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张献忠传奇 > 215 皓钢山寨

张献忠传奇 215 皓钢山寨

作者:笑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9:13

215 皓钢山寨

这次渡江行动,虽然只来了一个小队围城和善后,但好歹也有三百余人,所以,还是很快就杀完了该杀的大户和赌馆青楼,把所有钱粮搜缴了起来,派人来县衙向戚家麒报告了大约数。

这个山区县,缴获颇丰,却粮食偏少,戚家麒就下令,给每个百姓发粮六十斤,肉十斤,油十斤,酒五斤,银三两,并要求军士发放钱粮时,一要嘱咐守嘴保密,二要委托百姓组织人手,把尸体清出城去,因为义军人少,而且还有任务,就没空再清理尸体了。

六十斤粮对百姓来说,本来就不少了,可这三两银子,那就不得了呢!所以,这些被阴毒县令害苦了的百姓,不少人在领到钱粮时,都感激得哭起来了,都说梁山好汉真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啊!

等到把钱粮分发完,也就到吃中午饭的时间了,义军把分剩的钱粮整理好,戚家麒就下令,大家分散到各酒楼客栈和餐馆去吃午饭,大家要敞开吃,只是还有任务,喝酒要适可而止,不能喝醉了。

吃过午饭,戚家麒趁大家休息时,一方面和程鹏、蒋诗玉去找城里的见识广的人了解乡里情况和曲悔之的乡下田产,一方面派传令兵去把全城大小客栈酒楼的房间预定好,要是不够,就加床加铺,甚至加地铺,把五百余人的住宿安顿好。

经打听,戚家麒、程鹏和蒋诗玉获知,秭归县面积本来不算小,但多山,适合人居的地方不多,地盘大人口少,全县仅十二个乡镇,都分布在稍开阔平坦一些的山沟或山塬里,曲县令家在乡下,有三百**十亩田土,修有乡下农庄。

看来,这曲大人,虽然贪腐没底线,捞钱有点子,但受地形条件限制,竟然“贫穷”得连四百亩田土都不到啊?

弄清楚后,当天下午,戚家麒就把五百余人分成了七拨,每拨连将校带军士七十多人,每拨人请了两个老乡做向导,去把离县城近的六个乡里和曲家农庄给剿灭了,并把所缴尽数分给了当地百姓,只有曲家乡下农庄的仓库中粮食物资多,分发剩下后,装车拉了回来。

第二天,戚家麒再把五百余人分成了六拨,也请当地老乡带路,并起了个大早,去清剿另外六个乡里,中午饭就在当地镇上酒楼吃,最远的当天肯定不能回来,就在镇上客栈住一宿,明天早晨吃过早饭再回来。

这样,突袭部队就在秭归县连城里带乡下住了三个晚上,到第四天上,这才把分发剩下的钱粮物资装车拉到渡口,先渡车,后渡人,分三拨渡江回到北岸。

这天整一个上午,秭归县城里的百姓都聚集在码头上送行,不少人流着眼泪送别这些梁山好汉!

因为有的是钱,过了江后,戚家麒再下令,给所有船家和码头上的人家,每人再发二两银子,并再次叮嘱他们保密,这才启程回太平溪军营。

第九大营回到太平溪军营时,因为在秭归花费了几天时间,后面的第十五、第**营都等了他们一天了。

三个大营会师后,因下一站就是这次行动的终点巴东了,全军休息了一天,休息这天,三个大营的主将副将共七个人,研究好了向着巴东分路齐头并进的方案,然后,三路人马就沿途扫除着乡里富恶和山匪,朝着巴东推进了。

……

再回头来说说北线扫荡队的情况。

谭青杨、申老镖头和萧望南带着北线扫荡队的先锋营第八大营,出了远安,一路扫灭沿途的里正富恶和山匪,朝着兴山进发。

这一路,仍然是派出了若干组前哨探子的,所有大小行动,都是在先了解了情况,再有计划地进行的,所以总体很顺利。

一天上午,队伍走到离兴山县城不过三四十里地的贺家坡时,军士们正在给夹道看热闹的村民们分发些碎银子,就接到了前哨探子回来报告一个特殊情况。

原本是计划直线往西推进,到离县城十里八里去择地扎营的,但听了前哨探子报告后,谭青杨、申老镖头和萧望南商量了几句,就下令改向,朝西南绕一点,推进到北斗坪去过河,到河那边去扎营。

前哨探子究竟是报告的是什么情况,竟然能让谭青杨、申老镖头和萧望南他们改变行军路线和扎营地点呢?

这事儿,还得从兴山县说起。

这个兴山县,西临人烟稀少的神农架大山区,南距巴东、秭归都较远,东离远安和北到保康,就更远,县域既大,又处陕、川、鄂三省交界地区,要是再有河津那样的水陆码头之便利,知县的纱帽,那就成了拿一顶知府纱帽都不换的“金不换”县了!然而,虽然没有水陆码头之便,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爱吃,有啥就吃啥!这样一个有山有水、县域很大的肥油县,又地处三不管地带,是那种以为考上了举人,就能当上肥油县官的书呆子举人能够派放来的吗?

所以,三十多年前以武举人改文官派放到兴山来的知县安子邦,那可是他的老爹生前倾举家之力,在他考上了武举人后,上下打点,八方疏通,这才既改成了文官派放,又来到了这个凡是当县官的都想来的兴山县!

这个安子邦,从六岁开始读私塾,九岁就被送到云台山摩云岭的云山怪客那里,学了九宫图功夫和摩云剑法,直到二十一岁学成,正好赶上考武举。所以,说起来他还是前面讲过的焦作县知县晏秀中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的师叔、师伯或师爷呢!

