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张献忠传奇 > 252 盛夏休整,秋凉出动

张献忠传奇 252 盛夏休整,秋凉出动

作者:笑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9:13

252 盛夏休整,秋凉出动

王国麟、李长庚、傅荣廷、黄真他们这一大队人马,还真走到离矮寨不远了,这才找到合适地方扎下营来,不过,这一晚,大家还都感到饿了,困了,折腾到后半夜才算安寝入睡。

至于后来肃清矮寨,拿下吉首,以及清剿吉首境内的乡里富恶,对于这么强大的义军来说,又特别是王国麟、李长庚、傅荣廷、黄真他们这几个大营将领,武功奇高,两个大营四十个大队和八十个小队的将校,也大多都是高手,再不济的武功,那也是够当镖师的了,再说了,干这些摧毁基层政权的活儿,早就是轻车熟路了,所以,拿下这么一个县城和乡里,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也就不必再细说过程了。

却说这一轮湘西北大清剿,虽然只有八个县,但因地形复杂,行军不易,有好些县路程又很远,又还得尊重苗人、土家人等民族的习俗,耗时就比较多,等到所有八路人马全都回到来凤和龙山之间的来凤营地后,都已经是农历的六月间了,一年当中最热的七月间,马上就来临了。

于是,张献忠考虑到各大营跋涉征战辛苦,这一轮下来,比在陕北境内补充的粮草还多,又有的是时间,就下令先休息十天,每天中午都大摆酒宴,让全军将士好好恢复一下体力再说。

十天休息过后,张献忠、景大山、吴刚和肖锋,定下了暑期休整培训计划,按照张献忠的要求,把与官军正面作战和应对突袭的应急作战,作为这一次的培训演练重点,计划定好后,仍然交由景大山、吴刚和肖锋去执行,张献忠本人就不时到处走走看看,有时也带着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四个孩子走走玩玩,因这四个孩子,最大的已经十五岁,最小的也有十四岁了,所以,除了陪孩子玩玩外,也要考考孩子们的武功进展。

这一带地方,暑季雨多,每个营帐外面,都得挖上排水沟,才能保证帐篷里干燥。当然,为了让将士们方便,张献忠就下令,休整培训期间,只要下雨,培训安排就自然推迟,下雨就休息。

当然,整休期间,仍然执行三天一个小牙祭,七天一个大牙祭的生活标准。

生活无忧无虑,每隔三天就有酒有肉,肚子里不缺油,这在明末,别说普通百姓了,就连小康小富人家和官僚体系中的下层职员,以及军队的中下层官兵,都是一种奢望,而且大家称兄道弟,相处融洽,休息日还能自由玩耍,培训操练,没有打骂处罚,那简直就是乐趣,所以,不知不觉间,时间就到了农历的八月底了! 也就是说,到过大年,满打满算,就只有四个月了。

自然了,义军就要打算按原计划向北开拔了。

这次开拔以前,反正大家都是闲着的,张献忠又组织了一次大营所有将领会议,商讨北上的事情。

其实,远在年初遇到秦良玉阻击后,南下之前,就把这一整年至年后再次尝试进川的计划和路线,都已经确定了的,还商量个啥呢?

原来,按照一贯的尽量不动府城和省城的原则,年初的计划中,没有把北上时顺便拿下恩施作为摧毁目标,这段时间以来,张献忠觉得,这恩施,离武汉还那么远,最早的延安就不说了,之前不是把南阳也吃掉了吗?恩施及其周边县,要是全都吃掉,那么,湖北省嵌进四川和湖南之间的这一大片地区,就给崇祯老儿创造了一大片真空地区了,正好让这片地区的百姓多过一段没有官府的日子,岂不是好?

结果,众将领一听八大王老弟抛出这个议题,几乎是异口同声,主张这次拿下恩施,把鄂西南这一大片地区,完全变成朱明王朝的政权真空!

既然众将领全都这么主张,张献忠就布置北上事项了。

这次北上,直到过大年,路程虽然不短,但目标只有三县一府,府城恩施自有直辖县,因而也可以当成四个县,目标任务少,而大营却有十八个,因而,张献忠提出一个方案供众将领来讨论,这就是,清剿湘西北没有派上任务的六个大营,这次分为两路大军北上,因为走鹤峰这一路,县城虽然只有一个,但乡脚特别宽,一路要把鹤峰以北、恩施和建始与东面的宜都和宜昌之间的大面积地区的乡里富恶和山贼土匪全部肃清,路程远,任务也不轻,就由三个大营组成东路军北上,拿下鹤峰县城后,一路往北,经野山关乡、大支坪乡一线,插到预定过大年的茅田乡。另由三个大营组成西路军北上,这就要一路拿下宣恩、恩施和建始了,当然包括这三县的所辖乡里。当然,这次还是把东路军和西路军两路大军的任务写成纸阄,六个大营的主将都来抓阄,抓到哪一路就是哪一路,然后每一路大军,自行推举一个临时总指挥来做统一协调和最后拍板。

张献忠把这个方案一提出来,大家都觉得公平,对于八大王分任务没有厚此薄彼,都十分服气,就是有的总想多拿些任务的大营,也不好意思再开口争任务了。

于是,就开始抓阄定任务了。

抓阄的结果是,第一、第三、第九大营,抓到了西路军,第二、第八、第十一大营,抓到了东路军。虽然东路军这三个大营,将领们个个都有点儿微微的遗憾,因为这一路的县城只有一个,没能抓到能拿下三个县城的西路军,但既然抓到了,也就只能庆幸,总算还是能有任务!

