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劝君为逆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九十一章 劝君为逆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一百九十一章 劝君为逆

何白令众人围着自已席地坐下,因有将近两千人,不团团挤在一起的话,恐怕听不清楚。又令士卒远远的守着,不让他们听到,这时才清了清嗓子,说道:“先一梦,好似吾的出生来历,还望诸位莫要笑话,以为是吾妄言为已面上贴金。”

“梦中所示,一帝王模样的人立于一条巨大的九爪金龙龙首之上,其后龙身上有数百各式贤臣抱坐其上。九爪金龙就欲冲天而起时,那帝王模样的人突然腹中一痛,从口中吐出一块白色的顽石来。帝王双眉紧皱,眺望四方,将白色顽石送予另一位帝王,令他好生保管。”

“多年之后,一名帝王怀抱白色顽石南下苍梧,将石置于九嶷之上。顽石日夜经风吹雨打,不见斑驳,却日见长大。并于大汉孝威宗(汉恒帝)时突然迸裂三分,从中射出一道白光,直至天际,于天上大放光明,几与日同。时天下污浊,瞬息大白。后白光坠于九嶷之畔,没入一农妇腹中。”

场中诸人武人大感惊奇,不由议论纷纷。士人却眉头深皱,深明史书的他们哪里不知何白这是想自抬身份,想说自已是黄帝与农妇神交而产下之子。更聪明一些的,想到如今天下大乱,何白此时言说这个,必是有意争霸天下,行篡汉之举。

对汉室无忠的,默然不语,只是细细的考虑追随何白有无好处。有忠心汉室的,莫不咬牙切齿。道不同,不相为谋,直欲挥袖就走。只是何白说做了两梦,才说一梦,还有一梦未说,暂且耐着性子听听再说。

何白又重重的说道:“吾第二梦。”

众人连忙住口肃静,何白这才说道:“吾卧于建章殿上,忽有两位帝王将我拉起,直至殿南,令井中一女取匣中之玉献上,言说道:‘臣等窃据天下已有四百载,当是奉还真主之时。’”

“吾听闻后,不由大惊失色。双手一颤,美玉坠地,顿时一分为三。一时间乌云密布,神鬼嘶吼,从中跳出三个巨大的凶神,各衔一块,飞奔四方。于冀州的邺城、扬州的秣陵、益州的成都兴风作乱,天下血流漂橹,百姓十不存一。其他神鬼转逃四方,而吾又复化顽石矣。”

“二十年后,一只小玄武起于大河之中,从河内上岸,直奔邺城,顺伏于凶神之下。然数十年后,玄武日渐庞大,向西吞食成都凶神,接着又暴起吞食邺城凶神,再南下吞食秣陵凶神。一时之间天下大放光明,仙音飘落,玄武欢喜自得,遂张大口四处吞食。最后吞无可吞,于是龟首蛇尾自相吞食。”

“而之前转逃四方之神鬼再度归来,群噬玄龟,并率无数鬼怪残杀世人,将世人当做美食,烹煮享用。华夏衣冠,纷纷南渡。中原大地,几成鬼怪天下。又十数年后,中原荒芜,鬼怪南下,食尽世人。中华大地,赤野一片,百年之后,尽成荒漠矣。独余一白色顽石,在荒漠之中且起且浮,最终化为沙砾消失不见。”

何白说完,四周静悄悄的一片,仿佛毫无人息一般。可在场近二千人全都屏住呼吸,张大着嘴,看着何白不言不动。这哪里是什么梦,明明是对至此之后,华夏大地所发生的事作了一个预言畅叙。都说得这么明显,还需要有人来解梦么?

此梦一出口,何白就知晓了,必会令世人警惕不已,也会令有野心者与汉室忠臣视自已为生死大敌。可是此事有弊也有利,在初期时也许艰难,但到后来,信者愈多,就可名正言顺的代汉自立了。

典韦首先醒转过来,立即出言大声说道:“主公,此梦有何难决难解之处。这是说汉室将亡,社稷将复转黄帝陛下之后的主公接任,还请主公勇于承担江山社稷之责。趟若主公不接,不但军败身死,且天下三分大乱。纵然百年后有玄武一统,然玄武无德,复使天下没于胡虏之手矣。胡虏治国无方,我华夏将成荒漠,我华夏之裔将死绝,不复存矣。”

黄忠、付邢、淳于琼也大声举手叫道:“正是此理,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何白苦笑摇头道:“我此时不过一区区的北海相,兵马不过数万,却妄言说什么受领天下。只怕今日之梦一旦传出,我就死无葬身之地也。”

淳于琼恶狠狠的说道:“在场诸人,主公看谁不甚放心,大可屠之,此秘必不得外传矣。”

众武官听后,立即大声叫嚣,吓得颖川士人惊惧不已,忙跪下叩头以表忠心,只有数十人面色苍白的端坐不动。

何白忙阻止众将,摆手怒说道:“汝等住口,胡说什么杀戮。此二梦我在尔等之间广而告之,就是想迫自已要有一个决断。杀人保秘,我又何需向尔等说出。此二梦明显之及,信与不信,自在人心。”

