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计划启动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四十七章 计划启动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一百四十七章 计划启动

面对管宁的质疑,何白微微一笑,一百万套书籍在古人的眼中或者是个大问题,但在自已眼中又算什么。不就弄个雕版印刷术嘛,再以楷体或宋体字为准则,两、三个月之内就可以弄到一百万套书籍。若是用活字印刷术,只怕更快。但何白不能提前拔苗助长,还是先用雕版印刷术吧。

何白笑道:“我有一法,可使短时间内得到一百万套成书,还无需使人抄写。”

管宁惊疑的问道:“国相,不知是何法如此神通?”

众人皆侧耳竖听,因为此时读书困难,相对来说还是因为书籍的难得。特别是对珍本孤本的借阅抄写,数万字还好,数十万字绝对是个大工程。而何白居然说一百万套书籍都是一个小问题,这又怎么可能?

何白正欲告诉众人时,突然想到,掌控与技术保密才是一个势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雕版印刷术虽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势力培养大量的人才来说,却是有极大的好处。目前却不可以提前暴露了,免得被他人所用,提前增长他势的实力。还是等到天下大乱,各个诸侯只重视军备时再暴露不迟。

何白笑道:“此法我暂且不说,只要幼安能在半年之内建起足够的学校,召来足够的师资与生源。半年之后,一百万套书籍我准时奉上。”

管宁面色一下,肃容拱手敬道:“君子一言。”

何白大笑,也拱手说道:“驷马难追。”

这时郑玄才出言说道:“国相所书的《北海兴国工程计划》,老夫从中看到了国相对自已《阴阳五行之说》的真正实施。修直道主要是有利军队与商贾;清淤加固河道、陂塘整修、水利灌溉是有利于农人;兴建学校是有利于士人;兴建医院,培养医者是有利于世人。只是工程巨大,只恐钱粮人力不足,一时难以实施啊,非十年不能成功。若国相压缩在三年之内完成,但恐有急功好利之嫌啊。”

孙邵皱了皱眉,说道:“国相的计划于北海万民大利,若能按时完成,则是我北海之大幸也。彭守正,如若实施这些计划,将需花费多少钱粮?”

彭璆拱手拜道:“按国相所设,直道不但联通各县,还要在各县之中形成直道网。璆方才粗略计算了一下,北海国内需要一万里长十步宽(近14米)直道,虽然相较先秦时的宽五十步直道要小,但长度却不短,并非是一个简易的工程。一里的直道需要土石方材料两万钱,一万里就需两亿钱。人力的话,需征发十万人三月之役。”

何白轻咳一声,插言说道:“修路需要一次性成功,不可拖延日久,最好乘冬季的这三个月内完工为好。”

“十万人三月之役?”邴原惊叹的立即拱手叫道:“不成,不成,如此沉重的劳徭,纵分三年计算,一年十万人一月的徭役只怕都会引起全郡的民乱,更何况是在三月之内。国相,需知国内尚有五万黄巾贼啊,到时有黄巾贼乘势挑动,只怕整个北海皆反矣。”

何白微微笑道:“此役非苦役,服徭役者包食,每月给以六百钱的工钱,可以月结日结,试问还有人不乐意么?”

邴原闻言顿时一窒,喃喃说道:“官府的徭役工程还需支给役钱?”

众人皆是一怔,是啊,自古以来,无论是朝庭还是地方官府工程,只需征发劳役便是,又哪里需要支给工钱的。而每年所收的除徭役钱,那只是免除一个月的徭役罢了。若是有需要服徭役数月至半年以上的,交了钱也还要继续服徭役。若是质量不合格者,更有丧命的可能。便是累死、病死亦是常事。因此这才有童谣说不惧重税只惧徭役之说了。

何白整了整衣襟,这才肃容说道:“自古以来,天子与官员们都认为,民力乃是可以随时征发的事物。对于这点,吾不是很反对。有时大的工程如长城,帝王的陵寝等,是需要众人之力才能完成的。如不征发全国的话,难以聚集起巨大的人力。”

“但是,征发民夫服徭役,就必须让民夫们放下自已的事物前来奉公。然而有时工程量需要服数月或半年以上的劳役,如此民夫们势必不能返家操持家业。而百姓们家中失却了最重要的劳力之后,又错过了农时,那接下来一年的生活又该怎样过活?”

“吾闻始皇帝筑长城,长城之下寸寸皆有白骨。如此暴虐的行径,纵然长城有利于国,建之又有何用,先秦还不是二世而亡。所以吾以为,征发徭役是可行,但需以仁道之念征发。要分军役与民役,军役可以强征,民役则需以利诱之,以德化之。还不得对民夫滥施刑罚。只要补足了损失,纵然是整年整年的徭役,吾相信百姓们也是不会反对的。”

众人尽皆叹服,郑玄拜道:“国相真是仁义之君也,我北海能得何君为相,真是我北海的大幸也。看来老夫之前所盼之事,终于成现实了。”

彭璆沉重的说道:“如此单单工钱食用一项,就需支给二亿五千万钱了。加上土石方材料,就需四亿五千万钱,比今年的税收更多。而清淤加固河道、陂塘整修、农田水利建设,只怕亦不小于直道工程;兴建学校与医院,召良师、培育医者将又是一笔大的开支。璆粗略计算,无十亿钱恐不能成事也。”

