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梦想新世界 > 528那些返乡地主们

梦想新世界 528那些返乡地主们

作者:农民在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7:26

528那些返乡地主们

就在土地出售的同时,水利和道路施工也在从南向北地扩展。最先完成修建的是东西两线的铁路,这两条铁路都是从环胶州湾铁路开始,东线到莱州城外海边的莱州港为止,西线则到昌邑为止,在和莱州之间也修建了连通线,这连通线还在向东延伸,准备把黄县和登州都用这铁路串成一体。

每天无数牛车马车行走在铁路线上,将各种生产生活物资和大量人员运送到胶莱平原的各处,极大地方便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

受限于畜力的续航能力,铁路线上每隔十几里便设有一座车站,用来装卸货物是车站的作用之一,更重要的是拉车的牲畜一次只能走这么远,到站之后就要换牲畜。每个车站里都养着一批备用牲畜用来拉车。

由于车辆载重能力和牲畜拖曳能力的限制,铁路的运输能力比后世的铁路差得很多。但是若比起此时的车辆运输来,每头牲畜的运输能力都扩大了近十倍,已经足够惊人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运输效率提高,将铁路运输的成本摊薄了不少,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通过铁路运输货物或者进行远距离旅行。

在战争期间从山东各地流入互助会辖区的一百多万难民,在战争结束后有二十万左右最终选择返回故乡。华夏毕竟是传统的农业社会,若非实在迫不得已,没有人愿意远离故土到他乡生活。章泽天明白这一点,对这二十多万人他虽有不舍,最终也不得不放人走路。

收容难民本是好事,如果强迫这些难民留下,最后搞得天怒人怨,就得不偿失了。

莱州和登州北方的难民,有强烈返乡意识的反倒没有这么多。他们基本都已经知道家乡变成了什么样子,那些贫民若是孑然一身地回到家乡,连生计都成问题,倒不如留在青岛这边。

在这里,孩子可以得到免费教育的机会,甚至连吃饭都不用家人操心。而且基本每人都能得到工作的机会,生活条件比当初在家乡时更加优沃,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

倒是有一些原本比较富裕的家庭提出返乡。他们家中有自己的土地产业,这是无论如何也舍弃不下的。在这些人出发之前,互助会给他们稍稍通了气,他们家中的土地可能已经被人占用,到时可能只能凭他们手中的地契选择现金补偿或者土地补偿了。这些人对此虽然有所不满,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仍旧义无反顾地踏上返乡的道路。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的土地都已经被人占了,还是有不少人能够找回自己的土地房舍的。他们回到家乡之后,在土地上艰难地种上一季粮食,以期能够把今年的生计维持下去,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至于土地被划入农场的那些人,多数还是没有选择现金,而是接受了等额或稍多的土地补偿。官府为他们换发了新地契,他们对此倒也没有多少不满。

尤其是那些比较大的地主,他们原来的土地原本并没有连成一片,而是由大大小小的许多地块组成。现在接受了土地补偿之后,田地并没有减少,而且彼此连成一大片,无论是耕作还是浇灌,都比原来方便了许多。官府补偿给他们的土地都是比较平坦肥沃的好地,比有些人原来的土地更好,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再为这些小事去伤神了。

只有那些原本比较大的地主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土地再也招不到佃户了。而雇佣长工的价格更是高得令他们绝望。如果仍旧按照原来的方式经营的话,他们手中的土地非但赚不到什么,反而有可能会亏本。

地主之中毕竟有见识的人比较多,对比一下前些天在互助会救济下过的日子就发现,互助会治下的平民地位和收入都上升了许多,加上现在战火刚过,人口紧缺,他们找不到人经营土地就不足为奇了。

更令他们无奈的是,互助会并不会因为他们招不到人就免了他们的田税,而是通知他们从他们申报了田地的所有权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明年——开始就要全额交纳皇粮国税了,虽然只是在足额的基础上加两成征收,但土地上种不出庄稼来,这田税从哪里来?

更令这些地主们难以理解的是,申报了田地之后,田地是不允许撂荒的,否则会被处以罚款,这罚款的数额可就比田税还要更高!这不是不让人活吗?

华夏文化中流传下来的一个观点是民不与官斗,这互助会不管是不是皇帝设置的官职,现在既然归他们管,就要守他们的法,还是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行。

地主们很快想到了占了他们田地的那些所谓的农场,他们是怎么经营的?

地主们或者单独前往,或者搭伴壮胆,纷纷到附近的农场里面去取经。那些农场主们倒是并不在意为这些保密,把他们集中经营、大量使用牲畜和新式农具,以及雇佣农业服务公司的办法一一讲给了这些地主。

地主们了解到那些农场也是高价雇佣农业工人,心里也就平衡了许多。按照这些农场的办法经营大片土地,还是有很大希望获利的。尤其是种植那些新作物,收益可能还会更高一些。但是肯定不如当初他们把地佃出去利润那么高。

这些地主们几经辗转,有人最终还是交出了自己的那点土地,改成了现金补偿,打算从事其他生意。也有人通过从青岛时得到的消息,或是从农场里听到的办法,找银行贷款购买了更多土地,准备按照农场的办法经营。更有人仍在咬牙坚持,或者亲自耕种,或者请农业服务公司耕作,期待着有朝一日政策发生变化。

没有出售的无主土地还有不少,互助会同样将这些土地划分成或大或小的农场,然后按照当初在胶州时的模式亲自经营。

这些类似于“国营”的农场自己雇佣的农工更少,将多数工作都委托给了农业服务公司。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是章泽天一直以来的理念,这样经营的农场收益反而会比雇请更多工人的农场更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