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小结: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在第一部即将结束之际,看到老师、长辈、亲人、学生的赞扬和鼓励,时常心生惬意,内藏欢欣;浮想联翩,情绪激昂;深夜难眠,常有连续奋起抒情的冲动……
其中,感恩的情愫左右着我的大部分时空。
感恩爸爸传导给我乐观,让我在苦难中总能看见前方的灿烂阳光;
感恩妈妈传播给我无私,让我不断体会奉献给自己带来时时的心安和温暖;
感恩老师教授给我责任,让我在教书育人的岁月里充满激情创造奇迹;
感恩当年唯一住在城里的满舅一家,两间住房的情况下,总有一间留给我们在城里进修、上大学、上班的侄女儿,让我们这群本是流落街头的女儿妥妥的长成有知识的人有一技之长的人;
感恩在我们痛失母亲的第一时间里赶到医院的二中的书记、同事,还有陪我们全家为妈妈彻夜守灵的几十学生,陪我们姐弟熬过那撕心裂肺的长夜……
感恩在全县赛课中发现我提携我的一中的老校长,让我离家更近,让我能更方便照顾爸爸带好弟妹;
感恩一中的同事、合作的伙伴,在我当班主任的日子里,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听从指挥,科学调度,配合默契,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也感恩我的邻居我的长辈,用真诚的微笑示人,用快乐的情绪感染人,让我在生活中体会到"做人的最美境界是让別人快乐"
感恩所有的遇见。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感恩之情常驻我心,内心深处常常似有阳光暖照,我愿将它织成爱的形状,去呵护生活中需要爱的万事万物!
子旋总结语
首先,能够拜读大姨的精彩的随笔,并得到各位读者的支持,我感到非常荣幸。《晓旋札记》(以下简称“札记”)的问世与此时正在阅读的您是不可分割的。
作为晓明姨妈的侄儿子,我本以为,对于大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正是在我最忧郁的一段日子里,姨妈找到我,真挚地希望我来为这些随笔写评语和感想。起初,我很忧虑自己能否胜任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基于我不成熟的见解、稚嫩的笔触以及略显晦暗的想法。
但姨妈的随笔就像黎明的太阳一般,一点一点地渗透进我的心房。从回望过去的苦楚中忆苦思甜,从体会当下的小确幸中满怀感恩——“生活是在自己的努力下逐渐变得美好的。”这样的感想逐渐在我心中确立起来。我忽然发现,这不仅是我在完成一项工作,更是对自我的救赎。
再说回到札记上来。姨妈的本意就是想要展现两辈人,两种生活态度,甚至是两个世纪之间的思想碰撞。因此,我可以说毫无顾忌地展示了自己的看法,即便这些看法可能并不能得到认同。可是,进步也是从冲突中诞生的。比如,我和我的同学分享过蒋叔叔的那一篇文章。即使是我们这些20多岁的小年轻也一致认为那是具有时代风情,且值得共感的。感动之余,我也在考虑,如果双方的做法能够更加成熟,是不是会有更好的结局呢?但这也是时代的局限。现在的人正在接受更早的、更合理的关于性别和情爱的教育。可能我们比起当时的同岁数的人来说,更懂得自己在追求什么,更懂得自己的理想型是什么,也更明白长痛不如短痛。对啊,这就是代际之间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区别。
我想要让大家看到一份思想的成长,同时,我也不希望,姨妈那一辈的人在看到我们的进步之时,感到衰老和失落。我们都是处在岁月的洪流之中,但不是我们以往所想的逆流而上。我们不是被时代淘汰,只是慢慢地停在了激流中央,不再顺流奔涌而已。我们能留下的,也是将自己化作养分和水分,推着后人去往更远的风景,看着河畔绿草如茵。
大姨第一部的这些篇章教我感恩,将其化作前进的动力;教我珍惜,趁青春年少,发奋图强;教我乐观,在前进的道路上去披荆斩刺,勇往直前;教我努力,用勤劳和智慧谱写青春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