这九宫图,前面也讲到过,因为是能与混元功相提并论的顶级内家功夫了,就不是谁都能学到十层上去,甚至很多人连练都不能能练,并非说,学不到高层次上去,那我就学过个两三层,这总可以吧?没那个骨骼资质的,那是一练就要走火入魔的,因为很多顶级内功的气理就不同寻常,要不怎能成为顶级内功呢?要不然,怎么能学成顶级内功的人总是很少呢?

这安子邦,虽然总体来说资质不错,边学武功时,诗文也长进不小,能算文武双全了,但他学到第九层上时,就再也学不上去了,虽然没有糟糕到一练第十层就走火入魔的险境,但就是再怎么练气都是白练,以致云山怪客当时给他说:“子邦徒儿,你的体格资质制约了你,不能再学第十层了,不过,你也算是学得很好的了,你的这批师兄弟中,有几个比你学的时间还长,但也只能学到七层八层上,他们不是想深造,而是不敢再学了!以为师看,你们可以出师下山了。”

就这样,安子邦就与只学了七层功的同期师弟谭皓亮和成锐钢一同出师下山了。只不过,谭皓亮和成锐钢自知没那本事去考什么武举人,家里也还能支撑,与师兄分手时,互留了联系地址后,两人就又去民间寻师,学了草上飞轻功和鹰爪功,所以,这两人在江湖上,也能算是一流高手了。

自古道,物以群分,人以类聚,师不尊,则徒不正。

前面已经说过,云台山摩云岭的云山怪客,是个假隐士真大盗,他能教出人品正、武德修的好徒弟来吗?安子邦几师兄弟,学艺的那么多年中,帮着师父打劫,不下十次吧?可以说,那是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呢!再加上安家倾举家之力送儿子学上乘功夫,却考武举转文派,还要派放一个肥油县,是啥目的?还不是为了发财呀!

所以,安子邦当了一年县令后,摸熟了县令的套路,也有了发财的计划,所有知县、特别是肥油县的知县,在他刚当县官不久的时候,就已经是能吃啥钱,就要吃啥钱,只是,在羽翼还不丰满的头两三年里,吃到了磕牙的,就暂时不吃,放到方便了再吃。

别看头两三年,虽然还没有放开手贪腐,就已经在县城里置了大宅子了,把衰落了的老家还活着的人,都接到了兴山来供养。

有一次,安子邦断一个盗窃案子时,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就多了一项业余爱好,一有空,就独自一人,背上弓箭骑上马,去城外到处打猎,虽然没打到多少猎物,却兴致不减。

原来,他时在找地方!

找来找去,结果在县城附近,最多出城十里地的羊儿岩的后山沟里,找到一处地方,虽然不是很险峻,但打理一下山沟入口,也是易守难攻的。

于是,他就安排了家里人去给谭皓亮和成锐钢送信,说有好事,叫他两人到兴山来密会。

却说这谭皓亮和成锐钢两人,接到信时,刚好学成了草上飞和鹰爪功,正愁不知道学成了好几门武功后,是去找一家镖行求职当镖师呢,还是去帮哪一家大户看家护院,反正自己走镖,那是没分文本钱的,当土匪占山为王吧,又太势单力薄,拉人入伙吧,总得有个十两二十两启动银两吧?可家里实在凑不出来那么多钱了!多了些武功,再去试试考武举吧,又没碰到乡考!

没想到,正想吃奶,就来了娘,师兄差人送信来了!

谭皓亮和成锐钢两人就随送信的人,去了兴山,到安府里和安子邦密会。

原来,安子邦觉得,来钱最快捷,莫过于劫镖银和入室盗窃了,于是才借打猎为由,到城外数十里方圆去寻找适合建土匪山寨的地方!他把两个师弟叫来,如此这般地开导了一番,背着众人把两个师弟带到山沟里去看了地盘,给两个师弟先支了五十两银子,叫

两人拿着这个银子,从远点儿的地方高薪请来工匠,将就山沟里和四周山上的树木,建了一所能容纳七八十人的山寨。在安子邦的授意和指导下,修建寨子时,就特意建了日后藏财宝的地下室,又在山沟入口修了一道石砌寨墙,做了寨门。

一切设施修建好后,谭皓亮和成锐钢两人先议定好,在征得师兄的同意下,给山寨取名为“皓钢山寨”,谭皓亮任左寨主,成锐钢任右寨主,寨名儿听起来并不像土匪山寨,但是两个师弟的姓名中,各取一字,而寨主也不按“一、二”,而按“左、右”,都取平起平坐之意,说来也算公平。

寨子全面完善后,安子邦又给两个师弟支了二十两银子,叫两个师弟去添置些行头,招兵买马,又做了一番详细安排,特别是细心教导两个师弟,日后如何打劫、怎样避嫌、如何藏宝等等等等,然后,还规定了以后的表面关系和联络方式。最后离开时,安子邦怕师弟尚未为匪,下不了手,就亲手杀死了从远处顾来的二十五六个木匠石匠和土匠,又再三对两个师弟日后怎样当江洋大盗,做了一番叮嘱,这才离开山寨回去。

那以后不久,羊耳岩的后山沟里有土匪的消息,就慢慢传开了,一般百姓被抢,不敢报官,有些富人、里长们被抢了,就要来报官,实在压不下去了,安大人也带捕快剿过几次匪,但因攻不进寨门,也就不了了之。

再以后,“皓钢山寨”的土匪不怎么明抢了,但被劫了镖的,被入室盗窃了财宝的,因很少能抓到人证拿到物证,报官也无济于事,反而还要花费报官费和打点费,也就不再报官了,而县衙不上报,府衙也不知道,兴山方圆百里的匪患,就成了不治之症!

自从羊耳岩的后山沟里有了“皓钢山寨”,至今已经有三十二三年了,两个寨主山大王,也已离花甲不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