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八十四章 私兵家奴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八十四章 私兵家奴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八十四章 私兵家奴

罗培的三策,可说将何白之前的打算全部打翻。何白在拜谢罗培之后,不由拿起自已最初的打算与罗培之策相比对。自已的最初打算是立足于暗中发展自身的势力,招贤纳士,筑墙积粮后一鸣惊人。这属于硬实力。而罗培之策则是立足于个人的人望、人脉、名声、威望等软实力。

这两种方案说不上谁对谁错,但何白现在所缺的并不是硬实力。硬实力方面,有五千不错的精兵可依,有钱十数亿,粮食虽少,但还是不用太过发愁的。更何况此时在常山有大量的田产,以屯田之法来集粮的话,一年之后怎么也有二十万石以上的收获。维持已军是绰绰有余了。

何白硬实力不缺,最缺的正是这软实力。如果何白能在雒阳城让天下人皆知已名,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纳头便拜,人才主动来投,钱粮自动送上门来,那才是真正的厉害呢。

袁绍的初期不正是这样吗,若非曹操在官渡之战时技高一筹,以袁绍的人望与威名早就一统全国了,哪里还有后来的三国可言。何白虽为后世之人,可没有后世常人的偏见,真把袁绍当成二世祖了。

何白通过仔细的对比之后,感觉自已要更擅长发展硬实力,所以硬实力方面可以不急。在今后的一年时间里,可注重发展软实力。就算达不到袁绍的那个众望所归的境界,却也要能够达到天下闻名的地步。

何白决定既下,那太原郡的一切便可暂时抛弃了,不过这三千精兵可不能留给他人,需得全部收归已用才行。何白问道:“增之,这太原郡兵已操练得不错,我欲将之化为私兵,置于常山国中,不知可能成功?”

罗培拜道:“主公,这太原郡兵虽在主公麾下不久,但士心多附,化为私兵不难。只要给之充足月俸,只怕大部皆愿。但是想将之从太原统一安置到常山境内,只恐会有近半士卒不愿离乡。主公或可用田地相引诱,计以往斩首功分给田地耕种,这数千士卒定会唯主公之令是从也。”

罗培这法倒是击中了国人的软肋,国人辛苦一生,所为者不过就是土地尔,只要有土地可以耕种,能够安居乐业,哪里不是家乡。何况这常山与太原只是一山之隔,就算有思念家乡之想,也可以就近探亲。

何白本想让麾下士卒成为职业士兵,以领取工资来养活家人,大量田产必会分散士卒们的心思。但是罗培之法却更加适合此时的国人观念。不过这法子对自己的公私之论有所妨碍,而且还将失去大部分的田产。这便是自己的名望不足,家世身份不够,不能以人望聚拢大量义士的结果,唯有以实利相诱,才能得到他人的投效,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也罢,就由士卒们自选吧。只是此策不能长久,不然总有一日会形成封建军国主义。到了无田可授时,必会重燃新的战乱,自己可不想被军队这只怪物所绑架了。因此授田只是暂时的,只针对这五千士卒,日后将视情况而定,却决不扩大。

何白点了点头,只要士卒们同意了,那官府方面倒也好说,自已与太原太守一起分过脏,也算是同穿一条裤子的铁杆朋友了。转个三千来户人家,近两万人口,也不是太难之事。实在不行,正好可以用黑山的俘贼抵数。

为什么要迁移至常山国来,而不是留在太原郡中。一是常山国地属冀州,冀州之地户口极众,就近扩编兵员相对容易。而且常山地近青州,对于日后挺进青州大地相对也要近上许多。

二是常山国四周黑山贼不少,大军有黑山贼时刻危胁,可使军队的战力在自已离开的时间内不减,反会逐步上升。特别是对后年的讨董之战,对独力硬抗西凉兵精锐能起到极大的作用,可在群雄之中一枝独秀,名扬天下。

当日晚间,李平便传回消息,南行唐贼人奉假军令出城后不久,散乱行军的贼人,便被埋伏的七百骑卒所败。斩首三百,俘敌五百,又迫降了守城之贼,俘获城中两百贼兵与家眷三千余口。两县之交的贼人闻讯之后,也遣使告降,郭大贤贼部至此全军覆没。

两日后,何白又收到付邢部击破黄龙贼部,斩首一千七百余级,俘贼九千五百余众。车靖部也击破王当贼部,斩首一千五百余级,俘贼七千七百余众的大好消息。三部兵马全部告捷,三部黑山贼也全部覆灭。

