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87我是谁
87.我是谁
我从11岁多从村小学转到乡办中学果元中学读初中,每天清晨六点多自己炒个干炒饭,有时会有前一天晚餐剩下的干酸菜拌饭;然后用家里仅有的瓷罁带上一罁饭,绞尽脑汁捎上点点菜,放到学校蒸栏上热,背着书包提着饭罁,走5公里路去学校,途中经过"新大屋""樟树脚下""何家坪""阳泗庙""双红""月形山"这些村组,那时每天有书读、有饭带、有三五几个同学一起走在上学路上,爸爸妈妈夸我脸像苹果,笑声像银铃。那个天真烂漫的年代,途中见到的熟人都称我:"贵荣同志宾球同志家的大女儿",爸爸妈妈称我"明伢子"。
1979年,从千军万马中冲突出来,出所有人意料之外,经过高考进入湘江师范读书,第一次领到了每个月4块钱伙食补贴,第一次听到了老师的普通话,第一次坐到了脚踏风琴面前,第一次看见了画夹……值得我一辈子珍惜的是,**后的首批师范生遇到了语数外理化生音体美最好的老师,特别是遇到了特别专业的汉语言老师和数学老师,实习结束时,数学老师鼓励我毕业后教数学,真是一种奇迹:我高考数学只打19分呀!数学老师不相信我数学基础趋零的状况,也不相信她的生动灵活妙趣横生的教学有改造人塑造人的惊人效果,她欣赏点赞表扬我的小学数学课上得那么精彩。毫不夸张的讲,师范老师的美好形象深深的吸引着:一生就做一名改变人塑造人的好老师!
1981年的7月开始,我走上我为人师表的师者之路:从全县重点小学大元小学教五年级、到果元中学任两届初三毕业班班主任、到县二中教三年高中、再到省属重点中学县一中教十年高中,这近十七年中,教书当班主任的同时,我兼了大队辅导员、校团委书记、校工会**,34岁前被破格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这期间,我用自己18岁到35岁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为人师者的亮丽篇章。
1998年,作为教育战线的唯一出席市的女党代表,我被县委组织部考察选调到党员教育中心任主任,因为我作为老师的声誉很好,大部分领导同事年轻人喜欢叫我杨老师。
2003年1月,也是我四十岁生日的时候,组织部任命我为县纪委常委、县监察局副局长兼执法室主任,在领导们的带领下、在同事们的全力配合下,我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教育、保护干部、源头防腐方面刻苦钻研、建立制度,深得领导同行们的好评,其间被提拔为局长、副书记。从四十岁到五十二岁这十几年中,我很踏实、很充实,感受到厚积薄发的愉悦。因为职务的变化升迁,有人叫我杨书记、杨局长,仍然有不少的人叫我杨老师。
因为有几十年的奋斗,组织关心我提拔我:2015年6月我被提拔为副县实职干部,到开慧烈士纪念馆任书记。能为弘扬开慧烈士精神做一点贡献,这是我个人成长历程中的荣耀。这个时候很多人叫我杨书记。
2017年3月,领导们抽调我到建设人民医院筹委会任副主任,这是个投资20多亿的民生工程,我深感大众信任的惬意,更感被信任带给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几年的艰苦、探索的历程中,各方民众喜欢叫我杨主任。
回望自己走过的路,常常问自己:我到底是谁?
我愿永远是爸爸妈妈呼唤的"明伢子":是爸爸妈妈永远长不大的崽;是爸爸妈妈明达事理的崽;是能明白爸妈重托、带好弟妹的大崽;是明亮开朗、肩负家族重任的大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光明磊落的崽!
我愿天天听到的是"杨老师"的称谓:为人师者,应传道,要永葆一颗学习心创造心,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应授业,与时俱进应是为师者常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能徒有师者其名而无师者之实;应解惑: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切都在矛盾斗争、是非较量中前行,疑惑困惑自然会相伴而行。为师者,必须高瞻远瞩、光明磊落、明辨是非、运筹帷幄方可为师!
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负父母之"明"托;不负众友之"师"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