,不过,义父那柄虎头大刀,要四个人抬呢,有二百六十斤重,但那只适合马战和横扫密集人群,步战可就显不出重刀的威力了,反而还因又长又重,攻防很不灵便。孩儿们一定是又要方便防守,又能当长剑来刺,还能当长刀来砍,要的是灵活,作为一种特殊多用兵器,义父建议,给你们打成每把八十斤重,相当于隋唐以前用的比较轻便一些的鞭、锏一类重兵器,你们看怎样?”

四个孩子心里在想,八十斤,就是义父的虎头大刀的三分之一多,相当于十多把宝剑的重量,可能也有六七把军士用的双头叉的重量,当长宝剑用时,舞动起来应该不会飘了,太重又会欠灵活,欠灵活就会不利于防守了,嗯,义父说的八十斤,应该合适!

于是,四个孩子都说:“好啊,义父,那就八十斤吧!”

张献忠就差人去把匠灶桩的铁匠师傅头叫来,说:“老哥子,咱这四个义子,每人要一把称手的重型双头叉,每把的总重量要八十斤,你按这张纸上写的尺寸规格,特制四把双头叉,记着,这是将领用的兵器,要用珍藏的玄铁和青钢来打制,叉刃要能削铁如泥,打好就拿过来。”

过了三天,铁匠师傅头带着三个铁匠,一人拿了一把特制双头叉来到中军,把叉递给张献忠,说:“八大王老弟,这四把叉,总长七尺零四分,总重八十斤,每把重量不能做到完全一样,有二两到三两的差异,主刃长九寸,尾刃长四寸,都比军士用的要长些宽些厚些,请八大王老弟过目!”

张献忠接过叉来,先把四把一并方在手里掂了点,觉得四把叉放在一起,确实是要比自己的虎头大刀重一些,又一把一把地看了看,觉得实在是比宝剑腰刀称手,再看看,镪磨得青光铮亮的叉刃和锋利的刃口,火红的丝线枪缨,心中甚是喜爱,夸赞道:“几位老哥,手艺精湛啊!好,好,打得很好!小弟这就叫文算师随你等去办理领取手续!”

文算师和匠工头走后,张献忠把四个义子叫来,一人给他们一把双头叉,说:“孩儿们,到外面去,给为父舞几招看看!”

四个孩子来到外面,分散站开,挥动双头叉,用佛光剑法舞动了一番双头叉,看得张献忠心花怒放,拍着手说:“孩儿们,非常不错啊,你们用佛光剑法来使双头叉,会让那些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对手,找不到破招之法门呢,嘿嘿嘿嘿——!好,孩儿们真了不起!”

四个孩子又被夸得面红而赤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