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梦想新世界 > 476战争难民与胶州卫

梦想新世界 476战争难民与胶州卫

作者:农民在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7:26

476战争难民与胶州卫

在攻打莱州城期间,叛军像后金军一样,把一部分人马分散成小队,到四乡劫掠,将所有能用的粮食牲畜兵器物资不断收集起来,供大军使用。更是将多余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回登州,交给死守在登州的耿仲明管理。

叛军这次围攻莱州,却与他们的战略目标有关。

按照孔有德的设想,他们这次叛乱借后金入侵之机,可以在比较长的时间内避免文朝各地官军的增援围攻。而他们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将山东半岛莱州以东的部分完全占领。

莱州在半岛北侧的海边,与半岛中部的鲁山之间只有几十里的路程,算是山东半岛中部的一个战略要点。

叛军只要占领莱州,并在莱州与鲁山之间建立防线,就可以将大陆来攻的官军拒之门外。

战事持续时间一长,官军粮饷不继之后,便有了谈判的机会。

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割据山东半岛东部自立也不是不可能的。是以这莱州就是叛军势在必得之地,肯定不会轻易放弃。

山东半岛中部和东部地形,靠近渤海的北侧沿海比较平坦,算是比较富饶的地区。中部和南部多山,除了即墨与胶南之间的一小片平地之外,就没有成片的可耕作土地了,是以历来不受官府重视。

章家,或者说互助会势力此时就是占据了这一小片平地和胶州湾周边地区,成为一片独立的世外桃源。因为有中部山地相隔,与肆虐于半岛北侧的叛军之间倒是没有发生大的冲突,至少在宝丰七年三月份之前如此。

叛军占据半岛北侧之后的一番搜刮,把北部地区的百姓手中最后一点粮食都给抢走,甚至就连特意保存的种子都没有放过。叛军固然是为与朝廷援军长期作战做准备,但是他们手中的物资总有用尽之时,到时候败亡的结果仍旧不可避免。

叛军也不是不懂事的草包,他们当然也知道像他们这样对百姓肆意搜刮是竭泽而渔的作法,无法坚持长久。

但是此时他们势力毕竟不足,又缺少必要的安民口号,占领区内的总人口基数也不足,即使把全部土地都种上粮食,也无法长期维持大军的用度,于是孔有德便彻底放弃了在短时间内发展生产的想法,只想集中全部力量,先打过这一仗再说。

在这几个月之中,半岛北侧被叛军逼迫得走投无路的百姓便大批大批地涌向南方互助会所在的即墨县寻求庇护,数量竟然远超互助会众人的预计。

这些难民多是老幼妇孺,壮年男子却比较少,后来互助会众人才得知,登州莱州的壮年男子多被叛军抓走,作为壮丁去做些运输物资、修建大营等事,或者干脆被押上前线,参与对莱州城的攻打去了。

从正月底战火蔓延到莱州府之内开始,到三月中旬一个半月时间里,逃到即墨的难民就多达十几万人。由于人数太多,担心安置不过来,互助会里面已经开始有人建议在即墨以北建立防线,阻挡难民入境了。

章泽天对这种论调嗤之以鼻,人口正是此时互助会最紧缺的资源,现在有现在的难民直接入境即墨,怎么可以不接收?

尤其这些难民之中,多数都是最容易掌控的妇女和老幼,而且成年人里面的男女比例更是女多男少,可以大幅度缓解互助会内部男女比例失调的危机,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章泽天让人在胶南县搭建了几处大型难民营,将难民们收容到其中。难民营里用窝棚安置难民,并给难民们分派了简单的工作。

难民在难民营里可以获得基本温饱保障,其中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和十二岁以下儿童享受的是完全保障,食物按集中就餐原则,可以凭入营时领到的证件到专用食堂就餐。

而中间年龄段的属于壮年人,需要从事适当工作才能享受吃饱饭的待遇,否则每天就只能得到一个黑饼子,勉强维持性命而已。

令这些壮年人无奈的是,难民营提供的工作机会并不是充足的,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分派不到工作,也就只能挨饿。

倒不是互助会没有足够的工作让这些人做或者没有足够粮食给他们吃,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诱这些难民移民到海外去。互助会给出的移民条件之一就是保证到海外之后全家都能够吃饱穿暖。

现在互助会为这些难民提供的待遇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加之这些难民中原来有不少人生活在即墨附近的几个县,多少听说过互助会的会员待遇,所以移民工作并没有遇到想象中的那些困难,主动要求移民的人家还是不少的。

互助会所有船只在难民开始到达的时候,就进入了满负荷运转状态,全力向济州岛运送难民。总数超过二十艘大船不停工作,截止到三月底的时候,已经有四万多名难民被运到了济州岛上。

开始时,叛军一直小心地在半岛北部活动,到三月底之前都没有骚扰到即墨与胶南,默契地与互助会井水不犯河水,甚至连逃往即墨的难民都从不阻拦。

双方也不是真的没有接触,自卫队的侦察兵在外出侦察时曾经与叛军多次发生冲突。不过侦察兵都是一人双马,又是第一批配备了短管枪的队伍,他们五人左右一组,即使遇到几十名叛军,也有一战之力,损失很小。经过大大小小地冲突之后,叛军也认识到了自卫队不好惹,战斗便渐渐少了起来。

四月初,双方的第一次正面战斗终于打响了,起因是位于即墨胶南交界处以北十五里外的胶州卫。

自从后金入侵与辽东兵叛乱开始,胶州卫便失去了指挥,无论济南的朱大典,还是登州被俘的孙元化都没有办法再给胶州卫下达明确的作战指令,胶州卫指挥使便也落得清静,将手下的正兵都集中了起来,不算缺额的话也有一千多人。

知道自己手下这些卫所兵只能拿来装装样子,真正打仗肯定是不行的,便趁着叛军忙于北部地区控制的当口,将兵力朝南转移,一直来到互助会地盘之外,受到自卫队的阻拦才停了下来。

经过与互助会的一番沟通,互助会这边同意接收胶州卫的非正兵军户,于是手下的几万名军户家眷就都转移进了胶南,占据了一个单独的难民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