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步步为营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六十八章 步步为营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一百六十八章 步步为营

何白令人烧毁所有的攻城器械,不留给他人仿制的机会。又将荥阳城内所得的粮草全部装车起运,这才率领大军缓缓而退。华雄听闻之后,立即派出军队重新占领荥阳城。

何白至卷县时转道向南,经阳武至中牟。时有斥侯哨探回报说,中牟城门大闭,似有官吏治事。何白闻言大奇,已军经过原武、卷县时,官吏早已逃散一空,百姓都跑到荒野之中或他郡去了,荥阳更是空空如野。不料这中牟县却有官吏治事,这县令的胆量倒也不错。

何白记得在三国演义中,中牟县的县令是陈宫,也不知陈宫走后,这中牟县令是谁。于是在安营之后,派出使者至中牟城下相邀县令,前来军中一谈。

不多时,中牟县令就领着两名属吏前来,何白拜道:“不知中牟令该如何称呼?汝在东西两军对峙的战线之前,凌然无畏,坚持坐镇中牟城,安抚一县之民,这份爱民之心,倒也十分难得。”

中牟县令颤悠悠的大礼反拜,说道:“多谢昭德将军之赞,下官名唤杨原,乃兖州泰山人氏。董卓首起暴乱,天下无人敢于正视他。初时下官也欲弃官逃亡,但幸有属吏任峻、张奋劝阻,请我暂为河南尹,集中调遣关东的十县之兵,以抗董卓。”

“只是下官德行仁义之望不足,除苑陵、开封、苑陵三县响应互保之外,其他县早已逃散。如今下官只聚拢了两千人马守护中牟,只为保境安民罢了。”

何白没有听说杨原之名,倒是听说过任峻之名,这可是曹操麾下的屯田大牛。是保证曹操常年征战,大军粮草无缺的真正治政高手。他相对于曹操来说,其重要性不亚于五大谋臣与五子良将,没想到他却在这里出现。

做为一个势力的主公来说,运筹帷幄的谋士重要,冲锋陷阵的将领重要,但是抚慰百姓、供应军需、给予粮饷的能吏也同样重要,而任峻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才。没遇见便就算了,遇见了就不能轻易的让给曹操。

何白喜问道:“杨君能够在乱世之中奋起保境安民,他日天下安定之时,必是杨君高升之日。日后还望杨君多多提点在下才是。对了,不知贵属任峻与张奋是否随同一起来了?”

杨原欢喜的拜道:“能得将军认同,下官心中甚慰。将军乃是天下知名之士,下官怎敢在将军面前居傲。任伯达与张仲雄也下官同来,此时正在帐外侍侯。”

何白忙令人将二人召入,二人中一个作青衫文士状,满面和曦的笑颜,年纪在三十岁左右,应该是任峻了。一名作武将状,也是三十左右,面相倒也勇武,这当是张奋了。

不等二人行礼,何白起身拜道:“如今司隶、豫州之地战乱四起,中牟、苑陵、开封、苑陵四县十万百姓能得保全,听杨君言说,多亏任、张二君之助也。二君大义,请受我何白一拜。”

说完,何白向二人深深的拜了一拜,二人大惊忙回礼道:“将军言重了。我等皆是中牟本地人氏,保境安民不正是我等份内之事么,怎敢由将军拜谢。”

何白说道:“我虽是外郡太守,非这河南之主,但这份爱民之心却是不分彼此,一视同仁。今闻二君大义,保全了四县十万百姓,我身为朝庭所授的太守,理当对大义之人礼敬之。”

二人这才诚惶诚恐的拜谢何白的礼敬,何白邀二人一起入座,然后笑问道:“我远从北海而来,奉大义为国讨董,如今将要南下颖川、梁县一带与贼交战。只是对这河南与颖川的情况不甚清楚,欲聘请二位义士随军,为我参赞军事,不知二位尊意如何?”说完又对杨原陪笑道:“杨君,颖川军情紧急,想必你也是有所耳闻吧,还望杨君莫怪,莫怪。”

任峻与张奋都是杨原的属吏,听到何白的聘言,一时也不好同意与拒绝,只得把眼望向杨原。杨原迟疑的说道:“将军,非是下官不愿,只是守卫四县之地,离不得任伯达与张仲雄二位啊。”

何白笑道:“只要我领军南下,这四县之地当稳如泰山也。我又不取中牟一兵一卒,只是取两人参赞军事,我想相对安定的中牟倒也不需要二位一定留下吧。若是杨君仍然担心,就请任君随我好了,留下张君保境可否?”

杨原这才免为其难的应道:“也罢,希望任伯达在将军麾下能出上一力气罢。”

何白大喜,下令设宴召待三人。宴毕,任峻拜谢何白,说要回城安置家事,与杨原一起走了。于路,任峻见杨原对自已依依不舍,不由笑道:“县君,不知你观这昭德将军,北海相何君是何等样人?”

