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39至42
39.听国学课
昨晚我和先生一起听了一堂国学课。关于《黄帝内经》的解说,关于健康养生知识的传道。
吸取营养。天地之间,唯有五谷杂粮为最优。
排除毒素。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与传统习惯作斗争,不抽烟、不酗酒,不嚼槟榔、不吃腊制品,少吃淹制泡菜。
保护血管。调节重口味;力求饮食清淡。
加强运动。不能让自己“坐以待毙”。
这是一个半小时课后留在我脑海中深刻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道理很容易懂,关键是践行中很难做到。
我们应该时刻告诫自己:人的一生,不求长生不老,但要珍惜父母带给我们的生命,让生命的精华为天地、为人类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
先生今天决定:下午再去听一堂国学课。
40.纯朴的关系
今晚在表弟家吃晚饭。表弟表弟媳跟我们年龄相彷。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事:我们都认识的一个女性朋友打电话要表弟去接;表弟正在炒菜,回答着“好好好”。
饭菜搞熟了,我们大家开始吃饭。只见表弟把做饭的行头一放,骑着摩托车出去接人去了。
一会儿功夫,朋友接回来了,我们客客气气打了招呼以后,这位女性朋友直接坐上来吃饭。
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都那么和谐;大家都那么开心。
表弟媳妇怕我们不理解,很自然的说,她在一家超市打工,丈夫在外打工,婆家没人在家里,娘家没有亲人了,从小寄养在姑妈家,受尽了苦、很可怜。我们像亲姐妹一样。
其实我们很早以前就了解他们的友谊。
亲眼所见,真的感叹这种纯朴的关系。
回家路上,我跟先生开玩笑:我们这些知识分子能做到这样吗?年轻的夫妻们能这样平静的处理好朋友间这种关系吗?
人世间,简单,是一齐良方;简单,是一种妙招;简单,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子旋所感:男女之间的接触存在纯友谊关系吗?我倒不希望找到答案,因为本身给出这个问题的人就处在这种疑虑之中。而相信男女之间有纯友谊的人是绝对不会反问:“我们这样的关系会让大家有所猜想吗?”当然这是基于一定的道德基础的。其实对于已婚人士和婚外异性人士的接触时,做到的礼数和举动到达什么程度,这是一个需要夫妻双方协商的准则。倘若一个人****惯了,言语轻佻,而另一个人保守嫉妒,这样大家都不会搬上台面来说,迟早会分道扬镳。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我有见过有些情侣交往时,女方向男方提出绝对不能和任何女生讲话的要求。男方每次要和其他女生交流沟通时,都只能让旁边的男性朋友代为传达。对于这种听起来就很荒谬的情况,我的建议只有分手。
看来,我还是个参不透成人之间、男女朋友与男女恋人的关系呵!
41.来自山西的礼物
最近三年,每年的冬天,都会有一个信息通知我去恒帮物流园内的货站领取货物。
那是我三十年前的二中的学生张震从山西太原给我寄来的礼物:三大箱荞麦面、荞麦粉、小米。
这些食物都是血糖高的人吃了不增血糖的。
三年前,张震听说我血糖高,先是将小米寄给同学、然后由同学再送到我家里。去年他回家,跟我的交谈中发现我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血糖高,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就干脆直接寄到我手里了。
张震是85年我在县二中教的学生,他大学毕业后留在太原工作了,在太原的县银行当行长,在那里结婚生子,工作二十几年了。
这个男孩子的特点首先是厚道。对老师对同学、对家人都特别实诚,每年他昔日的高中同学都会结伴去他工作的太原做客,不管去多少人,他都会热情接待、周到服务,用最好的食物款待朋友们。
他也特别的孝顺。他的母亲重病近十年,最后的五年完全是植物人状态,他请假自己回家服侍母亲、请专人照顾母亲,几年如一日,没有一句怨言。看到他北方南方奔波,连他的老父亲都劝他放弃对已成植物人母亲的挽留,他克服重重困难,硬是留母亲在这世上多呆了几年。
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只做不说。对老师、对同学、对家人都一样,默默无闻的把每件事做好了,也没有听他说起。每次给我寄来杂粮,都是我取回来以后给他道谢,他才呵呵的笑着说:“这不是什么大事,这是我做学生应该做的”。
写过这些,我觉得还永远不够,远没有把他的朴实、他的坚毅、他的认真、他的执著表述清楚。
我想,等我的这些作品成书的时候,一定想办法把他的照片附上,让朋友们看看他的180的个子,看看他真诚的笑容,看看他厚实的胸膛,看看他堂堂男儿的气质。
●тт an●c o
子旋所感:这个同学也是我妈妈的同学,真是大山一样深层、厚重的叔叔!
42.婆婆的关心
近几年我们养成了一种习惯,周六上午去公公婆婆家,我掌勺搞顿大餐犒劳全家老小。
今天吃完中餐,趁着外面有太阳,我抱着小棉被在车上午睡。温暖的阳光照在咱洁白的宽敞的越野车上,我马上要进入梦乡。
只听见“啪啪啪”轻轻几声响,婆婆喊到“晓姑娘、打开点窗子睡!”
虽然是在矇眬中被婆婆敲醒,但我仍然被婆婆的关爱和重视所感动。
快三十年的婆媳了,也成母女了。每次回家,她都会把她跟公公间的矛盾、秘密、笑话细细的说给我听。
婆婆这个昔日好强的、从不服输的妇女队长劳动模范真的老了,我们要好好关心她、孝敬她!
子旋所感:首先点赞大姨与婆婆关系。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我是没有发言权的。纵使掰得清楚道理,也是应了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我还是觉得是夫妻双方和老人这三方的共同责任。最要紧的是,老人学会放手,静观其变以及不去打扰新家庭的生活。过多地干涉子辈的生活,只会在无意间地露出偏袒的意味,加剧这一矛盾。毕竟,距离是产生美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