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七十一章 井径怀古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七十一章 井径怀古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七十一章 井径怀古

几名老卒踏着积雪,一路向西而去,磕磕碰碰的颇为坚难。行了数里路,在绕过几块山石后,顿时被眼前的一幕所惊住了。只见眼前的古驰道上,密密麻麻的站着无数哑雀无声的士卒。看身上的积雪,足足有寸余之厚,可见已站了许久,也未动弹半分。乃是老卒们从军数十载也未见过的精锐之士。

这些士卒足足超过三千之数,人人外披白色披风,头戴毡帽,左配环刀长弓,右配一大壶箭矢,并未携带长兵,也未着甲,更未树立多少旗帜。只有区区一大三小四杆将旗,大旗上书写着太原都尉何字,小旗之上则书写着付字、李字与车字。

几名老卒吃了一惊,连忙朝前奔去,在距离何字大旗之前二十步,便拜倒在地,叫道:“井径关守卒什长胡大成拜见太原都尉大人。”

何白跳下马来,大步上前将五人一一扶起笑道:“你我并非直属部属,无需如此大礼。况且本都尉尚且年轻,得你等老军跪拜,岂不折寿?还是莫要多礼为好。”

胡大成心内好一阵感动,在此守关数十年来,来往之达官贵人无数,就从未见过此等对小卒也和蔼可亲的贵人,于是连连拜道:“都尉大人仁慈,小人感激不尽。”

何白笑道:“你等前来迎我,想是愿意让我入关了,来人,每人赐银十斤。给诸位老军过年吃酒。”

立时就有数名士卒取来了五个包裹,送予五人。胡大成好一阵犹豫,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这十斤银子,可是自已这什长一年多的俸禄了。可关门已开,自已又对太原的何都尉无半丝功劳在身,如何敢接这些赐银。

胡大成期期艾艾的不知说些什么,何白笑道:“你若不蠢,想来也猜到本都尉此行的目地了。本都尉这是要乘雪奇袭都乡、灵寿以及真定的三部黑山贼人。本都尉初至常山,不知这井径关外可有何小道?可以避开百姓的耳目,让我顺利的袭击到此三部贼人?”

胡大成这才松了口气,拱手拜道:“回禀都尉大人,欲往都乡,井径关中就有一条小道可直达都乡。欲往真定,则需沿着井径山中的小道前往。只是此两条小道本就难行,此时又是大雪之时,只怕更加难行了。至于灵寿方向,就别无小道了,须得绕过井径城前往蒲吾县才行。不过此时节愿在野地里乱行的百姓不多,肯为黑山贼报信的更少。都尉大人无需担忧。”

何白点点头道:“未知你等可愿为我军带路?”

胡大力拱手拜道:“黑山贼霍乱常山,百姓皆怨之。都尉大人若能为我常山百姓剿灭数部黑山贼,小人敢不效死力。”说完就大方的接下赏银。

何白领兵随胡大成入关,忽而问道:“先前我与部将讨论,说汉初的淮阴侯曾于此关前与赵军背水一战,却不知具体之处在哪?我与部将各持己见,还望胡什长指点评判。”付邢、李平与车靖等将立时围了上来细听。

此战何白为麻痹丁原,决定同时对郭大贤、黄龙、王当三部黑山贼发动突袭,所以麾下的各将与步卒全都来了,骑卒只跟来了数十骑。

何白欲要以此三千人为种子,好日后扩编至数万,乃至数十、上百万人的步兵,就不得不对他们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队列训练和班一级的鸳鸯小阵配合杀敌训练已经结束,下面则是对强行军,险道行军,雨雪天气行军,山地作战,突击作战等等进行训练。

上次剿贼的战绩,以李平为首功,付邢其次,车靖再次,余化、陆平、成平三将则在最后。李平之功不用多说,都能看在眼里。所以早就有意辞职的成章就把司马之位让与李平,此后一心主管大军的后勤保障之事。

付邢所部对行军、攻城、合战都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其伤亡又少,降俘又多,还招降了一员骁将楚护,所以功劳其次。车靖所部先示敌以弱,骄敌之心,再以百人正兵击破五百贼人,又四面合围,轻骑断后,迫降贼人,指挥得法战术得当,颇有大将之风,所以功劳也不小。

余化、陆平二将计谋有道,或虚虚实实,或诱敌深入,都有一定的独立作战能力,所部折损又少,因此也得到了何白的称赞。只有成齐一人,虽然以强行军攻了贼人一个措手不及,但却没有看到其他的作战谋略,因此不奖不罚,还批评了数句。让一心想夺首功的成齐颇为懊恼,发誓在下一场战斗定夺首功。