“我初作二梦时,心中也惶恐不已。后孝灵皇太后曾命我为骠骑将军,收拢雒阳兵马,扶佐义帝东莱王整顿朝权。我若有异心,彼时就可效仿王莽矣。然而我自知才德浅薄,不敢接任,不料就有董卓横霸朝纲,暴虐天下。短短一年时间来,天下至少有两百万百姓死难矣。今夜吾再梦二梦,想来却是催我该做决断了。再不决断,天下就将向三分而变乱,到时血流漂橹,百姓十不存一。”

付邢拜问道:“想是主公已经决断了。”

何白点点头道:“最终之决断,就看殿南的井中之物,是否是传国玉玺了。若不是玉玺,此二梦纯属我的噫言。若果有玉玺,也许梦中之事将成现实。”

众将官连忙点起火把,一起簇拥何白向殿南之井行去。颖川众士子见了,面面相觑,不久也一起走去,想要看一看雒阳大乱弃却的玉玺到底在不在井中。

淳于琼自告奋勇下井打捞,不久后果然捞起一具妇人的尸首。虽然日久,但其尸不烂,一身宫样装束,项下挂着一个锦囊。取下一看,内中有一个朱红色的小匣,用一把小金锁锁着。

众将大喜,虽未打开视看,却都心中了然,大叫道:“其中的果然是传国玉玺。主公洪福齐天,将受命大统矣。”

武将们见识过浅,相对于人命的淡漠,对于天下百姓的存亡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想到跟着的主公是对的,将会成为从龙的功臣,开国贵胄。只需给予一定的待遇就成。

而士人们则不同了,看得远,想得多,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多。他们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力量,不能单以财货拢络,还需要以精神大义来感化之。何白此时真正想的,就是得到他们的效忠之心。既然作戏,就要作足。需作得跟真的一样才行。

何白斩开金锁,其中果然是一方玉玺。其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何白又唤来陈群、钟演等博学士子上前来评断真假,众人细细一看,皆默默点头不语。如今传国玉玺就在眼前,看来先前何白所言之梦中景象并非虚言。

何白叹道:“我今日接了玉玺,在尔等心中,我只怕成了阴谋篡国之贼了,与王莽相类。只是,我若不接玉玺,则又恐华夏苗裔将灭绝矣。尔等皆是智谋深远之辈,且说说看,我到底是为自身的名声作想,在有生之年保全一个汉室忠臣之名,还是为天下百姓之福祉背负一个篡国逆贼之名?”

钟演沙哑的嗓子问道:“难道不能扶佐汉帝,成吕公望一般的贤能大德之士么?”

淳于琼耻笑道:“焉知天下太平之日,主公不会成为淮阴侯第二?如今天下三分之形势已显,按主公所梦,关东二袁将一南一北相峙。凉州叛贼势大,董卓可能将取益州为基。主公相对董卓与二袁来说,已然迟缓许多,再三心二意,待天下三分之势已成,哪里还有主公的发展之机。主公,为天下万民计,当断则断,不然必受其乱矣。”

何白说道:“现在是汉,而不是周,皇帝与功臣不是和睦与共之时。我欲扶佐汉帝,然汉帝肯信乎?我欲改革天下,汉帝肯纳乎?焉知不会有他臣为了自身的权力成伯嚭,臣毕竟是臣,有许多事物非臣所能为也。”

何白见众士子没有反应,于是叹道:“一边是忠臣,一边是逆贼。忠臣易做,只需什么也不做,眼睁睁的看着天下倾覆就成。若想要保存华夏苗裔,也许可以早早的操舟于大海之上,另寻大陆而居。逆贼却需要与有志天下的野心之辈,与忠诚汉室的忠贞之士一起生死对抗,需历经千般困苦,方能最终成事。忠易逆难,若为我自已着想,看来还是做忠臣好些,若为天下万民计……”

终于,庾乘激动的向四周而拜,说道:“诸位,诸位,何将军今时若不奋起,百年之后,华夏苗裔将灭,我等纵有一个忠义之名,对于整个天下又有何益?想数百年前,天下哪有刘氏?却有我等华夏千万苗裔之先辈也。汉室亡,不过是刘氏一家而已。华夏苗裔若灭,才是真正的亡天下,亡社稷矣。何将军,肯请何将军为天下计,为社稷计,做个逆贼吧,吾誓死相随之,纵声名狼籍,万劫不复,亦九死不悔。”

众士子听闻之后,皆动容了,赵俨长叹一声,拜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我炎黄千万之苗裔,华夏社稷之福祉,肯请何将军为逆贼吧。吾也誓死相随之。”

终于,上千名颖川士子一起重重的拜下,与众将官一齐大呼道:“为我炎黄千万之苗裔,华夏社稷之福祉,肯请何将军为逆贼吧。吾等也誓死相随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