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梦想新世界 > 535冯闯去青岛5

梦想新世界 535冯闯去青岛5

作者:农民在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7:26

535冯闯去青岛5

临近中午的时候,路边已经不完全是北部那种大块的农场式的大块田地,一些田地被田埂分成小块,也有农民在田里锄地,倒更像是传统的耕作方法了。不过这样的人还是少数。

村庄里面看不到什么闲人,田地之中也没有多少人,多数的田间工作仍旧是牲畜和机械来完成。

后来,冯闯眼前的景色一变,路旁农田里面的作物一变,已经不是他认识的玉米高粱或豆类,而是一种矮矮的大叶作物,开着白的黄的红的花朵,田间有不少人在忙碌地工作。

这些人多是妇女或老人,他们戴着宽边草帽,将一些枝叶从这些作物的植株上不断揪下来,就这样一棵棵的修理着植株,一路往前。

见冯闯看得仔细,章绪说道:“这是棉花,最耗人力。开花以后就要一遍遍的修整打叉,否则植株疯长,坐果就会减少,影响产量。吐絮之后又要及时将棉絮收起,也要人工完成,一个人最多只能照顾两三亩。不过这活计不是太重,基本都由妇女和老人来做,占用壮劳力不太多。”

冯闯带来的那个吏目忽然说道:“这种活计那些十来岁的小孩子做更好,小孩手脚麻利,比这些妇女老人也许还会更快些。”

高文贞道:“小孩还要去上学,哪时能让他们来做这事?”

这事冯闯倒是听说过,问道:“难道所有小孩都去上学了?这里还是胶州的地界吧?”

高文贞仔细看了看,说道:“应该已经进入即墨的范围了,胶州卫原来都是官军的屯田,连成片的。另外胶州刚刚开始建农场,人力短缺,应该不会种这种需要人力太多的作物。”

章绪更清楚互助会的政策安排,道:“现在的胶莱平原上,即墨、胶南、高密、平度、昌邑东部,还有北方的莱州、黄县和登州,所有六岁到十二岁孩子都要入学读书,十二到十六岁的多数也都在上学,所以是看不到小孩做工的。除非学堂组织劳动时,才能在田里看到小孩。”

想到当初章泽天提出的免费教育,冯闯有些不敢相信,让好几个县的所有孩子都免费上学,这要多少银子?他问道:“现在还是免费上学?免费午餐是不是还在供应?”

“是。”章绪答道,“现在这几个县里面,无论流民、海盗俘虏还是当地人,孩子都是强制入学的,现在已经改成三餐免费了。如果不让孩子上学,是要受罚的。三叔说孩子是互助会未来的希望,在教育上要不惜一切代价。今年互助会在教育上的预算有三百五十万元,只是现在教室的桌椅不足,多数孩子都在露天上学,或者借用一些临时房屋。明年如果资金富余的话,建学校和配置桌椅就要再投入一大笔。”

冯闯一时说不出话来,这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丧心病狂来形容了。350万元就是350万两白银,重量有20多万斤,如果用车运的话,一千斤装一车,需要200车才能运完!谁又见过这么多的银子?章泽天却把这么多银子用在给孩子的免费教育上,而且每年都要投入这么多,这互助会一年的收入又有多少?

章绪没有细说,其实这三百多万两并不都是现银投入,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这十几万孩子的口粮。互助会当初也在担心负担不起这么多孩子吃饭,但章泽天力排众议,还是把这一条坚持了下来。

章泽天的理由很简单,这些孩子在哪里都要吃饭,粮食总是要有的。现在互助会辖下的土地大幅度增加,每年收起来的粮食之中,总能挤出这些孩子的口粮来。这些子孩子都是互助会的宝贵财富,不能把他们当作外人看。

中午路过即墨县城,这县城还是原来那种破破烂烂的样子,惟一不同的就是这里的行人十分稀少。“都去做工了”,这是高文贞给出的解释。

铁路并没有进城,只是从县城南门外经过。车站附近有一大片建筑群,里面风车林立,不时有各种声音从那里传出来。

“这是即墨工业区,去年修了铁路之后才建起来的。”章绪解释道。

即墨工业区基本都是新建起来的工厂,有面粉厂、熟食厂、服装厂、肥皂厂、榨油厂等民生企业,也有蜂窝煤厂、肥料厂、毛刷厂、绳网厂等工业企业,已经开始形成一定的规模。

“这些都是互助会的工厂?生产这么多东西出来,卖给什么人?”冯闯问道。

“这些厂子基本都是私人开办的,只是少数有互助会的股份。这里生产的东西多半都是供应当地人日常生活用的,也有一部分会运到青岛港口,销售给那些外来的商船。”章绪说道。

冯闯更加好奇了:“能开工厂的有钱人这么多?当地人能把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买走?”

“有钱人倒不是真的那么多,但是只要有见识的人,有了好的方案就可以从银行申请到贷款来建厂,到时候赚了钱再还给银行就是了,利息非常低。”章绪解释得很详细,“这里的多数人家都有人在工厂或农场里面做工,收入少的每月也会有一块银元。老百姓有了钱,消费能力当然就上来了,反过来就能带动这些工厂的发展。而工厂的发展又为百姓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这样整个社会就会越来越富裕。三叔说,只有让银子流动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对外贸易虽然能够赚钱,但是内部消费的总量增加,同样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

“都是百姓建厂,百姓消费,你们互助会的收入又从哪里来?收商税么?”

“商税是一方面,三叔估计,今年的工商税收大概会有两三百万元,并不是太多,连教育投入都不够。不过互助会还有其他资金来源,等再过几年,工商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工商税收最终还是总收入的主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