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兵讨董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兵讨董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兵讨董

管亥随着周泰的指引,来到了北海相府邸拜见何白。管亥深深的向何白施了一礼,何白这才笑问道:“近日于北海国内转了一圈,这观感如何?”

管亥瓮声瓮气的说道:“北海国百姓气色不错,欢欣鼓舞不亚往昔丰年。国内大道平整,河渠清澈,学校入学小童络绎不绝,官办医馆的义诊人满为患。北海国内新兴向荣之态叫人欢喜不已。”

何白大笑,说道:“这般文绉绉的话语可不似你这般粗人能说出的。”

管亥瓮声瓮气的说道:“虽是听他人言说,但小人也十分的赞同,因此记了下来。”

何白笑问道:“那北海比你心中的太平之世相差多少?”

管亥点点头,又摇摇头道:“小人也不知晓,想来也差不多吧。”

何白又问道:“那你认为若与张饶打下北海与东莱两国,可能将二郡国治理成这般模样。”

管亥羞愧的拜道:“小人只怕不能,能让百姓吃饱肚子都极困难。”

何白叹道:“是啊,你等黄巾军虽有改变困境之心,却无治理天下之能,因此方起事不久,便被多方联合剿灭了。我既来北海,卢公又至东莱,你等也是时候重归于良,安心的生活了。而不是执着于暴乱,反让两国百姓变得愈加的困苦。”

管亥拜道:“或何国相能早日前来北海、东莱,我与张大哥又何必在黄巾败后再度起事。今有何国相在此,我亦没了暴乱之心了。”

何白说道:“既然这般,你便在我的麾下任事吧,也算是为之前的暴乱行径赎些罪责。”

管亥伏地而拜,说道:“喏,主公在上,请受小人管亥拜见。”

何白又好生的安抚一阵,才让周泰领着管亥退下。管亥的统兵才能一般,但武艺不错,可为斗将。黄忠为已考虑,方没有将之射杀,今日终于投在了自已麾下。

经过多日的召募之后,两万大军终于召齐,其中步卒一万二千人,骑步两便精卒八千人。而卢植也将于明日领大军万人,民夫万人抵达剧县,今日算是最后的一次整军。

望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将士们,何白心中激动万分。终于有两万大军随着自已的指挥棒而行,还不到二十五岁的自已便有了这份巨大的成就,这在后世又如何能够想象得到。

“任命典韦为陷陈都尉、统周泰、张璋二将,加本部合计三千兵马为大军先锋。任命黄忠为建忠都尉,统武安国、宗宝、耶荀、刘政四将,加本部合计五千兵马为左翼。任命付刑为立义都尉,统车靖、杜雷、楚护、管亥四将,加本部合计五千兵马为右翼。任命孙乾为左辅都尉,彭璆为右弼都尉,统二千兵马及二万民夫管理辎重事宜,并参谋军事。任命徐干为主薄……”

第二日何白望见卢植领军赶着近万辆各式大车,驾车的有驮马、牛、骡子、驴各类,几乎把东莱国中可以征召而来的驾车动物全部召来了。这乱哄哄的景象直让何白摇头不已,也不知卢植是如何弄的。

何白想来,酸枣临近黄河与济水,距离北海千里距离,人工的话十分不便,还是用船运送得好。船一料可运300斤的货物,一千料船(150吨)按八成的满载量,除去五十名船夫及必用的物品,一次可载四千石的粮食。自家的海军一次可运十万石的粮食,两、三趟就可全部运完了。

最后与卢植商议,这些物资可全部留在北海国内,由管承、蒋钦二将轮流驾船从黄河、济水送抵酸枣。大军只携带日常所用的营帐等物资与五日之粮,依济水河道轻装而行。

第二日一早,卢植与何白合军一起,就于剧县誓师向西进发,向齐国的广县而去。广县为青州刺史部所在,乃是一个著名的产铁与生产兵器的基地,距离剧县只有百余里。

何白在月前曾命人在此地购买了两万套兵器,花费了一亿多钱。不想卢植来后,只是与青州刺史部的吏员们一商谈,立时就得到吏员们的响应,平白得到两万套全新的武器装备,及三千领上好的铁甲。

这让何白惊骇不已,武器就不说了,这铁甲与弩可是国之重器,三千领铁甲居然说给就给了。已军目前也只有下军的两千正兵全部披甲,而其他只有军侯以上才能够披甲。由此可见,这卢植也太能耐了。

而广县多达上万人的各类工匠,完全是一个工匠之城。一年足可产五万大军装备的各类武器,也让何白眼热不已。但一想到一、两年后就将全部归于自已治下时,何白又安心了下来。

后来才知,这并不是卢植的个人名望,而是快要前来青州上任的新刺史焦和也有意讨伐董卓,早早的就与卢植有所联系了。因此卢植取出焦和的书信后,方才让青州刺史部的吏员们大开方便之门。

