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梦想新世界 > 548朝鲜人力的补充

梦想新世界 548朝鲜人力的补充

作者:农民在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7:26

548朝鲜人力的补充

后来,诸彩老手下海盗掌柜师本昌不知从什么渠道听说了互助会在海参崴缺少劳动力的消息,竟然运了满满两船日本农民到海参崴。师本昌装人实在是狠,两艘船上连大带小竟然装了一千多人,由于距离并不太远,到了海参崴之后倒也没死几个。

海参崴总督赵明启就是当初被施正德老爹施赶山强占房基地的那个,他开始还以为师本昌是从日本强掳来的人口,却没想到这些人竟然是他从福山附近买来的。

原来,师本昌日本贸易跑得多了,对日本的了解也比较多,得知日本山多地少,人民普遍比较贫困。日本农民为了防止家产分散,便有长子继承家业,小儿子则只能沦为长子的奴仆或者外出谋生。日本这些年来少有战争,人口繁衍得越来越多,这一情况就越发严重起来。

师本昌正是利用这一点,贿赂了福山的大名,称招人到海外开荒,便从当地招募了一批人运到了海参崴。他招人的时候,按照每人一两的价格给了这些人的主家身价银子,而且允许被招募的人带家眷,很快就装满了两艘大船。

赵明启对于这些日本人有些拿不定主意,师本昌便把这第一批人先留下,专门跑了一趟青岛问章泽天的意见。章泽天对此倒不排斥,这些日本人听话、肯干,又能吃苦,实在是用来开荒的最好人选。他当即给赵明启下了手令,两年以内,只要日本人总数不超过汉人的三倍,就不再限制。至于这些日本人的身价问题,则由互助会总部直接和师本昌谈。

师本昌尝到了运输人口的甜头,用他已经扩大的船队中全部四艘大船接连从日本运了近三万人到海参崴,使北大荒开发的总人数达到了十四万,暂时满足了农业大开发的人力需要。

对于被送到海参崴的日本人,互助会的政策是让他们为自己工作三年,来偿还他们自己的身价银子,然后就会给他们自由,任他们去留随意。

对于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儿童,则由互助会安排入学,学满三年同样恢复自由。若家中有人不能工作的,需要由其他人帮他们做工三年。

在这三年时间内,这些日本人会被强制学习汉语,到三年之后,不能用汉语进行比较流利地交流的,是无法获得自由的。

在这三年时间内,互助会会为这些日本人提供食宿等生活条件,并且不会太差,至少会让他们比原来在家的时候吃的好不少。互助会在这方面一向大方,连那些劳改犯都能吃得饱,何况其他人呢。

章泽天一直不主张使用奴隶,为手下所有没有人身自由的人都设置了服役期限,就是为了把这些人都培养成符合要求的劳动者。

同时,对于那些劳改犯和战俘,还有像这些日本人这样的,也包括在他们手下工作的女真人,互助会提供的生活条件都是令他们难以拒绝的诱惑。有朝一日他们要离开互助会的时候,对这种良好的生活条件的怀念会把他们留在互助会,使他们最终成为互助会的忠实追随者,就像回到青州的那些战争难民一样,最终还是要逃回到互助会这里来的。

后金抓回来的那些朝鲜人,严格来说算是女真人的奴隶,并不属于互助会。互助会也没有朝后金索要这些人,只是将他们当作女真人一样进行雇佣,给他们提供一样的饮食和薪水。至于那些薪水最终都被女真人拿走了,就不关互助会的事了。

他们同样要求这些朝鲜人学习汉语,然后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朝他们灌输“互助会是好人,奴役他们的是女真人”的观念,至于最终效果如何,就不是互助会关心的事情了。

后金从半岛东部山区抓捕这批朝鲜奴隶的另一个后果,是让山里的朝鲜人意识到山中并不是世外桃源,意识到他们躲藏的山区其实还不如西部的平壤平原和载宁平原安全。于是不少劫后余生的朝鲜人涌出了大山,走向了平壤特区。

自从互助会建立平壤特区以来,缺乏劳动力一直是困扰特区政权的最主要问题。互助会不想像后金那样直接进山抓人,特区所处的平原上又接连经历后金与互助会的政权交替,让躲入山中的朝鲜人十分担心,不敢外出,互助会想招人十分困难。

这次的后金入山反而给互助会带来了机会,大量朝鲜人涌入平壤特区,流入的总人口竟然达到了将近二十万人,使平壤特区的人力资源一下子变得充足了许多。很多原来因为人手不足而无法开展的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那些被女真人抓走或杀死的人家留下的孤儿,更是互助会接收的重点。

很多孩子被出山投奔互助会的邻居或亲戚带了出来,但也有一部分仍旧留在山里。为此自卫队专门组织了搜索队,请那些刚刚出山的朝鲜人带路,专门到被女真人肆虐过的山中聚居点,寻找那些失去父母家人的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特别搜寻,自卫队一共接收到十二岁以下的朝鲜孤儿6000多人。

朝鲜这边的抚养和教育水平都比较差,这些孩子被直接送回了青岛,由刚刚建立不到一年的少年团接收。

这个少年团是去年建立的,当时是为了抚养和教育那些在山东兵变中失去亲的的当地孤儿特别建立的,分为幼儿部、学前部和学龄部等三部分,已经先后接收战争孤儿一万多人。

少年团当时建立的时候,对当地战争孤儿总数的估计有误,是按照三万人的规模建的,空余房屋等很多。此时这批朝鲜孤儿的到来,少年团只是增加了一些老师和保育人员,设施方面并没有什么困难。

在这批朝鲜人涌入平壤特区之前,互助会在当地的人力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劳动力都被集中到载宁平原上种植棉花,到农忙季节的时候,学校都要放假,学校的学生、机关工作人员和自卫队都要到棉田里面帮助做打叉或采棉等工作。

至于大同江北的平壤平原,只能保留少数人员,把这片比较不错的土地当作牧场使用,放牧那些从后金交易回来的牲畜。互助会能做的,也只是在这些地上洒下些牧草的种子,任它们随意生长而已。

这次人口充实之后,首先充实了载宁平原上各农场的人手,把一些宝贵的技术人员和汉人解放出来,进而开始平壤平原的一部分开发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