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梦想新世界 > 526土地拍卖

梦想新世界 526土地拍卖

作者:农民在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7:26

526土地拍卖

章泽天这办法有些无赖,但是两位新任知府设身处地地想来,如果换做是自己的土地被人这样占了,最后也只能接受现金补偿或土地补偿了。如果补偿价格合理的话,自己也不会有太多不满。而且占地的是官府,即使有人有所不满,也不会闹得太厉害。

事实上,这件事情章泽天已经提前想到过,此前在将战争难民运到海外时,便已经将重点集中在胶莱平原的难民,便有着占有这些难民的土地的想法。

他倒不是为了占这点土地的便宜,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既成事实的办法,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

那些被运到海外的难民,手中的地契权益也是会受到保护的,至于将他们送到海外,只是希望将这些人主张土地权利的时间稍稍拖后一些而已。

对于章泽天的决定,两位新任知府心里是不赞同的,但他们也明白,形势比人强,这里是互助会的地盘,他们自己手里既没钱又没人,到底还是要章泽天说了算,也只好听从章泽天的决定。

两人的总结归纳能力都不差,对于上任之后的工作,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卖地。

不过即使是卖地,他们两人能做的也不多。现在他们连知府衙门的架子都搭不起来,手底下没有人,就凭他们两个光杆司令,基本也没有多少可做的事,更多的工作还要互助会去做。

其实在去年与叛军对峙的时候,互助会在胶莱平原中部和南部,已经开始做着他所说的事情了。

互助会在莱阳、莱西、平度、高密等几个县,还有胶州卫所,已经分别组织起了民政班子,开始对这几个县的土地丈量和统计工作。

详细地图绘制出来之后,便开始对这些土地进行规划,将预备出售的土地划分成几百亩到几千亩不等的大块,由互助会组织难民进行耕种。

莱西和莱阳两县位于平度县的后面,叛军的兵锋在平度就被挡住,叛军还没有来得及深入这两个县就被自卫队赶走了,基本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这两个县的人口没有流失,卖地的事情当然就与他们没有多少关系。章泽天此时的事情太多,一时还顾不上理会他们,一切基本都维持原状。

高密、平度和胶州卫的土地,多数在去年已经收过一些粮食。只是互助会库存的农具和牲畜数量有些不足,去年仍有一少部分土地是按照传统方式耕种的。

今年在平叛时,自卫队从叛军手中夺回了大量牛马牲畜,能够使役的都被直接投入到这些大大小小的农场生产上来,这两县一卫在铁路沿线等交通方便之处的田地都被种上了玉米和向日葵等作物,传统作物如小麦豆类等也种了不少。

章泽天更看重的棉花和花生种植的面积并不大,这两种作物对人力的需求都太多,现在互助会手中的人手还是有些不足,倒是没有种太多。

现在互助会的棉花集中种植在平壤平原和济州岛上,今年种植的总面积达到了7万亩,等今年的棉花收获之后,已经提前在大同江畔建立起来的纺纱厂和织布厂应该都可以开始运作起来了。

现在刚刚收复的胶莱平原北部和登州、黄县的土地已经开始进行丈量规划,已经完成规划的平原中南部地区的第一波土地拍卖工作,也即将开始。

现在互助会的会员之中,对互助会搞的这个土地拍卖的热情还是相当高的。此前会里曾经先后组织过朝鲜特区、济州岛和胶南县的备倭千户所土地拍卖,凡是拍到了土地的人,基本都看到了其中利润的可观。

这次要拍卖的更是胶莱平原上相对最好的土地,不少人都摩拳擦掌地做好了准备。

按说互助会成立时间不长,除了章家之外,有实力购买大片土地的并不多。何况在拍到土地之后还要招募工人、购置农具、牲畜、种子、肥料等,需要投入的资金相当不少。

虽然在港口工业区、清川集边贸或舟山自由贸易区开办了工商业企业,或者购船做海运的人不少,也都赚到了以往难以想象的银币。但是这些还不足以支持他们一次性购买上千亩土地,做个大地主。

那些此前在济州岛或朝鲜特区购买了土地的新地主们,资金更是尚未回笼,更没有财力再购买更多土地。

章泽天早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让银行特别推出了针对这次土地购置的贷款业务。互助会银行成立以来,类似的贷款已经推出过多次,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互助会之中也有不少人从中品尝到了甜头,所以这次申请贷款购买土地的人极多。

就在这种热烈的商业气氛中,第一批拍卖的胶州卫的十一万亩熟田,被划分成了大小不等的80多块,在短短的一天时间之内就被买光,总款项达到了200万元以上。

当然,这些银币多数都来自贷款,并没有将真正的银币支付出来,而只是在银行的账上走了一遍,从银行账户进入了互助会的账户而已。

这个价格相对于此时的地价来说,明显是有些偏低的。只是这次互助会一次性拿出来的土地数量太多,直接将价格拉低了一大块。

参与拍卖的人基本都是互助会的会员,主要是来自即墨和胶南两县的一些地主大户。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有几片土地被外来的人拍走了,其中就包括最早与互助会合作的那几名徽商。

以汪孚成为首的四名徽商为肴记收购徽州特产,很快就还清了章泽天的借款,然后经过几年经营,总资产已经达到近十万两。他们四人在发财之后并没有拆分开,而是效仿互助会下的一些企业,成立了一家名叫新安商贸的股份制企业,连退休回乡的盛先生也被他们拉着入了一股。

这次他们得知了这边有成片土地拍卖的消息,一下子拿出三万多元,拍下了将近两千亩地。徽州山多地少,土地十分稀少,当地人对土地的感情比文朝其他地区更浓厚,徽州富商在外地购置田产也成了常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