何白闻讯大喜,在临出井径关时,还想着乘黑山贼不备,速攻速退,让大受损失的黑山贼有气无处可发。但此时既要抛弃太原都尉一职上雒阳城去,那就要先行安置好麾下的五千私兵及其家眷来。

想在常山国中落户,除了清查所夺的地产外,以便分配给麾下的私军,还有便是再与黑山贼大战一场,叫他们不敢心生报复之念来。

又一日,付邢与车靖传来灵寿、真定、九门三县的土地情况。灵寿境内土豪百姓折损较多,将有36万亩田地;真定一直在官府手中,黑山贼部只占据一小部分,将有12万亩田地;九门境内土豪百姓也折损较多,将有15万亩田地可用。加上南行唐的13万亩田地,与都乡的11万亩田地。至此何白将有五县之地,87万亩田地可以支配。

87万亩田地,尚不足万顷。采用轮休耕作法,一年可获粮食八十万石以上。若按两百钱一石粮的价值计算,一年将有1亿6千钱的收入,这都差不多是一个万户侯一年的收入了。何白这一心算,不由吓了一大跳。全国上下能有这资产的豪门大族又有几个?不过田地大多要分配给麾下的士卒,剩余的倒也没那么多了。

又一日,当三千士卒听闻到何白新的授田令之后,不由立即沸腾起来了。只要愿意成为何白的私人部曲,便可凭借以往的斩首功取得相应的田产!

士卒们顿时欢喜的上下奔走,竟相而告。在沸腾了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后,三千士卒全部都应诺下来要成为何白的私人部曲,而且是一致要求要田产,而不是要月俸。

通过军中的军功薄,何白一查后发现,自来太原任职后,共历三场大战,总共斩首、俘贼七万人左右。这可是一个很大的基数,授田可不能用斩首一级便授田一百亩的标准,不然哪里有那么多的田地可授,要降低标准才行。

新标准是俘虏与斩首等同,因为贼人的战力不强,所以年过五十五岁的老者、妇人与不足十岁的小孩皆不算首功。而其他的老弱一人授田十亩,青壮一人授田三十亩。

又因为多是团队协作的战果,所以授田也以什为单位。平均下来,每人都至少有数级的斩首功,可分得100亩以上的土地。多的甚至有八级、九级,可分300亩以上的土地,总共需授田53万亩。而在太原郡有地产的士卒,也可用常山国的土地与之交换,统一迁来常山国居住。

士卒们在经过不久的考虑之后,立时就答应了这个要求。士卒们能被何白招来服役,基本都是交不起三百更卒钱的贫下中农,家中能有几许的田产,平均一户有三十亩就不错了,于是又去了10万亩左右的田产。

而太原的那10万亩零散的田产不便耕种,也只能是再度变卖了。最终何白只剩下24万亩的田地,这些将全部交由剩余的两千五百户俘贼农奴来进行耕作。剩余的俘贼可能要抵三千户太原郡兵的人口数,以免太原的户口人数不足。

士卒们名下所种的田地只需缴纳朝庭的正税算赋,由何白统一进行代收,除此之外不再加征其他私税。日后士卒家中有多余之粮,也只准卖给军队,军队将以统一的平价进行收购粮食。

而农奴们所耕作的田地收成,将全部归于军队公用。旱、涝、歉、蝗之灾也无需农奴们负责,军队还统一供应农奴们的日常生活物资。

这种方法与后世的公社、生产大队区别不大,农奴们虽然没有田地,但每日都有足够的粮食饱食,虽然自由性不高,但比之现在到处都有战乱、疾病、饿垺的情况发生,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何白初时还怕俘贼不同意,甚至是反抗暴动。不料当俘贼们听说将成为何白的农奴时,不乱反喜,叫何白十分不解。后来才慢慢明白过来,相对于做无依无靠的普通百姓,做达官贵人的家奴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反而要更高级一些。

有何白的庇护,他们不用再担心来自于本地官府的欺凌与迫害,甚至还可以狐假虎威,反去欺凌他人。让他们成为农奴,不是迫害他们,反而是抬举他们了。这让有着后世思想,少当世思想的何白不知该大笑还是苦笑。难怪此世的豪门贵族拥有大量的家奴,也极少听到遭受来自家奴的反叛。而反叛更多的是来自于无依无靠的普通百姓。

如此一来,士卒们还有农奴们都得到了何白的庇护,不再受到来自于朝庭与地方官府的双重苛政迫害,顿时可以生活的十分安逸无忧起来。即使是无有私产的农奴们,也因为每日可以饱食不饥,而对何白感激不尽。只要何氏不倒,他们便可如此安逸的继续无数年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