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二百零七章 义说关张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二百零七章 义说关张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二百零七章 义说关张

特别是何白虽贵为刺史,但为人平易近人,没有公事时,可说毫无官威。关羽与张飞白日时每进入何府,几乎都可以直闯内室,侍卫从不禁止。时常可看见何白与小儿之间的玩乐,毫无严父之姿。

关羽与张飞甚至怀疑,这人真是年纪青青就割据一方,自号要统一天下,代汉自立的奸人?

何白将小儿置于肩上,一手抱一个,腿上还有两个,笑问关张:“两位兄弟可知妻儿之乐?”

关羽、张飞相视一眼,应道:“天下未安,不敢为家。”

这是改自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难怪历史中的刘关张都是很晚才成家生子的。

何白笑道:“除霍骠骑,未闻世间还有不成家的名将。霍骠骑虽然天纵其才,却无后人承其志,实在可惜。需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霍骠骑虽于国尽忠,但于父不孝,算不得忠孝两全的完人,不可效也。”

关羽问道:“不知使君认为,古今名将何人为完人?”

何白想了想道:“首推兴周之太公望,次者强吴之孙武,再次征服六国之王翦。此三人公私皆顾,又有大功于世,还能与主君和睦,同僚不忌,最后安然而退。可谓完人也。云长性傲,翼德性暴,若能克自自我,方能名显于天下,为世人所敬者。趟若是不能,尔等将沦为匹夫之勇的庸人也。”

关羽、张飞默默的沉思了一会,拜服道:“受教了。”

何白又笑问道:“两位兄弟可是无名媛淑女为良配,因此才迟迟不得成婚?”

张飞叫道:“大丈夫但功成名就,何患无妻。”

何白笑道:“俗语云,成家立业,成家代表一个男人的成熟,当家有妻儿老小,方能知晓什么是责任。只有能担负起对妻儿老小的责任,方能担负得起对天下人的责任。这便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只有成家后成熟有担当的大丈夫,才能最终建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功业之道。”

关羽、张飞拜服道:“使君所言甚是,我二人这就去寻良配成家也。”

何白笑着摇头道:“你二人在北海人生地不熟,哪里能寻得到什么良配。前不久,我为文远寻了从泰山避贼而来的,前南阳太守羊续羊兴祖之女为妻。羊兴祖为官廉洁自律,亲爱百姓,有‘悬鱼太守’之称。有诗赞曰:‘鱼悬洁白振清风,禄散亲宾岁自穷。单席寒厅惭使者,葛衣何以至三公。’文远有羊兴祖之女为妻,方可为良配也。”

悬鱼太守羊兴祖之名世人皆知,刘备就曾多以羊续为榜样为官自律。其前年病逝后,天下人都为之婉惜不已。张辽能得羊续之女为妻,果真是良配也。关羽、张飞二人听了,心中颇为羡慕。

只是何白之语,又令关羽、张飞迟疑不决。是啊凭自已二人的身份地位,又能娶到什么良妻?就是大哥刘备,只怕也娶不到吧。难道真要向何白求助?二人又不愚蠢,如何不知何白的一腔拉拢之意。

只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关、张二人发现,何白并没有最初时的那般令人讨厌,也许接受他的好意也不是不行。只要心中一直怀有对大哥刘备的义气,区区小恩小费又值什么。

关羽、张飞终于决定下来,拜道:“若使君心中有什么好的人家,还望为我二人做媒求之。”

何白将小孩放下,欢喜的应道:“我心中正有两个好人选,前大将军何遂高,乃我同族叔父也。其廉洁自律、敬贤爱士之名,想必你们二人也是有所耳闻的。他逝后曾遗有二女,一名十八,一名十六,皆有国色天香之貌,贤良淑德之品。云长、翼德皆我兄弟,正好配之。此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也。”

关羽、张飞闻言不禁大惊失色,何白竟以前大将军何进之女为二人之妻?这拉拢人的手笔也太大了。何进这大将军在袁氏等世阀眼中还不算什么,但在关羽、张飞这等小老百姓出身的人眼中,不异于天地之别。

特别是何进之妹曾贵为皇后,至今也贵为东莱王太后。与南阳后族何氏连姻,这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美事,竟然就这般落在了关、张二人的面前。

接受?还是不接?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决择的决定。

以前大将军之女为妻,这是二人一辈子也不敢想象的大事。如果不接,只恐一生都后悔不已。当若接受,那就与何白真正的拉上了关系,这对大哥刘备来说是何等的不义。桃园之誓犹在耳中,二人岂能背之。

关羽、张飞终于坚难如割的拜辞道:“多谢使君的美意,我二人皆乡野匹夫,粗鲁不文,实在配不上大将军何氏的千金小姐。”

