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张献忠传奇 > 264 后有追兵,前遭堵击

张献忠传奇 264 后有追兵,前遭堵击

作者:笑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9:13

264 后有追兵,前遭堵击

张献忠的中军和主力,正走在前往开县的途中,大约隔开县还不到四十里的样子,突然接到了第八大营的传令兵飞马口头报告,心中一沉:秦良玉这老女人真是可恶!看来今年从川东进攻四川,是行不通了,立即传令,全军转头向北,朝城口方向而去!

于是,张献忠的王家军,就转而执行退而求其次的第二套方案了。

张献忠的主力转向北朝着城口方向走了一天,扎下营后,又收到了谭青杨、申老镖头和萧望南派人送来的书札,于是决定,按谭青杨他们的要求,让秦良玉那老女人以为我们就只有那么一个大营,就改走城口以东一点儿的红池、厚坪、高观方向,主力部队把城口离得远点儿,并且派传令兵通知第十八大营,立即向主力靠拢,与主力一道走,只把已经被秦良玉咬着了的第八大营暴露给秦良玉,并且也给谭青杨、申老镖头和萧望南回了书札,嘱咐他们万一遇到危险,就放弃城口,趁暗夜悄悄往东跳出秦良玉的视线,与主力汇合,先摆脱秦良玉再说。

却说第八大营,往北一连走了两天,都发现秦良玉还在追赶着不放口,一直咬着他们没放,心想,既如此,那就还不宜过早地把白杆军引向东面,就派传令兵再给张献忠送信,报告这边的情形,看样子秦良玉不把他们赶出四川是不会收兵的,要求张献忠带着主力再往东北面走远点儿,直走到陕西省境内的正阳乡一带等他们,他们第八大营则继续把秦良玉朝城口引,以免让官军发现了义军主力,若遇到紧急情况,自会放信鸽求援,要是没有放信鸽求援,等摆脱秦良玉后,就会到正阳乡来会合。

谭青杨、申老镖头和萧望南就带着第八大营继续朝着城口而去,这天的半下午,队伍走到离城口还有好几十里的鸡鸣乡境内时,前哨探子回来报告,说前方四五里远,有看上去不下万余的白杆军,正在朝这边杀过来!

四五里远?谭青杨、申老镖头和萧望南一听大惊,断定这是陷入秦良玉的前后夹击了,全大营一起走,因为有辎重,是走不了的,必须要先抵当一阵,匠灶桩才能逃出夹击!三人来不及多想了,立即下令匠灶桩和守御大队掉转方向径直往东,朝明中乡、厚坪乡方向而去,大队随后会来追赶;二十四个大队,则立即迎上前去占据有利地形,严阵以待白杆军到来,十四个大队防前,十个大队防后,谭青杨、申老镖头和萧望南三人则先对付前面已经快到了的白杆军,分咐后面的十个大队,要是追兵到了,就立即到前面来报告!

谭青杨刚布置好阵形,就听得到白杆军的呐喊声,看得见飘扬的旗帜和滚滚黄尘了!

原来,谭青杨、申老镖头和萧望南他们,这几天后面被白杆军追着,前面又遇到了白杆兵堵击,就以为这是陷入秦良玉的前后夹击了,所以忙着做好跳出夹击的布署。

其实,前方来堵击的,是白杆军不假,但却不是秦良玉安排的,而是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以都司副总兵之职衔,去年奉诏带了两个卫所,到川北协助抗击闯军,直到过大年期间,把闯军打败,并赶到了陕西境内,闯军继续向东北方向逃窜了,这才收兵,马祥麟就带兵回川,并走近道朝石柱大本营开拔。

本书虽然只讲张献忠的故事,但张献忠的王家军与高迎祥的闯军,总有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偶尔也难免提及一下。

自古道,同一膏药,各有熬炼。同是带兵,同是发源于陕北的义军,总的目标、方式相同,但具体征战,就各有所长了。两支义军的主力,在运用特战突袭方面,都用得比较好,但在缴获了钱粮救济百姓和封锁消息保密方面,闯军就没有王家军做得好,而自从王自用病逝后,两军分道扬镳,闯军已经在川北地区纵横驰骋两轮了!

去年,也就是崇祯六年,闯军基本上是在明着进攻,一路上既要荡平府县,与明朝官军作战,还要应付川内的袍哥武装的不胜其烦的骚扰,竟然还是一路打到了成都!