此战因为是突袭作战,又因为行军困难,没有后勤辎重,所以士兵们所携带装备不多,除了一刀一弓一壶箭外,别无其他武器。只有每人二十斤的干粮,和一卷羊皮毡毯,单兵总重量也超过五十斤,将近六十斤了。

此战之所以人人配弓,也是李平的提议,说己军的箭矢方面火力太弱,才五分之一的弓箭手,难以压制倍数于己军的敌军。何白思及盛唐时的军队,基本人手一张弓,弓箭手更有一弓一弩,火力强劲,虽三千人,可敌他国数万人的大军。

所以,就以此番剿贼之功,向丁原索要了两千张强弓,二十万支利箭。加上之前在武库中所得,将好让麾下五千大军装备了人手一张好弓。弓箭这东西向来易练难精,但是多加训练的话,还是可以做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何白又不追求士兵们人人都是精射手,也不追求对敌连续不断的打击,只是范围内短期急速的攒射打击,对于此时常用的密集作战方阵有极大杀伤力便好,所以在训练了半个月时间后,三千强弓手便就出现了。

至于角度与张力问题,何白特意命人在每张弓的上角做了一些小刻度,只要依据这些小刻度,便能很好的掌握住弓箭手对射击距离的计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按照刻度将箭射到指挥官所要求的大至地区,从而对敌人进行打击。

在等待轻骑哨探叩关时,何白就背水一战的布阵处,与众将进行了商讨,看看众将与自己的眼光,距离淮阴侯韩信有多远?大家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谁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意见,诉说自己布阵处的好处。这也算是何白培养众将的一个方法,谁叫何白手下没有名将呢?

胡大成说道:“淮阴侯当年背水布阵处,在距离此地30里的地方,那里有一处大峡谷,可供数十万大军作战。具体布阵处,当是最低洼处。”

“啊?”成齐惊叫问道:“你没说错吧?”

胡大成摇摇头道:“故老相传的,应该没错才是。”

众将呆呆的都住口不语,先前领兵来时也曾仔细的观察过一路的地形,有说10余里处的,有说20余里处的,30余里处只有何白与付邢二人选中。理由是赵兵有二十万人,没有足够多纵深的话,是不可能将赵兵全部装下。

至于布阵处,付邢选了一处高地小丘布阵,而何白认为韩信欲要诱敌,就不能占据太好的地方,最多是在背水的平地布阵。却从来没有想过会是在最低洼处布阵,那可是真正兵势上的绝地呀。

想要在绝地里求生,这几乎不可能完成,可韩信却偏偏完成了,还击败了整整二十万人的赵军,这让温故旧地的何白不得不感叹韩信的指挥之能来。换位思考,当年无论是谁领兵作战,只怕都不能保证手下大军不会因之而崩溃,独独韩信做到了,这不能不对韩信这个兵仙佩服万分。

良久,何白方才叹道:“淮阴侯果真是天下奇才,能人之所不能。诸君,将来无论何时,都需以淮阴侯为榜样才是啊。不达淮阴侯的地步,任谁也不可有自傲自满之态。不然,反会是陈余第二矣。”

众将听了连连点头称是,何白转头看了看付邢,感觉他的兵法与眼光越来越好了。自已还有后世历史方面的知识,而付邢却是自学自想。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从一介四肢发达的武将,拥有名将般细致的思想与眼光,看来他的潜力不弱啊。何白决定,日后多给他找找兵书看看,看能养成怎样的能力来。

又行不一会儿,何白就发现在前方突然耸起两座十来丈的大山陵。山陵的正面如同被刀斧开凿过一般,平整而陡峭的竖立在古驰道两旁。

在这两座山陵中间,用长条形的石块砌基而上,抵达山陵的半山腰。中间只留下一个高两米多,宽四米的拱门洞,供人通过。同时,这高高的门洞上就是砖砌而成的楼阁。

此时,在这楼阁之上,一面硕大的“汉”字旗,在寒风的吹拂下,迎风而展。关上,却没有一队队不断来回巡视的士卒,叫人无比失望。听说中原各郡的士卒疏于操练,兵不识战,将不识兵。不想这经历了大乱的常山国,也是这般的大意。看来不换换领头之人,是做不到大的改变的。

何白勒马停下脚步,仔细的打量着这个雄关。太行八径,轵关径、太行径、白径、滏口径、井径、飞狐径、蒲阴径、军都径中的第五径。同时也是:何谓九塞?大汾、冥阣、荆阮、方城、肴、井陉、令疵、句注、居庸中第六塞的井径关。

也许自已在将来的某一天,也会被其深深的阻拦在关外不得寸进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