先来介绍一下西路军的阵容。

西路军是由第一、第三、第九大营组成的,读者朋友已经知道,王家军的第八大营以前的七个大营,是义军刚成军的时候的早期队伍,军士和中下层军官,大多出自清水土匪、破落富豪和走投无路的饥民,而主将又都是王嘉胤、王自用的师兄弟、知交朋友或原手下,可以说是义军的基础部分。

第一大营的主将汪兆麟,副将沈梦麒,参将梁思玉,前面都已有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第三大营的主将温三虎,副将钱仲荪,参将林震北,大家也已经知道了,而且这林震北,还是上半年从利川降军百户尉中选出来补给温三虎做参将的。第九大营的主将是戚家麒,副将是程鹏,参将是蒋诗玉,而这蒋诗玉,还是去年戚家麒和程鹏拿下京山戍军后,才得到的将才。总之,这三个大营的主将、副将、参将都其全,而且总体武功非常高,还不惧各种阴毒功夫!

西路军三个大营的九个将领,都一致推举汪兆麟为临时总指挥。

这汪兆麟的年龄,也比大伙大不了多少,算同龄人,并无年龄优势,而且武功还偏低,只会八卦功和阴阳腿,要算大营主将中武功最低的之一了,众人怎么会非要推举他呢?当然,众将领也不是因为汪兆麟是早期“开国元勋”,而是都佩服他的天生的军事才能和主事才能,所以大家非要他来做这个临时总指挥不可。也许,要是汪兆麟的武功,能够至少有个**功或混元功什么的,没准王自用就会很自然地把大旗交给了汪兆麟呢。

东路军是由第二、第八、第十一大营组成的,第二大营与前七个大营一样,也是早期大营,主将叫温一霸,副将叫戚维国,参将叫郑亦宗,这郑亦宗也是上半年从利川降军百户尉中选出来补给温一霸做参将的。第八大营就不用介绍了,谭青杨、申老镖头和萧望南这三人,相信读者朋友都耳熟能详了。第十一大营的主将叫朱耀祖,副将叫曾荫祖,无意中,这搭裆二人,就碰巧成了两个“祖”,这个大营,参将还缺着呢。

这东路军,所有大营将领不由分说地直接指定要谭青杨做临时总指挥,没有理由,指定要谭青杨做临时总指挥就是理由,谭青杨自然也只好答应了。

行军准备和一路上的通联等事项全都安排妥当后,东西两路执行行动任务的大军,于农历九月初十正式出发了,而张献忠的中军和十二个大营的主力,则晚三天再开拔,等到前面的两路大军扫清了一段路线后,再大致沿着西路军的路线北上。

因东路军要拿下的鹤峰县,是一个既处两湖边境,辖区乡脚又特别宽的县,这个县城可有点儿棘手,所以,这次北上之旅,就先讲讲东路军的故事。

东路军的临时总指挥谭青杨,与众将领商定,一出龙山县的辖区,左翼就派出四个大队,右翼则派出六个大队,清扫乡里富恶,等过了鹤峰县城,再来调整两翼的力量,三个大营的将领都带上传令兵走在头里,带着主力走中线,直奔鹤峰县城而去。

当然,在大队主力前面二十里左右,是派有数组前哨探子的,以防路上有官军设伏。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当年在山西阳城被曹文诏打了伏击吃了巨亏后,不仅王家军,就是闯军,也从来不忘记派出前哨探子探路了。

东路军边走边清剿沿线的乡里富恶,于第三日中午,清剿完了太平乡,杀了里正和镇上两家为富不仁的恶霸富豪,给百姓分了钱粮,于半下午,来到了距县城不过**里远的一个叫马家村的村子,封锁住消息,扎下了营帐,给村民们每人分了二十斤粮食,一两银子,趁等晚饭吃时,谭青杨叫上温一霸、戚维国、郑亦宗、申老镖头、萧望南、朱耀祖和曾荫祖等一众将领,去找村里的有些名望的村民,先行了解一些民情和打探一些县城的事情,毕竟,这里离县城很近了,村民赶集,大都是直接赶县城的,多问一些情况,总是很好的。

虽然只是找些经常赶县城的村民打听,但也还是有些收获的,至少知道了这个县黑规矩多,百姓不堪苛捐杂税,县太爷一手遮天,这些年,这一带并没有多严重的天灾,但因**,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对义军给他们发了二十斤粮和一两银子,都把义军看成这是天神下凡了!另外,也知道了县城东门外不远,还有个戍军军营,但村民对军营的事,知之甚少。

不管怎么说,总算一来就知道了个大概!谭青杨等人决定,明天,先进城去侦察和踩点后,再来说怎样行动。

于是,申老镖头又给参加访谈的村民一人一些碎银子,就回营吃晚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