东莱郡兵全部换新之后,剩下的一万套备用武器也运回北海,将由船队运往酸枣,这才再起大军西进。这一路走得是齐国、济南、济北、东郡、济阴、陈留的道路,路程有一千三百余里。还未出齐国,卢植便就叹道:

“在北海,一日可行百里,而在东莱与齐国,一日只能行六十里,这道路的好坏与行军的速度太大了。先秦时所建直道、驰道上万里,颇时有人责之为始皇帝的暴政之一。然两汉时却得益此暴政强盛数百年,不可不谓是受秦国之恩重矣。天明在北海大建直道,复兴此政又不害民,不可不谓是明见万里也。”

何白谦虚的说道:“卢公过奖了,何白不足之处尚多,还欲多多向卢公请教呢。”

卢植摇摇道叹道:“吾也曾两任太守之职,于任上除却基本的恪尽职守外,无一所成。想来除满腹别无大用的学问之外,实在不能教授天明什么。”

何白笑道:“如今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爱民惜民就算不错了,安敢再盼其他……”

卢植正欲答之,忽有斥侯来报,“报,国相,有自称国相义弟张辽者,领兵千人前来相投。”

何白大喜,张辽来了,尼玛,还以为至少要等到吕布势穷来投之后,才能得到张辽的投效,不想却在讨董之战前就得到了张辽投奔。何白大喜之下不及向卢植说些什么,立即打马前往迎接。

远远的望见张辽那略带紫红色的面庞,何白就兴奋的大叫:“文远,文远,想煞愚兄了。”

原本忐忑不安,不知何白是否接纳的张辽,一见何白如此的激动与兴奋,立时安心了下来,也面带激动之色的奔向前方,叫道:“兄长……”

来到近前,何白一把抱住张辽,就是好一阵的拍打,笑问道:“我思文远,如望穿秋水,为何文远此时方至。”

张辽不好意思的说道:“九月我从河北召兵归来时,兄长已往北海赴任去了。我因不知京师之中的状况,所以得兄长之信,一时未及时作出反应。后张稚叔见董卓横暴,弃军投奔上党,而我又被吕奉先所力挽,一时又不能成行。直到今时天下群雄讨伐董卓,我才借机哨探敌情之事,脱离了董卓麾下,前来青州投奔兄长。”

何白大喜,能在偶像吕布与自已这义兄之间选择了义兄,这张辽必在其中做了好一番的艰难决择。何白不由大声的赞誉张辽明智,不与董卓、吕布这等害国害民之人同流合乌,更加的坚定了张辽之心。

何白又将张辽引见给典韦与黄忠认识,说道:“这一位是教我武艺,让我能在世间立足的兄长典韦,这一位是名为部属,实为通家之好的黄忠。此二人武艺能力皆不逊色吕布多少,且品德更胜吕布多矣。文远不凡与之相交,必有所得。”

张辽望见典韦身形魁梧,双臂粗壮有劲,一双铁戟更是沉重,背插十数小戟,心知必是猛士之材。然而一双虎目不但不凶厉,反而更是温和似水。气势内敛,毫不张扬,仿佛已到了收发于心的宗师之境。纵不如吕布,也不会逊色多少。

再看黄忠,面容朴实,气势凝重,然身材高大,双手粗糙,又老茧纵生,一柄金刀寒光闪闪,背负三石宝弓,腰悬数十雕翎,必是一员能战善射的猛将之才。张辽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不想何白麾下竟有两位不差吕布多少的猛将了。再看到周泰、管亥等将时,张辽更是骇然,何白这义兄真雄才也,方能得到如此多的猛士相投。看来自已此来是来对了。

何白更将为张辽准备良久的枣红千里马牵出,又亲手为张辽整理鞍鞯,奉上精良的铁甲帮忙穿戴,把张辽感动得眼泪直流。得兄如此,怎能不叫自已死心相报。

何白任命张辽为辅正都尉,领本部千人为后军,并辅助孙乾、彭璆管理后军的两千兵马,于是大军再度前行。一路无事,当来到陈留郡时,又有斥侯前来报告。

“报,国相,有自称雒阳故人的淳于琼领族人百余前来相投。”

何白闻言一愕,淳于琼,他怎么来了,他不是与袁绍更好么?何白在向卢植告罪之后,带着疑惑不解的前往迎接。一见淳于琼,不等开口,淳于琼就大笑的叫道:“天明啊,汝害苦我也,没了汝的贤士酒,汝叫我日夜不能成眠,难受之极,快快,取酒来让我饮上一饮,以解酒虫。”

何白不由哑然失笑,没想到还真有为了美酒来投的。于是回头叫道:“来人,速取十皮囊贤士酒与淳于仲简,让他醉死好了。”

淳于琼欢喜的搓着手,接过一个皮囊后,就慌急的马上打开,仰头一顿猛饮。在一皮囊五、六斤酒下肚之后,这才面带满意的喜容打了一个酒嗝。拱手拜道:“天明,吾势孤来投,不知汝愿收纳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