崔琰这时出言说道:“清淤加固河道、陂塘整修与农田水利建设与民将有大利,兴建学校与医院与民亦有大利,吾相信百姓们只怕会踊跃而役,不会太过在乎工钱的。”

彭璆这才松口气说道:“如此当可减少三、四亿钱的工钱了。”

只是何白却不同意,说道:“官府之钱,多取之于民,就应该多为百姓们谋利。徭役虽是为了利民,但也不可以因役而占得百姓们的利益。”

国渊迟疑的说道:“只是十亿钱……纵然我等吏员不领半升的俸禄,也需十年的税收方能集齐呀。”

郗虑向何白拜道:“相君,臣下以为,或可召集北海全国的豪族富贾们前来议事,令他们支与钱粮,当可减轻官府之压力也。”

出身贫寒的赵商、公孙方皆摇头道:“他们多是见利忘义之辈,小钱尚可,十亿巨资只怕人人都会推却。”

国渊却点头赞同道:“吾料国中必有义气深重之豪家倾财相助,可以一试。”

郗虑却反驳了自已的提议,说道:“相比十亿巨资,只怕还是太少。”

此时,站在一旁的彭璆沉重的说道:“璆有一法,或可聚集大半的钱财?”

“何法?”众人纷纷转头相询。

彭璆凝重的说道:“北海王已亡,名下与王宫中的库存钱粮财宝只怕不少……”

“嘶……”众人皆倒抽一口冷气,何白也诧异的望向彭璆,不想传闻为人方正的彭璆,也会干为主君背黑锅的事情。

众人听了一时都失神了,把手伸向刚死的北海王宫中财物,这与造反也并无太大的区别了。只是取此不义之财并非是为了利已,而是为了利民,众人心中又不由有些意动。

何白见场中的气氛沉闷,于是出言说道:“守正之议,本也是吾心想之策,只是迟疑不能决断。未知诸位可还有何不同的建议?”

众人皆摇头不语,任谁也不能凭空的生出十亿钱来。

最后何白只能说道:“既然无法,就以守正之议,吾等一起举手表决。趟若事发,可共同分担罪责,不用守正一人承担。如果赞同之人不能过半,那此议取消,不复再议。”说完,首先将手举起。

何白把眼望向众人,只见担任兵曹的罗培首先将手举起,看来倒底是跟随时长的人忠诚之心为高。肯与自已共同进退,不惧朝庭的处罚。不料第二个人居然是张昭,他可不是北海人啊,而且他在自已麾下只是暂留之客,并没有出任职务。

张昭似乎看出了何白的疑问,不由笑道:“吾自幼性倔,越是不可能之事,就越是去做。何君之计甚好,吾欲观成效结果,自然赞同此策。”

好半晌,郑玄又出言叹道:“老夫已年过六旬,时日只怕无多,能为乡土乡民行些益事,纵死又有何惧。老夫赞同守正之议。”

有何白、郑玄、张昭、罗培的带头,其他人纵然害怕朝庭的降罪,可此时因为义气之故,也不敢出言说出反对之语。只是要举手赞同,一时却不能动作。当眼看着从管宁、是仪、王脩、孙邵、崔琰、孙乾、赵商、公孙方、邴原、国渊等一个接着一个的举手赞同,最后就连向来滑头的郗虑也被迫赞同了。于是满厅二十余人无一人表示中立或反对,全票通过。

何白于心中暗喜,此番让众人表态,不单是为了北海王的钱粮财宝。更多的是想让众人聚集在自已的四周,不用去太过理会汉室朝庭的威严。长此以往下去,自已纵是取代汉室,他们只怕也会默认与赞同吧。

何白拍案说道:“既然全部通过此议,那北海王之私产便由上计掾史彭守正为主,比曹郗鸿豫、主计掾史为辅,一同察点清楚报我知晓。功曹孙长绪、兵曹罗增之、尉曹等预备征发民夫一事,需得与民夫们解说清楚,此番徭役是有工钱,并非纯苦役。东西两部督邮王叔治、是子羽及贼曹刘政巡察四境,防备奸人与黄巾贼的煽动与破坏。”

“仓曹可前往徐州寻徐州别驾糜子仲,请他相助从徐州收购一百万石粮食,在三月内分批送达北海。金曹预备好各种施工的工具,务使有缺。五官掾邴根矩可召来国中的诸豪族族长及富贾议事,此乃福及整个郡国的大事,不能让他们平白得利。可以用吾的名义向他们募集义款,多少不计。需记上姓名数额,日后可作为提拔与表彰的依据,金曹也可向募集义款较多的富贾购买工具货物。”

“其他诸人则可相助学官管幼安、田曹国子尼、将作掾史、水曹、漕曹、法曹、医曹等规划具体的各种事物。各种工程可分成数十段,一段一段的分段施工。务必做到清楚明确,要有远见,不能在三、五年内便就失去应有的作用。”

众人立时齐齐应喏,何白又转头向郑玄、张昭说道:“此兴国计划算来也很庞大了,不比名将们打上一场大型的战役困难还少。吾自问能力不足,烦请康成先生、子布在旁助我。”

二人也拱手说道:“如此盛事,能够参与其中,老夫(我)亦有荣焉,自当努力助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