当然,闯军既然都是明打了,明军自然不是吃素的,四川行省和都司自然是要调集兵力围堵的,这就包括了川南驻屯军的秦良玉部了。不消说,成都这边,也要派快马绕过闯军,上北京向朝廷报告匪情,就算路途遥远,朝廷反应迟缓,但到底义军力量已成气候这个消息,朝廷早迟还是知道了,这才有了自崇祯七年开始,义军总被官军围追堵截的局面,从而结束了义军旨在摧毁朱明王朝的基层政权、不惊动朝廷而得以势如破竹地横扫县府的开心局面。

闯军虽多,但一路消耗,劳师疲惫,又逢成都早就得到消息,自让就早有准备,闯军多日攻成都不下,又遇多路明军援兵陆续赶到,特别是马祥麟这一万多最是能征善战的白杆军赶到,让长途征战,疲惫不堪的闯军吃足了苦头,而伤亡又主要是军士和下层军官,闯军实在不堪伤亡重大,被迫撤退出川,就被明军一路追击,直追到汉中境内的镇巴,这才罢兵,而闯军出了四川,为保实力,就往石泉、宁陕、商洛一带休养生息去了。

班师回大本营的马祥麟部,就告别了其他明军,走城口这一线,往石柱县行进。

这些,王家军自然是没法儿知道的,所以就认为,这是秦良玉布置的前后夹击。

再说马祥麟,本身就是汉代名将之后,自有家传武风,又深受母亲的影响,武功和军事韬略,都是顶级水平,去年又与闯军周旋了大半年之久,在不断重创闯军的过程中,也对这些成了气候的流民起义军的战法,有了深入了解,而且去年开春,他也与母亲一道,亲历过云阳突袭战,知道这些反贼义军,决不止一支两支,故班师回石柱的一路,也都派有前哨探子。只不过他派的前哨探子仍然是穿的军装,而谭青杨派的前哨探子却一直穿的是便装,所以各自的前哨探子,穿便装的远远就躲过了穿军装的,穿军装的不知道还有穿便装的义军探子,而双方的探子,都打探到了敌情。

马祥麟刚获知敌情时,还并不知道母亲的追兵就在义军后面不过十几二十里地,他判定,这股义军叛贼,不可能是闯军的散兵,八成就是去年突袭的那支义军,所以就想尝试一下,凭自己的两个卫所的兵力,把这股义军吃掉,于是下令,来个突然进攻,一个卫所从正面迎头痛击,一个卫所兵分两路,从左右包抄上去攻打侧翼,形成半包围的势态。

马祥麟带了两个副将,一马当先进攻正面,白杆军一鼓作气,呐喊声混着战鼓声,携裹着黄尘,排山倒海地冲向严阵以待的义军,将对将,兵对兵,立即就是一顿大规模混战!

谭青杨、申老镖头和萧望南这三人,他们还并不知道对方主将是谁,但主将必然武功最高,于是,待阵时就商定了,由萧望南来对战白杆军的主将,谭青杨和申老镖头分别对战两个副将。

六个人六匹马,三把大刀,三支长枪,一对上阵,双方就都感到对方的实力太强,尤其是马祥麟,虽然没学他母亲的日月神功,但他兼具马家和秦家的家传内功,又勤奋好学,武功已臻化境,完全可列当世武功颠峰之列了,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义军里,竟然还有能够完全与他马祥麟抗横的顶尖高手!而两个副将,也都是顶尖高手,虽然年龄要略大于谭青杨和申老镖头,但仍属壮年,却也不但拿不下这两个贼军头领,还自知最多只能打个持平!

而刘进忠等一百多大队将领和小队校尉,与明军的千总们和百户尉们对打,无不是棋逢对手!而惯常突袭的义军将校,历来配合默契,在打斗时,稍有观察到谁力有不逮了,就立即交换对手,因而,将校这个层面,也让白杆军感叹:这股义军咋这么经打?可比闯军难对付多了!

但是,最吃亏的,莫过于义军的士兵和部分武功偏低的桩卒尉了!

冷兵器时代打斗,武功高下是决定性因素,但功夫相当了,那兵器就是决定性因素了,所以白杆兵的五六尺长的白杆双头枪,与义军的三尺腰刀搏击,义军就吃尽了亏!

可以说,自从双方一交上手,三五招以后,就不断有义军士兵,甚至还有桩卒尉,此起彼伏地哀嚎着倒地身亡了!

这样混战了约有一寸香之久,谭青杨估计此时匠灶桩已走出五六里路了,特别是一眼瞥见自家军士阵亡不断,已经到了伤亡惨重的程度了,虽然自己觉得酣战甚欢,但不能把第八大营就这么给打没了,就叫一声“承让”,勒马跳出战圈,发出一声狮子吼:“兄弟们,扯呼——!”

战场上,双方都因这一声狮子吼而停了手,马祥麟也与萧望南罢了战,眼看着义军们纷纷往东而逃,马祥麟心念电闪:这股贼军武功太强,穷寇不可追!于是,就下令鸣金收兵。

却说秦良玉一直在第八大营后面佯追,相隔不远,不弃不离,原本计划把义军追过城口,就打道回府的。

这天,秦良玉派出的前哨探子,探得义军拔营了,又等了一会儿,这才安排拔营启程,尾随义军而去,并继续派出前哨探子尾随义军打探动向。

到了半下午,突听前哨探子来报,说前方六七里远,正在发生混战,远远地仔细一看,竟然是马将军带领白杆军在和正追赶着的这股义军混战!

秦良玉一听大喜,顿然觉得,这一下子就有能力吃掉这股贼匪了,立即下令快行,去和儿子的军队合兵一处,来个两头夹击,吃掉这一股贼匪,至少能断绝一股叛贼后患!

于是,秦良玉的白杆军,就一路小跑,朝前方战场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