杨原一怔,想了想后说道:“虽是初见,何君不以权势凌下,平易近人,对百姓仁爱,又遵循正义讨伐董卓,当是世间少见的仁人君子也。”

任峻笑道:“正是如此。此前,吾尝闻雒阳客商言说,西园下军校尉何君仁善好义,有君子之相。轻财敬贤,有孟尝之风。而且文武兼备,当有三公九卿之才,他日必得高位。如今因为讨伐董卓,而至使天下大乱,我河南百姓无所归依。县君又一直言说自已才疏学浅,恐难担大任。如今何君遵奉大义讨伐董卓而来,不正是投靠何君,投奔仁义之时么。”

杨原一怔,又转问张奋道:“仲雄,不知你如何看待何君,伯达之言善否?”

张奋大笑道:“酸枣联军虽言遵奉大义,然而偶见联军他郡的兵马,皆骄横无比。讨董无功,但残民之事却时有耳闻。何君麾下有三万之众,在联军中也是上上之人,然而一路行来,与民秋毫无犯,治军可见一斑。最近北面更不见西凉贼骑之影,可见其兵威如何。因而伯达之言深和吾心,但请县君早作决断,可使我四县十数万百姓不受西凉贼的侵害也。”

杨原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好,烦请伯达回转何君,就说我中牟县愿尊奉何君为主,我也会尽力劝说其他三县一同归顺何君麾下,直至朝庭所派的新河南尹到任之时。”

任峻拱手拜道:“如此大事,还请县君亲往何君营中商讨……”

何白无意中得到中牟、开封、阳武、苑陵四县之地归顺,可真是意外之喜啊。能在距离北海千里之遥的地方有上一块暂时的根据地,还有不少的民力物力支持,比大胜西凉军一场都来得痛快。

经过统计后,四县之地有百姓十三万余口,壮丁有四万五千人。其中有兵卒一千人,义勇军七千人,可以支援四千人的义勇军队,大约还可以支援何白军十万石的粮草。

对于四县的义勇军,何白只能是表示感谢了。就连没有经过自已训练的东莱兵,何白都用之为辎重兵,更何况是义勇军呢。不过何白念及义勇军中还是有不少的勇武之士,可以通过培养之后成为中下级的军官。于是挑选了四百人意思意思,把他们任为屯将、队率一级的副职军官,先打打下手再说。

在河南有了此四县为基,倒也免除了自已的粮道之忧了,纵然不能就近在鲁阳的袁术处得粮,倒也可以退至四县之境据城休整。

离开四县,往西南是新郑,往正南是颖川郡的长社。从军事上来说,直奔轮氏可以威慑到西凉军的要害,让向东劫掠的西凉军恐惧后路断绝,不得不返回与何白大战一场,一战定输赢。

然而从政治上来说,颖川之地多人才,曹操与袁绍麾下的大半人才皆来源于此。若是在颖川郡中与西凉军逐县逐县的攻战,为颖川百姓流血卖命,必得颖川士人的好感。

到时再设法征召,必得不少的人才。讨伐董卓对于何白来说也不是什么必要之事,而且军事通常得为政治目地让步,因此之前的战略目标需得改上一改了。

何白于是召来诸将计议,说道:“我在雒阳知袁公路此人,虽然虚怀若谷,宽容待人,又崇尚义气,但有时也会不顾大局。我素知汝南袁氏的嫡庶之争,已到火热之境,目前我军以袁本初为盟主,必然深受袁公路之怨。我军欲想从南阳袁公路处得食,只怕是不太可能。因此,我欲采用步步为营的战法,与西凉军就在颖川郡中逐县逐县的攻战争夺。未知诸位有何见解?”

众将大讶,不想袁氏暗地里还会有这般的龌龊,付刑迟疑的问道:“袁本初、袁公路乃兄弟也,此番已经不单单是为国讨董,更是为袁氏报家仇也,袁公路也会如此的不智么?”

淳于琼笑道:“袁公路此人,青年时骄横奢华,但成年后却以气侠著称。为人果断,敢于担当,行事极有魄力。在雒阳时,袁公路还有‘路中捍鬼袁长水’之美誉……”

“等等。”何白惊问道:“袁公路行事果断有魄力,敢于担当重任我知晓。在除宦时,大将军大意逝后,袁隗袁绍坐困待毙,而袁公路却奋勇而进,统率吴匡张璋等进攻皇城就知晓了。只是我去雒阳稍迟,虽闻路中捍鬼袁长水,还以为是恶誉,怎得成美誉了?”

淳于琼拱手禀道:“主公,‘路中捍鬼袁长水’是指就算于路中无意间碰到悍鬼欺凌,袁公路也能迅速的帮你除掉。说的是袁公路平素喜好行侠仗义,能够救人于危难之中,是人们心目中的气侠。这可不是指袁公路本人是路中悍鬼啊。如果是其他事物,袁公路必然义气相助,但若是涉及到袁本初之事,则必然难猜结果。”

“我观袁公路不去酸枣参加会盟,必是怨众诸侯奉袁本初为盟主吧,因此主公所虑正是时侯。若是等我军缺粮之时再请袁术调粮支援,必有大难发生。”

黄忠凝重的说道:“既然如此,为保险起见,步步为营也算上策。只是如此一来,但恐西凉军不肯与我军交战,只是四处游击,专攻我军的粮道,让我军如陷泥坑,难以施为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