何白顿时满面的失望之色,自带回关张二人后,何白效仿曹操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良宅仆奴应有尽有,从未做过什么恶心人的事情。如今更为他们的人生大事考量,事都做到这一步了,还是不能打动关羽、张飞。难道他们真的如此义气不成?这在后世可谓是绝无仅有的人啊。

何白不由上前一步,拉着二人的手哭泣道:“两位兄弟对玄德兄长如此的义气,我心中甚是敬慕。深恨不得与两位兄弟早些相识,不然也不会如今日这般,你我三人之间始终有一条鸿沟,不得交心也。”

关羽、张飞也终于激动的含泪拜道:“使君的恩情,我二人深感为怀。只是我二人先与大哥有桃园之义,誓言犹在耳中,不忍弃也。”

何白握着二人的手道:“两位兄弟义薄云天,威武富贵皆不能屈之,今日我是亲眼见过了。只是我最后还有一言,万万两位兄弟细思之。”

关羽、张飞拜道:“还望使君赐教。”

何白擦了擦眼泪,说道:“云长喜读《春秋》,想来对春秋大义十分明了。春秋大义旨在明辨是非、邪正、善恶与褒贬,这对人的思想、精神与修身有极大的好处。然而,春秋大义只是战国时人的官样文章,可读可信,但需辨证细思。”

“义者,有亲朋兄弟之义,有刚正节烈之义,有扶危救困之义,有拔刀相助之义,有疏财仗义之义等等。这些义气,我在云长、翼德身上都能见到,也相信你们能够守持终生。然而,你们多行仗义之事,却不知义之大者,乃是为国为民。汝二人之义在我看来,仅仅只是小义也,远远不如天下大义。”

“小义只是针对个人,一些人。而大义却是针对整个国家、民族与百姓的利益。大义永远高于小义,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当舍弃小义而遵行大义,才是义者的正确选择。这点,不知你二人认可否?”

关羽与张飞细细的思量了一会,终于点头认同了何白的说法。何白于是又道:“玄德兄长的志向是匡扶汉室,拯救万民于水火。但以他之能,根本解决不了国家的动乱之源,特别是士族豪强对国家的侵蚀,对百姓的压榨。他的愿望只是恢复先祖的荣光,加入到士族豪强之列,让子子孙孙重复对百姓的压榨。直至天下再度大乱。”

“我虽出身南阳何氏同族,但在入雒阳之前,从未与南阳何氏有何关连,可说世代为民,深知百姓之苦。我的思想与陈涉略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之志向便是改革天下,消除动乱,藏富于民,使士农工商卒五行平等,人人皆可成为龙凤。从而强盛国家,壮我炎黄,使我华夏民族永远屹立于世。”

“因此,我的志向便与玄德兄长的志向相背离了。只是相较来说,我的志向不但安内,还要扬外,更要为我华夏千万百姓的百年发展谋利。因此,相比玄德兄长的志向更胜一筹,也更符合天下之大义,不知汝二人认可否?”

关羽、张飞二人坚难的点点头,二人之勇,世所罕见,皆有国士之才。然而就是出身的原因,使二人老大也不为他人所知,也不为他人所敬。如许多恶毒贪婪,又无才无德之辈,却每每占据高位,炫耀家门,欺凌世人,让二人深恨不已。

若整个天下都如北海这般治政选才,对世人来说,不亦是人间天堂。只是要让二人背弃刘备,背弃誓言,从而选择何白,却又万分的坚难。

何白继续说道:“如今我迫服了玄德兄长,玄德兄长也发誓辅佐于我。但是我知玄德兄长绝对不会甘心,日后必有反复之时。而你们二人,就将是玄德兄长反复的最大臂助也。如果你们继续相助玄德兄长,那日后兵连祸结上百年,百姓十不存一,华夏苗裔恐将灭绝,此皆汝等只守小义之祸也。”

“如果你们能够禀持公正,遵行天下大义,不助玄德兄长成事。玄德兄长纵然有心,亦无能为力,只得安心助我。如此可以为国家减少不少的动荡时间,百姓也可早日回复到安定的生活之中。有我治政,不消十年,就可使国家恢复到强汉之时的盛世。你们也正好才盛年,或可效仿霍骠骑封狼居胥,扬威异域也。”

“我与玄德兄长是于世共存,还是共亡?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存亡,百姓的生死,皆在汝二人的一念之间,还望汝二人细细思量……”

两个平日里一文不值的勇武匹夫,今日在何白的口中竟然承担了整个国家前途、民族希望、百姓福祉的决择。还承担何白与刘备是两相和睦,还是龙争虎斗。一时之间,二人面色苍白,只感头顶有泰山之重。身子几乎都不能够挺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